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
№ 061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我国西北部边陲之地。很早以前,西域就同内地有密切联系。西汉曾经在西域设置都护府,此后中国历朝中央政府都在西域设官建制,明示主权。可是到了19世纪60年代,一些封建主和贵族借着有沙俄撑腰,企图把新疆从中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
正当新疆的局势危急之时,东南沿海的防务也由于日本侵略台湾而紧张起来,于是清政府内部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海防论的主要代表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他主张舍弃西北,专注东南。塞防派的主要代表是湖南巡抚王文韶,他认为俄国侵吞西北,一日比一日厉害,应该及时防范。
左宗棠
在这场争论中,朝廷举棋不定。陕甘总督左宗棠从新疆物产丰富和战略位置上的重要性上慷慨陈词,极力主张出兵收复新疆,打击俄国的嚣张气焰。于是朝廷终于下定决心,让左宗棠担负起收复新疆的重任。
《克复新疆乌鲁木齐等城回逆战图》。光绪元年(1875),左宗棠被任命为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他按照先北后南的路线,收复了新疆除伊犁以外的全部国土。画中描绘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的场景。
对于这次西征,左宗棠准备采用“缓进速决”的战略决策。所谓“缓进”就是要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调集军队,操练将士,创造好出战必胜的一切条件。他排除一切干扰,既整顿了军队,减少了冗员,又整肃了军纪,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了适应出关西征的需要,他对自己的主力湘军也大事整编,剔除空额,汰弱留强。他还规定,凡是不愿出关西征的,一律给资,遣送回籍,不加勉强。经过整顿,官兵士气饱满,情绪高涨,成为一支敢于冒险犯难、一往无前的军队。
所谓“速决”,就是大军一旦出发,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战速决,力争在一年半左右获取全胜,尽早收兵。在左宗棠申报这笔军费预算之前,他就估算出全程的运费和消耗。甚至连用毛驴、骆驼驮运,还是用车辆运输,哪种办法节省开支也做了比较。经过周密计划,估算出全部军费开支数目。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术,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周围地区,后收复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
清军在收复新疆时,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有力配合与支援。他们有的跋山涉水将粮食送往军营,有的捐献骆驼、牛羊慰劳清军,有的冒着生命危险给清军送来重要情报,有的随军参战。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清军的攻打下,被阿古柏侵占、践踏13年之久的大半个新疆,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收复失地过程中,左宗棠设立了善后局,给新疆各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带来了活力。
左宗棠书写的七言对联
后来,清廷正式批准了左宗棠在新疆建省的要求,实现了新疆与全国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统一,大大地加强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保卫祖国西北边防起到了重大作用。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清朝钱庄
钱庄是清朝办理货币存放、汇兑的一种信用机构,它是从经营银、钱兑换业务的钱摊慢慢发展起来的。鸦片战争前,钱庄可以签发“庄票”,“庄票”可以收划银钱,实际在市场上和货币一样,起到了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