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文字狱案》
吕留良文字狱案
№ 037
在清朝统治者的眼里,凡是不利于统治的文字、著述和言行,一概被斥为“悖逆”和“狂吠”,并罗织罪名,对其创作者加以严惩。雍正年间,湖南秀才曾静因不满清廷统治,上书川陕总督岳钟琪策动反清。事后,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对案犯严加审讯,广肆株连,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吕留良文字狱案。最后,曾静等人锒铛入狱,吕留良一家也未能幸免。这就是雍正时期最大的文字狱。
康熙帝去世以后,继位的雍正帝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人。在他的手下,制造了十多起文字冤狱,吕留良案为最大的文字狱。
吕留良,字用晦,又字庄生,号晚村,是浙江很有名的学者。他25岁时始参加科举,中秀才,此后连年周旋于科场。
吕留良曾与一些名士交往,促使他的思想产生极大转变,他认为所谓不仕清,不仅是不参加科举做清朝官吏,而且要拒清,不与当局合作,更不与官吏来往。于是吕留良便隐逸山林,怡然自得,并不时作诗撰文,表现出不屈于清朝、怀念明朝的感情,其中有两句诗是这样写的:“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此外,他还著书立说,在书中写进了反对清朝统治的内容。1683年,吕留良病死,终年55岁。
吕留良死后,湖南人曾静看到他的文章,非常赞同他的思想。于是他派弟子张熙前去联络据说是宋朝抗金英雄岳飞的后代、川陕总督岳钟琪,商量如何推翻清朝统治。
青花人物扁壶
原来,岳钟琪在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中立有大功,受封三等公。年羹尧被杀后,他接任川陕总督,深得雍正帝的宠信,为此他招来不少人的嫉妒。当时倒岳的言论,一个重要内容,是说他为岳飞后人,要替汉人报仇,反对清朝才是。当岳钟琪受命总督之际,朝廷间更是议论纷纷,使他惶惧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宫中康熙档奏折》该奏折为汉人官员提督李林盛给康熙皇帝上书的。
曾静是湖南郴州永兴人,中年弃举业,教授生徒,人称“蒲潭先生”。他相信岳钟琪能实现他反满兴汉、拯救百姓的政治目标,就派遣弟子张熙,带着他的书信和《生员应诏书》,赴陕策动岳钟琪造反。张熙投书后,岳钟琪立刻密折奏报雍正帝,雍正帝派人赴湖南捉拿曾静。
曾静被捕后,禁不住说出是受了吕留良诗文的影响所致。于是朝廷又立即查抄了吕留良的家。在吕家,抄出了吕留良的许多著作及诗文,里面饱含许多反清复明的思想。雍正帝见此大怒,他认为:曾静谋反主要是受到吕留良反清思想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吕留良才是主犯,曾静不过是一个模仿者。雍正帝摆出一副皇帝应该具有的公允面孔,发一道谕旨,让九卿商议如何处断吕留良,同时也明白表示出自己的意见,即吕留良才是不可饶恕的罪人。于是雍正帝便做出了一个“出奇料理”的断案:曾静等人不是主犯,可以赦免;吕留良著书立说害人不浅,他才是真正的罪魁。
就这样,尽管吕留良已经死了,但是雍正帝还是派人把他的坟扒了,棺材劈了,又将吕氏的后代或斩首示众,或充军,其门生和藏有吕氏书籍的人也有不少被杀害。那些曾经为吕留良建祠、刻书和私藏吕氏著作者,一律处死。并且规定,倘有顶替隐匿这些事的官员,一经发现,将与案犯一同治罪。而对曾静和张熙则免罪释放,令二人宣扬雍正帝的“圣德”。乾隆帝即位后,仍将曾静、张熙处死。
清初时期,统治者对文化创造及其苛刻。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八股文
清代科举制度基本上沿袭明代,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文只讲形式、忽略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就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