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9日星期三
首页/名著导读赏析/《四书反身录》(是什么书_内容主旨介绍)

《四书反身录》(是什么书_内容主旨介绍)

清代提倡实学的著作。原题《二曲先生口授》,由门人王心敬录。清李颙著。李颙(1627—1705),字中孚,号二曲。陕西盩厔(今陕西周至)人。早年因贫病交加而辍学,后无师自成。他立志经世,一面著书立说,一面授徒讲学。足迹远涉江南,声名大振,其时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四书反身录》在认识论上,折衷于陆王心学和朱熹理学之间,授朱以入王,以为“上达”而从王,“下...

清代提倡实学的著作。原题《二曲先生口授》,由门人王心敬录。清李颙著。李颙(1627—1705),字中孚,号二曲。陕西盩厔(今陕西周至)人。早年因贫病交加而辍学,后无师自成。他立志经世,一面著书立说,一面授徒讲学。足迹远涉江南,声名大振,其时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

《四书反身录》在认识论上,折衷于陆王心学和朱熹理学之间,授朱以入王,以为“上达”而从王,“下学”则从朱,“下学上达,一以贯之”。也就是以朱子的“格物”,达到阳明的“致良知”。“物者身心意知家国天下之物。格者,格其诚心修齐治平之则……格物二字,即《中庸》之择善,《论语》之‘博文’……若余却至善之物不格,即便身心意知家国天下之理不穷,而冒昧从事,欲物物而究之,入门之初,纷纭轇轕,堕于支离,此是博物,非是格物。”(卷一《大学》)认为当时的理学末流,往往舍下学而希上达,所以须救之以朱子格物,以致良知为本体,“知至则本心之明,皎如白日,善恶所在,自不能掩……即此便是止至善,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同上)。

《四书反身录》旨在倡明实学,反对“低视言行而高谈性命”(卷六《论语》),提出积极用世的“明体适用”学说。“明体”即“识心悟体、实证实修”,“适用”是“开物成务、康济康生”,认为“明体”和“适用”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明体而不适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本于明体,便是霸儒。既不明体,又不适用,徒汩没于辞章记诵之末,便是俗儒”(卷一《大学》),只有“体用兼赅,斯不愧须眉”。因此主张“勇猛、振奋自拔习俗,勇为体用之学,潜心返观,深造默成以立体,通达治理,酌古准今以致用”(同上)。讲求“明体适用”之学,应当从读“明体适用”之书开始,“凡经世大猷,时务要著,一一深究细考,酌古以准今,务尽机宜。可措诸行,庶有体有用,天德王道,一以贯之”(卷一《大学》)。“明体适用”说,是对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在人性论上,《四书反身录》继承孟子性善说,认为“圣愚同性,今古一揆,若以尧舜为不可企及,是以己性为不可企及”(卷七《孟子》)。凡夫俗子若能率性而行,不失性善之本,人欲可化为天理,人人皆可为尧舜。

《四书反身录》贯穿着作者崇尚“力行”的务实学风,对明末“束书不观,游谈无垠”的空疏学风是一个有力的否定,对清初实学之风的形成,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收入《二曲集》。《二曲集》有嘉庆、咸丰刻本,现有小乡嬛山馆重校刊本,题为《二曲全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