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人最爱姜白石
琴人最爱姜白石
一
暗 香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题记里写得明白,这首《暗香》,是姜夔(kuí)为范成大所作。
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一不精,是继苏轼之后难得的一位全才,而且比苏轼更牛的是,苏轼因不谙音律常为人诟病,白石却精于此道,可自度曲,创词牌曲牌无数,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传世,至今都是琴人至爱。
学琴的人,如果不会弹唱一两首姜白石的曲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学过琴。我五音不全,手指不灵,学了两年古琴仍在入门级别,会弹的唯一一首白石词,就是这曲《暗香》。
然而这样一位词翰俊美、诸艺皆精的全才,却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范成大,便是他的“施主”之一,另如杨万里、朱熹、辛弃疾,也都与他有诗文往来。
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姜夔不知是第几次来苏州,谒见隐居石湖的范成大,在范家盘桓经月始还。两人踏雪赏梅,范成大请他作关于梅花的曲子,姜夔连作两首自度曲,取林和靖咏梅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典,命名《暗香》《疏影》。
那时节,两人可想不到近千年后,有个叫沙宝亮的歌手将一首流行歌曲《暗香》唱得盈街彻巷,无人不晓。两首歌除了歌名相同,且都和花有关之外,其实并没关系。甚至沙宝亮歌里写的是什么花都不知道:“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反正花总是香的,也总是会谢的,就这么借了个名目。
姜白石咏的则明明白白是梅花。
写梅花,偏以“旧时月色”领起,既烘托出月下赏梅之清雅氛围,又平添一种怀旧之感;月色之外,犹有笛声,而这也并非是今夜首倡,从前早有过梅边吹笛的雅事了。
梅花年年逐雪开,明月曾经照有情。彼时我因贪恋月色,唤起熟睡的伊人,携手步月,踏碎清寒,攀折梅花。如今梅花盛放,伊人何处?
那竹林外梅花不知道伤心人别有怀抱,只顾将清冷的幽香随风散入瑶席,然而我却再也没有了从前的春风情怀与如花妙笔。
何逊为南朝诗人,曾任扬州法曹。驿舍有梅花,何逊常吟咏其下,后来迁居他乡,每每思之。
词人以何逊自喻,不动声色地引起下阕回忆,抒发身世之叹。遥想江南水乡,此时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可叹路途遥遥,更被积雪遮断,唯有两行清泪,一声叹息。
“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名句,语境幽美奇绝,清峻之中偏偏又透露出热烈的气氛,写尽梅林盛景。
词人手捧玉杯,独对红梅,想起从前西湖同游,堤岸上千株梅林红萼初绽,湖烟淼淼,一片澄碧。彼时何等欢娱,此刻何等清寂。花谢花开,何时重见;人来人往,长隔天涯。
“又片片、吹尽也”,花谢随风,余音袅袅,画面感和音韵感极强,凡唱此曲的人唱到这一句,都忍不住心生惆怅寥落之感,仿佛看到片片残红飞落枝头,随风舞落,依依有情……
这首词从头至尾扣准了咏梅与怀人,以梅花为线索,抒写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一唱三叹,不即不离;情景交融,意到语工,丽而不淫,雅而不涩,让人在词中随时窥见伊人玲珑身影,却偏偏又欲诉还休,暗香浮动,真不愧其题。
沈祖棻云:“《暗香》《疏影》虽同时所作,然前者多写身世之感,后者则属兴亡之悲,用意小别,而其托物言志则同。”
世人遂以此二曲为千古词人咏梅绝调,托喻遥深,自成馨逸。
且看另一首:
疏 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张炎《词源》评:“白石《疏影》《暗香》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以“清空”和“骚雅”同时作评,誉之甚矣。
但也有人以为“语高品下,以其贪用典故也”。
这里指的是词中连用了“罗浮之梦”“昭君出塞”“寿阳公主梅花妆”“汉武帝刘彻金屋藏娇”等典故,且化用杜甫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翻用崔橹《梅花诗》“初开偏称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陈与义《水墨梅》“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等诗句,词典堆砌,为人不喜。
这一点,姜白石有点偷师辛弃疾,却不如稼轩用得自然。
姜夔曲成,范成大激赏不已,且令家伎小红当席唱来,音节谐婉,曲调悠扬,真个“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梅花助兴,新曲下酒,范石湖与姜白石这“两块石头”叮当入韵,相伴尽欢,喝了个酩酊大醉。
许是姜夔借酒佯狂,对小红能够清楚唱出自己新词的意境十分激动,连叹知音难得;而范成大不愧“成大”,心胸大度为人大气,干脆就把小红送给了姜夔。
除夕之夜,姜夔带着范成大赠送的满船年货和小红一起返回苕溪家中,沿途得意非凡,直如当年范成大使金一般高兴,一口气作了十首绝句,最著名的一首乃于经过苏州吴江垂虹桥时所作:
过垂虹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好一句“小红低唱我吹箫”,姜夔在词中回忆玉人而换来了个唱曲佳人,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二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说到姜夔,必然绕不过这曲《扬州慢》。
南宋词豪放派以辛弃疾为首,婉约词以姜白石为宗。清代刘熙载评:“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可谓中肯。
然而才子亦不能遗世独立,家国危难,又怎么可能满眼只见香雪梅花?这首《扬州慢》,便是姜白石咏时伤世之作。
从词中显而易见,姜夔绝对是杜牧的“死忠粉”,对杜牧所有关于扬州的诗倒背如流,词中“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冷月无声”,全是杜牧给他的灵感。
可想而知,姜夔少年时代读着杜牧的诗,是对扬州充满了憧憬的。然而当他来到这座“淮左名都”的梦中之城时,经过金主完颜亮血洗过的扬州,再也不是小杜笔下的春风十里了。
彼时正值宋淳熙三年(1176)冬至,扬州城“荠麦青青”,“清角吹寒”,行人稀少,宛若空城。倘若杜牧重游,大约也是会心惊泣下的吧?
说来也令人感慨,姜夔和柳永堪称是南北两宋最擅度曲的两位词人了,当年柳永一曲《望海潮》,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盛景引来了完颜亮麾军南下,于是姜夔就只能看到如今“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扬州了。
这个“厌”字,用得当真是好,写尽了百姓的反战情绪,堪比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曲《扬州慢》令姜夔在南宋词坛大放异彩,是年,这位才子刚满二十二岁,和辛弃疾率骑归宋同样的年纪。
序言中的“千岩老人”,指的是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福建人。
《黍离》出自《诗经·王风》。周平王东迁,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因悲悯周室颠覆,彷徨不忍去,遂作歌曰: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从此,《黍离》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故国之思的代表作。姜夔这曲《扬州慢》,表达的正是怀土厌战之情,故而萧德藻称其“有《黍离》之悲”,赞其沉郁。
萧德藻曾为湖州乌程令,爱其山水俊美,遂举家移居,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他与杨万里以诗订交,光宗朝时,杨万里以帝师得重用,曾举荐萧德藻,然而萧德藻一心归隐,拒绝了。宋末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说道:“如果萧不早死,即杨万里犹出其下。”虽未必确切,但亦可知萧在南宋诗坛的地位。
萧德藻的代表诗作,恰恰也是一首梅花诗,看来宋代诗人真的是独宠梅花:
古 梅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姜夔的父亲姜噩与萧德藻是同科进士。姜夔十四岁丧父,依靠姐姐生活,贫困潦倒,又科举落第,遂以故人之子身份谒见萧伯父。
萧德藻对他的文才十分器重,说:“学诗数十年,始得一友。”做主把侄女嫁给了他。
这是在效仿孔子:“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反复诵读《诗经》中“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欣赏其人,且评价他“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就把侄女嫁给了他。
萧德藻认定姜夔有才“不废”,但是自己归隐太久,已经没有办法帮他举荐得官了。想着当年杨万里曾举荐自己做广西提点,自是热心且有门路的,就把姜夔介绍给了杨万里。
杨万里亦对姜夔赞誉有加,且赠诗曰:“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意思是说尤袤、萧德藻、范成大、陆游之后,还有谁能承继南宋诗坛领袖的位置呢?这是把“中兴四大诗人”中的自己剔除,换成了萧德藻,以示谦虚;同时又说四诗人之后,姜夔将独霸天下,夸得十分起劲。
但是夸归夸,杨万里也未能对姜夔的仕途施以实际援手,只是一封介绍信,又将他推给了范成大。
范成大倒是真大气,又是送钱又是送年货还送了个美女,但是不知为什么,也仍然没能为姜夔谋得一官半职。
从淳熙元年(1174)至淳熙十年(1183)间,姜夔四次回乡参加科举,却屡试不第,名落孙山,当真伤心至极。
杜牧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姜夔却是“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他对仕途也是绝望了,绍熙元年(1190)开始,正式卜居弁山苕溪的白石洞天,自号“白石道人”。
绍熙四年(1193),姜夔在杭州结识了中兴名将张俊后裔张鉴。张鉴家境豪富,对姜夔的才华很是欣赏,自愿出资为姜夔买官,但是姜夔拒绝了。
他半辈子都在跑官,此时机会就在眼前倒退缩了。因为不论是科举入仕还是举荐为官凭的都是实力,因为走门路托人举荐也是要有资格的,靠的是真才实学,说出去不丢人。然而买官却让人瞧不起,一旦做过就永远翻不了身了。
于是姜夔婉言谢绝了张鉴的好意,但并不拒绝张鉴的资助,随即举家移居西湖之滨,依傍张鉴而居,“十年相处,情甚骨肉”。
张鉴是姜夔自萧德藻之后最主要的靠山,但是嘉泰二年(1202)张鉴过世,姜夔失了依傍,生活便再次陷入困顿。他终究不能像自己诗中写的那样“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只得再次过上投亲靠友的生活。
嘉定十四年(1221),姜夔因中风卒于西湖,终年六十八岁。因贫不能殡,靠朋友吴潜等人资助,落葬于钱塘门外的西马塍。
三
姜夔诗词双绝而各有特色,其诗法先学黄庭坚的江西诗派,后学晚唐陆龟蒙,融合锻造,追求“理高妙,意高妙,想高妙,自然高妙”的境界,形成自己清峻峭拔的风格。
词作则讲求格律严密、音节谐美,于婉约词风中融进了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优点,含蓄空灵,独创出“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清空”风格。
白石词现存八十四首,其中记游、感遇、伤乱、怀旧、送别等题材占了大多数。据说其中二十多首词,都写的是他年轻时的一段艳遇。
艳遇主角是一对在合肥弹琵琶的歌伎姐妹,但不知道白石倾心的是姐姐还是妹妹,总之他从二十多岁认识这对姐妹以来,先后多次寓居合肥,直到绍熙二年(1191)秋,那对姐妹离开合肥才作罢。
后来,他作了很多诗词纪念这段美好时光,《暗香》里的“唤起玉人”,据说也是指这两位琵琶伎。且略举两首代表作: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后一首词写于淳熙十四年(1187)元旦。
姜夔借苏轼诗句“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以“莺莺燕燕”来代指合肥姐妹,同时喻其体态轻盈,声音娇软,莺啼燕啭,情意缠绵。
词人从湖州抵金陵的途中船上,梦见了久别的情人,“华胥”便指梦中,典出《列子》。长夜漫漫,怎堪情深义重,春日初归,早被相思浸染。
下阕便回忆别时针线与别后书信,临行密密缝,尽是相思意,真个是魂牵梦萦;并巧借唐传奇《离魂记》中倩娘灵魂出窍追逐爱郎远游的典故,写出相思之深。
末二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是词中句眼,幽艳诡峭而又深情隽永,与晏畿道“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并称鬼句。
都说“情深不寿”,然而姜夔一生四试不第,只落得寄人篱下,以做清客门人为生,命微运蹇,而去世时年近古稀,倒也不算短寿。只是六十多岁还在奔波旅食,活得太过困顿。
这让我想起同样以梅诗闻名、同样一生布衣、也同样葬于西湖之滨的林和靖。姜夔以《疏影》《暗香》为题咏梅,想来对梅妻鹤子的和靖先生也是仰慕的,却终究做不到像林和靖那般绝足红尘,清贫归隐,以卖梅子度日。
姜夔有妻有妾有朋友,还有两位无时或忘的梦中情人,交游广阔,出入豪门,而最终贫不能殡。想来自是和刘过一样,终究还是太过贪恋红尘又缺乏自律的缘故。
也许,这便是才子的通病吧。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jingdian/20230313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