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星期四
首页/经典诗词赏析/《夜半钟声到客船——走近张继《枫桥夜泊》》赏析

《夜半钟声到客船——走近张继《枫桥夜泊》》赏析

31.夜半钟声到客船——走近张继《枫桥夜泊》枫桥,在苏州寒山寺北,距山门不过百步,犹如一弯新月横跨在枫江之上。这里,见证了《枫桥夜泊》的诞生和诗人张继的故事。夜半,在淡淡的远远的月光下,你会听到一种声音,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声音。那声音平静而舒缓,那声音空灵而幽秘——那就是寒山寺的钟声。为了倾听这穿越千年的钟声,三人夜宿枫桥的客船之上,一夜未眠。“不就是...

31.夜半钟声到客船

——走近张继《枫桥夜泊》

枫桥,在苏州寒山寺北,距山门不过百步,犹如一弯新月横跨在枫江之上。

这里,见证了《枫桥夜泊》的诞生和诗人张继的故事。

夜半,在淡淡的远远的月光下,你会听到一种声音,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声音。那声音平静而舒缓,那声音空灵而幽秘——那就是寒山寺的钟声。

为了倾听这穿越千年的钟声,三人夜宿枫桥的客船之上,一夜未眠。

“不就是一座寺庙的钟声吗,怎么会牵动那么多人的情感?”万里路简直无法理解。

“噢,那不是一般的钟声,”施大作家语气温和,“古往今来,那钟声,一声又一声,敲在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坎之上。”

万氏兄妹听罢若有所思。施大作家接着说:“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那是宋代诗人陆游;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那是明代诗人高启;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那是清代诗人王士祯。”

“寒山寺的钟声,早已成为了一种文化,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万卷书轻声说道。

“千年之后,我们已经说不清,到底是这寒山寺的钟声成就了诗人张继,还是诗人张继成就了这寒山寺的钟声。”施大作家话里充满了玄机。

“就是那首耳熟能详的《枫桥夜泊》 ?”万里路问。

“正是,”施大作家点点头,“唐朝盛产诗人,有些人著作等身,妙语连珠,在大唐的诗坛留下无数传奇,比如李白;有些人惜字如金,在唐朝的天空中一闪而过,给后世留下谜一样的虚幻,比如张继。如果没有《枫桥夜泊》,我们可能不会知道张继是谁;同样,如果没有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也不会穿越千古响彻人心。”

“到底是怎样的忧愁,让张继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呢?”万卷书问。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寒窗苦读,于天宝十二年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但是,按照唐朝的制度,中进士不一定就能端上‘铁饭碗’,还得经过考核选拔,才可安排工作。不幸的是,张继在考核选拔中被淘汰了,他成为一个漂在京城的‘待业青年’。”

“原来大诗人还是‘北漂’啊!”万里路瞪圆了眼睛。

“张继‘漂’得不易。从老家来到京城,为的就是谋个一官半职,但张继为人孤傲,不屑于巴结权贵,所以其才能一直不被发现。这种际遇,在他的《感怀》一诗中可以看出: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后两句的意思是说,来长安好几年了,连人家王公贵族家的大门儿朝哪儿开都不知道。这注定了他只能是个‘失败’的‘北漂’。”

施大作家顿了顿,接着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局势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人,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也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万里路深情低吟。

“读着这首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施大作家问。

“我仿佛看到了一片静谧的夜景!”万里路答。

“我仿佛看到了一夜无眠的张继!”万卷书说。

“能让想象再具体些吗?”施大作家希望能带领万氏兄妹走进诗歌的意境,“客船上的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他在江边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树上栖息的乌鸦,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万里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枫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令人遐想。就在此时,传来了寒山寺的钟声,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万卷书的话里尽是诗意。

“是啊,”施大作家慨叹一声,“一个‘愁眠’,勾出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落寞与惆怅。于是,情动于中而发于言,《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

感谢张继,如果没有他那一夜的无眠,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让我们永远记住,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