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历史故事/四面楚歌,江东父老

四面楚歌,江东父老

四面楚歌,江东父老四面楚歌与十面埋伏、乌江自刎、江东父老、霸王别姬是连在一起的,是出自同一个历史事件,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汉议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就是今天在象棋盘上看到的“楚河汉界”的由来。一个月后,项羽领军东归。刘邦也想率军西去。谋臣张良、陈平劝谏道:“天下三分之二已归我们所有,目前楚军粮草不...

四面楚歌,江东父老

四面楚歌与十面埋伏、乌江自刎、江东父老、霸王别姬是连在一起的,是出自同一个历史事件,见于《史记·项羽本纪》。

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汉议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就是今天在象棋盘上看到的“楚河汉界”的由来。一个月后,项羽领军东归。

刘邦也想率军西去。谋臣张良、陈平劝谏道:“天下三分之二已归我们所有,目前楚军粮草不足,士兵疲乏,正是消灭项羽的大好时机,岂可放虎归山,以留后患?”刘邦幡然醒悟,项羽刚订完和约,引兵东归,一定疏忽麻痹,不加防范,确实是天赐良机。他火速派人令大将韩信、彭越同时出兵,自己亲率大军尾随而来,合力出击楚军。

但是,韩信、彭越并未发兵。刘邦孤掌难鸣,于固陵追上项羽,被项羽打得大败。无奈之下,只得采取张良的计谋,裂土分封。封韩信为齐王,封彭越为梁王。刘邦宣封的使者一到,韩、彭二人果然领兵前来会师。

公元前202年十一月,汉大将刘贾渡淮河入楚地,诱降九江守将,兵围寿春。韩信西进占据彭城,项羽四面受敌,转战南撤,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刘邦军紧紧追赶而来,四面围上。

刘邦将会合后的三十万大军统统交给韩信指挥,韩信布下“十面埋伏”,将项羽重重包围在垓下。但项羽此时尚有十万兵马,八千子弟兵,他坚守大营不出战,韩信一时也无法取胜。《孙子兵法·势篇》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高明的统帅,善于出奇制胜,纵使被敌人团团包围,也能立于不败之地。汉军三十万,楚卒十万,虽兵力悬殊,但尚有回旋余地。试想,如果有当年“破釜沉舟”的士气和信心,加上正确的战略战术,胜败存亡还很难预料啊。然而理论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

楚军被困日久,粮食渐渐吃光,秋冬交替之际,冷风刺骨,士兵衣服单薄,饥寒交迫,军心不稳。

这天晚上,夜深人静,突然从汉营飘来一片楚歌,且伴有箫声。歌声绵延不断,起伏不定,仿佛亲人们无限伤心的哭声,它彻底动摇了项羽的军心。

项羽听罢,大吃一惊,心想:“汉军难道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楚人?”

三三两两的楚军士兵开始逃离楚营,到后来竟出现了整批整批的逃亡,大将季布、钟离昧等也相继溜走,连项羽的叔父项伯也去投奔了张良。眼见败局已定,谁也不愿在这里等死。一夜之间,数万大军只剩下一千多人。此时,汉楚兵力对比发生急剧的变化,成为三百比一,项羽大势已去,已经难以回天。

项羽无计可施,借酒浇愁,唱起自作的一首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夫人十分悲痛,持剑起舞作《和项王歌》,唱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项王歌》的具体内容,《史记》中没有记载,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加以引录,此后流传至今。

虞姬歌罢引剑自刎,其兄大将虞子期也自尽而亡。

项羽稳定了一下情绪,跨上战马,率领八百多名壮士组成的骑兵队,趁着夜色突出重围,向南奔去。汉军将领灌婴立即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跑到阴陵时迷了路,问一位在田中耕作的老翁该怎么走,老翁骗他说向左。项羽向左跑去,结果闯进了一片大沼泽之中,被汉兵追上了。项羽的骑兵与赶来的汉兵展开了血战。项羽左刺右劈,杀了不少的汉兵。汉军将士看到项羽如此勇猛,一时间不敢逼近,只是远远地喊杀。

项羽和骑兵们跑到了乌江边。乌江亭长正划着一只小船等在江边,见到项羽过来,就对他说:“您赶紧上船过江东去吧。江东地方虽小,也有一千多里土地、数十万人口,您还可以在那里称王。”项羽听后笑了一笑说:“这是天要亡我,我怎么能渡过去?当初我与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进,现在无一人而返,就算是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说完,他将心爱的乌骓马送给亭长,又转过身,和剩下的士兵手持短剑与汉军拼杀。项羽一人消灭了数百名汉军,自己身上也负了十几处伤,最后在乌江边拔剑自刎了。

这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来历。项羽是楚国人,出生在长江以南,江东借指家乡。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其实,项羽不知,那晚在汉营中唱楚歌的不全是楚地人,乃是刘邦将帅布置的“攻心夺气”的计策。刘邦将帅把在楚地的英布的九江士卒全分散到各营,让他们教所有汉军将士唱楚歌,目的就是瓦解项羽军心。

《孙子兵法·军争篇》说:“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气与精神、意志、力量相关,心则泛指人的思想、品德、毅力、情感等。士气与将心,是战争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说到“夺气夺心”,人们立刻会想到四面楚歌,会想起那深秋的黑夜,箫声与悲怆的歌声相和、众人泪下的场面,项羽由此失掉了激励三军作战的士气,也熄灭了自己心中取胜的决心,于是,才有了霸王别姬的一幕,才有了乌江自尽的结局,才有了让人慨叹至今的悲歌。

为汉军传唱、瓦解十万楚军的“楚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史书均没有记载。饶学刚《“四面楚歌”本事历史考察新说——兼与罗来国、程道法等先生商榷》一文对“楚歌”具体内容有所推定,其一版本为:

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伤。

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披甲持戟兮孤立沙岗。

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妻子何堪兮独宿空床?

白发倚门兮望穿秋水,稚子忆念兮泪断肝肠,

家有余田兮谁裹蒿粮?

魂魄悠悠兮往之所以,壮士寥寥兮付之荒唐。

汉王有德兮降军不杀,指日擒羽兮玉石俱伤。

我歌岂诞兮天谴告汝,汝知其命兮勿为渺茫。

蔡东藩认为“四面楚歌”的歌词作者是张良(张子房),他在《前汉演义》中写道:“(楚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一声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仿佛九皋鹤唳四野鸿哀。”“四面喝和,无句不哀,无字不惨,激动一班楚兵,怀念乡关,陆续散去。”

虽然蔡东藩为历史通俗演义作家,但其史学功底深厚,识见甚高,反复推敲,所述内容,令人信服,从中依稀可见当时的情状。

古人常说,成王败寇。但项羽虽败,却英名永存。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把项羽列入“本纪”,列在秦始皇之后、刘邦之前。“本纪”是专门记录帝王事迹的“传记”,说明在太史公眼中项羽是“一代帝王”。宋代诗人李清照作《夏日绝句》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寄托了对这位失败的英雄的景慕。项羽的故事,被历代艺术家、文学家反复搬上舞台、写入诗篇,若项羽地下有知,也应该死而无憾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lishigushi/2023038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