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国学语录/论语·为政《事之以礼》解读、赏析

论语·为政《事之以礼》解读、赏析

041 事之以礼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事之以礼注释】①孟懿子:鲁国的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孟氏是鲁国三大家族之一,三大家族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041 事之以礼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事之以礼注释

①孟懿子:鲁国的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孟氏是鲁国三大家族之一,三大家族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②无违:不要违背。

③御:驾驭马车。

④孟孙:指孟懿子。

事之以礼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赏析

本段选自《论语·为政》。孟懿子是鲁国当时显赫的大贵族,孟懿子的父亲可谓是孔子的忘年交和知己,是他最早发现孔子的勤奋与品德,并要求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要向孔子学习。孔子二十岁左右获得一次公费去洛阳访学的机会,可能是孟懿子请孔子前去,谈话中询问到关于孝的话题,于是便有了这段对话。孔子返回途中,告诉给他驾车的学生樊迟,最后明确说明了“无违”的含义,即“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据说,正是这次访学使孔子见到了老子,二人还有对话,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制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正是这个“无违”,后来发展成“顺”,而后是“孝顺”。孔子说得很清楚:“无违”的意思是生时以礼相待,死后以礼安葬,以礼祭祀,而决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孝顺。以礼相待的意思是相互尊重,相互关照;以礼相待让人与人保持恰当的距离;以礼相待就不会无条件地顺从父母去做越礼之事。以礼安葬、以礼祭祀是对先人的追思,是对自身的鞭策。这才是真正的孝。所以,“无违”是指无违于礼,而不是无违于长辈。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而必须受礼制的规定,依礼而行。

应当注意,关于什么是孝的问题,孔子在回答不同提问者的时候答案也不同,并不作理论思辨方面的回答,总是回答应该如何去做。古代丧事、祭祀等的礼节规格是有差别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不相同。鲁国三家大夫有时用天子、诸侯的礼仪,孔子对此十分不满,《论语》中“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就表达了孔子的这种情绪。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