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历史故事/《戴震志存闻道》

《戴震志存闻道》

戴震志存闻道№ 045随着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它走向理性和科学也是必然的结果。戴震是清代中叶最具个性的儒学大师,他在学术上、思想上的卓越建树,对他生活的时代以及后世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治学志存闻道,领域广博,有着强烈的经世色彩,从考据出发而又不囿于考据,在考据的基础上阐发义理,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在中国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戴震志存闻道

№ 045

随着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它走向理性和科学也是必然的结果。戴震是清代中叶最具个性的儒学大师,他在学术上、思想上的卓越建树,对他生活的时代以及后世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治学志存闻道,领域广博,有着强烈的经世色彩,从考据出发而又不囿于考据,在考据的基础上阐发义理,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在中国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戴震,字东原,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曾任纂修、翰林院庶吉士之职。

据说戴震从小聪明过人,自幼养成了独立思考、盘根问底的习惯。当时的学子都要读四书五经。《大学》是四书之一,朱熹曾作《大学章句》。从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至“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朱注云:“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对于朱熹区分经传,虽然有人提出过怀疑,但五百多年来,程朱理学一直占据了统治地位,人们一直深信不疑,可是戴震却对此有所疑问。

有一天,塾师讲授《大学章句》,戴震问:“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

塾师回答说:“这是朱熹说的。”

戴震又问:“那朱熹是什么时候的人?”

塾师回答说:“宋朝人。”

“那孔子、曾子是什么时候的人?”戴震问。

“周朝人。”塾师答。

“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又问塾师:“既然这样,朱熹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塾师无法解答,只得夸戴震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的确,戴震小小年纪就敢于怀疑,不盲从,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这对他后来倡导朴学、批判权威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抱着科学严谨的信念,戴震很早就开始涉猎自然科学。他20岁时,就根据西人龙尾车法作《自转车记》;22岁著《策算》一书;30岁左右著《考工图注》《屈原赋注》《勾股割圜记》。此后,在天文、地理、数学、水利、工程等方面,他都有精湛的研究和著述。由于在自然科学上的高超造诣,戴震名扬京师。1773年,他被召入四库全书馆任纂修官,主要负责校勘编辑天文、算法、地理、水经、小学、方言等方面的书籍。经过他校勘过的书籍,都以精要著称。

此外,戴震以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以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为前提,强烈地反对程朱理学,创建了一整套独成体系的哲学思想——这是他“志存闻道”的核心部分。

在哲学思想方面,他认为物质的气是宇宙本原,阴阳、五行、道都是物质性的气;认为理是事物的条理,是事物的规律,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理就在事物之中,“理化气中”。他还认为宇宙是气化流行的总过程,“天地之气化流行不已,生生不息”。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天地之化”,通过耳、目、鼻、口之官接触外物,心就能发现外物的规则;“致知格物”就是对事物进行考察研究,只有经过观察和分析,才能认识事物的道理。他还提出“光照说”,认为心之认识如同火光照物,光小照得近,光大照得远,这实质上是一种朴素直观的反映论。在伦理思想方面,他认为人“有欲、有情、有知”,这是人的本性,否定情欲,也就否定了“人之为人”。

戴震曾经参与编纂《四库全书》

戴震的思想深度和学术水平无疑是中国18世纪的一个高峰。他一生著作繁富,涉及学科非常广泛,从治学的深度和广度来说,戴震不愧为乾、嘉年间学者之第一人。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朱熹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