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星期四
首页/名著导读赏析/《四书正误》(是什么书_内容主旨介绍)

《四书正误》(是什么书_内容主旨介绍)

清代颜李学派的代表作。五卷。清颜元(生平见《四存篇》条)著。原为颜元读南宋朱熹《四书集注》和讲解《四书》所作的笔记,后由门人辑录成册。今有《大学》、《中庸》、《论语上》、《论语下》、《孟子下》各一卷。除注释外,多为批评程朱的内容。《四书正误》认为宋儒理学的“明理”,是“离了治情讲心性,离了平好恶讲治情,离了待人接物讲平好恶,所以为禅宗”(卷一)。脱离现实的理...

清代颜李学派的代表作。五卷。清颜元(生平见《四存篇》条)著。原为颜元读南宋朱熹《四书集注》和讲解《四书》所作的笔记,后由门人辑录成册。今有《大学》、《中庸》、《论语上》、《论语下》、《孟子下》各一卷。除注释外,多为批评程朱的内容。

《四书正误》认为宋儒理学的“明理”,是“离了治情讲心性,离了平好恶讲治情,离了待人接物讲平好恶,所以为禅宗”(卷一)。脱离现实的理学是流入了佛教禅宗一路。“前圣鲜有说理者,孟子忽发出,宋人遂一切废弃,而倡为明理之学。不知孟子之所谓理义悦心,有自己注脚。曰仁义忠信,乐善不倦。仁义又有许多注脚……今一切抹杀,而心头玩弄,曰孔颜乐处,曰义理悦心,使前后贤豪皆笼盖于释氏极乐世界中”(卷六)。意谓理学之“理”并非儒家经典原义,而是源于佛教。认为“理”不过是事物的“条理”,“理者,木中纹理也,指条理言”(卷六)。

批评理学以作事会妨碍“存心”、“尽心”的明理工夫,鼓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勇于任事,努力作事。“不任其事是程子特见。若吾儒隐居求志,凡兵农礼乐,为君为相为百职,职掌机宜,哪一件不去理会……无志小儒、章句禅寂之士不得假此以文其陋。”(卷三)

批评理学的“即物穷理”只是读书穷理,对与实际事物有关的学问则茫然无知。“自汉宋来,学字已误,况博乎!况问、思、辩、行乎……学,学礼、学乐、学射、御、书、数等也。博学之,则兵农钱谷,水火工虞,天文地理,无不学也……以多读为学,圣人之学所以亡也。”(卷二)理学家只是“静坐读书,居不习兵农礼乐大业,出不建富民教民之功”(卷四)。

此书提出了对“格物致知”的新见解,强调“致知”在于“行”。“知无体,以物为体。犹之目无体,以形色为体也。故人目虽明,非视黑视白,明无由用也;人心虽灵,非玩东玩西,灵无由施也。今之言致知者,不过读书讲问思辨已耳,不知致吾知者皆不在此也。”(卷一)意谓如果不看黑白,那么人的眼睛再明亮也是看不到颜色的;如果不接触外物,那么人心再精灵也是无法获得认识的。学、问、思、辨、行五者之中,唯有“行”是“知”的源泉,因为只有通过“玩东玩西”,人心的灵明才能对外物施加作用。因此,认为“格物”之“格”就是“手格猛兽之格,手格杀之格”(同上)。“格”就是亲自动手去做一番。比如,萝卜菜蔬,虽然从其形色知其可食,但它的味道如何,必须亲口尝一尝,“故曰,手格其物,而后知止”(同上)。

对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提出批评。“正其谊不谋其利,过矣。宋人喜道之以文其空疏无用之学,予尝矫其偏,改云: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卷一)又说:“以义为利,圣贤平正道理也。”“义中之利,君子行贵也。”(同上)把义和利、道和功看成是统一的。

作者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认为佛、道等宗教泯灭了儒家的伦理纲常,因而予以反对。“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天下之达道也。自仙佛之道出而天下有不达之道。”(卷二)

1923年收入四存学会所编印的《颜李丛书》,1987年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颜元集》中。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