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董公子》原文、注释、赏析
董公子
青州董尚书①可畏,家庭严肃,内外男女,不敢通一语。一日,有婢仆调笑于中门之外,公子见而怒叱之,各奔去。及夜,公子偕僮卧斋中。时方盛暑,室门洞敞。更深时,僮闻床上有声甚厉,惊醒。月影中,见前仆提一物出门去。以其家人故,弗深怪,遂复寐。忽闻靴声訇然,一伟丈夫赤面修髯,似寿亭侯②像,捉一人头入。僮惧,蛇行入床下。闻床上支支格格,如振衣,如摩腹,移时始罢。靴声又响,乃去。僮伸颈渐出,见窗棂上有晓色。以手扪床上,着手粘湿,嗅之血腥。大呼公子,公子方醒。告而火之,血盈枕席。大骇,不知其故。
忽有官役叩门。公子出见,役愕然,但言怪事。诘之,告曰:“适衙前一人神色迷罔,大声曰:‘我杀主人矣!’众见其衣有血污,执而白③之官。审知为公子家人。渠言已杀公子,埋首于关庙之侧。往验之,穴土犹新,而首则并无。”公子骇异,趋赴公庭,见其人即前狎婢者也。因述其异。官甚惶惑,重责而释之。公子不欲结怨于小人,以前婢配之,令去。积数日,其邻堵者④,夜闻仆房中一声震响若崩裂,急起呼之,不应。排阀入视,见夫妇及寝床,皆截然断而为两。木肉上俱有削痕,似一刀所断者。关公之灵迹最多,未有奇于此者也。
【注释】①董尚书:董可威,山东益都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至工部尚书。②寿亭侯:关羽。③白:禀告。④邻堵者:隔墙邻人。堵,墙。
【点评】1.从人物上看,这个故事可以归纳为小人、君子和神人的故事。如何既能惩处小人,又不让君子受损害?人们就把希望寄托在神身上。故事中的关公,既能惩恶,杀死恶仆夫妇;又能护善,使董公子死而复生,实乃大快人心。
2.“不欲结怨于小人”,此句乃处世至理。俗话说,宁与君子为敌,不与小人结怨。君子坦荡,虽有隙但无妨;小人叵测,施与恩惠且需慎重,何况与之结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