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历史故事/《晋国迁都》

《晋国迁都》

晋国迁都№ 064鞍之战齐军大败,齐顷公在逢丑父的帮助下逃回临淄。晋军乘胜追击,攻至马陉(今山东青州市)。齐顷公终于撑不住,向郤克称败求和。晋国向齐国开出苛刻的谈和条件,齐国誓死不同意。郤克妥协,接受了齐国求和。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因为国内诸卿势力强大,决心迁都至外地,以理清盘根错节的士卿关系。韩厥力排众议,在他的建议下,晋景公决定迁都至新田。齐顷公被晋军...

晋国迁都

№ 064

鞍之战齐军大败,齐顷公在逢丑父的帮助下逃回临淄。晋军乘胜追击,攻至马陉(今山东青州市)。齐顷公终于撑不住,向郤克称败求和。晋国向齐国开出苛刻的谈和条件,齐国誓死不同意。郤克妥协,接受了齐国求和。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因为国内诸卿势力强大,决心迁都至外地,以理清盘根错节的士卿关系。韩厥力排众议,在他的建议下,晋景公决定迁都至新田。

齐顷公被晋军打得再无还手之力,于是派遣正卿国武子带上赔罪之礼前往晋营。郤克余怒未消,面对齐顷公的主动求和,毫不客气地提出两条苛刻的谈判条件。第一,要齐顷公把自己的母亲萧太后送到晋国作人质;第二,要齐国把境内的田垄路沟全改成东西走向,方便日后晋国大军随时开到齐国土地上。虽然是战败国,但齐国仍有自己的尊严,对此国武子分别给予了强烈反驳:第一,萧太后是齐顷公的母亲。齐晋同为诸侯,齐国太后相当于晋国的国母,让国母做人质,这是大逆不孝。第二,田垄路沟的走向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晋国坚持这两个条件不松口,国武子说:“我们国君也有指示,晋国的要求如若过分,我们只能选择血战到底!”

国武子以萧太后相当于晋国国母为由,驳回郤克要求。

卫国与鲁国也对此提出了异议,郤克心想既然齐国也认错了,两国之间不能彻底翻脸。于是接受了齐国的礼物,率鲁、卫、齐在齐国的爰娄(今山东临淄)结盟,归还鲁国土地,齐军班师回朝。公元前588年,齐顷公亲自赴晋国与晋国君臣会面。从此晋齐相安无事,持续了二十多年。

鞍之战结束,晋景公决定扩大晋国军队编制,将三军六卿扩为六军十二卿,即在原来的六卿基础之上再添三支新军,以此褒奖鞍之战中的有功之臣。三军司马韩厥因为作战英勇、表现卓越,被评选为新军六卿之首,正式进入卿士行列。随着晋景公政治资历增长,晋国卿族势力的强大,让他倍感压力。晋景公对强族的信赖大打折扣,尤其是对权高位重的赵氏。赵氏本为嬴姓,与晋国诸多姬姓君臣本就有点隔阂。赵盾当政后,姬姓势头被压制;但赵盾一死,矛盾迅速暴露。后赵朔去世,其遗孀庄姬与赵婴齐私通。

春秋时代晚期狩猎纹豆,身高214厘米,直径185厘米,嘴重量2.22公斤。这是一种食品容器,最早是用木头做的。

公元前587年,赵婴齐与庄姬私通之事东窗事发,他的两位同胞兄弟借机将赵婴齐逐出晋国。之后,赵同、赵括当家做主,成为赵氏的顶梁柱。但这二人强横霸道,反而使得赵氏与姬姓的矛盾大大激化;与此同时,栾氏、荀氏等卿大夫也纷纷利用职权便利,发展各自势力。晋国朝中只有韩厥如同世外之人,对权臣的拉帮结派视若罔闻,晋景公看在眼里,对不参与卿族内讧的韩厥颇有好感。

公元前585年春,晋景公召集群臣商议迁都。为了不激化晋公室与卿大夫之间的矛盾,晋景公分封各卿,以利用他们拱卫晋公室。另外,他还想通过迁都,离开赵氏势力盘踞的绛城(今山西翼城县东南);但新都选址何处,引起很大争议。多数人提议迁往盐业发达、土地肥沃的郇(通荀,为荀氏封地,在今山西运城解池西北)、瑕(今解池南,同为荀氏封地),认为这里易于积累财富,没有任何物资匮乏的担忧。

自幼与赵氏兄弟一块长大,被赵衰视为己出的韩厥深知诸姬姓大臣的意图,他向晋景公建议,国都过于依赖财富之地,则卿大夫可能会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而人民也会因此贪求物欲。如果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城市自然无可厚非,但作为一国之都,则可能会形成重财、重利、重奢侈的民风士风。一国之都如此,如果全国上行下效,则晋国富者更富、贫者益贫,人们为了保护一己私利相互争夺而罔顾国家利益。在朝中则更会演化成卿大夫与公室之间的相互倾轧,导致内部矛盾日益加重,危害国家。

韩厥一番入木三分的分析陈述,让晋景公大加赞赏,他同意了迁都新田。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韩氏

韩厥,姬姓,韩氏,晋国公族,属于曲沃一宗。据史书载,曲沃桓叔生公子万,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立韩氏,是为韩武子。韩武子坚决拥护晋献公的政权,因而此韩氏在献公灭公族时没有受到波及。后韩简也积极维护献公、晋惠公政权,当年秦晋两国的韩原之战就发生在韩氏的封地之上。晋文公即位后,因与韩氏有隔阂而疏远韩氏。韩厥幼年时家道衰落被赵衰收养,起初为赵氏家臣,春秋中期他因战功成为正卿,并继郤克之后执政晋国,成为后来韩国的先祖。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