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星期三
首页/经典诗词赏析/“诗侠”刘过:男儿事业无凭据

“诗侠”刘过:男儿事业无凭据

“诗侠”刘过:男儿事业无凭据一《射雕英雄传》中,穆念慈生下了杨康的遗腹子,请郭靖给取个名字。不谙文墨的郭靖并不推辞,不客气地说:“我与他父亲义结金兰,只可惜没好下场,我未尽朋友之义,实为生平恨事。但盼这孩子长大后有过必改,力行仁义。我给他取个名字叫做杨过,字改之,你说好不好?”...

“诗侠”刘过:男儿事业无凭据

《射雕英雄传》中,穆念慈生下了杨康的遗腹子,请郭靖给取个名字。不谙文墨的郭靖并不推辞,不客气地说:“我与他父亲义结金兰,只可惜没好下场,我未尽朋友之义,实为生平恨事。但盼这孩子长大后有过必改,力行仁义。我给他取个名字叫做杨过,字改之,你说好不好?”

这名字让我很是替杨过抱不平,孩子刚出生,何错之有,怎么就“过”了?还要“改之”,改回他娘肚子里不成?这不是给初生婴儿打烙印吗?让他一辈子记住父辈的过错,想着自己是罪人之子,到这世上就是劳改来的,太欺负人了。

没想到的是,后来发现,宋代还真有一位词人,叫作刘过(1154—1206),字改之,比杨过的时代只早了几十年。不知道他爹妈给他取名字的时候,想法是不是跟郭靖一样。

刘过有“诗侠”美名,才情富裕,但运气不好,四次应举皆不中,流落江湖,布衣终身。倒是交了一群好朋友,比如陆游、陈亮,还有岳飞的孙子岳珂,这点也和杨过有点像。陆游形容他“胸中九渊蛟龙蟠,笔底六月冰雹寒”,陈亮则赞他“刘郎吟诗如饮酒,淋漓醉墨龙蛇走”。

大概刘过穿越时光看过《神雕侠侣》,一直相信有位姓郭的大侠将会是改变自己命运的贵人,于是辗转设法结识禁军大将郭杲,并填了一首《沁园春》相赠,把郭杲比作唐朝名将郭子仪,哄得郭大将军十分开心。

郭靖一高兴就想把女儿郭芙送给杨过做媳妇儿,不过杨过没要;而郭大将军一高兴,则重赏了刘过数十万钱,这可实在得多了,于是刘过高高兴兴地接了。

如果刘过省着花,这些钱都可以买断他后半生工龄了。但是刘过人称“诗侠”,豪气干云,视金钱为粪土,不消半年就把这些钱花光了,便接着云游江湖,寻找下一个更能让自己名扬天下的重磅级大咖。

终于,他找到了天下最负盛名的大侠辛弃疾,并成为其门下幕僚。

杨过在郭靖影响下建立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世界观,而刘过则在辛弃疾影响下形成了狂逸俊致的词风,与刘克庄、刘辰翁共享“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

郭靖有降龙十八掌,而刘过自号“龙洲道人”,有《龙洲集》《龙洲词》传世。

辛弃疾与刘过交往的故事,完全就是一部“江湖游侠传”。

有一次辛弃疾约刘过喝酒,那天风斜雨骤,刘过懒筋发作,不想出门,令人送了张回帖婉谢,理由给得相当豪气诙谐,堪称“天下最牛请假条”: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这首词说,辛大侠您约我喝酒,就像项王请樊哙那样,备好了卮酒和猪肉,这是多好的事啊。我也想在这风雨中一舟渡江,从钱塘来绍兴与君共饮。可是偏偏被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三位好朋友给拦住了,怎么走得开呢。

苏东坡建议去西湖游船,说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晴雨,西湖风景最佳,但是白居易和林和靖置之不理,只管畅饮开怀。

白居易说,还是去天竺山吧,那里山水如画,楼观巍峨,“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可是林和靖又不以为然,认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时正是去孤山访梅的好时节。

大家争执不下,我又怎么走得开。还是等天晴了我再来拜访稼轩先生您吧,此时先陪他们三老聊着,还望勿怪我诳驾之罪。

这首词豪爽诙谐,充满想象力,不禁让人想起苏轼见王安石时常衣冠而往,王安石大笑曰:“礼法岂为我辈所拘?”

有人将此词评之为“白日见鬼”,因为白居易、林逋、苏轼生活于不同时期,更不可能与作者相见,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曾来过西湖。

叶嘉莹先生批评这首词“不能说不美,但是它空洞无物”,“只是徒有其表,写得很夸张,口气很狂大,可是一按下去,‘其中俄空焉’——里边没有真正的东西”。

这评论可谓一家之言,但是并非每首词都要追求宏大的思想和深刻的情怀,即便写于南宋,也不一定每每张口必要“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仍然可以只为情趣而作。

这首《沁园春》,就是典型的情趣之作,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好朋友之间独有的趣味对话。如果定要加入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倒反而是落了形迹,不解风情了。

更何况,刘过虽曾写过许多艳词,但也不是一味只有“竹里绝怜闲体态,月边无限好精神”等语,亦有“北固怀人频对洒,中原在望莫登楼”之句,不然也称不得“辛派三刘”了。

刘过结交辛弃疾,是在嘉泰三年(1203),辛稼轩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的时候。两人相差十四岁,一为朝廷重臣,一为江湖游侠,却能相宜,堪称莫逆。

刘过有才而无财,这两项都是出了名的。他的朋友王简卿形容:“名满江湖刘改之,半生穷困但吟诗。”

他曾经有过钱的,可是左手进右手出,总也存不下什么,以至于浪游多年,打算回乡探母时,连路费都筹不起。辛弃疾知其囊中羞涩,约他喝酒饯行。

两人来至妓馆酒楼,正赶上有位都吏在此包场,左拥右抱地大摆威风。都吏不认得微服的顶头上司辛大帅,看两人布衣前来,就命左右将他们赶出去。

辛弃疾也不说破,哈哈大笑着就回去了。酒也不喝了,立刻回到公署,点名让这都吏来处理一件机密文书。

这时候那都吏正是烂醉如泥,哪里来得了?于是辛弃疾便以误工之罪为由,要没收家产并将其流放。都吏吓得四处托人求情,终于打听到一点原委,才知道这般小题大做的真正由头是刘过。

解铃还须系铃人。都吏明知辛弃疾是借题发挥,也只能破财消灾,拿出五千缗送与刘过,说为刘母祝寿。然后再转托人请辛弃疾开恩。辛弃疾却说,至少加一倍才行。都吏只得如数增到万缗,辛弃疾这才点头。

要说辛弃疾这招虽然有点损,可是那都吏却一点儿也不冤。因为宋朝宰相的月俸也只有三百缗而已,他一个小小都吏能一下子拿出一万缗来,显见是污吏。

之后,辛弃疾自己出钱为刘过买了回乡的船,把万缗钱抬上船,并叮嘱刘过说:别再像以往那样大手大脚了,不如拿上这些钱求田问舍,以为长久计。

刘过洒泪江边,留词作别: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这首词夫子自道,写尽刘过心事:南宋朝廷偏安江左,刘过一生四试不第,落魄江湖,报国无门,虽曾几度“上皇帝之书,客诸侯之门”,然始终未得重用。抱负无处施展,理想无法实现,奇才少赏识之人,英雄无用武之地,能不怅叹?

因此词作一开篇即喊出“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的至痛心声。正是天地之大,何处可归?红尘之众,谁人知己?

男儿正是建功时,直待功成方肯退。然而现在就要回乡了,这真的是归路吗?纵使醉卧多景楼前,垂虹亭下,夜枕秋雨,闲淡为生,又岂得悠然?

他曾经撰文自嘲:“有书为患,几不容于天地之间;无家可归,但落魄于江湖之上。”游走江湖,干谒乞食,本是为了寻找出路,而今一事无成,买舟归去,是要从此息身了吗?布衣来,布衣去,十年漂泊,枉得虚名,却仍未有一官半职,真个光阴虚度,徒说辛苦。

接着下阕写报国无门、立身无处的根本原因:“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并不是我没有才华,不能向皇帝呈词献赋,或是上书北阙陈述恢复中原的大计,而是皇帝不欣赏,不赞同,我白白辛苦一场。我空摇了许久主战大旗,却只落得一身风尘,落魄潦倒,如之奈何?

最后两句写自己与辛弃疾的相交,曾经一掷千金,追欢买笑,以后这些事儿都归你干了,我没办法再参与了;明天我就要念着江上莼鲈,浩然归去,“一枕眠秋雨”去了。

“莼鲈”之典,说的是西晋文学家张翰,字季鹰,本是吴地之人,却在洛阳任官。一日看到秋风吹起,想到此刻的故里正是鲈鱼脍和莼菜羹应季上桌的时候,顿时食指大动,口水横流,叹道:“人生贵在随意由心,怎能为了求取功名利禄而羁留异乡呢?”于是立刻驱车归里,奔向美食餐桌,连官也不做了。

后来,“莼鲈之思”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这里指代刘过归乡。

这首词情发于衷,自述生平,虽是才子词人感叹怀才不遇的常见命题,但是联系南宋偏安的特殊背景,刘过主战的政治立场,读来格外悲愤慷慨,狂逸之中又饶有俊致,感染力极强。刘过也因此赢得了“天下奇男子”的美名。

刘过被称为“天下奇男子”,除了他性情豪爽任侠之外,更因他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博通经史百世之文,好言古今治乱之略,且是坚定的主战派。

他一生干谒诗颇多,除了拜上辛弃疾之外,另从《谒淮西帅》《谒金陵武帅》《谒京口张守》《谒郭马帅》等诗中,可以看出他的行迹,四海投辕,谋求出身,然几度为客,终无所成。

但是他的悲剧不仅在于南宋朝廷厌战主和,也是因为他有志向而无经验,有点纸上谈兵,远不及辛弃疾的张弛有度。他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热情高亢,却少谋略。

刘过以穷出名,可他虽然没有官职,江湖上对他慷慨解囊的人不少,时有高官像辛弃疾那样赠以数千缗甚至万金。但他挥金如土,热衷于“白璧追欢,黄金买笑”,“翠袖传觞,金貂换酒,痛饮何妨三百杯”,从来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宵是与非。他自恃才高,自问“人间世,算谪仙去后,谁是天才?”然后又自答“大宋神仙刘秀才”,目空一切,放浪不羁,把所有的不如意都归罪于怀才不遇,时刻等待着一个腾飞的机会。

辛弃疾送他万缗时曾叮嘱他“以是为求田资”,但是刘过充耳不闻,不久便“荡于酒”,又把钱花光了。或许,他在内心里对于辛弃疾只是给钱没有给官还有点怨怼吧?他曾有诗:“但得稼轩一题品,春风侠骨死犹香。”能得当世大侠辛弃疾青眼相顾,自然使得刘过益发声名远扬。但是辛弃疾只欣赏他的诗才,却未给予重用,这远远不符合刘过的心理预期,虽然扬言“莼鲈江上”,从此归隐,却并没听从稼轩所嘱,用那一万缗买田置地从此安身,不久便又重出江湖了。

这一回,他奔向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力派大咖韩侂胄。既然是韩相请辛弃疾重新出山的,那么刘过辞别辛大侠而投奔韩大咖,岂不是一趟更加便捷的终南直通车?

适值韩相生辰将近,刘过故技重施,作诗祝寿以自荐,再高谈一通主战言论,果然得了韩侂胄青眼。北伐失利,韩侂胄想要派使者入金议和时,便以刘过任侠善辩而打算委以重任。

这可是一个参与朝政的机会,是要写入历史的,是真正的大事件。刘过喜不自胜,觉得自己等待了一生的机会终于来到了,于是倾尽资产置办行囊,只盼望像范成大那样一使成名。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因为刘过生性疏阔,“轻率漏言”,还不等出行就大嘴巴地把使金事说得街知巷闻,惹怒了韩侂胄,遂以预泄机密而收回命令。

刘过追悔莫及,就这样错失了一生中最接近权贵、有份参与历史的机会,至死都是个布衣词人。

所谓“穷途末路”,刘过在资产上的“穷”,和仕途上的“末”,说到底都是缺乏计划与节制的性格悲剧造成的。豪气干云虽然令人爽快,但是过于豪爽了就有失城府,难堪大任。

这是刘过一生词风不及稼轩处,更是功业不及稼轩处。

且说韩侂胄北伐前,刘过曾与诸好友登临武昌安远楼,感叹时事,抒发今昔之慨,即席写下一首《唐多令》,被后世词坛赞誉为“数百年绝作”。

《唐多令》词牌在此前颇为冷僻,刘过这首词传唱天下后,世人纷纷效仿,连与他齐名的刘辰翁都以刘过词韵和了七首《唐多令》。周密更因为词中有“重过南楼”之语,更名曰《南楼令》。一首词带火了一个词牌,甚至改了词牌名,可见影响之大。

这首词本是为了回应歌姬的宴前侑觞之作,却难得的毫无脂粉气,蕴藉含蓄,充满忧时忧国之感,着实难得,遂成为词人一生的代表作。只是事后再看,却觉得词中充满不吉之谶,似是为北伐失败与词人的结局早早做了预言,令人心痛。

唐多令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是一首典型的登临之作。上阕写登楼所见之景,但是恰如“寒沙带浅流”一般,笔墨一带而过,从空间的凭眺直接过渡到时间的回溯,虚实相间,时空交错,一句“二十年重过南楼”宛有千钧之力,引人遐思。

二十年前,也就是安远楼落成不久,刘过离家赴试,曾在这里过了一段花香酒浓狂放不羁的生活。所谓“醉搥黄鹤楼,一掷财百万”“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少年意气,挥斥方遒。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自诩谪仙才的刘过却仍然经年不第,一事无成。“柳下系船犹未稳”,是匆匆滑过的青春;“能几日,又中秋”,是扑面而来的中年。时光煎人老,往事空添悲,此时故地重游,而且是在这个危机四伏、祸乱不远的多事之秋,怎不令人凄然?

于是下阕怀旧,先问故人在否,再叹江山多愁。以“旧”形容“江山”,却说添了“新愁”,万千感慨,不言自喻。“黄鹤矶头”着一“断”字,更有残山剩水的凄凉况味,益发增添了故国江山之愁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

此时韩侂胄出征在即,刘过一边为之摇旗,一边却有此“浑是新愁”的预感,岂非预示北伐之后,更添悲痛?

卒章三句回到他惯常的生活,乃是买花载酒,苦中求乐。可是自己也知道,少年时光回不去了,“终不似,少年游”六个字,言浅意深,余音袅袅。不同于过往爱国词篇的豪爽奔放,这首《唐多令》写得蕴藉含蓄,别具一格,确为佳作。

事实上,北伐失败后,刘过果然又回到了“欲买桂花同载酒”的老样子,然而心灰意冷,追悔莫及,再难重拾当年壮志,“终不似,少年游”,到底郁郁而终。

刘过是江西人,但是一生四海为家,从没有落叶归根的念头。晚年蹇驴破帽,投奔昆山友人潘友文,后来便病逝于此,直到七年后才在县主簿赵希楙的资助下入土安葬,可谓生贫死穷,穷之至矣。

南宋诗人吕大中赞其“芝兰之馨,梅花之清,先生之名,凛然如生”,并为之撰写《宋诗人刘君墓碑》,极言刘过之穷:

诗能穷人,尚矣。有生而穷者,有死而穷者。借车载家,蹇驴破帽,此生而穷也。来阳荒土,采石孤坟,此死而穷也。龙洲刘先生讳过,字改之。家徒壁立,无担石储,此所谓生而穷者;冢芜岩隈,荒草延蔓,此所谓死而穷者。先生何穷之至是哉!……

1206年,刘过于昆山过世,享年五十二岁。

1273年,襄阳城破,郭靖、黄蓉以身殉城,杨过偕小龙女归隐活死人墓,自此不复出。

小说中的活死人墓据说在陕西终南山,或有虚构。但是刘过墓却迄今犹存,乃在江苏昆山。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jingdian/2023031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