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经典诗词赏析/《不及汪伦送我情——走近李白《赠汪伦》》赏析

《不及汪伦送我情——走近李白《赠汪伦》》赏析

10.不及汪伦送我情——走近李白《赠汪伦》这一日,兄妹俩跟随施大作家来到了踏歌岸阁。踏歌岸阁,位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东岸的一处渡口,即汪伦送李白处,因李白《赠汪伦》诗中的“忽闻岸上踏歌声”而得名。“关于李白,你们一定不陌生。我们前几日才讨论了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诗?”施大作家登阁远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0.不及汪伦送我情

——走近李白《赠汪伦》

这一日,兄妹俩跟随施大作家来到了踏歌岸阁。

踏歌岸阁,位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东岸的一处渡口,即汪伦送李白处,因李白《赠汪伦》诗中的“忽闻岸上踏歌声”而得名。

“关于李白,你们一定不陌生。我们前几日才讨论了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诗?”施大作家登阁远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万里路张口就是一首。

“如此大胆的夸张,非诗仙不敢为啊!”施大作家不住地赞叹。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万卷书吟道。

“如此神奇的想象,非诗仙不能为啊!”施大作家连声称奇。

“我喜欢《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喜欢《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兄妹俩就这样你一首我一首地接龙着。

等到二人背得口干舌燥了,施大作家这才微笑着说:“你们看,诗仙就是不一样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我知道李白不仅是‘诗仙’,还是‘酒仙’呢!”万里路颇为得意。

“所以才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一句噢!”万卷书随声附和。

“也正因为李白的诗誉满天下,又十分喜欢美酒,才有了和这踏歌岸阁相关的一段佳话。”施大作家吊足了兄妹俩的胃口。

“快说来听听!”兄妹二人催促。

“当时有个住在泾县山村的士人,姓汪名伦,此人不求功名、无心仕途。他亲事农桑,乐于田园生活,闲暇之时喜欢饮着自酿的美酒吟哦几句。他非常仰慕李白的才华,成天想着怎么把李白请到泾县来。”施大作家喝了一口小酒说。

“非亲非故的,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吗?”万里路摸了摸后脑勺,疑惑地问道。

“当然不容易,不过也不是不可能。”施大作家语气神秘,“有一天,汪伦听说李白要来安徽游览,兴奋不已。他想,这是个请李白来做客的难得的好机会。众所周知,李白除了写诗,就是爱美酒和美景。汪伦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

“这信是怎么写的呢?”万卷书很好奇。

“汪伦在信中说:先生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饮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邀请信后,不禁心驰神往。他想好好地观赏那十里桃花,痛饮那万家酒店。”施大作家说道。

“真的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吗?”万里路瞪大了双眼。

“且往下听,”施大作家说,“李白按照信上的地址找到了汪伦家。汪伦见诗仙到自己家来了,当然是喜出望外。主客寒暄几句,李白迫不及待地要汪伦带他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解释: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咱们这地方没有桃花,但是有一条河,叫桃花潭,桃花潭有十里那么长,所以叫‘十里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儿的一家酒店的名称,店主姓万,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

“原来如此!”万里路拍手叫好。

“你们猜李白听完有什么反应?”施大作家推了推眼镜,“李白听完,先是一愣,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觉得挺有意思的。既然来了,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两人还相谈甚欢哩!”

“李白果然是豪迈之人!”万卷书不禁感叹。

“在汪伦的陪同下,李白泛舟桃花潭,领略十里桃花潭及周边的田园风光。在这里,汪伦呼朋唤友,搬出陈年佳酿,摆出山珍海味,作陪李白。大家饮美酒,品佳肴,听歌咏,吟诗作赋,高谈阔论,往往欢娱到通宵达旦。李白十分欣赏主人热情好客的性格,不禁产生相见恨晚之感。”施大作家说道。

“说得我都心驰神往了!”万里路笑嘻嘻地说。

“李白呢,是个性情中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拘俗礼,不讲客套,洒脱不羁。一天,他要离开了,走到桃花潭边,登上停靠的小船。船夫撑篙正要离岸,忽然,李白听到岸上传来一阵歌声,他回头一看,只见汪伦抱着一坛酒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正为自己送行呢!”施大作家继续说。

“真是热情好客的主人啊!”万卷书说。

“十年陈酿,酒香四溢,汪伦以美酒为李白饯行。李白接过酒碗,感谢主人,脖子后仰,一饮而尽。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想:‘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此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饱含深情地吟诵起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赠汪伦》。”

施大作家的故事讲完了,兄妹俩却还久久地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之中。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