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咏兰花诗词/《题杨次公蕙》原文、注释、赏析

《题杨次公蕙》原文、注释、赏析

题杨次公蕙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词中①。幻色虽非实②,真香亦竟空③。云何起微馥④,鼻观已先通⑤。【注】①前四句:为杨杰诗句,见前杨杰《蕙花》诗注。②幻色:迷幻的色彩。③竟:终于。④微馥:清淡的香气⑤鼻观:佛教的一种修身养性之法。亦指用鼻子闻。【评释】苏轼这两首诗的前四句都是用杨杰的原诗,诗人在杨杰原诗的基础上各增补了四句。所以说,两首诗题...

题杨次公蕙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词中①。

幻色虽非实②,真香亦竟空③。

云何起微馥④,鼻观已先通⑤。

【注】

①前四句:为杨杰诗句,见前杨杰《蕙花》诗注。

②幻色:迷幻的色彩。

③竟:终于。

④微馥:清淡的香气

⑤鼻观:佛教的一种修身养性之法。亦指用鼻子闻。

【评释】

苏轼这两首诗的前四句都是用杨杰的原诗,诗人在杨杰原诗的基础上各增补了四句。所以说,两首诗题中的“题”字,实际上应该是“续”。也有可能是这种情况:诗人先录下了杨杰的原诗,然后接着写下了自己的“题诗”。苏轼乃诗坛巨擘,从情理分析应该是后者,所以读者在读这两首诗时,一是不要把前后两部分作为毫无关联的内容割裂开,二是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用在两首诗的后半部分。

诗人在第一首中续写道:在画上画出兰花的“真色”,是对《离骚》中咏兰诗句的极好补充。面对兰花,人们都会像屈原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的,对它表示出恭敬之意。杨杰原作(前四句)只是暗用了屈原《离骚》诗意,苏轼在后面干脆直接把屈原的名字和他的《离骚》点了出来。这样就令读者对兰花更加敬慕,更加爱戴了。第二首续写的四句与第一首相反,杨杰原诗中将蕙以及屈原《离骚》的关系已明确指出了,所以诗人便不再写实,而是另辟蹊径,由实转虚。诗人说:蕙的色和香都是扑朔迷离的,只有像佛家那样静下心来,才能够真正享受到它那清淡的香气。言外之意是在说,兰蕙的香气是俗人享受不到的。如果将两首诗的后四句对换一下,即第一首的后四句放在第二首,第二首的放在第一首,似乎与杨杰原诗衔接得更紧密一些,会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但是诗人没有那样做,而是偏偏都来了一个小小的转折,前者由虚到实,后者由实到虚。也许诗人这样处理正是出于一种艺术苦心。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