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星期三
首页/经典诗词赏析/金戈铁马,那些英雄人物

金戈铁马,那些英雄人物

金戈铁马,那些英雄人物一乱世出英雄,在国难来临之际以生命与金虏抗争到底的,不是只有岳飞。如果按出场顺序排个抗金英雄榜,那么列在榜首的只能是李纲(1083—1140)!...

金戈铁马,那些英雄人物

乱世出英雄,在国难来临之际以生命与金虏抗争到底的,不是只有岳飞。如果按出场顺序排个抗金英雄榜,那么列在榜首的只能是李纲(1083—1140)!

靖康初年,完颜宗望带兵侵犯开封,李纲率军守城,取得东京保卫战的胜利,由此名噪一时。

但是由于钦宗随即将李纲解职,导致北宋的最终灭亡。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登基,建立南宋,重新起用李纲为中书侍郎。李纲一力主战,反对议和,并推荐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同时整顿军纪,实行纵深防御。

一系列举措虽然非常有助于新建的南宋朝廷支撑局面,休养生息,然而李纲的坚决主战不符合赵构偷安求和的意愿,七十五天后便被罢相,赶出了朝廷。

被贬途中,李纲在鄱阳与贺铸相遇,写下一首《六幺令》: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这首词借古喻今,上阕极写六朝古都的古今风貌。往事飘零,长江依旧,月圆月缺,几度兴亡,还有多少人记得《玉树后庭花》的歌声与教训?

明月、江水,这些都是亘古长存的;而朝权、歌舞,却是朝更夕替、变幻莫测的;历史与时间的无情令人感慨,舒缓的古寺钟声可能警醒那些梦中的人?

自唐以来,文人们以六朝风月为主题的诗词便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怀古。王安石的《桂枝香》早早敲响了北宋亡音,如今东京陷落,议和派却一味苟安。此时李纲重提后庭遗曲,分明是怀金陵往事,抒抗金之志,希望南宋朝廷以史为鉴,不要重蹈六朝覆辙。

于是下阕直抒胸臆,以“潮落潮生波渺”承上启下,仍从眼前景物落笔,将鄱阳湖与长江相应,发出“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的身世之感:谁能体谅到我这个被朝中奸邪诬构,贬斥到此的谪迁之客呢?人已老大,声名未立,怎不悲伤?

但是,无论前途多么艰险,希望多么渺茫,我的志向依然不改。便如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一般,无惧风霜,虽千万人吾往矣!

因为高举主战派大旗,李纲留给后人的印象一直是和岳飞、韩世忠一样——一位威风凛凛的武将,抗金英雄。

然而事实上,李纲一直是文臣,进士及第,能诗善文,著有《梁溪词》《梁溪先生文集》等,还曾在“二程”创办的嵩阳书院讲学。

虽然宋朝抑武扬文,但是文人习“六艺”,讲究的是“礼、乐、射、御、书、数”,骑马射箭也是要自小修习的。抗金将领中,多的是文武双全的义士忠臣,且往往还是文臣。

李纲如是,他推荐的宗泽如是,还有他帐下的赵鼎亦如是。

而由宗泽提拔、赵鼎举荐的岳飞,又何尝不是文武双全?

陆游曾在《夜读有感》中将宗泽、岳飞两人并称:“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唯一不同的,是岳飞较其他几人缺了一个进士出身。否则,也不会以“莫须有”之罪被冤杀了。

赵鼎(1085—1147),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徽宗崇宁年间进士。在东京保卫战中,追随李纲殊死奋战,渐渐成长为抗金名臣。

靖康二年(1127),赵构即帝位,南渡之前,命赵鼎先去建康修建城池,准备接驾。

正如李纲对着鄱阳湖写下“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赵鼎途经仪真(今江苏仪征)渡口,见到浩荡迷蒙的长江水,也是思绪潮涌,遂作《满江红》抒情言志。

满江红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赵鼎平生诗词大多慷慨激昂,但这首却充溢着愁苦之音,对北宋亡国、朝廷南渡充满了哀伤。

他当然明白,一旦朝廷南渡,东京势必消亡,这番离去,不知何时才能重归故里。此番怨愤,便倾尽长江水,如何浇得?

人以群分,赵鼎比岳飞大十八岁,对这位年轻小将十分赏识。绍兴四年(1134),金兵南下,当时赵鼎任参知政事,向朝廷力荐岳飞收复襄阳失地,可谓知遇之恩。

岳飞对《满江红》词牌情有独钟,一生多次填此曲,可能就是来自赵鼎的影响。

赵鼎因护驾有功,一度拜相,颇受重用。所提四十项谏议中,有三十六项被采用。但是随着秦桧的南归和日益权重,赵鼎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

每次有宋使赴燕山,金主必问:李纲、赵鼎还在否?这是明明白白的投石问路,只等宋朝廷把抗金名将都遣散了,他们就可以再度进攻。

按说这样的朝中重臣,赵构理当倚若长城才对。但是在秦桧的挑唆下,赵构却认为如果送走李纲、赵鼎等人,就会赢得金主的欢心,自己就会过上平安日子,所以反而对赵鼎越来越疏远。

绍兴八年(1138)宋金和议,金使态度傲慢,通书竟然用了“诏谕江南”这样的字眼,完全不承认赵构的皇帝身份,只把宋朝当成附庸之属。然而赵构与秦桧一心求和,卑躬屈膝,照单全收,这使得群情激愤,大臣纷纷上书。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疏力斥,写下《戊午上高宗封事》,坚决反对议和,并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以壮三军之志,“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哉?”当面直斥赵构南宋为小朝廷,真是啪啪地打皇帝脸。

此奏一出,朝中大哗。宜兴进士吴师古特地把奏书印成册子广为流传。据说金使臣花重金购买了送回金国,金主看了,大惊失色,连称“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

然而赵构自轻自贱,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主战、恢复、北伐,更不舍得斩杀秦桧,遂将胡铨除名,其余主战臣子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贬斥。赵鼎亦因与秦桧意见不合被罢相,先被贬为奉国军节度使,旋即谪居潮州。

赵构再也听不到主战的声音,也就可以欺骗自己天下太平、万众归心了。

赵鼎被秦桧接连贬谪,走着苏轼的老路,先是岭南,后来干脆贬到了海南,但却仍然没有任何屈服的表现,在给朝廷的谢表中写道:“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秦桧看了,更加耿耿于怀。他害怕赵鼎仗着名声威望卷土重来,更害怕赵鼎的子嗣前来寻仇。即使赵鼎远在天涯海角,他也还是不放心,专门派人监视赵鼎言行,继续罗织罪名,想要诛杀赵鼎全家。

赵鼎看透了秦桧的心思,不堪折辱,也是不想再连累子孙,因此寄信给儿子赵汾:“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而后绝食自尽,卒于绍兴十七年(1147)。连死,都要采取最坚贞决绝的方式。

临死前,赵鼎在为自己准备好的灵幡上写了两句话: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状本朝。

相传商时名相傅说死后,灵魂骑跨在箕宿和尾宿之间归天,后人便把“骑箕尾”指代国家重臣之死。赵鼎自比殷商名相傅说,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也唯有留取丹心照汗青了。

胡铨闻知老友死讯,悲愤莫名,写下《哭赵公鼎》一诗:

以身去国故求死,抗疏犯颜今独难。

阁下特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

一丘孤冢寄琼岛,千古高名屹太山。

天地祗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

次年,胡铨也被秦桧打发到海南去了。

明朝万历年间,海南建起“五公祠”,供奉了五位同样贬官海南的唐宋名臣,包括唐朝名相李德裕和“南宋四忠臣”:李纲、赵鼎、李光、胡铨。

胡铨(1102—1180),字邦衡,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四忠臣”之一。建炎二年(1128)举进士。殿试时,高宗出题“治道本天,天道本民”,胡铨下笔千言,指出高宗此说如同汉文帝夜召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针砭时弊,畅快淋漓。

高宗见策,汗出如雨,但觉学生直言,倒也不以为忤,还想点胡铨为状元,倒是主考官觉得胡铨议论太过尖刻,将其移为第五名。

胡铨做了官,文风的辛辣尖刺一直未改,到底惹出大祸来,被秦桧贬出朝廷,监广州盐仓。胡铨依然故我,且填词明志:

好事近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惹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 囊锥刚强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命巾车归去,恐豺狼当辙。

胡铨痛恨秦桧豺狼当道。他本是无心富贵之人,既然不能忠心报国,便指望归隐避世。薜萝(bì luó),指薜苈、女萝,代指隐者所居之地。囊锥,出自《旧唐书·高骈传》:“始则囊锥露颖,稍有知音;寻则天骥呈才,急于试效。”锥在囊中,必然出头,但时不我与,君主无明,豺狼当道,荆棘遍野,又岂是我出头之世?故而别寻他路,不如归去。

可是秦桧与他有请斩之仇,岂肯让他避开?便继续派爪牙罗织罪名,诬告构陷,伺机报复。

绍兴十二年(1142),高宗冤杀岳飞,同金国签下屈辱和约。金人派使者“册封”高宗为皇帝,答允遣送以前俘虏的高宗生母韦氏回临安。如此丧节辱国之事,高宗却以秦桧议和有功,对其大加赏赐,晋封魏国公。秦桧得了势,便放胆弹劾胡铨,将其削籍除名,押送新州编管。

一时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对胡铨避之不及,唯恐受到牵连。唯有小将张元斡不顾触怒秦桧的危险,不但大摆宴席为胡铨饯行,且填《贺新郎》传唱天下。

张元斡(1091—约1170),同样是李纲的属官,参加了东京保卫战。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父亲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三位伯父都是进士。他自幼能诗善文,少有才名,自称诗学杜甫,文章学韩愈,书法学颜真卿。

金军兵围开封时,张元斡与守军并肩作战,杀敌无数。然而保住东京后,宋钦宗却恼恨李纲有串谋禁军挟持天子之嫌,将李纲贬出开封,张元斡也以同谋罪被贬官,流落淮上。

张元斡的词作早年以清新婉丽著称于世,靖康之变后则多以抗金救国为主题,慷慨激昂,风格豪迈。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传世。最著名的两首词都是同一个词牌《贺新郎》。

第一首写于1138年宋金议和之际。李纲在福州上疏反对朝廷议和卖国,张元斡得知后,作词遥赠: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第二首便是在胡铨途经福州时所赠送行之作:

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开篇破空而来,“梦绕神州路”,这是张元斡与胡铨的梦,也是万千南宋遗民共同的梦。尤其对于参加过东京保卫战的爱国将领张元斡来说,心中的“故宫离黍”,笔下的“连营画角”更不同于平民的泛泛之哀,而充满了一种悲怆苍凉、英雄无奈之叹,那可是自己誓死守卫的中原啊!如今却沦落敌手,狐兔横行。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首《诗经·黍离》,向来被用以抒发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词人以“黍离之悲”借喻胡铨以死请命的行为,正是“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并借势问出:底事昆仑倾砥柱?

传说昆仑山有天柱,天柱崩则天穹塌裂;黄河中有砥柱,砥柱倒则河水泛滥。为什么朝廷会自毁长城,推倒像胡铨这样的中流砥柱,而任由秦桧那样的奸诈小人黄流泛滥一样扰乱朝纲?昆仑砥柱,九地黄流,既可以代指胡铨与秦桧,也可以形容当世乱象;正如“千村狐兔”既可代指金军的侵略骚扰,亦可形容北方沦落之后的萧条荒芜,一语双关,修辞巧妙而情绪豪迈,词人的造诣于此等地方最见功力。

接着词人自问自答:天意从来高难问。伴君如伴虎,人情凉薄,帝心难测。罢了,且在此南浦之地,为君送行!

于是下阕着笔写眼前光景,“凉生岸柳催残暑”,时间是夏末,地点是江边。两人回忆从前曾经联床夜话,相对谈心的往事,只怕再也没有机会了。胡铨将要归去的地方偏远荒僻,连大雁都飞不到,只怕万里江山,书信难寄。但你我望断长空,缅怀今古,岂肯学小儿女哭哭啼啼,耿耿于恩怨,且举杯畅饮,让我为你再歌一曲吧!

儿曹,儿辈。张元斡喜读韩愈,此句正是从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中化来的。大白,酒杯。《金缕》,即《贺新郎》的别名《金缕曲》。

这首词豪气干云,正如纪晓岚评价:“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这首词传至秦桧耳中已是多年后,张元斡早已辞官归隐。

但是秦桧心胸狭隘,睚眦必报,岂肯放过?于是又派人罗织罪名,将张元斡抄家治罪,削籍入狱,百般折磨,并下令将张元斡生平所写诗文悉数焚毁,看者坐狱。而且秦桧想到这首词是张元斡饯别胡铨所作,对胡铨更加忌恨,便又再次构陷,将胡铨进一步贬往海南。

不过张元斡和胡铨都很坚强,一直挺到了秦桧死去。

秦桧死了,张元斡也就出狱了,胡铨也从海南回来了。

之后张元斡一直云游吴越,起初还有作品流传,后来便不知所终了,竟不知卒于何时何地,大概是客死异乡了。

而胡铨则一直坚持主战,九死不悔。1164年,楚荆失守,胡铨还亲自带兵上前线抗金。时值严冬腊月,河水冻结,胡铨身先士卒,亲自持铁锤下河击冰。将士们在他的鼓舞下,奋勇作战,终于击退了金兵的入侵。

1180年,胡铨以七十八岁高龄病逝,临死犹呼:“为厉鬼以杀贼,死亦不忘!”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jingdian/2023031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