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5日星期六
首页/名著导读赏析/《通雅》(是什么书_内容主旨介绍)

《通雅》(是什么书_内容主旨介绍)

训诂书。五十二卷。明末方以智撰。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鹿起。安徽桐城人。明末与冒襄、陈贞慧、侯方域并称四公子,驰名文坛。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检讨,入清为僧,名弘智,字无可,人称药地和尚。除《通雅》外还撰有《易袽》、《古今性说合观》、《物理小识》、《一贯问答》、《浮山集》等。《通雅》是方氏花了三十年功夫,于万历七年(1579)完成。...

训诂书。五十二卷。明末方以智撰。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鹿起。安徽桐城人。明末与冒襄、陈贞慧、侯方域并称四公子,驰名文坛。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检讨,入清为僧,名弘智,字无可,人称药地和尚。除《通雅》外还撰有《易袽》、《古今性说合观》、《物理小识》、《一贯问答》、《浮山集》等。《通雅》是方氏花了三十年功夫,于万历七年(1579)完成。书前有明钱澄的序、清姚文燮的序各一篇,方氏自序两篇。方氏于自序中提到,他对于“古今聚讼”的文字训诂问题,要“为征考而决之,期于通达”,故把书名之曰《通雅》。钱澄序中说:“名曰《通雅》,犹之郑樵为《通志》、马端临为《通考》,以言乎无所不该也。”可见此书内容极广。此书卷首附有论文五篇,前三篇《音义杂论》、《读书类略》、《小学大略》谈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后二篇《诗说》、《文章薪火》记其谈论诗文之语。

正文卷一、卷二“疑始”,专考古篆古音;卷三至卷十“释诂”,下分“缀集”、“古隽”、“语”、“重言”四个子目;卷十一、卷十二“天文”,下分“释天”、“历测”、“阴阳”、“月令”、“农时”五个子目;卷十三至卷十七“地舆”,下分“方域”、“水注”、“地名异音”、“九州建都考”、“释地”五个子目;卷十八“身体”;卷十九“称谓”;卷二十、卷二十一“姓名”,下分“姓氏””、“人名”、“同姓名”、“鬼神”四个子目;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五“官制”,下分“仕进”、“爵禄”、“文职”、“武职”、“兵政”五个子目;卷二十六、卷二十七“事制”,下分“田赋”、“货贿”、“刑法”三个子目;卷二十八“仪礼”;卷二十九“乐曲”;卷三十“乐舞”;卷三十一至卷三十五“器用”,下分“书札”、“碑帖”、“金石”、“书法”、“装潢”、“纸笔墨砚”、“印章”、“古器”、“杂器”、“卤簿”、“戎器”、“车类”、”、“戏具”十三个子目;卷三十六、卷三十七“衣服”,下分“彩服”、“佩饰”、“布帛”、“彩色”四个子目;卷三十八“宫室”;卷三十九“饮食”;卷四十“算数”;卷四十一至卷四十四“植物”,下分“草”、“竹苇”、“木”、“谷蔬”四个子目;卷四十五至卷四十七“动物”,下分“鸟”、“兽”、“虫鱼”三个子目;卷四十八“金石”(前面“器用”中之“金石”,系指“金石文字”;此处之“金石”,系指“金石之矿”);卷四十九“谚原”;卷五十“切韵声原”;卷五十一“脉考”;卷五十二“古方解”。自卷三“释诂”至卷四十九“谚原”,共为二十大类。最后三卷为三篇专论,其中“切韵声原”为一等韵图,以新法改造旧等韵书,并三十六字母为二十声母,并韵类为十六摄,定声调为开、承、转、纵、合五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列为十六韵图,每图横列二十声母,纵列五个声调,分四呼列字。方氏于此卷中多有创见,如“支为独韵”,“儿为独字”,已悟出[ι]与[i]之不同,“儿”已从“日”母中分化而出;还提出韵母之“六余声”。这些均表现出方氏审音之精细。

《通雅》一书,除专论外,二十大类的体例仿照《尔雅》,以所释词语作为条目列于考释之首,以“○”与考释隔开;考释时“必引出何书,旧何训,何人辨之。今辨其所辨,或折衷谁是,或存疑俟考,便后者之因此加详”。故此书实为一部早期考查“词源”之工具书。此书辨证词语训诂,以经、史为本,旁及诸子百家、志书、小说等,对所引之文,一般均注明出于何书,且依类编排,体例较为严密,考证精核。此书不仅考释古音、古义,对方言俗语也极为重视,卷四十九《谚原》专门论说通俗词语之用法。

《四库提要》评曰:“明之中叶,以博洽著者称杨慎,而陈耀文起而与争。然慎好伪说以售欺,耀文好曼引以求胜。次则焦竑,亦喜考证而习与李贽游,动辄牵缀佛书,伤于芜杂。惟以智崛起崇祯中,考据精核,迥出其上。风气既开,国初顾炎武、阎若璩、朱彝尊等,沿波而起,始一扫悬揣之空谈。虽其中千虑一失或所不免,而穷源溯委,词必有徵,于明代考据家中可谓卓然独立矣!”可见方以智实为开有清一代朴学考据训诂之风之先驱。此书对研究古汉语词汇,探讨词源,研究文化史、科学史,考证名物制度等,有着相当重要之参考价值。

有康熙五年(1666)姚文燮刻本、光绪六年(1880)桐城方氏重刊本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