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8日星期五

最新

人知夫生之为生,而不知生中有克;知克之为克,而不知克中有用(明·张介宾《类经图翼·五行统论》)

人知夫生之为生,而不知生中有克;知克之为克,而不知克中有用(明·张介宾《类经图翼·五行统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011 人知夫生之为生,而不知生中有克;知克之为克,而不知克中有用。(明·张介宾《类经图翼·五行统论》)五行相生,是指一类事物对另一类事物具有促进、资生等作用。五行相克,是一类事物对另一类事物具有抑制、约束等作用。然而,事物之间的相生...
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斡旋全身(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

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斡旋全身(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

医学名言2023.04.17
0631 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斡旋全身。(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元气,古名原气、真气。人体元气,禀受于父母的精气、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先天之精气储藏于肾中,是元...
人之一身,有涕、泪、涎、唾、便、尿,皆属一水之化,而发于九窍之中(明·张介宾《质疑录·论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人之一身,有涕、泪、涎、唾、便、尿,皆属一水之化,而发于九窍之中(明·张介宾《质疑录·论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医学名言2023.04.17
0629 人之一身,有涕、泪、涎、唾、便、尿,皆属一水之化,而发于九窍之中。(明·张介宾《质疑录·论在内为血在外为汗》)人身诸窍,皆有液体分泌,这些液体有的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有的具有滋润、滑利的功能。例如鼻窍有涕,目窍有泪,口窍有涎...
人之一身,脾胃为主胃阳主气,脾阴主血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无病矣(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论东垣脾胃论》)

人之一身,脾胃为主胃阳主气,脾阴主血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无病矣(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论东垣脾胃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831 人之一身,脾胃为主。胃阳主气,脾阴主血。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无病矣。(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论东垣脾胃论》)脾与胃,不仅在经脉上互相络属,相为表里,而且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
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灵枢·九针论》)

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灵枢·九针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636 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灵枢·九针论》)人的成长和生存依赖血脉通畅而使气血不断运行。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行脉中,脉为“血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起着约束血液...
人之生也,体质各有所偏偏于阴虚,脏腑燥热,易感温病,易受燥气;偏于阳虚,脏腑寒湿,易感寒邪,易患湿证(近代·陆平一《溪医论选·病无纯虚论》引李文荣语)

人之生也,体质各有所偏偏于阴虚,脏腑燥热,易感温病,易受燥气;偏于阳虚,脏腑寒湿,易感寒邪,易患湿证(近代·陆平一《溪医论选·病无纯虚论》引李文荣语)

医学名言2023.04.17
1892 人之生也,体质各有所偏。偏于阴虚,脏腑燥热,易感温病,易受燥气;偏于阳虚,脏腑寒湿,易感寒邪,易患湿证。(近代·陆平一《溪医论选·病无纯虚论》引李文荣语)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受遗传影响或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谢、功能与结构上...
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伤其气血者(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室血经闭成劳方论》)

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伤其气血者(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室血经闭成劳方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633 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伤其气血者。(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室血经闭成劳方论》)人体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皆赖气血作为基本的物质基础。“气主煦之”“血主濡之”,通过气的熏蒸、温煦,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促...
人之身如国神如君,君良则国治;气如民,民聚则国强;精如财,财蓄则国富(清·徐文弼《寿世传真·修养宜宝精宝气宝神》)

人之身如国神如君,君良则国治;气如民,民聚则国强;精如财,财蓄则国富(清·徐文弼《寿世传真·修养宜宝精宝气宝神》)

医学名言2023.04.17
0635 人之身如国。神如君,君良则国治;气如民,民聚则国强;精如财,财蓄则国富。(清·徐文弼《寿世传真·修养宜宝精宝气宝神》)精、气、神是人体生命的基础。人的生命起源于精,出生后又必须依靠精的供养;生命的维持有赖于气,真气充盈方能保证...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素问·热论》)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素问·热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445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素问·热论》)人感受寒邪,腠理闭固,阳气不得宣泄,正邪相搏,可引起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实际上,四时之邪侵袭,均可“病热”。凡由外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的疾病,统称为外感热病,即古人所谓伤寒。《素问...
人之忍痛与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灵枢·论勇》)

人之忍痛与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灵枢·论勇》)

医学名言2023.04.17
1893 人之忍痛与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灵枢·论勇》)“分”谓区分的标准。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在耐受疼痛方面也是如此。一般来说,疼痛较迟钝、痛阈较高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就较大。反之,痛觉敏锐、痛阈较低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就较差。这...
人之可畏者,衽席之间,不知戒者过也(元·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

人之可畏者,衽席之间,不知戒者过也(元·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

医学名言2023.04.17
0298 人之可畏者,衽席之间,不知戒者过也。(元·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性欲是人的基本需求,需得到基本的满足,然而可怕的是,人们往往不知节制,肆意放纵,从而变生疾患。中医认为,房劳过度,恣情纵欲,毫无节制,...
人之大气,积于胸中;呼吸出入,上下流通呼出之气,由心达肺;吸入之气,肝肾相济(清·费伯雄《医醇賸义·脉法》)

人之大气,积于胸中;呼吸出入,上下流通呼出之气,由心达肺;吸入之气,肝肾相济(清·费伯雄《医醇賸义·脉法》)

医学名言2023.04.17
0630 人之大气,积于胸中;呼吸出入,上下流通。呼出之气,由心达肺;吸入之气,肝肾相济。(清·费伯雄《医醇賸义·脉法》)人之大气,名为宗气,乃由水谷之气及自然之气组成,积于胸中,有贯心脉,行呼吸之功。大气的升降出入与心肺、肝肾有关。心...
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血多气,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素问·血气形志》)

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血多气,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素问·血气形志》)

医学名言2023.04.17
1147 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血多气,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素问·血气形志》)人身各经脉气血多少,具有一定规律。如太阳经常多血少气,少阳经常少血多气,阳明经常多气多血,少阴经常...
人者,天地之镇也(《灵枢·玉版》)

人者,天地之镇也(《灵枢·玉版》)

医学名言2023.04.17
0010 人者,天地之镇也。(《灵枢·玉版》)自然界中,阴阳四时及其他事物的种种变化,会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产生影响。但是,人在承受这种影响时并不完全被动,也能具有主动性。比如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了解、掌握自然界阴阳的消长变化,依...
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东汉·张衡《二京赋》)

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东汉·张衡《二京赋》)

医学名言2023.04.17
0008 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东汉·张衡《二京赋》)人类生活在天地之间,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相应在身体、情志方面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一般来说,风和日丽的晴朗天气和春夏季节,即所谓阳时,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

医学名言2023.04.17
0004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自然界天地阴阳、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时时影响着人的生命运动。以日月为例,一日之中太阳的...
人与天地相参,脉必应乎四时(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脉法金针》:“~而四时之中,均以胃气为本”)

人与天地相参,脉必应乎四时(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脉法金针》:“~而四时之中,均以胃气为本”)

医学名言2023.04.17
1296 人与天地相参,脉必应乎四时。(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脉法金针》:“~而四时之中,均以胃气为本。”)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亦会随其变化而进行调节。如人体的脉象随春、夏、秋、冬四时变...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005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依靠天地阴阳之气的交合而衍生,依赖天地的大气和水谷精气而维持生命运动,顺应四季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规律而正常地生存。因此,人类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体的生理...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医学名言2023.04.17
0834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人的生命所以能持续活动,主要依赖水谷精微的营养补给。断绝水谷人就要死亡。水谷精微的产生和营运,离不开脾胃的运化,...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素问·平人气象论》)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素问·平人气象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295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素问·平人气象论》)再,两次。闰,增加。太息,即长息。平人,正常无病之人。此为古代调呼吸以诊脉的方法。一呼一吸合为一息,正常人在一呼一吸间各有两次脉搏。所谓“...
人卧,血归于肝(《素问·五脏生成》)

人卧,血归于肝(《素问·五脏生成》)

医学名言2023.04.17
0641 人卧,血归于肝。(《素问·五脏生成》)卧,即为睡眠,也泛指宁静。人在睡眠、宁静的状态下,血液储藏于肝。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与藏血。肝脏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内储存一定的血液,既可濡养自身,以制约肝气、肝...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医学名言2023.04.17
0303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这是三国时名医华佗对学生吴普说的一段话。指出保健的方法是经常劳动,但不要过度疲劳。活动之后,饮食物便容易消化吸收,全...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灵枢·营卫生会》)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灵枢·营卫生会》)

医学名言2023.04.17
0837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灵枢·营卫生会》)清、浊,此指性能而言。唐容川《医经精义·脏腑之官》云:“清浊以刚柔言,阴气柔和为清,阳气刚悍为浊。”水谷进入人体,经过脾胃运化,产生...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灵枢·经脉》)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灵枢·经脉》)

医学名言2023.04.17
0642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灵枢·经脉》)本条形象地表述了人体形成的过程及皮、肉、脉、筋骨的功用。人在孕育之初,由男女交合而成精,然后由精发育而渐生脑髓。人之形体,由内而外...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007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其形态和功能特性来分析,都可以划分为阴阳两部分。如人体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而体表又可再分阴阳,如体表的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外侧属阳,内侧属...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春气融融,故能生物;秋气肃肃,故能杀物明乎生杀之机者,可与论养生(清·程文囿《医述·医学溯源》)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春气融融,故能生物;秋气肃肃,故能杀物明乎生杀之机者,可与论养生(清·程文囿《医述·医学溯源》)

医学名言2023.04.17
0302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春气融融,故能生物;秋气肃肃,故能杀物。明乎生杀之机者,可与论养生。(清·程文囿《医述·医学溯源》)春气融融,草木萌发,生机盎然,故谓“生物”;秋气肃肃,草木凋零,万物萧瑟,故谓“杀物”。此为天...
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

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

医学名言2023.04.17
1448 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闭滞不得发越谓之郁。人身多种疾病,多由于郁所致。大凡六淫入侵,七情所伤,皆可致郁,诸如肝气郁结、湿邪阻遏、邪热内闭、痰浊壅结、瘀血痹阻、食积不化等均为发病之因。朱丹溪有“六郁...
人身之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易竭(清·程文囿《医述·医学溯源》)

人身之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易竭(清·程文囿《医述·医学溯源》)

医学名言2023.04.17
0638 人身之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易竭。(清·程文囿《医述·医学溯源》)人身精气犹如灯油,而人之精神犹如灯火。若火势太旺,势必耗油太过而使之干涸。用神过度,势必耗精伤气而使之枯竭。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精神...
人身之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后天之本在脾,脾为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脾为后天论》)

人身之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后天之本在脾,脾为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脾为后天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835 人身之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后天之本在脾,脾为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脾为后天论》)天一,天地万物。《庄子·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人身之...
人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固,皮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散;脾精不固,齿发衰白(清·徐文弼《寿世传真·修养宜宝精宝气宝神》)

人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固,皮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散;脾精不固,齿发衰白(清·徐文弼《寿世传真·修养宜宝精宝气宝神》)

医学名言2023.04.17
0836 人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固,皮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散;脾精不固,齿发衰白。(清·徐文弼《寿世传真·修养宜宝精宝气宝神》)脏腑精气是生命的基础。如果脏腑精气不能内固,就会发生种种病变。肝开窍于目,肝之精气耗散,双目失于濡...
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兼抑肝之剂(明·虞抟《医学正传·眩晕》)

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兼抑肝之剂(明·虞抟《医学正传·眩晕》)

医学名言2023.04.17
2148 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兼抑肝之剂。(明·虞抟《医学正传·眩晕》)眩即眩晕,泛指目眩与头晕。凡肝阴虚,阳亢于上,肾精亏,髓海失养,气血亏损,清宫失养,痰浊风火上扰,瘀...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子路》)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子路》)

医学名言2023.04.17
0184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子路》)我国古代医巫混一,故孔子将医师与巫师相提并论。他指出:人如果没有恒心,连巫医都不能胜任。此条强调持之以恒实乃至理。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特别是医师,不下持之以恒的苦学工夫,不积累丰富的...
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医学名言2023.04.17
0305 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陶弘景认为,世人之所以不能养生长寿,是人们不能遵循养生之道,违背养生之理,而并非天道夺人,是人们的行为违背了生命之道,而不是生...
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清·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清·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医学名言2023.04.17
0182 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清·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医乃仁术,然而要成为苍生大医,光有救人之心是不够的,更要具备济世救人之术。正如王孟英在《回春录·序》中所说:“医者,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
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东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东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医学名言2023.04.17
0013 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东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自然界的正常气候能生长万物,不正常的气候会伤害万物。就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处于自然之中的人当然也不能...
热在上者,为头痛目赤,为喉疮牙痛,为诸逆冲上,为喜冷舌黑(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寒热篇》)

热在上者,为头痛目赤,为喉疮牙痛,为诸逆冲上,为喜冷舌黑(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寒热篇》)

医学名言2023.04.17
2076 热在上者,为头痛目赤,为喉疮牙痛,为诸逆冲上,为喜冷舌黑。(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寒热篇》)火性炎上,热邪侵犯人体,其症状尤以上部为多。热邪上扰头面清窍,则头痛目赤;热毒炎上,气血壅滞,则咽喉肿痛、糜烂,甚则成脓;胃热炽盛,热...
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东汉·张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东汉·张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医学名言2023.04.17
2077 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东汉·张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热邪停留在上焦,灼伤津液,肺失清肃,气逆而咳,久咳耗伤津气,肺失润养,可致肺痿;热邪停留在中焦,脾...
热在里者,为瞀闷胀满,为烦渴喘结,或气急叫吼,或躁扰狂越(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寒热篇》)

热在里者,为瞀闷胀满,为烦渴喘结,或气急叫吼,或躁扰狂越(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寒热篇》)

医学名言2023.04.17
2078 热在里者,为瞀闷胀满,为烦渴喘结,或气急叫吼,或躁扰狂越。(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寒热篇》)里热证为正邪激烈交争之证,病体属实。阳热亢盛,扰及心神,则心中闷乱而烦;灼伤津液,则渴欲引饮;邪热与肠中糟粕互结,气机壅滞,则胀满便结...
热刑肺金,气弱不振,咳而唾沫为肺痿;邪传营血,凝而不行为肺痈(清·沈明宗《金匮要略编注·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热刑肺金,气弱不振,咳而唾沫为肺痿;邪传营血,凝而不行为肺痈(清·沈明宗《金匮要略编注·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医学名言2023.04.17
2075 热刑肺金,气弱不振,咳而唾沫为肺痿;邪传营血,凝而不行为肺痈。(清·沈明宗《金匮要略编注·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肺痿与肺痈,均为肺中有热,但肺痿属虚,肺痈属实。肺痿为热灼伤津,肺叶枯槁。肺痈为热壅血瘀,化脓溃破。尤在泾指...
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灵枢·痈疽》)

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灵枢·痈疽》)

医学名言2023.04.17
1758 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灵枢·痈疽》)火热之邪,均易夹毒,热毒侵入血分,聚于局部,腐肉成脓,发为肿疡。《医宗金鉴·痈疽总论歌》曰:“痈疽原是火毒生。”临床辨证,凡疮疡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甚或肉腐化脓者,其证均属阳属热。论其...
热极而成厥逆者,阳极似阴也;寒极而成厥逆者,独阴无阳也(元·齐德之《外科精义·伤寒四道厥辨》)

热极而成厥逆者,阳极似阴也;寒极而成厥逆者,独阴无阳也(元·齐德之《外科精义·伤寒四道厥辨》)

医学名言2023.04.17
1757 热极而成厥逆者,阳极似阴也;寒极而成厥逆者,独阴无阳也。(元·齐德之《外科精义·伤寒四道厥辨》)此处厥逆,是指四肢厥冷。热盛之极而出现四肢厥冷的,是因热盛于里,阳气被遏,不能达外所致,即“阳极似阴”“真热假寒”。《伤寒论》所论...
热传营,舌色必绛(清·叶桂《温热论》)_1

热传营,舌色必绛(清·叶桂《温热论》)_1

医学名言2023.04.17
2079 热传营,舌色必绛。(清·叶桂《温热论》)温病邪热传入营分,舌质必呈深红色,即绛舌。这是辨别营分证的一个关键。但绛舌的形态有多种,反映的具体病机亦有所不同。如绛舌上罩黄白苔垢,表示气分之邪犹未尽解;舌质纯绛鲜泽,则是包络已经受病...
热传营,舌色必绛(清·叶桂《温热论》)

热传营,舌色必绛(清·叶桂《温热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405 热传营,舌色必绛。(清·叶桂《温热论》)温病邪热传入营分,舌质必呈深红色,即绛舌。这是辨别营分证的一个关键。但绛舌的形态有多种,反映的具体病机亦有所不同。如绛舌上罩黄白苔垢,表示气分之邪犹未尽解;舌质纯绛鲜泽,则是包络已经受病...
热病用凉药,须佐以活血之品,始不致有冰伏之虞(清·周学海《读医随笔·病后调补须兼散气破血》)

热病用凉药,须佐以活血之品,始不致有冰伏之虞(清·周学海《读医随笔·病后调补须兼散气破血》)

医学名言2023.04.17
2631 热病用凉药,须佐以活血之品,始不致有冰伏之虞。(清·周学海《读医随笔·病后调补须兼散气破血》)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的治则,热病要用寒凉的方药治疗,但是如果用药太寒凉,极易冰伏血脉,导致血滞成瘀,故在用药配伍中佐...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灵枢·热病》)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灵枢·热病》)

医学名言2023.04.17
2080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灵枢·热病》)阴脉,指经脉中的阴经。《难经·三十七难》说:“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外感热病过程...
雀目乃肝虚之候(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目疾》)

雀目乃肝虚之候(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目疾》)

医学名言2023.04.17
1804 雀目乃肝虚之候。(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目疾》)雀目又称“鸡盲”,亦即夜盲症。通常可分为先天、后天两类。先天者,为高风雀目,大多属于肾阳不足;后天者,临床多见为肝虚雀目,每每由脾失健运、肝失濡养、肝血亏虚而引起。雀目的显著症状...
取之阴者,火中求水,其精不竭;取之阳者,水中寻火,其明不熄(明·赵献可《医贯·阴阳论》)

取之阴者,火中求水,其精不竭;取之阳者,水中寻火,其明不熄(明·赵献可《医贯·阴阳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2336 取之阴者,火中求水,其精不竭;取之阳者,水中寻火,其明不熄。(明·赵献可《医贯·阴阳论》)如果肾水不足,欲补其阴,须在滋阴的基础上加入补阳药物,使阴得阳气之化,则阴精泉源不竭;如果肾阳衰微,欲补其阳,须在补阳的基础上加入滋阴药...
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金·窦默《针经指南·标幽赋》:“~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金·窦默《针经指南·标幽赋》:“~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医学名言2023.04.17
1237 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金·窦默《针经指南·标幽赋》:“~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确定一个穴位的所在位置,除...
取妻不取同姓(《礼记·曲礼上》)

取妻不取同姓(《礼记·曲礼上》)

医学名言2023.04.17
0462 取妻不取同姓。(《礼记·曲礼上》)古人从长期生活经验中发现,血缘相近的近亲通婚,所繁衍的后代,多柔弱有病而不兴旺,故《国语·晋语》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古代父系社会,子女皆袭父姓,同姓血缘相近。为了避免近亲通婚之害,除了...
求子之法,莫先调经(明·楼英《医学纲目·调经》)

求子之法,莫先调经(明·楼英《医学纲目·调经》)

医学名言2023.04.17
2021 求子之法,莫先调经。(明·楼英《医学纲目·调经》)妇女受孕的先决条件是其本身必须肾气旺盛,精血充沛,冲盛任通,月事如期。如果因某些原因,导致各种月经不调证,则必然影响受孕。例如肾气虚弱,精血不足,冲任失养,导致月经后期;再如肝...
求穴在乎按经(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头不多灸策》)

求穴在乎按经(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头不多灸策》)

医学名言2023.04.17
1225 求穴在乎按经。(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头不多灸策》)穴位是经气聚合之处,人体的病变往往通过经脉反映在某些穴位上,因此,取穴治病首先要按各条经脉的联系范围来进行。《灵枢·四时气》:“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明代汪机《针灸问对》认为...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743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乃长夏之时气。夏末秋初,金气未盛,湿气仍在,故人在秋季仍有感湿之可能。湿气通于脾,秋伤于湿,如果立即发病,可见湿气淫脾的濡泄等证。如果不立即发病,湿邪蓄于体内,日久郁而成热,至冬...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120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与浊阴是相对而言的,用于不同的地方,含义亦不尽一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所说清阳,指呼吸之气及发声、视觉、嗅觉、味觉、...
轻天下,则神无累矣;细万物,则心不惑矣;齐死生,则志不慑矣;同变化,则明不眩矣(《淮南子·精神训》)

轻天下,则神无累矣;细万物,则心不惑矣;齐死生,则志不慑矣;同变化,则明不眩矣(《淮南子·精神训》)

医学名言2023.04.17
0494 轻天下,则神无累矣;细万物,则心不惑矣;齐死生,则志不慑矣;同变化,则明不眩矣。(《淮南子·精神训》)认为天下轻微,精神就没有牵累了;认为万物微不足道,心神就不会困惑了;认为死和生一样,情志就无所畏惧了;认为变与不变相同,神明...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灵枢·五色》)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灵枢·五色》)

医学名言2023.04.17
2038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灵枢·五色》)青、赤、黄、白、黑五色,不仅与肝、心、脾、肺、肾相应脏腑病变有关,而且往往反映一定病邪的性质。青和黑色反映痛证,黄和红色反映热证,白色反映寒证,这是五种病色所主的一般证候。气血不畅...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东汉·张机《伤寒论·序》)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东汉·张机《伤寒论·序》)

医学名言2023.04.17
0294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东汉·张机《伤寒论·序》)中医学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所创造并留传下来的珍贵遗产,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就必须认真钻研古代医籍,以吸取前辈医家的宝贵经验。首先是经典著作,如《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它们奠定了中医...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素问·脉要精微论》)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素问·脉要精微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322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素问·脉要精微论》)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主要手段。“脉为血之府”,故“切脉动静”可了解全身气血的盛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