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心中只有你自己的时候,你把麻烦其实也留给了自己;当你心中想着他人的时候,其实他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方便了你
NO.81 当你心中只有你自己的时候,你把麻烦其实也留给了自己;当你心中想着他人的时候,其实他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方便了你。
那是学校最有名的一位教授开设的讲座。讲座准时开始,教授从坐着的椅子上站起来,台下立即鼓起掌来。教授向大家摆了一下手,等掌声平息下来,他径直走下讲台,来到大讲堂最后面一排的座位前,指着座位中间的一个同学说:“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讲座之前,请允许我向这位同学致敬。”说着,教授向那位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
大讲堂里一下变得鸦雀无声,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知道教授为什么要向那位同学鞠躬。
教授用不高的语调说道:“我今天是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在你们入场的时候,我特别注意观察了,我发现,许多先到的同学一进来就抢占了靠近讲台和过道两边的座位。在他们看来,那一定是最好的位置了,因为在那样的位置上,好进好出,很是方便,而且离讲台也近,听得也最清楚。只有这位同学来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当时靠前和两边的位置还有很多,可是他却舍弃了这些在别人看来是最好的位置,径直走到大讲堂的最后面,而且是坐在最中间,进出都不方便的位置。这位同学把好的位置留给了别人,自己却宁愿坐最差的位置。他的这种思想,难道不值得我们充满敬意吗?”
教授的这一番话,说得同学们都沉默了。大家似乎感到很新奇,又似乎听了教授的话之后,在为自己利己的思想感到有些羞愧了。
教授看着大家的反应,接着说道:“我继续观察后发现,先前那些抢占了他们认为是好位置的同学,其实备受其苦。因为座位前排与后排之间的距离小,每一个后来者往里面进时,靠边的同学都不得不起立一次,这样才能让后来者进去。我统计了一下,在半个小时之内,那些抢占了‘好位置’的同学,竟然为他们只想着自己的行为,付出了起立十多次的代价。而那位坐在后排中间的同学,却一直安详地看着自己的书,没人打扰。”
说到这里,教授停顿了一下,将大讲堂四周从前至后地看过一遍,然后望着大家,缓缓地,但却很有力地说道:“同学们,请记住吧:当你心中只有你自己的时候,你把麻烦其实也留给了自己;当你心中想着他人的时候,其实他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方便了你……”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走路提着灯笼不是多余的吗?”盲人正色道:“我打灯笼是为了给别人照路,别人看到路就不会撞到我了。这样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将心比心,照亮别人等于照亮自己,为他人着想实际上亦能惠及自身,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我们每个人,总是习惯了从自己出发,以自己的逻辑去看问题。人生中,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即从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给对方一种尊重感、归宿感。
遇事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也是一种境界。与人方便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有时真的就是举手之劳。这简单的举手之劳,却是一种很高尚的道德行为,我们轻而易举的一个动作是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诸多的方便和益处的。在公共场所或在家里,将水果皮、用过的废旧物随手丢进垃圾筒里,既美化了环境也给清扫的人减少很多的麻烦;大家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使用公用的物品后,物归原处,别人使用就方便了;雪后,将自家的院落和就近的路面打扫干净,自己和路人行走既安全又方便……与人方便,于己方便,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汽车大王福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成功有什么秘密的话,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与人方便就是多为他人着想,在你替别人着想做善事的时候,首先惠及到的是你自己。因为你在方便别人的同时,也在享受着这种方便。你为别人着想,别人自然也会想到你,或受你的影响变得也在与人方便了。当你心里一心为别人着想时,你就会发现自己不那么自私了,能宽容待人了,而且生活的态度也豁达、开朗起来。生活中,当我们想对他人表示体谅与关心时,唯有我们自己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由于我们的了解与尊重,对方也相对体谅你的立场与好意,因而作出积极而合适的回应。
人心是一面镜子,可以照照别人,也可以看看自己。我们希望别人怎样来对待自己,最好首先那样去对待别人。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那些对他人冷漠、自私自利的人,最终也会被他人疏远;相反,一个人如果充满爱心,处处都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身为度”、“以己量人”,也一定会从他人那里得到回报。爱人者,人恒爱之。让我们都来为别人点一盏灯。人们说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把手里的玫瑰都送出去,这个世界将是花的海洋,我们每个人永远都有德馨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