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星期六
首页/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刘姓》原文、注释、译文

聊斋志异《刘姓》原文、注释、译文

〇刘姓【原典】邑刘姓,虎而冠者也。后去淄居沂,习气不除,乡人咸畏恶之。有田数亩,与苗某连垄①。苗勤,田畔多种桃。桃初实,子往攀摘,刘怒驱之,指为己有,子啼而告诸父。父方骇怪,刘已诟骂在门,且言将讼。苗笑慰之。怒不解,忿而去。时有同邑李翠石作典商于沂,刘持状入城,适与之遇。以同乡故相熟,问:“作何干?”刘以告,李笑曰:“子声望众所共知;我素识苗,甚平善,何敢占...

〇刘姓

【原典】

邑刘姓,虎而冠者也。后去淄居沂,习气不除,乡人咸畏恶之。有田数亩,与苗某连垄①。苗勤,田畔多种桃。桃初实,子往攀摘,刘怒驱之,指为己有,子啼而告诸父。父方骇怪,刘已诟骂在门,且言将讼。苗笑慰之。怒不解,忿而去。时有同邑李翠石作典商于沂,刘持状入城,适与之遇。以同乡故相熟,问:“作何干?”刘以告,李笑曰:“子声望众所共知;我素识苗,甚平善,何敢占骗?将毋反言之也!”乃碎其词纸,曳入肆②,将与调停。刘恨恨不已,窃肆中笔,复造状,藏怀中,期以必告。未几,苗至,细陈所以,因哀李为之解免,言:“我农人,半世不见官长。但得罢讼,数株桃何敢执为己有。”李呼刘出,告以退让之意。刘又指天画地,叱骂不休,苗惟和色卑词,无敢少辩。

【刘姓注释】

①连垄:田地靠在一起。②肆:酒店,当铺。

【刘姓译文】

从前,临淄有个姓刘的,是一个表面人形残暴似虎的人。后来离开淄川到沂水县居住,恶劣的习气仍然不改,乡里人既怕他又厌恶他。他有几亩田地,和一个苗姓人的田地相邻。苗某十分勤劳,在自家的田边种了不少的桃树。桃树初次结果,苗家小孩上树摘桃,刘某大怒赶走了小孩,说什么桃树是他的。小孩哭着告诉了父亲,苗某正感诧异,刘某却已骂上门来了,并且扬言要打官司。苗某笑着安慰他,他还怒气不消,气冲冲地走了。当时,有一临淄老乡李翠石在沂县做当铺商人,刘某拿着状纸进城,恰好与他碰上了。因为是同乡,所以很熟,李便问他:“你去干什么?”刘某把要打官司的事说了。李翠石笑道:“您的声望众所周知,我本知苗某极为平和善良,怎么敢于诈骗您呢?莫非您在说反话吧!”于是把刘某的状纸扯碎了,拉他进店,要给他们调解。刘某恨恨不已,偷来店中的笔,又写了一张状纸藏在口袋里,下定决心非告状不可。不一会儿,苗某也来了,他详细叙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求李翠石帮他调解。苗某说:“我是个种田人,半辈子也没见过官长。只要不打官司,损失几株桃树也就罢了。”李翠石把刘某喊了出来,告诉他苗某愿意退让。刘某又指天画地大骂不休。苗某只顾低声下气说好话,不敢稍加辩驳。

【原典】

既罢,逾四五日,见其村中人传刘已死,李为惊叹。异日他适,见杖①而来者俨然刘也。比至,殷殷问讯,且请顾临。李逡巡问曰:“日前忽闻凶讣,一何妄也?”刘不答,但挽入村,至其家,罗②浆酒焉。乃言:“前日之传,非妄也。曩出门见二人来,捉见官府。问何事,但言不知。自思出入衙门数十年,非怯见官长者,亦不为怖。从去,至公廨,见南面者有怒容曰:‘汝即某耶?罪恶贯盈,不自悛悔;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此等横暴,合置铛鼎③!’一人稽簿曰:‘此人有一善,合不死。’南面者阅簿,其色稍霁,便云:‘暂送他去。’数十人齐声呵逐。余曰:‘因何事勾我来?又因何事遣我去?还祈明示。’吏持簿下,指一条示之。上记:崇祯十三年,用钱三百,救一人夫妇完聚。吏曰:‘非此,则今日命当绝,宜堕畜生道。’骇极,乃从二人出。二人索贿,怒告曰:‘不知刘某出入公门二十年,专勒人财者,何得向老虎讨肉吃耶?’二人乃不复言。送至村,拱手曰:‘此役不曾啖④得一掬水。’二人既去,入门遂苏,时气绝已隔日矣。”

【刘姓注释】

①杖:拐杖。②罗:张罗,摆好。③铛鼎:一种大锅。古代用作烧杀人的刑器。④啖:吃,喝。

【刘姓译文】

这件事已经完了,又过了四五天,见到他的本村人,传说姓刘的已经死了,李翠石惊叹不已。这一天外出,见到一个拄杖而来的人,和姓刘的一模一样。刘某热情问好,而且请李翠石到家中做客。李吞吞吐吐地问:“前些日子突然听到您的凶信,怎么会这么荒唐?”刘某不回答,只是拉着李翠石进了村子,到他家后就摆酒款待,然后才说:“前些日子的传言并不是假的。那天,我刚出门就见两个人朝我走过来,捉我去见官府。问他们什么事,他们只说不知道。我想自己出入衙门几十年了,并不怕见官长,于是,就跟他们来到公堂。到了公堂,只见朝南坐着的官长怒容满面,问道:‘你是姓刘的吗?你恶贯满盈,不思悔改,又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这样凶横强暴,该下油锅!’一个人查看生死簿说:‘这个人还做过一件好事,按说不应立即死掉。’朝南而坐的官员查看着簿子,面色稍转平和,就说:‘暂时送他回去吧!’于是几十个人大声撵我走。我说:‘你们到底因为什么事把我抓来,又因为什么事送我回去?还请明白告诉我。’一个小官吏拿着簿子走下来,指出其中一条给我看,上面记着:崇祯十三年,用三百个钱救一对夫妇团聚。小官吏说:‘若不是有这条善行,你今天就该一命归阴,而且还要受罚转世为牲口。’我吓坏了,跟着两个解差跑出衙门。两个解差向我索取贿赂,我恼怒地对他们说:‘你们难道不知我刘某出入衙门二十年,是个专门敲诈别人财物的人吗?怎么竟来向老虎讨肉吃呢!’那两个人才不敢再说了。送回村里,那两个人拱着手说:‘这个差使连一口水都没有喝到。’那两个人离去后,我一进家门就苏醒过来。当时距离断气已经隔了一天了。”

【原典】

李闻而异之,因诘其善行颠末。初,崇祯十三年,岁大凶,人相食。刘时在淄,为主捕隶。适见男女哭甚哀,问之,答云:“夫妇聚裁年余,今岁荒,不能两全,故悲耳。”少时,油肆前复见之①,似有所争。近诘之,肆主马姓者便云:“伊夫妇饿将死,日向我讨麻酱以为活;今又欲卖妇于我,我家中已买十余口矣。此何要紧?贱则售之,否则已耳。如此可笑,生来缠人!”男子因言:“今粟贵如珠,自度非得三百数,不足供逃亡之费。本欲两生,若卖妻而不免于死,何取焉?非敢言直,但求作阴骘行之耳②。”刘怜之,便问马出几何。马言:“今日妇口,止直百许耳。”刘请勿短其数,且愿助以半价之资,马执不可。刘少负气,便谓男子:“彼鄙琐不足道,我请如数相赠。若能逃荒,又全夫妇,不更佳耶?”遂发囊与之。夫妻泣拜而去。刘述此事,李大加奖叹。刘自此前行顿改,今七旬犹健。去年,李诣周村,遇刘与人争,众围劝不能解,李笑呼曰:“汝又欲讼桃树耶?”刘茫然改容,呐呐敛手而退。

异史氏曰:“李翠石兄弟,皆称素封。然翠石又醇谨,喜为善,未尝以富自豪,抑然诚笃君子也。观其解纷劝善,其生平可知矣。古云:‘为富不仁。’吾不知翠石先仁而后富者耶?抑先富而后仁者耶?”

【刘姓注释】

①油肆:油店。②作阴骘行之耳:意思是积点阴德。

【刘姓译文】

李翠石听了很感惊怪,便盘问那件善事的始末。原来,崇祯十三年时,山东一带遭了大灾,人们互相残食。刘某当时在临淄县衙里当班头。有一天,他偶然看见一男一女哭得很伤心,便上前问情况。他们问答说:“结婚才一年多,今年闹饥荒,夫妻不能两全,因而伤心。”过了一会儿,又在油坊门口碰见他们,好像在争论什么。刘某近前一问,油坊老板说:“他们夫妇饿得快死了,每日向我乞讨芝麻油的残渣赖以糊口。今天又想把他老婆卖给我。我的家里已经买了十多口人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价钱贱就买了她,不然就拉倒算了。这样的可笑,硬来纠缠人!”男子接着说:“眼下粮食贵如金,我估计没有三百个钱,不够一路逃荒的费用。这样做本来是希望两人都能活下来,如果卖了妻子还是免不了饿死,那又图什么呢?不是我与你讨价还价,只求你行行好积个阴德吧。”刘某很可怜他们,便对男子说:“这个老板卑鄙得很,不值得求他,我赠送你们三百个钱,但愿你们既能逃荒,又夫妇两全。”于是打开口袋当场拿出三百个钱给了他们。夫妻二人哭着下拜后离去。姓刘的叙述完这件事,李翠石大为赞叹。

姓刘的从此改变了以前的恶劣行为,如今已经七十岁了还很健壮。去年,李翠石前往周村,正好遇到姓刘的和人争吵,众人围着劝说也不听。李翠石笑着大叫一声:“你又想干控告桃树那件事吗?”刘某突然面目改色,呐呐连声,抄起手就走开了。

异史氏说:“李翠石兄弟二人,都是家资富有的人。然而翠石更忠厚恭谨,喜欢做好事,从来不以富有自豪,那真是一位诚恳忠厚的君子啊!看一下他解除纠纷劝人行善的行为,其一生的经历就可知道了。古人说:‘富有的人都是不讲仁义的。’我不知道李翠石是先行仁义而后富有的人呢,还是先富有了而后行仁义的人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