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社会关系:基于自利的处理原则》
社会关系:基于自利的处理原则
夫妻关系
很多人觉得王夫人与贾政真是天作之合,一对维护封建秩序的模范夫妻。其实现实生活中美满夫妻往往是个性互补的。书呆子爱上交际花,女夫子迷上浪荡子的事情屡见不鲜。贾王二人性格如此相近,日子必然是刻板无味,日久生厌。如同贾琏与凤姐在过了头几年的甜蜜生活后,二人的倔强个性凸显出来,发生情变。总体而言,王夫人和贾政的夫妻关系是和谐的,贾政共与她生育了三个孩子(不包括流产和夭折的情况),到近40岁时还能生出贾宝玉(书中再未见类似案例),一方面说明她身强体壮,另一方面说明夫妻感情还不错,要知道贾政可不是一夫一妻,夜生活乏味的下等贫民。以王夫人之刻板个性,能把老公迷成这样,一方面是娘家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当年的确容貌出众。贾政能和她生出三个孩子,和赵姨娘生了两个,生育能力明显强于贾赦,但为什么没有和其他妻妾生出孩子来呢?书中有记录的贾政的妾只有周姨娘、赵姨娘二人。但按照贾府规矩“爷们娶亲之先都要先放两个人在屋里伺候”,这种妾应比王夫人老些,周、赵二人应该不是。可等林黛玉进贾府后并无相关描写,难道她们都死了吗?曹雪芹没有写,但参照兴儿介绍凤姐时说,贾琏原先“屋里何尝没有几个人,她来了不到半年,都寻出不是来,打发出去了。”王夫人当年可能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手段没那么激烈,而且肯定是在生了贾珠,有了本钱之后恃宠而娇做下的,所以也没什么人怪她。贾母给凤姐贾琏劝架,说小孩子们“馋嘴猫似的”, “都打那时候过来”,想来古板如政老爷,当年也难免俗,只怕也有“削肩膀,水蛇腰”的美人勾引过。王夫人打金钏、逐晴雯时都说“我一生最恨这样人”,又写“此乃平生最恨者”,若非在这方面受过刺激,何至于如此敏感!当然,王夫人要保全自己贤惠的名声,不得不给贾政安排两个小老婆。一个是安分守己的周姨娘,一个是泼辣刁钻的赵姨娘。赵姨娘肯定不是贾母给贾政的,贾母很讨厌她,整个贾府都没人喜欢她。她是王夫人的丫鬟,王夫人把自己身边干练守礼的丫鬟打发嫁人,做自己的女管家,如周瑞家的,留下赵姨娘这样的各方面无法与自己媲美的给老公,一方面不怕她得宠,另一方面也倚仗她的泼辣狭隘打击其他姬妾,如同凤姐利用秋桐,金桂利用宝蟾,是百试不爽的借刀杀人法。等把情敌都打击完了,这把刀自己的名声和人缘也都毁完了,可以借机再把她“兔死狗烹”。可叹赵姨娘傻人有傻福,连生了一女一儿,这样一来,别说王夫人,就连贾母也不能奈他何,因为母凭子贵!而且赵姨娘比起王夫人来肯定另有一番魅力,所以贾政也真的被她迷住了。好在她是个万人嫌,威胁不到王夫人的地位,所以也就勉强被容下了。
婆媳关系
贾母毫无疑问是全书中最有福气的人。她嫁入贾府时贾家应该是上升的阶段。丈夫贾代善是个帅哥,贾母曾说“这些儿子孙子就只宝玉象他爷爷”,可见贾代善也是个面如秋月色若春花的万人迷。贾母与他感情很好,生了三个(也许不止)儿女。贾母年轻时管理家政很有才干,比凤姐、王夫人的管理能力都强,嘴巧心活,肯定也很讨公婆喜欢。她虽没读什么书,也并不重视女孩子的文化教育,但她本性爱热闹,有心胸,有品味,并非尚德不尚才的人。她不但能干,而且善于享受生活。她爱看仇十洲的画,会“收拾屋子”,曾建议黛玉用霞影纱配翠竹,还帮宝钗选择室内陈设,“保管又素净又大方”,善于欣赏音乐,在元宵宴和中秋宴上就表现出对音乐欣赏的品味,对于无聊的言情小说也自有一番批评。异性喜欢互补性格,同性则是物以类聚。贾母喜欢的人身上都有她的影子,比如凤姐的精明,黛玉的诙谐,湘云的豪爽,宝琴的热情以及鸳鸯的能干和晴雯的灵巧。她比王夫人显然更脱俗更浪漫,王夫人刚嫁过来时性格肯定很对贾母的胃口。因为如刘姥姥这样的人都说王夫人年轻时着实爽快,会待人,倒不拿大,说明王夫人年轻时很会做人,差不多比得了王熙凤。王夫人具有凤姐和探春的某些特点,但并没有她们的口才和能力,因此只好少说话,贾母说她“木头似的”,她倒真是藏拙,与宝钗掩盖锋芒的“藏拙”不同。总之,在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领导手下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王夫人总算忍过来了,后来贾母也比较疼她了,对于一个对自己忍耐,尊重又听话的儿媳妇,谁还忍心骂她呢。相比起邢夫人,王夫人也算能干,老实,娘家又有地位,更重要的是,生了宝玉这么个“活龙”。贾母老了以后,家务交给儿媳,脾气肯定也越来越好了。王夫人的地位直线上升,虽然贾珠之死给她很大打击,但她很快就把自己的侄女王熙凤嫁给贾琏以巩固她在贾家的地位,保证在宝玉长大之前自己依然掌握贾府大权。王熙凤倒也没辜负她,对她比对自己婆婆亲得多,而且又讨得合家(尤其是贾母)的欢心。后来她的女儿元春又做了贵妃,她在贾家的地位当然就更巩固了。而随着她在贾府地位的提升,她与贾母之间的婆媳矛盾越来越显性化了。如在第46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贾母当着王夫人等众人的面就说:
“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来要,剩下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也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按道理,贾赦娶小妾,跟王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贾母在气头上把王夫人也骂了一顿,实际上她是指桑骂槐的。再比如在对待晴雯的事情上,王夫人先斩后奏,赶走晴雯。事后,贾母以一句“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母子关系
关于王夫人的母子关系,因贾珠早亡,所以只有分析她和宝玉的关系了。脂砚斋在文中对王夫人多处批语为:“慈母。”
王夫人视小儿子宝玉为“命根子”,第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就充分体现了宝玉对王夫人的重要性。在这一回,王夫人在贾政面前的哭,实际上打了三张牌。第一张牌是贾母牌,但没有奏效,贾政是冷笑,甚至更发横要勒死宝玉。当第一张牌没有奏效时,王夫人打出了第二张牌,夫妻牌。在打这张牌时,她有三招,第一招,以夫妻之情动之:“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第二招,以无后之忧晓之:“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第三招,以“先勒死我”胁之:“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此番一哭二闹三上吊,终于有所松动:“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的第三张牌是贾珠牌。这一张牌,实际上是晓以利害,他们夫妇只有两个儿子,贾珠已死,唯留宝玉,在贾政这里,对贾环并不寄予厚望。因此当打出贾珠这张牌时,“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三张牌打出,终于奏效。这就是王夫人的三哭。王夫人的最后一哭,是在贾母面前将所有委屈倾诉出来,那儿哭得最放肆,所谓“‘儿’一声,‘肉’一声”,这已是不同的哭法了。
王夫人对宝玉的饮食起居非常关心,嘘寒问暖,好吃的都留给宝玉,素爱如珍,摸挲着宝玉的脖项,痛爱之心溢于言表。宝玉是王夫人的心头肉,常在她面前任性撒娇,他有时会“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有时会“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道短的”,温馨情浓、母子情深。
但王夫人对宝玉的爱是一种溺爱,宝玉除了享受祖母的溺爱外,还享受母亲的溺爱,他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都要挑最好的,而且王夫人在贾政面前总替宝玉掩饰说情。如贾政点了学差到外地上任后,二三年里宝玉每日虚度光阴,王夫人心疼宝玉受责,便和众人一起搪塞贾政对宝玉功课的检查。
王夫人通共只这一个宝玉,她的心神意耳都在宝玉的身边,一感到有人与宝玉作怪的“风吹草动”,她立即提高了警觉。在母亲的心里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一见老太太将黛玉抱在怀里,便也将这个平日“疯疯癫癫”、“无法无天”的宝玉拥入怀里。但这个儿子终究也长大了,儿大心也大了。在第57回中,宝玉因为林妹妹要回苏州去,而发起了“痴狂症”,作者百乱之中写得井井有条,却没有一笔写这位“泣不成声”的母亲,这位怀胎十月的母亲,心中百感交集,这个祸根孽胎、不孝子,口上说的是:“我的心里老太太、老爷、太太第四个就是妹妹了,再也没有其他人了。”但他的心里眼里,何曾有过别人,装的都是妹妹。
随着宝玉的长大,王夫人和宝玉的母子关系日渐疏远。越到后来,越不见王夫人的疼爱文字,足见王夫人一心用上归引宝玉入正的事项上了,加上其他原因引起宝玉的不耐烦和恐惧感,这种心理可能甚过父亲贾政方面的压力。如金钏之死、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随意罗列罪名,残酷无情,致清白无辜的女儿惨遭摧折,武断而不深究,“错信”袭人。这一系列事件沉重地打击了宝玉,也更疏远了王夫人与儿子的关系。
抄检大观园后,宝玉眼看着身边亲近的人一个个被赶走,书中却并没写多少求情的行动,也没有反抗。这一点给读者们留下不小的疑惑。因为按常理说,这么一个离经叛道又备受祖母、母亲宠爱的公子,多少会想法子争取一下的,比如拉住王夫人求情,或是到贾母跟前找靠山,或是寻凤姐说情,这一些书中没有明确写,好像宝玉自知理短,听任母亲发落。但实际上是王夫人和宝玉之间的母子关系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已经由儿时的母子情深发展为青春期的宝玉与更年期的王夫人之间的亲子冲突。不是宝玉不努力挽回局势,而是因为母亲已经与父亲建立了统一战线,宝玉人小力微,加上事态巨大、关联甚多、徒劳无功,宝玉也只能偷着去看望晴雯,偷着去祭奠金钏,尽一点点主人的心力而已。
甥舅关系
黛玉作为荣国府唯一的外甥女,王夫人并没有对黛玉有非常多的眷顾,反而剥夺了宝黛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生活。多数人认为她不喜欢黛玉,所以阻挠她与宝玉的爱情。我们从《红楼梦》文本中也可以看出来。
如第3回里,黛玉初进贾府,去看望贾政王夫人,黛玉还没见到宝玉,王夫人就“嘱咐”她(与其说是嘱咐,不如说是警告):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的。可见王夫人是不希望黛玉亲近宝玉的。
又如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贾母带一干众人来到潇湘馆,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
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
林妹妹奉与贾母的茶,贾母还没有说话,王夫人作为公侯世家的夫人,又是长辈,“代表贾母”,生冷地拒绝了黛玉。
再如第74回,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进谗言,在提起晴雯时,
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黛玉和晴雯的性情有很多相似之处,王夫人看不惯晴雯那样风流灵巧的女孩子,又扯上黛玉,可见她心里对黛玉的讨厌和不满。
那么她为什么不喜欢黛玉呢?一是黛玉性格与王夫人的人生哲学不合,黛玉是风流灵巧、锋芒毕露的人,而王夫人喜欢的女孩是那种深藏不露型的,像珍珠一样从内部隐隐约约透出光彩来的那种类型,而表面光华闪烁刺目的女孩她不喜欢,晴雯也是这样的女孩,所以王夫人也不喜欢。这是众多王夫人式封建卫道士对女孩的要求。二是黛玉有很多明显的缺点,身体不好,爱找麻烦要配药;脾气不好,多疑爱哭;而且还喜欢招惹宝玉,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让宝玉为她神魂颠倒,这是王夫人最恨的。一方面宝玉是她在贾府呼风唤雨的最后本钱(“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振兴家业的希望,不应执迷于儿女私情,另一方面,在爱情方面不如意的中年女性往往把全部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她憎恨以黛玉为首的与宝玉亲密的年轻女孩子的心态就包含了这种变态的忌妒心理。三是王夫人对黛玉有成见。王夫人在了解黛玉性格特点之前就不喜欢她,确切地说是有成见。证据也在林黛玉进贾府这回,她头一次见面就再三告诫林黛玉,跟别的姐妹们怎么玩都行,但对宝玉,王夫人说了两次“休要睬他”。意思很明白:你别招惹我的宝贝儿子!众所周知,这时黛玉是初进贾府,百般小心,还没有表现出后来在贾母宠爱下使出来的小性儿,举止也是稳重大方的,而且这时候也就十岁左右,古人发育晚,黛玉本来就长得有点营养不良,不会有尤物般引人遐思的外貌,何以王夫人要这般敏感?说她爱子心切吧,怎么不见她对宝钗宝琴等人说过这种话,她们更漂亮,而且进贾府时宝玉更大,应更避嫌才是。唯一的可能是黛玉长得像一个王夫人很讨厌的人,王夫人后来讨厌晴雯,就说她“眉眼有几分像你林妹妹”,可见她是连黛玉的外貌也讨厌的。其实黛玉的外貌应是惹人怜爱的,之所以让王夫人看了刺眼是因为她像了王夫人很讨厌的人。这个人是谁呢?最自然的推论是她的母亲贾敏。旧社会大家庭中婆媳不合、姑嫂不合是很正常的。曹公没怎么写贾敏,小说刚开始不久,她就去世了。贾雨村评价黛玉时说“度其母不凡,故有此女”。我们由此可以推测贾敏是个怎样的人。她是贾母最小、最宠爱的女儿,自然有着天仙般的容貌气质,而且也像她的母亲和女儿一样,伶牙俐齿,有品位,擅于作乐,享受生活。她生在府鼎盛时期,真正“白玉为堂金作马”的时候,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女。王夫人在与凤姐商量抄检大观园时,提到“单说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是千金小姐的体统”,又说自己“没享过什么大富贵”,可见王夫人做姑娘时也没有贾敏这么舒服。遥想当年王夫人初入贾府,承担起管家重任,肯定是谨慎小心,生怕婆婆挑错。看到贾敏虽与自己年龄相仿却过着轻松骄纵的生活,怎不羡慕嫉妒恨。偏贾敏可能也是个口无遮拦的人,暗中得罪二嫂还不自知。贾母疼爱她,不肯让她过早出嫁,长期相处可能更加剧了王夫人与她的矛盾。
李纨曾嫌林妹妹嘴刁,说:“只求老天保佑你赶明也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这在李纨是句玩话,但可能王夫人以前在心中对贾敏倒真是这样诅咒的。可最后贾敏嫁给了出身清贵、才华出众、前途无量的探花林如海,相比起潇洒飘逸的林妹夫,贾政虽好读书却始终没中,爵位也给哥哥贾赦袭了,幸亏皇帝赏了个官,而且平时虽养了群清客,却没真见他做过什么诗,比起林如海这样的只能算附庸风雅。林家虽不如贾家富贵,但林如海自立门户,没有公婆姑嫂约束,到任时携夫人同行,何等风光自由!而且林如海对贾敏一往情深,贾敏死后立刻对女儿表白绝不续弦。封建时代得此一丈夫此生足矣。总之,嫁给林如海可真令人羡慕!王夫人对小姑子这番愤愤不平一生都无处发泄,如今她女儿倒投靠在贾府门下,肯定不会轻易放过她的女儿,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她是喜钗厌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