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三十年著成《本草纲目》
121.李时珍三十年著成《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出身于世医家庭,父祖三代为医。受家庭影响,李时珍自幼热爱医学,常随父兄进山采药。嘉靖三十年(1551年),楚王府聘请李时珍掌管医学,不久被推荐到朝廷任太医院判。这里丰富的医学典籍和一些秘而不传的药方,为李时珍研究医学提供了便利。嘉靖三十一年,35岁的李时珍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不久他便辞去了官职,把全部精力用到搜集资料和著书上。在著书当中使他疑惑的是有些药名混杂、前后代医家说法不一致。为了搞真实,他便在徒弟庞荣、儿子建元的伴随下,深入实地进行采访和调查研究。他远涉湖、广、江苏、安徽等地的旷野勘查植物、动物、矿物,遍访名医宿儒,搜集民间药方、药物标本等。李时珍每到一地,都向有关方面学习和请教,特别对重点药物和古书上说法不一的药物追根问底。如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有医治风痺、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为究根追底,请捕蛇人带他进山亲眼看到蕲蛇的捕捉、制蛇药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地查看,能够清楚说明药物生长环境、形状和制成药的全过程,并搞清了许多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李时珍经过艰辛整理和编撰,于万历戊寅年(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著作。全书分为16部、60类、190万字。《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巨著,也是一部详明的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专著。该书记载植物1094种,对植物的品种、形态、气味及医疗功能等都有详细描述,并辅有精细的插图;该书记录动物性药物445种,其分类完全符合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记载矿物276种,其中对许多金属和化合物的产地、形色、鉴别、采掘方法都有详细记述。
《本草纲目》的严密而科学的分类法,使众多药物的排列有条不紊,并且纠正了过往本草书中的一些错误,是中药分类学上的一大进步,就生物学而言,在当时全世界也是最先进的。《本草纲目》书成之后不久,76岁的李时珍就病逝了。后来他的儿子李建元按照父亲的遗愿将书献给了朝廷。明神宗朱诩钧诏令全国印刷发行。从1596年金陵版面世之后,这部巨著先后被翻刻印刷多达50多个版次。《本草纲目》不仅在国内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世界影响也很大。早在1607年,本书就传入日本,随后又传入琉球、朝鲜和越南。18、19世纪又受到欧洲人的注目,被译成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和俄文等文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