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历史故事/“玄奘取经”

“玄奘取经”

85.“玄奘取经”。玄奘,原名陈袆,洛阳缑氏人。他13岁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后人通称他为“三藏法师”。唐初,玄奘在四川、长安等地研习佛教理论,发现佛教分成许多宗派,佛经译文也有许多错误,于是决定亲自去天竺学习佛经,研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玄奘在印度游学了十八年,带回来大量经典回到长安,而后又翻译了大量的经文,是一位对我国佛教史有着重多贡献的高僧,在世界佛教史...

85.“玄奘取经”。

玄奘,原名陈袆,洛阳缑氏人。他13岁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后人通称他为“三藏法师”。唐初,玄奘在四川、长安等地研习佛教理论,发现佛教分成许多宗派,佛经译文也有许多错误,于是决定亲自去天竺学习佛经,研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玄奘在印度游学了十八年,带回来大量经典回到长安,而后又翻译了大量的经文,是一位对我国佛教史有着重多贡献的高僧,在世界佛教史上也享有很高声誉。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独自从西安出发,628年初秋到达天竺西北地区,五年间他先后参观了恒河流域著名的佛迹,走访了许多高僧,然后到达摩揭陀国(印度的伽耶城及自拿勒斯城),住在那烂陀寺。这是印度的最大佛寺,也是佛教最高学府。这个寺院的住持戒贤法师是当时印度的最大学者。玄奘到寺院受到千人僧众欢迎后,拜会了戒贤法师。已经多年不讲经的戒贤法师,为玄奘开讲《瑜伽论》先后达15个月。玄奘在该寺五年,把寺内所藏各类经论通读一遍,并随时向高僧们质疑问难,通晓了经论真义,并学习了印度的“因明学”(哲学)、声明学(音乐)、婆罗门经典、医方术学等。随后他又到南印度去游学。在离开那烂陀的六年里,玄奘走遍了印度大小一百多个国家。不论到哪里,玄奘都宣扬了《大乘论》,对印度影响很大。羯若鞠阐国的戒日王和东印度迦摩缕波国(今孟加拉)国王鸠摩罗都很仰慕玄奘,他们以国王的名义通知各国在羯若鞠阐国首都曲女城召开全印度佛教大会,聘请玄奘发表了演说。参加大会的有五印度18个国家的国王,精通大小乘的高僧三千多人、那烂陀寺的僧众二千多人以及婆罗门外道二千多人,对玄奘的演说给了热烈欢迎和赞誉。这是五印度名人的大聚会,是印度历史上首次盛会。玄奘是大会的主讲,宣讲的主要内容是《大乘论》,同时他还写了一本《破恶见论》,悬挂在会场门外,向与会者公布自己的观点。这次大会开了18天,始终没有人对玄奘的论点提出不同意见。此后,印度佛教界公认玄奘是佛学的最高权威,名扬印度全境。

公元646年初,玄奘平安回到长安,他先后出游了18年,历经当时的120多个国家,回国时已是两鬓苍苍了。唐太宗听说玄奘回国派宰相房玄龄、大将军侯莫到长安迎接他,长安城市召开了热烈欢迎大会。随后,玄奘到洛阳拜见唐太宗后回到长安,开始他的译经和写作事业,整整用了19年,在他逝世的前一年冬天,完成了我国佛教经典中最大的《大般若经》六百卷。玄奘一生共译经论74部、1365卷。玄奘另一个贡献是促使《大唐西域记》的完稿,共12卷10万多字。这部书虽系受太宗嘱托、由他的弟子们执笔撰写的,但其内容则是玄奘在旅行中采访收集来的。这本书对中亚印度各国的山川、气候、物产、人情、风俗以及古迹传说等,做了详细的记录。《大唐西域记》不仅是古典的游记,也是一部记述中亚印度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玄奘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