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便闭》) 医学名言2023.04.17 1121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便闭》)脾为五脏之一,主运化水谷精微,将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化生气血,濡养全身,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此为脾的“升清”作用。脾气运化和输布正常,则肌肉丰满...
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清·唐宗海《血证论·脏腑病机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826 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清·唐宗海《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脾的生血统血功能,是脾阴和脾阳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脾阳起主导作用,脾阴则为物质基础。脾阳之为用,不离于脾阴之为基。脾气充足,则能统摄血液循脉...
脾虚者补命门,火生土也(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医学名言2023.04.17 2495 脾虚者补命门,火生土也。(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医门八法》)此条与“心虚者补肝,木生火也”“肺虚者补脾,土生金也”“肾虚者补肺,金生水也”“肝虚者补肾,水生木也”,是程氏略举五行相生学说用于中医治疗的例子。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
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便闭》) 医学名言2023.04.17 1127 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便闭》)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但是二者的生理特性有所不同。胃为腑属阳,主受纳、腐熟而降浊,需滋润而恶燥;脾为脏属阴,主运化而升清,喜干燥而恶湿...
脾胃之腐化,尤赖肾中一点真阳之蒸变,炉薪不熄,釜爨方成(清·张乃修《张聿青医案·咽喉》) 医学名言2023.04.17 1123 脾胃之腐化,尤赖肾中一点真阳之蒸变,炉薪不熄,釜爨方成。(清·张乃修《张聿青医案·咽喉》)爨(cuàn),烧火煮饭之灶。胃主受纳而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而升散精微,脾胃对饮食水谷的腐化功能,还得有赖于肾中真阳的温煦蒸腾与激发推动,...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125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胃主受纳,脾司运化,进入体内的水谷饮食的腐熟消化、吸收、输布,都离不开脾胃的生理活动,饮食五味都出自于脾胃。根据脾胃的功能特点,喻之为管理粮食仓库的官吏,确实妥帖。民以食为天...
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急黄候》) 医学名言2023.04.17 1828 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急黄候》)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特征。急黄是黄疸的一种,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因脾胃湿热阻滞,水谷之气郁阻化热而熏蒸肝...
脾胃为气血阴阳之根蒂(金·李杲《兰室秘藏·升阳除湿汤》) 医学名言2023.04.17 1124 脾胃为气血阴阳之根蒂。(金·李杲《兰室秘藏·升阳除湿汤》)气血阴阳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物质基础。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饮食水谷的摄入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输布,全赖于脾胃,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健胃和...
脾胃受纳水谷,必藉肾间真阳之气熏蒸鼓动,然后能腐熟而消化之(明·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泄泻》) 医学名言2023.04.17 1126 脾胃受纳水谷,必藉肾间真阳之气熏蒸鼓动,然后能腐熟而消化之。(明·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泄泻》)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真阳、元阳,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温煦、激发、推动的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受纳,司运化,布精微,化水湿...
脾胃实,诸病皆实;脾胃虚,诸病皆虚(清·王三尊《医权初编·论治病当以脾胃为先》) 医学名言2023.04.17 2494 脾胃实,诸病皆实;脾胃虚,诸病皆虚。(清·王三尊《医权初编·论治病当以脾胃为先》)大凡饮食先入于胃,然后由脾胃消化运转,将精微上输于肺,而传布于诸脏,其浊气则下入大小肠,故脾胃是水谷消化、吸收与排泄的枢纽。如若脾胃有病,或虚或...
脾为五脏之根本,肾为五脏之化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求本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107 脾为五脏之根本,肾为五脏之化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求本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的水谷精微输送至心、肝、肺、肾等脏器,营养脏腑,维持脏腑的生理功能,故称其为“五脏之根本”。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痰症》:“~脏器恒相通也”) 医学名言2023.04.17 1108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痰症》:“~脏器恒相通也。”)脾为湿土之脏,职司运化水液。脾气健则水液灌注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运行不息。倘若脾气失健,运化失司,则水液运行失调,升降失常,凝聚成...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素问·刺法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111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素问·刺法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基本物质。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气血充沛,能不断提供营养物质,以供活跃思维之用,这犹如谏议大夫规谏辅助君主作出决定一样。脾藏营,营舍意,而其志...
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素问·玉机真脏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110 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素问·玉机真脏论》)根据五行理论,五脏中,心、肝、肺、肾四脏之脉气分合于四时,唯脾脏之脉气分属四时而不独主一时,故谓孤脏。《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常以四时长四脏。”脾虽为孤脏,但其在...
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血证》) 医学名言2023.04.17 1829 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血证》)脾能统摄血液,使血液在脉内运行,不致溢出脉外。若脾气虚,则气虚不能摄血,血不循常道而流溢于脉外,可见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症。脾又为化生血液之...
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虚劳》) 医学名言2023.04.17 1119 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虚劳》)按五脏分属五行的理论,脾属土而肾属水。水为万物造化之源泉,土为万物生长之根本。喻之于脾与肾,则肾藏先天精气,内寓元阴元阳。元阴为诸阴之本,...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灵枢·本神》) 医学名言2023.04.17 1825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灵枢·本神》)此条所说“经溲不利”,《甲乙经》作“泾溲不利”,即大小便不利。脾主运化,为气血之源,主四肢肌肉,是后天之本。脾气健旺,水谷精微才能得以运化,全身各脏腑组织才能得...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灵枢·脉度》) 医学名言2023.04.17 1106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灵枢·脉度》)脾开窍于口,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因而脾气和调,运化功能正常,则食欲旺盛,味觉灵敏,纳谷馨香。如果脾失健运,就往往会出现口淡乏味的现象,或者有口甜、口腻、口苦等口味异常的自...
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元·朱震亨《丹溪心法·鼓胀·附录》:“~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 医学名言2023.04.17 1120 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元·朱震亨《丹溪心法·鼓胀·附录》:“~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脾与足太阴经相连,属阴,主静,脾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具有坤卦“厚德载物”的品质。脾在气机升降过程中...
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清·傅山《傅青主女科·妊娠》) 医学名言2023.04.17 1118 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清·傅山《傅青主女科·妊娠》)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之间有着后天与先天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的关系。脾主健运,生化精微,需要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推动作用,故有脾阳根于肾阳之说。肾中精...
脾……主裹血,温五脏(《难经·四十二难》) 医学名言2023.04.17 1115 脾……主裹血,温五脏。(《难经·四十二难》)脾裹血,谓脾包裹血液,勿使外溢,后世称为“脾统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运化有权,则气血充盈,而温养五脏六腑。反之,若脾虚生气无源,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减退,便易致血液...
皮部以经脉为纪(《素问·皮部论》:“欲知~者,诸经皆然”) 医学名言2023.04.17 1188 皮部以经脉为纪。(《素问·皮部论》:“欲知~者,诸经皆然。”)皮部的分区以经脉的分布为依据,其范围较经脉为广,经脉作线状分布,皮部则是面上的划分。由于十二皮部在诊断、治疗时,手、足六经上下相通,即所谓“上下同法”(《素问·皮部...
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南朝齐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录》) 医学名言2023.04.17 2651 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南朝齐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录》)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通过观察和口尝身受,逐渐积累了药物知识。这些活动,有些是有意识进行的,有些则是偶然发现的。如藕皮散血的功效,是厨师在...
衄血虽多由火,而唯于阴虚者为尤多(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血证》) 医学名言2023.04.17 1767 衄血虽多由火,而唯于阴虚者为尤多。(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血证》)衄血,泛指眼、耳、鼻、舌、齿龈、肌肤等处出血的病证。一般多因火热之邪灼伤阳络,迫血妄行而成,《临证指南医案·衄》邵新甫按:“衄之为患,总由乎火。”但火有虚实之分...
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调经》秦天一按) 医学名言2023.04.17 0655 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调经》秦天一按)肾为先天之本,已是至理,男女皆无例外。然而女子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表现,如月经、胎孕,以及情思易结等。《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月事、胎孕关乎冲任二脉。冲脉为血海,血海...
女子属阴,以血为本(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调经》秦天一按) 医学名言2023.04.17 0656 女子属阴,以血为本。(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调经》秦天一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以男女分阴阳,则男为阳,女为阴;以血气分阴阳,则气为阳,血为阴。所以说女子属阴而与血的关系尤为密切。从女子的生理...
女子肝无不郁,如男子肾无不虚,乙癸同源故也(清·蒋宝素《问斋医案·肝部》) 医学名言2023.04.17 1485 女子肝无不郁,如男子肾无不虚,乙癸同源故也。(清·蒋宝素《问斋医案·肝部》)肝主藏血,女子以肝血充盈为本;肝主疏泄,女子以肝气调畅为健。故女子健康的关键在于肝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肝对于女子的重要性,如同肾对于男子的重要性。女子...
女人尤宜清心节欲,便是调经却病之第一(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女科·月经门》) 医学名言2023.04.17 0330 女人尤宜清心节欲,便是调经却病之第一。(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女科·月经门》)清心寡欲是养生的一大原则。女性有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如经、带、胎、产、乳等,易损气伤血而患病,所患疾病往往夹症多端,比较复杂。这里讲到女性尤其应该注...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素问·举痛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754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素问·举痛论》)怒为内伤七情之一。此条是对同篇“怒则气上”一语的串讲。气逆,即气机逆上。暴怒可使肝气上逆,甚至发生呕血和泄泻。肝主藏血,气为血行之帅,过度愤怒可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冲,血随...
怒甚偏伤气,思多大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南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养生杂论·孙真人养生铭》) 医学名言2023.04.17 0527 怒甚偏伤气,思多大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南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养生杂论·孙真人养生铭》)此条强调情志养生的重要性。发怒太过容易影响人体气机的运行,耗伤正气;思虑过多则大都会损伤人体的精神,心神不宁。精神疲惫会...
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发怒(清·梁章钜《退庵随笔·摄生》) 医学名言2023.04.17 0526 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发怒。(清·梁章钜《退庵随笔·摄生》)中医学认为,大怒伤肝,过度愤怒可使肝气上冲,严重的还会呕血、晕厥。同时,大怒还可使肝气横逆,侵犯脾胃,影响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久之,脾胃受损,则会出现嗳气、恶心、...
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邓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小儿则》) 医学名言2023.04.17 0215 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邓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小儿则》)妇女患病,除一般男子所患的绝大多数病证外,更有崩漏、带下、胎前、产后及月经等多种病证的复杂变化,再加上封建社会的礼教习俗,妇女多被压抑,心中常...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标幽赋》注) 医学名言2023.04.17 1187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标幽赋》注)穴位从属于经络,是经络气血的输注集散之处。穴位通过经络和脏腑器官及其他部位相联系,脏腑组织的病变往往通过经络反映于某些穴位上。针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通过针刺穴位以疏导经气...
宁气即是宁血(清·唐宗海《血证论·吐血》) 医学名言2023.04.17 2248 宁气即是宁血。(清·唐宗海《血证论·吐血》)这是“血证论治四法”中第三法“宁血法”的重要原则。气对于血,具有推动、温煦、化生、统摄的作用;血对于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等作用。故气的虚衰和升降出入异常,必然影响及血,如气机逆乱,则...
尿血,治心与肝而不愈者,当兼治其肺肺为水之上源,金清则水清,水宁则血宁(清·唐宗海《血证论·尿血》) 医学名言2023.04.17 2330 尿血,治心与肝而不愈者,当兼治其肺。肺为水之上源,金清则水清,水宁则血宁。(清·唐宗海《血证论·尿血》)尿血,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夹杂而下。其致病原因,可由心火亢盛,热移小肠所致,或由肝火妄动,热移血室而成。故尿血之治...
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素问·示从容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980 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素问·示从容论》)《黄帝内经》认为,辨病要因人制宜,从脉证、病因、传变、年龄等方面综合考虑。不同年龄的人,气血盛衰各有不同,治疗时要根据其生理、病理特点灵活掌握。一般而言,老...
年少发早白落,此血热太过也(清·程文囿《医述·须发眉》) 医学名言2023.04.17 1617 年少发早白落,此血热太过也。(清·程文囿《医述·须发眉》)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头发的生长情况可以反映体内脏腑气血的变化。气血盛,肾气实,则头发润泽而茂密。反之,气血衰,肾气弱,则会出现年少头发早白、脱落的情况。张从正认为,年少...
匿病者,不得良医(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执贽》) 医学名言2023.04.17 0532 匿病者,不得良医。(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执贽》)中医诊病,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问诊尤其是医生了解患者整个发病过程及主要症状的重要手段。俗言谓:“自家有病自家知。”患者对自身发病的起因、时间、过程、症状和情绪,有最深...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2434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正治,又称为逆治,即逆疾病征象而进行治疗,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属性相反,适用于病情性质较为单纯,证候与病机一致的疾病。反治,又称为从治,即顺从疾病的某些征象而进...
泥书固不可以言医,而无书亦岂可以言医?(清·郭治《辨脉指南·序》) 医学名言2023.04.17 0259 泥书固不可以言医,而无书亦岂可以言医?(清·郭治《辨脉指南·序》)医书中记载着重要的医学理论和前人宝贵的医疗经验以及有效方药,若能认真研习,化裁运用,则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实际,提高医疗效果。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对于医书应有一个正确...
泥标忘本,白首不痊(明·刘纯《医经小学·医之可法为问》) 医学名言2023.04.17 2048 泥标忘本,白首不痊。(明·刘纯《医经小学·医之可法为问》)治病求本是中医辨证论治最基本的原则。病有本与标之不同,只顾其标而忽弃其本,治疗时间再长(白首),也无济于事。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从消除症状的角度考虑,而不从引起头痛...
能尊生,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吕氏春秋·期贤》) 医学名言2023.04.17 0555 能尊生,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吕氏春秋·期贤》)重视生命之人,虽富贵,不可因养尊处优而损害健康,虽处贫困之境,不可因谋利而拖累身体。然世间多有轻生之徒,处尊位,则以酒为浆,以欲竭精,恣情纵欲,无所节制,陷穷困...
能知虚实之诊,能识逆从之要,治病疗病,则不失矣(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谵语》) 医学名言2023.04.17 2104 能知虚实之诊,能识逆从之要,治病疗病,则不失矣。(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谵语》)临诊能认清疾病的虚实,明确预后的顺逆,治疗就不至于失误。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拟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否则,误诊、谬治将接踵而至...
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554 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损八益,历代解释纷纭,注疏多歧。据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医学竹简《养生方·天下至道谈》记载,七损八益是指性生活中的宜忌,是古代的房中养...
能于阴阳之中而知阳重于阴,则遇病施治,自有生机(清·高世栻《医学真传·阴阳》) 医学名言2023.04.17 2464 能于阴阳之中而知阳重于阴,则遇病施治,自有生机。(清·高世栻《医学真传·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在人体生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犹如太阳一样,它温煦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精...
能合脉色,可以万全(《素问·五脏生成》) 医学名言2023.04.17 1418 能合脉色,可以万全。(《素问·五脏生成》)切脉和察色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辨证时,可根据寸口三部九候脉象的差异,结合五脏所主脉象的不同特点,了解脏腑功能的异常变化。例如,观察面部色泽,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及其病理变化。...
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素问·五常政大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2638 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素问·五常政大论》)“能”,音义同“耐”。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分,脏腑有刚柔之别,因此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也各不相同,临证用药必须注意分析。以免因药力“厚”“薄”的不同,用得太过或不及,而不能取得应有...
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灵枢·卫气》) 医学名言2023.04.17 1278 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灵枢·卫气》)人体的十二经脉各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它们既可反映本经脉的病变,又可反映络属于本经的脏腑的病证,因而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的症状表现,结合十二经脉循行的部位及其所属脏腑来诊断疾病...
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哮病》) 医学名言2023.04.17 1520 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哮病》)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为特征。哮喘发作期的基本病机是痰浊内阻,气道闭塞,病变部...
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东汉·张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医学名言2023.04.17 1324 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东汉·张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干血,血干枯瘀滞之谓,俗称“干血劳”,虚劳证候之一,多见于妇女。虚劳日久不愈,经络气血的运行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瘀血;新血难以生成,肌肤失其营养,以致枯...
内伤之燥,本于肾水之亏,精血之弱,真阴之涸(清·汪文绮《杂症会心录·燥症》) 医学名言2023.04.17 1521 内伤之燥,本于肾水之亏,精血之弱,真阴之涸。(清·汪文绮《杂症会心录·燥症》)内伤之燥,又称内燥,症见口渴、唇舌干燥、皮肤皱裂、毛发枯夭、大便秘结等,多因吐泻、汗出、失血、耗精,或热病后期,津液精血耗损,或老年阴精亏虚所致,病...
内伤之久,补之当峻,当速;外感之久,散之不可峻,不可速(清·程文囿《医述·治法》) 医学名言2023.04.17 2203 内伤之久,补之当峻,当速;外感之久,散之不可峻,不可速。(清·程文囿《医述·治法》)内伤与外感,病因不同,处理也异。内伤之人,脏气本伤,延之日久,脏腑之气更虚,调理补益已不容缓,故宜速投峻补之剂。外感病多是邪实,延之日久,正气...
内伤有胀而亦有肿,外感有肿而却无胀(清·汪文绮《杂症会心录·肿胀辨》) 医学名言2023.04.17 1935 内伤有胀而亦有肿,外感有肿而却无胀。(清·汪文绮《杂症会心录·肿胀辨》)水肿之病,内伤、外感皆可致病。若肺、脾、肾脏气虚损,功能失常,则水液代谢紊乱,是为内伤所致之肿。如风邪袭肺,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致水液泛溢肌肤,是为外...
内伤饮食,以致恶寒,则攻滞之中必兼理气;内伤精血,以致发热,则养阴之中必寓潜阳(清·周学海《读医随笔·论治》) 医学名言2023.04.17 2204 内伤饮食,以致恶寒,则攻滞之中必兼理气;内伤精血,以致发热,则养阴之中必寓潜阳。(清·周学海《读医随笔·论治》)由饮食所伤而致恶寒的,治疗当以攻下积滞为主。因为饮食积滞势必阻滞气机,以致阳气不能外达而恶寒,故攻滞之中又必兼理气...
内伤胁痛之因,或痰饮悬饮凝结两胁,或死血停滞胁肋,或恼怒郁结,肝火攻冲,或肾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或肾阳不足,虚阳上浮(明·秦昌遇《症因脉治·胁痛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522 内伤胁痛之因,或痰饮悬饮凝结两胁,或死血停滞胁肋,或恼怒郁结,肝火攻冲,或肾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或肾阳不足,虚阳上浮。(明·秦昌遇《症因脉治·胁痛论》)痰饮,此指狭义痰饮,由脾虚运化不健,再加外湿所伤或饮食不节,损伤脾阳,饮...
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金·李杲《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523 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金·李杲《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李氏认为,脾胃为元气生化之源,若饮食失节、劳役过度、七情所伤等因素交互影响,先后为患,则会造成脾胃虚损。脾胃内伤则脾胃之气不足,是无形质之元...
内伤痢,其来也缓;外感痢,其发也暴(明·秦昌遇《症因脉治·疫痢》) 医学名言2023.04.17 1938 内伤痢,其来也缓;外感痢,其发也暴。(明·秦昌遇《症因脉治·疫痢》)痢,即痢疾。以大便次数增多,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赤白脓白便为特征。痢疾病因众多,但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类。因于外感者,多由感受湿热、疫毒或寒湿之邪,如湿热疫毒...
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手心不热此辨至甚皎然(金·李杲《内外伤辨惑论·辨手心手背》) 医学名言2023.04.17 1933 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手心不热。此辨至甚皎然。(金·李杲《内外伤辨惑论·辨手心手背》)中医认为,阴阳是辨别疾病属性的纲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就四肢内外侧来说,四肢外侧为阳,手背即属阳,四...
内伤咳嗽,必须兼顾脾肾,脾土健则肺金清肃,肾水足则龙火潜藏(清·马文植《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咳嗽》) 医学名言2023.04.17 1936 内伤咳嗽,必须兼顾脾肾,脾土健则肺金清肃,肾水足则龙火潜藏。(清·马文植《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咳嗽》)咳嗽是肺系的常见疾患。明代戴思恭《证治要诀·嗽证》指出,“咳嗽为病,有自外而入者,有自内而外者”,是开咳嗽分外感、内伤之端...
内伤发热,时热时止;外感发热,热盛无休(清·程文囿《医述·审证》) 医学名言2023.04.17 1934 内伤发热,时热时止;外感发热,热盛无休。(清·程文囿《医述·审证》)内伤发热不同于外感发热。外感病邪气实、正气盛,正邪相争,热势较盛,虽早晚有高低变化,但总不能退清。内伤发热则多正虚,如气虚发热,李杲所谓无根之阴火上冲,其热不...
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明·方隅《医林绳墨·恶寒发热》) 医学名言2023.04.17 1937 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明·方隅《医林绳墨·恶寒发热》)恶寒的症状,不论外感、内伤均可出现。内伤恶寒,多因素体阳虚,脏腑虚寒,阳气不能达于肌表所致,故患者时常自觉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以得就温暖而其症...
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阴跷脉》:“然~其言必不谬也”) 医学名言2023.04.17 1170 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阴跷脉》:“然~其言必不谬也。”)内景,指人体内部状况。返观,即入静意守,返观内脏。内景返观,又称“内视”“内照”,是在人体处于某种特殊状态下(一般是气功的激发状态),可以...
内寒之生,由于内之正气不足正气不足一分,身之阴寒便生一分(清·郑寿全《医理真传·寒邪内生图说》) 医学名言2023.04.17 1524 内寒之生,由于内之正气不足。正气不足一分,身之阴寒便生一分。(清·郑寿全《医理真传·寒邪内生图说》)人体正气以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而以阳气为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气即阳气。元阳之气受戕,则温煦之力不足,面色苍白、形寒...
内寒者温中为急,外寒者发散为先,虚寒者壮阳兼固本(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医学名言2023.04.17 2205 内寒者温中为急,外寒者发散为先,虚寒者壮阳兼固本。(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寒证之治,首分内外,次别虚实。此条内外之寒,仍是指实证而言。内寒者,多为寒邪直中之类,以大热之品温中散寒为不易之法;外寒者,即感受风寒之类,...
内格呕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病呕而吐,食久复出,是无火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 医学名言2023.04.17 1939 内格呕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病呕而吐,食久复出,是无火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内格,是饮食不入,或食之即吐,属噎膈一类疾病。《素问·阴阳别论》说:“三阳结谓之膈。”乃由忧愁抑郁,气血痰热阳结于上,阴液津血枯涸于下,...
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 医学名言2023.04.17 1518 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古人将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的肢节筋脉颤动、眩晕,甚则突然昏仆、口眼斜等一系列症状均归属于风邪所致。此风非外来...
脑者,髓之海,髓不足则脑为之痛(清·顾金寿《重订灵兰要览》卷上) 医学名言2023.04.17 1089 脑者,髓之海,髓不足则脑为之痛。(清·顾金寿《重订灵兰要览》卷上)脑属奇恒之府之一,藏于颅腔之中,由髓汇集而成,故云“髓者,脑之海”。髓由肾精所化生,肾精完足则髓充实,髓充实则脑健全,脑健全则精神健旺,耳窍聪灵,动作矫健。反之...
脑为元神之府(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辛夷》) 医学名言2023.04.17 1086 脑为元神之府。(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辛夷》)元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感知等一切神魂活动的本源。脑为奇恒之府之一,位于颅内,《灵枢·海论》有“脑为髓之海”之说。《内经》认为人的视觉、听觉功能正常与否,亦与脑有关。明代著名医药...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也,名曰奇恒之府(《素问·五脏别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090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也,名曰奇恒之府。(《素问·五脏别论》)此条言奇恒之府的主要特点。脑为髓海,为“精明之府”,主精神思维;髓即骨髓和脊髓,为肾精所生,有充养骨骼,补益...
难得而易失者唯此阳气,既失而难复者亦唯此阳气(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阳不足再辨》) 医学名言2023.04.17 0797 难得而易失者唯此阳气,既失而难复者亦唯此阳气。(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阳不足再辨》)朱丹溪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时医受其影响,滥用寒凉之风盛于一时。为纠偏补弊,张介宾提出了“阳常不足,阴本无余”的理论。着重强调阳气对于...
男子之劳,起于伤精;女子之劳,起于经闭;童儿之劳,得于母胎(明·皇甫中《明医指掌·虚损劳瘵证》) 医学名言2023.04.17 1670 男子之劳,起于伤精;女子之劳,起于经闭;童儿之劳,得于母胎。(明·皇甫中《明医指掌·虚损劳瘵证》)男子以精为本,肾精充足,则身体强壮。若精损太过,则真元耗散,根本不固,形气渐衰,遂成虚劳。女子以血用事,经血须以时下。如经血闭阻...
男子以肾为先天,女子以肝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费伯雄先生医案·妇科》) 医学名言2023.04.17 0757 男子以肾为先天,女子以肝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费伯雄先生医案·妇科》)先天,指人体受父母精血所形成的胎元,为人体生命之本。古人认为,生命个体的形成,是男精女血相搏而成。精、血均为生育繁殖的最基本物质。肾主藏精,肾气充足,则...
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主(清·程文囿《医述·杂病》) 医学名言2023.04.17 0758 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主。(清·程文囿《医述·杂病》)男女的生理特点是不同的。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直至七八,“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的生长、发育、衰老过程,可以从精的盛衰反映...
男子以葆精为主,女子以调经为主葆精之道,莫如寡欲;调经之道,先在养性(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妇人门·求嗣》) 医学名言2023.04.17 0435 男子以葆精为主,女子以调经为主。葆精之道,莫如寡欲;调经之道,先在养性。(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妇人门·求嗣》)中医认为,男子以肾为先天,以精为用,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肾藏精,肾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肝藏血,肝主疏泄,调...
男子精血宜闭,一毫不可渗漏;女子经血宜行,一毫不可壅滞(明·陈文昭《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总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436 男子精血宜闭,一毫不可渗漏;女子经血宜行,一毫不可壅滞。(明·陈文昭《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总论》)男子精血固藏于肾。肾精充沛,则五脏调和,机体强壮。若恣情纵欲,泄精频繁,则先天之本亏虚,令人未老先衰,乃至夭折。所以,对男子而言...
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周礼·媒氏》) 医学名言2023.04.17 0434 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周礼·媒氏》)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人之常情,古之常理。男女双方究竟多大年龄才适合婚嫁呢?从医学角度看,男25~28岁,女23~25岁最为合适,理想的生育年龄是25~29岁。男女青年过早结婚,往往不...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医学名言2023.04.17 0437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姓,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蕃,茂盛。近亲不能婚配,我国古代早有此认识。《礼记·曲礼上》说:“取妻不取同姓。”《礼记·大传》还说:“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可知同姓不婚,从西周开...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周易·系辞下》) 医学名言2023.04.17 0103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周易·系辞下》)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原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以自然界为例,万物的生生化化,是以天之阳气和地之阴气的相互作用为前提条件的。以人为例,新的生...
目者,脏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肝之外候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目诸病·目眇候》) 医学名言2023.04.17 0943 目者,脏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肝之外候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目诸病·目眇候》)目是专司视觉的器官。《灵枢·大惑论》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说明脏腑精气充盛则眼目明亮,目的视觉功能就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
目者,心使也(《灵枢·大惑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941 目者,心使也。(《灵枢·大惑论》)眼睛视物的功能除了与肝紧密相关外,还受到心的指使,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正是此意。这是因为眼睛所以能视物,是因为五脏六腑精气的输注,特别是心血的滋养。此外,还受到心神的支配。心神决定眼睛看何...
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灵枢·大惑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940 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灵枢·大惑论》)眼睛是脏腑精气汇聚之处,也是营卫气血、精神魂魄通行和寓藏之所,并且依赖神气的生养。所以,眼睛既可反映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的活动状况,又能表露人的某些精神情...
目郁则不能视色,耳郁则不能听声,鼻郁则不能闻香臭,舌郁则不能知味(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 医学名言2023.04.17 0944 目郁则不能视色,耳郁则不能听声,鼻郁则不能闻香臭,舌郁则不能知味。(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耳目鼻舌是人身重要的感觉器官,为五脏之苗窍,内与五脏相关连。《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金·窦默《针经指南·标幽赋》) 医学名言2023.04.17 1182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金·窦默《针经指南·标幽赋》)进行针灸治疗时,要集中思想,专心致志,谨慎操作,不失时机。《素问·宝命全形论》对此就予以强调:“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
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淮南子·主术训》) 医学名言2023.04.17 0374 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淮南子·主术训》)目为肝之窍,心之使,受五脏六腑之精气所注。目妄视或用目过度,不仅影响视力,而且损精伤血耗神。尤其是观看内容淫秽之物,不利于人的精神情志。耳为肾之...
目窍于肝,生于肾,用于心,润于肺,藏于脾(明·傅仁宇《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945 目窍于肝,生于肾,用于心,润于肺,藏于脾。(明·傅仁宇《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此条说目与五脏的关系。《灵枢·大惑论》有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五脏六腑之精气都要向上输于目,视物才能分明。肾藏精,精生髓,髓通...
目能近视,不能远视,有水无火也(清·寰宇赘人《医理折衷·治内障》) 医学名言2023.04.17 1572 目能近视,不能远视,有水无火也。(清·寰宇赘人《医理折衷·治内障》)目能近视,不能远视,《审视瑶函》谓之“能近怯远症”,即视近物清晰而视远物模糊的病证,今称为近视眼。一般认为,目能近怯远是阴有余而阳不足之证。《证治准绳·杂病·...
目乃五脏之精华,为一身之主宰(明·无名氏《异授眼科·明目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939 目乃五脏之精华,为一身之主宰。(明·无名氏《异授眼科·明目论》)目属五官之一,亦称“精明”,具有“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功能。《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
目疾一得,诸事宜戒,饮食,起居,房劳,人事,皆能损目(清·无名氏《异授眼科·禁忌》) 医学名言2023.04.17 0375 目疾一得,诸事宜戒,饮食,起居,房劳,人事,皆能损目。(清·无名氏《异授眼科·禁忌》)目所以能视万物、辨五色、察远近,全赖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承濡养。因此无论何种原因,凡会引起脏腑阳热亢盛、精气亏损的,都可损害视力。例如饮食不节,...
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清·唐宗海《血证论·脏腑病机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879 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清·唐宗海《血证论·脏腑病机论》)《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土得木而达。”凡饮食入胃,除了胃的腐熟与脾的消化、吸收功能外,还离不开肝气的疏泄作用。临床上每见因肝病而...
木郁克土,克阳土则不寐,克阴土则胀(清·吴瑭《吴鞠通医案·肿胀》) 医学名言2023.04.17 1495 木郁克土,克阳土则不寐,克阴土则胀。(清·吴瑭《吴鞠通医案·肿胀》)脾与胃在五行均属土。胃为足阳明之腑,为“阳土”;脾为足太阴之脏,为“阴土”。按五行生克规律,木病可克土。肝郁乘胃,肝胃不和,可导致不寐,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2198 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此条原指运气学说中五运生克郁发的规律,此引申为五行配五气、五脏,因郁致病的治疗大法,因五气、五脏各有其特性,郁病病情、治疗亦各不同。木郁则曲直之性不畅...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素问·宝命全形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034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素问·宝命全形论》)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与变化所构成。这五种物质之间不仅具有相互资生(相生)的关...
母之于胎,一气相连胎热则动,胎凉则安(清·余霖《疫疹一得·论妊娠病疫》) 医学名言2023.04.17 1587 母之于胎,一气相连。胎热则动,胎凉则安。(清·余霖《疫疹一得·论妊娠病疫》)胎儿在母体中,全赖母体之气血以养,母康则胎安,母病则胎损,二者“一气相连”。正因为如此,引起母体气血失常的任何原因,也均可影响胎儿。如母患温热之病,其...
莫饮卯时酒,莫食申时饭(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岭表十说》) 医学名言2023.04.17 0530 莫饮卯时酒,莫食申时饭。(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岭表十说》)卯时,相当于早晨5~7时,古称日出。早晨起来腹中空空,最容易吸收。此时饮酒,危害最大。由于酒精在肝脏分解,长期空腹饮酒,会造成脂肪肝和肝硬化等病症。酒不能早饮,晚饭却...
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清·方开《延年九转法》:“~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症补不足,泻有余,消长之道,妙应无穷”) 医学名言2023.04.17 0622 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清·方开《延年九转法》:“~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症。补不足,泻有余,消长之道,妙应无穷。”)“摩腹”为保健...
命之所系,唯阴与阳不识阴阳,焉知医理?(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0107 命之所系,唯阴与阳。不识阴阳,焉知医理?(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生有形,不离阳阳。”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可以用阴阳的理论来加以概括说明。疾病发生后,为求正...
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明·张介宾《类经附翼·三焦包络命门辨》) 医学名言2023.04.17 1026 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明·张介宾《类经附翼·三焦包络命门辨》)《内经》指目为命门,而《难经·三十九难》则提出:“肾有两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至明...
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明·张介宾《类经附翼·真阴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016 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明·张介宾《类经附翼·真阴论》)张介宾在《类经附翼·真阴论》中指出,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元气、元精皆根藏于肾。脏腑之阳气非元气不能发,脏腑之阴气非元精不能滋。因此,肾与命门,同...
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明·张介宾《类经附翼·真阴论》) 医学名言2023.04.17 1017 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明·张介宾《类经附翼·真阴论》)元精、元气禀受于父母,藏于命门,合称“真阴”。张氏专撰《真阴论》,强调元精、元气之作用。但元精、元气又须赖后天阴精、阳气的滋养温煦,才不致匮乏无源。为此...
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难经·三十六难》) 医学名言2023.04.17 1024 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难经·三十六难》)《难经》把肾分为“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指出命门是生命的根本,是神气与精气舍藏的所在,也是元气的发源地。男子以此储藏生殖之精,女子用此维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