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经典诗词赏析/《故园无此声——走近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

《故园无此声——走近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

28.故园无此声——走近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北京海淀区最北端,隔着沙阳公路与昌平区白水洼遥遥相望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坐落着纳兰性德纪念馆。三人参观不久,便在一首《长相思》词作前停住了脚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榆关指的是哪里?”万里路不懂就问。“榆关就是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部...

28.故园无此声

——走近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北京海淀区最北端,隔着沙阳公路与昌平区白水洼遥遥相望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坐落着纳兰性德纪念馆。

三人参观不久,便在一首《长相思》词作前停住了脚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榆关指的是哪里?”万里路不懂就问。

“榆关就是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部!”施大作家有问必答。

“聒碎又是什么意思?”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施大作家又给万里路作了解释。

“感觉这是纳兰性德在旅途中的作品,好像在怀念自己的家乡。”万卷书谈了自己对这首词的初步印象。

“品味古诗词,了解创作背景是相当重要的,”施大作家提醒,“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家乡的思念,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

“他陪皇帝出巡,那一定当了很大的官咯!”万里路问。

“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皇帝爱其才,故将他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此官职相当于皇帝身边武艺高强的保镖,其待遇也是特别好的!”

听了施大作家的话,万里路疑惑更多了:“既然待遇那么好,又在皇帝身边,那肯定很满意啦,为什么还会有那么重的思乡感慨呢?”

“是啊,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为皇帝做贴身侍卫,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于是,他选择了用写词的方式来隐晦地表达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哇,原来背后还有这么多奥秘呢!能给我们讲解一下这篇作品吗?”听了施大作家的话,万卷书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

“将士们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施大作家说了大意。

“感觉作者已经身心分离了!”万卷书说。

“纳兰性德的身在何处?”施大作家问。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大河小川。”万里路说。

“他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万卷书答。

“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之中。”施大作家作了小结,“那么,他的心又在哪儿?”

“他心在家乡。”万里路脱口而出。

“他心系故园。”万卷书不假思索。

“此刻,请你们闭上双眼,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施大作家问道。

“我仿佛看到纳兰性德跋山涉水的画面,看到了他辗转反侧的画面。”万里路答。

“我仿佛看到纳兰性抬头仰望的画面,看到了他孤独沉思的画面。”万卷书答。

“是的,这是你们看到的画面,”施大作家沉思了片刻,“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大人们在地里劳动,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家门口绣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万里路说。

“晚上月光皎洁,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鸟儿停止了叽叽喳喳的鸣叫,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亲人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万卷书答。

“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施大作家叹了口气。

“既然这么思念家乡,纳兰性德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万里路问。

“纳兰性德也在一遍一遍地问着自己: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施大作家说。

“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一年能有几次圆月。那是一种伤感,一种无奈!”万里路用心体会着这句话。

“纳兰性德何曾是轻离别呀,他是那样的重离别呀!但是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重任在肩,责任如山,他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他的重离别,他的重重的离别,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融化在作品当中了。”万卷书充满深情地说。

“是啊——”施大作家一声长叹,“这就是为什么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这就是为什么他的那个梦会破碎,他的那颗心会破碎。他的壮志和理想,他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作了一首《长相思》。”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