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海子诗歌全集/海子《喜马拉雅》原文与赏析

海子《喜马拉雅》原文与赏析

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

高原悬在天空

天空向我滚来

我丢失了一切

面前只有大海

我是在我自己的远方

我在故乡的海底——

走过世界最高的地方

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

你是谁

饥饿

怀孕

把无尽的

滚过天空的头颅

放回天空

我从大海来到落日的中央

飞遍了天空找不到一块落脚之地

今日有粮食却没有饥饿

今天的粮食飞遍了天空

找不到一只饥饿的腹部

饥饿用粮食喂养

更加饥饿,奄奄一息

草原上的天空不可阻挡

嘴唇和我抱住河水

头颅和他的姐妹

在大河底部通向海洋

割下头颅的身子仍在世上

最高的一座山

仍在向上生长

1988.8

【诗歌赏析】

海子曾两度入藏朝拜宗教圣地,“喜马拉雅”在诗中正是这样一种精神象征。但这首诗并非诗人入藏朝圣过程的写实,而是采用了诗人极具想象力和幻化色彩的营构策略,有点类似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从“故乡的海底”(皖江平原接近海平线)与世界最高点(世界屋脊)之间的巨大落差中汲取丰沛的诗思:“我丢失了一切/面前只有大海”,暗示了包围自己的时代缺乏精神的海拔高度,这成了诗人必须“来到落日的中央”的内在动因。第三节,“你是谁”是诗人与“喜马拉雅”猝然相遇后发出的质询,“饥饿”和“怀孕”呈示的是一座神山对沉溺者的渴望:它具有拯救和再生的神力,但它只能“把无尽的/滚过天空的头颅/放回天空”,脚下那个“贫乏的世界”拒绝接纳渴求神性的“头颅”,因为人们已“不再将诸神的缺席看作是缺席”了。这无疑构成了一种反讽。

接下来,诗人沉痛的写道,“今日有粮食却没有饥饿/今天的粮食飞遍了天空/找不到一只饥饿的腹部/饥饿用粮食喂养/更加饥饿,奄奄一息”。在诗人看来,这个时代所匮乏的正是精神食粮,正是神性的缺失,它绝不是物质和肉欲所能挽救的。最后一节,诗人悖谬地写出了生存者处于形而上与形而下相互撕裂的痛楚境况:“头颅”飞上天空,而“割下头颅的身子仍在世上”。这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悖论和难题。我们感觉到海子正经受着这样的虚无和痛苦,当他“走过世界最高的地方”时,他的躯体仍留在“海底”。然而这并不影响“最高的一座山/仍在向上生长”,因为不断有“滚过天空的头颅”在增加它的高度!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