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将军马援》
伏波将军马援
№ 059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名将,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马援才华卓越,胆识过人,他协助光武帝平定了陇西隗嚣叛乱、陇西羌兵叛乱、交趾叛乱等,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马援一生征战,最后战死杀场,实现了他“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誓言。
马援(前14—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示范区)人。马援出身将门,其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赵奢曾在阏与(今山西和顺)之战中大败秦军,功勋卓著,被赵惠文王赐号为“马服君”,自此,赵奢的后人便以马为姓。
马援像
马援身材魁伟,肤色黧黑,须发明朗,举止潇洒,一派将军风范。他自幼怀有大志,打算成就一番大事业。马援12岁时父亲去世,他不愿依靠兄长过优裕安乐的生活,便独自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几年内就成为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拥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但是,他并不贪恋钱财,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常把自己的财产送给朋友。时间一长,很多人都投靠马援。马援便带领众人一同过着游牧生活,但他胸中之志并未减退。他常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莽末年,四方兵起。王莽的堂弟王林很赏识马援,把他推荐给了王莽。王莽政权灭亡后,陇西的隗嚣趁机起兵。隗嚣很器重马援,封他为绥德将军,让他参与军事机密。建武四年(28年),隗嚣派马援到洛阳给刘秀送信。刘秀久闻马援大名,亲自接见了他。在交谈中,马援发现刘秀的才能、智慧、胆识都是常人所不及的,而且胸襟豁达,待人真诚,于是毅然离开隗嚣,投奔刘秀。刘秀也是求才若渴,立即对马援委以重任。
伏波将军马援随手聚米为山摆出沙盘,表明他对敌情、地形已了然于胸。这是战斗取胜的关键。他曾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当死边野,马革裹尸还。”他62岁率军南征,战死军中,实践了他的豪言壮语。
建武八年(32年),光武帝亲自统军讨伐隗嚣。军队到了漆县(今陕西彬县),因为山高路险人地生疏而无法前进,光武帝便与马援商量对策。马援认为隗嚣的将领已有分崩离析之势,可以趁此机会速战速决。为了让汉军将士能够了解这一带的地形,他命人取些米来,用米堆成山谷沟壑等地形地物,然后指点山川形势,标示各路部队进退往来的道路。这样一来,将士们对地形就一目了然了。第二天,光武帝便挥军直进,攻下了天水16座属县,隗嚣军主力基本上被汉军消灭。次年,马援被命为中大夫,平定陇西叛乱的羌兵。马援身先士卒,虽负重伤依然坚持指挥战斗,很快平定了叛乱。
建武十三年(37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徵侧、徵贰姐妹率众反叛。光武帝封马援为伏波将军去平定叛乱。建武十八年(42年)春,马援率军到达浪泊,与敌大战,攻破其军,斩首数千,降者万余人。马援乘胜进击,在禁溪一带与徵侧展开激战,叛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窜。第二年正月,马援诛杀了徵侧、徵贰,彻底平定叛乱。回朝后,光武帝封马援为新息侯,朋友纷纷向马援表示祝贺。马援却意味深长地说:“大丈夫应该驰骋战场,用马革裹尸埋藏,岂能醉生梦死!”众人听后十分钦佩。
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方五溪地区暴动,62岁的马援主动请缨去平定叛乱。光武帝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没有答应。但马援坚定地说:“我还能披甲上马!”光武帝深受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征战中,马援感染疾病,但依然坚守在战场,最终死在杀场上。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将军
将军这个官职是在秦朝设置的,汉承秦制。至汉武帝时,因为战事频繁,将军的名位也随之增多。名位最高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其次是前、后、左、右、中将军,还有名目众多的杂号将军,如强弩将军、拔胡将军等。伏波将军就是这众多杂号将军中的一号,其命意为降伏波涛,平定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