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国学语录/春秋·左传·隐公《信不由衷,质无益也》解读、赏析

春秋·左传·隐公《信不由衷,质无益也》解读、赏析

209 信不由衷,质无益也君子曰:“信不由衷,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信不由衷,质无益也注释】①衷:指内心。②质:指盟约、人质、质押。③明恕:互相体谅。④要:约束。⑤间:指离间。【信不由衷,质无益也译文】君子说:“如果信用不是发自内心,即使有盟约或人质,也是没有用的。倘若能够互相体谅,坦诚相待,开诚布公,都能用礼仪来约束自己,即...

209 信不由衷,质无益也

君子曰:“信不由衷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信不由衷,质无益也注释

①衷:指内心。

②质:指盟约、人质、质押。

③明恕:互相体谅。

④要:约束。

⑤间:指离间。

信不由衷,质无益也译文

君子说:“如果信用不是发自内心,即使有盟约或人质,也是没有用的。倘若能够互相体谅,坦诚相待,开诚布公,都能用礼仪来约束自己,即使没有盟约或人质,又有谁能离间他们呢?”

赏析

此语选自《春秋·左传·隐公》。春秋初期,周朝已经十分衰败,再也无力控制各诸侯国。周平王又是个软弱无能之人,致使王室政权完全掌握在郑国的国君郑庄公手里。那时,郑庄公依仗着自己的实力,根本不把周平王放在眼里。对于这种情况,周平王内心当然十分不满。为了保持政权的平衡,他就想让虢公忌父(虢,音guó;虢公忌父,东周初期西虢国国君,公爵)来替代郑庄公,担任卿士。郑庄公知道后非常恼怒,对周平王怨恨不已。为了达成妥协,作为天子的周平王居然向作为诸侯国国君的郑庄公解释说:我并没有让人取代你的意思,如果我说的话你信不过,那我们就交换人质吧!于是,周朝太子狐就住在了郑国作为人质,郑国公子忽也住到了周朝作人质。这就是著名的“周郑交质”事件。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他的孙子周桓王继位。周桓王对郑庄公更加不放心,所以也考虑让虢公代替郑庄公来做卿士。郑庄公知道后,遂即派遣郑国大夫祭足(祭,姓氏,音zhài;祭足,字仲,又称祭仲,政治家、谋略家)带领兵马,将周朝温邑(今河南温县西南)的麦子全部割光运到了郑国。到了秋天,又将周朝成周(西周时期的东都﹐东周时期为王都,又称洛邑)的谷子全部割走。从此以后,周朝和郑国之间的关系便由“交质”发展到“交恶”。周、郑双方关系恶化是利益和权力再分配问题上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提防、戒备与弱肉强食的政治境况。

显然,作者是想通过这段文字来阐发诚信的重要性。但是,在那“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已经很难看到各诸侯国之间“要之以礼”并“行之以礼”的状况了,而“诚信”也只是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然而,诚信作为中华文化优秀道德理念,作为先贤古圣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值得今天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效法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