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获得最大限度的幸福,是任何合乎理性的行动之目的
为自己获得最大限度的幸福,是任何合乎理性的行动之目的
导读小故事
兔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兔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
兔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兔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
这则故事充分说明了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通俗理解
经济人假设,也叫“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中最根本的一个假设,整个西方经济学“大厦”就是在这个基本假设之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都是非理性的人。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概括。
生活启示
显然,理性经济人是自利的,但自利不等于自私。例如,一个虔诚的教徒受到了感化,充满了行善的愿望,在他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也幸福。他是自利的,但是他并不自私。
无论个体的行为是为个体带来正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还是带来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作出决策的时候,个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例如,人们都希望买到既便宜又实惠的商品,绝不会希望买到价格又高质量又差的商品。虽然有时候可能事与愿违,但这不会改变个体是理性经济人这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