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最新

阴谋家盗用老子策略作为智囊宝鉴

阴谋家盗用老子策略作为智囊宝鉴

道德经2023.04.17
阴谋家盗用老子策略作为智囊宝鉴19.问:一个伟大的思想,又辅之以高明的策略。以高明的策略保证伟大思想的实现,果能如此,这个世界才会变得美好。先生有此思想、理想和策略,我很能理解。这是同您应天道之自然、顺物质之本性的“无为”宗旨密切相关的...
藏而不露,是为“袭明”,把聪明包藏起来

藏而不露,是为“袭明”,把聪明包藏起来

道德经2023.04.17
藏而不露,是为“袭明”,把聪明包藏起来18.问:我又联想到上面讨论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也应该是后发制人的思想的反映。不争先反而能争先。争先恐后,不能如愿;后退一步,海阔天空。把别人捧在前面,自己退在后面,...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不是权术,是历史经验,是君子对付小人之“术”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不是权术,是历史经验,是君子对付小人之“术”

道德经2023.04.17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不是权术,是历史经验,是君子对付小人之“术”14.问:先生说得好。我不是美化先生,而是服膺先生。说到策略,不能不提到您在《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中的名言:“将...
“不争之德” 水之性“几(近)于道”

“不争之德” 水之性“几(近)于道”

道德经2023.04.17
“不争之德” 水之性“几(近)于道”10.问:先生这段关于用人策略的议论十分精彩。当官的应该好好读读您的书,听听您自己的解释。“善用人者为之下”是先生主张退守的一个策略的具体化,目的是借用别人的力量。在这句话后面,先生还总结、归纳了“不...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用人者为之下”

道德经2023.04.17
“善用人者为之下”9.问:以退为进,又引申为先生说的“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六十三章)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这两句话是承上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来的。本意是指做小事、细事,积累起来就会成为大事。另一层意思还指没有野...
“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道德经2023.04.17
“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8.问:我理解先生的意思。王弼对这句话曾作过这样的解释:“无私者,无为于身也。身先身存,故曰能成其私也。”(《老子注》第七章)把自己放在最后,反而占先;置之于度外,反而保全。保存自己身体的存在,是以退为进的目标。...
“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2023.04.17
“其无私,故能成其私”7.问:先生接着又说:“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七章)不正是他不自私吗?这反而能达到他自私的目的。先生在这里把以退为进的目的,说得再明确不过了。以退为进,就是为了保全自己。表现不为自己,反而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不为天下先”是保持成功、避免失败的策略

“不为天下先”是保持成功、避免失败的策略

道德经2023.04.17
“不为天下先”是保持成功、避免失败的策略4.问:这四条,简单明确。还没有人这样归纳过。我在读《道德经》时,也没能从先生丰富多彩的策略思想中总结出来。第一、第四条,一听就懂;第二、第三条,可以大致理解它的意思,还是请先生深入解释一下吧。答...
老子策略思想:“无为”宗旨和柔弱胜刚强的原则

老子策略思想:“无为”宗旨和柔弱胜刚强的原则

道德经2023.04.17
老子策略思想:“无为”宗旨和柔弱胜刚强的原则2.问:具体说来,我以为,先生的策略思想是同您的“无为”宗旨和柔弱胜刚强的贵柔守雌原则分不开的。答:一点不错,这是我的策略思想的基本原则。如果说,“无为”是产生并指导我的策略思想的大前提、总原...
论策略 《道德经》的策略思想

论策略 《道德经》的策略思想

道德经2023.04.17
论策略 《道德经》的策略思想1.问:先生,我们就您的辩证法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有意义的讨论,我对先生的辩证法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辩证法无所不在,它也涉及策略思想和策略的运用。在以上有关问题的讨论中,我们或多或少已涉及这个问题。今天,想专门...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

道德经2023.04.17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30.问:王弼说:“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老子注》第六十四章)这话讲得真好,译成白话很不讨巧;细细揣摩,能够理解其中的哲理。家事,国事,天下事,哪件事不是这样的呢?量变到质...
“物极必反”“曲则全”云云

“物极必反”“曲则全”云云

道德经2023.04.17
“物极必反”“曲则全”云云22.问:这种“物极必反”,强调对立面经常转化的观点,在先生的辩证法思想中是一以贯之的。例如,先生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也贯串了辩证法思想,既讲到正面,也讲到反面...
“祸莫大于不知足”

“祸莫大于不知足”

道德经2023.04.17
“祸莫大于不知足”21.问:先生总结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深刻的哲理性,对历代人都有超时空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和学者都十分重视先生这句名言。《荀子·正名》曰:“权不正则祸托于欲,而人以为福;福托于恶,而人以为祸。此亦人所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2023.04.17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9.问:先生,我们已经讨论了事物的对立和依存关系的问题,现在想同您讨论事物对立面互相转化的问题,这也是先生辩证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先生说过一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循环论?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循环论?

道德经2023.04.17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循环论?10.问:我希望我在向先生请教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犯这种简单化、片面的、走极端的错误。我的水平不高,如果提的问题不全面、不正确,还望先生指正。这里我想提一个问题,这就是先生在第十六章中所说的:“万物并作,...
“物壮则老”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物壮则老”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道德经2023.04.17
“物壮则老”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7.问:我对先生的话有切身体会。先生强调万事万物的动和变,而且,是向相反的方向动和变,这是先生辩证法思想中很重要的内容。这是我完全认同的观点。但是,我在读《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时,却有了一个问题。您说:...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道德经2023.04.17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6.问:先生这段解释和发挥,我认为是讲得十分深刻的,因为您说明了人世间的变和大自然的变的同和异。人世间的变化更具有反复无常的特点。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中没有规律性可寻。先生在《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说:“正复为奇,善复为...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道德经2023.04.17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5.问:先生这番话,使我想起您讲的另一段话:“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第二十三章)没有永久的东西,人再长寿也要死。一切都在变化,没有不变的事物。你看,自然界常...
“反者道之动”:一是变,二是向反方向变

“反者道之动”:一是变,二是向反方向变

道德经2023.04.17
“反者道之动”:一是变,二是向反方向变3.问:我想向先生请教的有关您辩证法思想的第一个问题,是《道德经》第四十章的一个命题:“反者道之动。”我以为,这是先生的辩证法思想的一条重要原理,您认为“道”是向着它相反的方向变化、运动的。这一句连...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来自春秋时代社会大动荡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来自春秋时代社会大动荡

道德经2023.04.17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来自春秋时代社会大动荡2.问:经历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人很多,不在他人思想上反映,而在先生思想上反映,这就是因为先生有一个哲学家的高智慧大脑,而且能以高度概括和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先生的高明之处。《道德经》文字简短而...
黑格尔承认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古代东方的精神代表

黑格尔承认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古代东方的精神代表

道德经2023.04.17
黑格尔承认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古代东方的精神代表1.问:先生,今天想向您请教有关您的辩证法思想的几个问题。众所周知,先生创立的“道”的哲学范畴,哲学史学者对它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唯心还是唯物)。但是,对您的辩证法思想,几乎都众口一词地予以...
老子处世哲学的非功利性和超功利性

老子处世哲学的非功利性和超功利性

道德经2023.04.17
老子处世哲学的非功利性和超功利性23.问:我实在是获益匪浅,真诚地感谢先生的教导。我虽然只是走了生命历程的过半,但人生历程的体验,已使我对先生的处世哲学从心底里感到钦佩。先生的处世哲学有入木三分的入世与出世的深刻性和现实的应用性。世界上...
“功成身退,天之道”

“功成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2023.04.17
“功成身退,天之道”22.问:“功成身退,天之道。”先生所言,乃万世龟鉴。功成身退,合乎阴阳运行的天之道。太阳过了中午则偏西,月亮满了就开始亏损。天地四时变化尚且如此,何况人为乎?人应该懂得这个真理,自古及今,功成名遂而身不退者,祸每及...
正确理解“天网恢恢”

正确理解“天网恢恢”

道德经2023.04.17
正确理解“天网恢恢”20.问:总而言之,先生的处世哲学一切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保护自己的生命为出发点的。如果是这样,那我要提个问题。人有时也需要为别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而做出牺牲,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们都按照先生的处世哲学行事,...
与人为善 不结怨于人 不争而顺天道

与人为善 不结怨于人 不争而顺天道

道德经2023.04.17
与人为善 不结怨于人 不争而顺天道15.问:人生在世,同各种各样的人发生关系,有和谐,也会有对抗。有矛盾是必然的。矛盾发展为对抗,就会留下隔阂的后遗症,成为积怨。一旦有了积怨,再想彻底消除,那就很难了。个人如此,民族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强梁者不得其死”

“强梁者不得其死”

道德经2023.04.17
“强梁者不得其死”14.问:先生言之有理。我辩不过先生。我想,作为道家的生死观和处世哲学,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必有它存在、流传和被一些人信仰的理由。不能随便以“革命”的名义给它加上什么帽子的。对此,我表示歉意!...
全真保性的生命哲学:摄生、护生、长生

全真保性的生命哲学:摄生、护生、长生

道德经2023.04.17
全真保性的生命哲学:摄生、护生、长生10.问:论人知世,识人自知,目的是为了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人在世界上生存不容易。人的生存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总的说来,是很艰险的。人与自然的斗争,人与人的斗争,虽说有和...
示人以弱的策略原则

示人以弱的策略原则

道德经2023.04.17
示人以弱的策略原则8.问:先生说,您的处世哲学是淡泊、退让,但您这里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又包含着战胜别人的思想。这不是同您的淡泊、退让相矛盾的吗?答:前者是原则,后者是为了保护这个原则。在复杂的人世间,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前者的目...
“自知之明”者强

“自知之明”者强

道德经2023.04.17
“自知之明”者强7.问:人好自以为是,而自以为是乃待人处世的大忌。世界那么宏大,知识那么深广,人的所知有限。自以为是、自矜其功者,实在是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不自量力的侏儒小丑。这种人摆不正作为认识主体的个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看不清个人在...
“自矜者不长”

“自矜者不长”

道德经2023.04.17
“自矜者不长”6.问:“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是第二十四章开头的两句话,意思是:想以抬高脚跟的办法,企图高于别人,怎么可能站得久呢?想两步并作一步,企图超越别人,怎么快得了呢?先生在解释自高自大、自以为是者的危害时,为什么不解释这两句...
“不知常,妄作,必凶”

“不知常,妄作,必凶”

道德经2023.04.17
“不知常,妄作,必凶”4.问:任何一个人的处世哲学,是同他对世界的认识分不开的。对世界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决定了一个人不同的处世态度。先生对“道”的认识与追求,决定了您的处世态度。答:不错,待人处事是同知人识世联系在一起的。人生活在世界上...
争、斗是世界通行原则,老子独异于人

争、斗是世界通行原则,老子独异于人

道德经2023.04.17
争、斗是世界通行原则,老子独异于人3.问:世上的人大多都追求财富、权力、名誉、地位等等,为此,大家都拥到一条道上,因此要争要斗。这同先生的淡泊、退守正是相背离的两端。我敢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如果都像先生,都是先生这种...
道家立身处世原则:淡泊,退让

道家立身处世原则:淡泊,退让

道德经2023.04.17
道家立身处世原则:淡泊,退让2.问:那么,请问先生的立身处世的原则是什么?我想,这也一定同先生“无为”的主旨分不开的。答:不错,以“无为”为指导思想的淡泊、退让,这就是我立身处世、待人做事的原则。《道德经》第二十章的一段自述,是我立身处...
论各家的立身处世哲学

论各家的立身处世哲学

道德经2023.04.17
论各家的立身处世哲学1.问:先生:我们以“无为”为宗旨,讨论了先生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经济思想,几次交谈,深感获益匪浅。这都是涉及国家命运和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今天,我想同您讨论有关人的立身处世的问题,从社会、国家回到个人自身。每个人都是一个...
“啬”:珍惜物力、财力的经济学法则

“啬”:珍惜物力、财力的经济学法则

道德经2023.04.17
“啬”:珍惜物力、财力的经济学法则12.问:我因此能比较正确地领会先生“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一思想的社会经济意义,也因此能理解这一命题在历代政治家、理财家中被奉为圭臬的原因。在人类社会已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贫富差别扩大的现状,“基...
“损不足以奉有余”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对立

“损不足以奉有余”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对立

道德经2023.04.17
“损不足以奉有余”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对立10.问:“损不足以奉有余”和“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人类社会自分化以来就存在的两种尖锐对立的事实和完全背向的原则。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社会史,也是在这种对立的事实中发展过来的,它形成了社会上...
合乎“道”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合乎“道”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2023.04.17
合乎“道”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8.问:请先生具体地说说,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社会公正的“合乎道”的境界。答:我在《道德经》的第六十七章中,专门谈了这一个问题,提出了达到“道”的社会境界的途径:“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
五色、五音、五味皆“生之害也”

五色、五音、五味皆“生之害也”

道德经2023.04.17
五色、五音、五味皆“生之害也”6.问:《老子》第十二章是论述人的感觉的。口、耳、鼻、舌、身是人的直接的感觉器官。人欲又是通过这些感官来感知、来享受的。您非常形象化地说明了人的感官、感知和人欲的关系,很容易懂。这一章又是《道德经》中论述禁...
古代社会也有社会“大怨”

古代社会也有社会“大怨”

道德经2023.04.17
古代社会也有社会“大怨”4.问:先生的社会理想很高,但是又很低,因为先生主张的社会消费水平是很低的。这使我产生相联系的两个判断:一、先生主张的低标准的消费水准,或许不是先生追求的目标,而是由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也就是说,这是...
“小国寡民”是老子社会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小国寡民”是老子社会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德经2023.04.17
“小国寡民”是老子社会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2.问:五千言中的每一章都可以做大文章。涉及社会经济问题而又引起众说纷纭的,还是您在第八十章那段有关“小国寡民”的论断,这也是您社会经济的主要思想。我们就从这个问题谈起吧。答:我承认“小国寡民”是...
我不是经济思想家 观点太陈旧,只有被批判的资格

我不是经济思想家 观点太陈旧,只有被批判的资格

道德经2023.04.17
我不是经济思想家 观点太陈旧,只有被批判的资格1.问:先生,今天我想向您请教有关社会经济思想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在“政治哲学”部分有所涉及,本来政治和经济就是有联系的,但是经济问题还可以深入讨论。一个社会的经济生活是这个社会的基本...
“无为”政治哲学的策略方针:“去甚,去奢,去泰”

“无为”政治哲学的策略方针:“去甚,去奢,去泰”

道德经2023.04.16
“无为”政治哲学的策略方针:“去甚,去奢,去泰”38.问:“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是先生“无为而治”政治哲学的真谛。“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阐明了先生无为政治哲学的具体内容和策略方针。对您的政治哲学,我们讨论得相当透彻了。但真正要领会...
真谛:“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真谛:“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道德经2023.04.16
真谛:“天下神器,不可为也”37.问:先生的政治哲学也充满了辩证法。人们从您的谈论中悟到的,不仅是对您的政治哲学的诠释,也领悟了辩证法的引人入胜的表述。它真启迪人的思维!答:关于这个问题,我要说的最后一段内容是:“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
“心服于德,不服于力”

“心服于德,不服于力”

道德经2023.04.16
“心服于德,不服于力”35.问:先生在这里阐明了一个重要思想:统治成败在于人心得失,也说明了任何一种政治架构与统治者的素质有很密切的关系。《文子·符言》篇对这点解释得很有道理:“人之情,心服于德,不服于力。德在与,不在求。是以圣人之欲贵...
“民之难治”,是因“上之有为”;“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民之难治”,是因“上之有为”;“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道德经2023.04.16
“民之难治”,是因“上之有为”;“民不畏威,则大威至”31.问:先生在这里把“民之难治”与“上之有为”的关系讲得太透彻了。人的本性是求生而不是轻死。老百姓本来不轻死,从不轻死到轻死,是因为统治者食税过多,嗜欲太厚,他们只想自己生,而且要...
再论“盗竽”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再论“盗竽”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道德经2023.04.16
再论“盗竽”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29.问:我想起了先生在《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中对统治者尖锐的讽刺和谴责,您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统治者的宫室那样整洁(“朝甚除”另一种解...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废,有仁义”

道德经2023.04.16
“大道废,有仁义”27.问:所以先生进而指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先生认为仁义、慧智、孝慈、忠臣都是“道”破坏后社会的畸形产物。确也如此。试问:六亲和则谁非孝慈?国家治则谁...
礼,乱之首

礼,乱之首

道德经2023.04.16
礼,乱之首25.问:先生谈到您的思想同儒家思想既不同途也不同归,我想提一个问题:您是出于什么考虑而对儒家的政治观进行批评的?您曾对儒家的仁、义、礼、忠、信进行过猛烈的批判,认为这些东西是对“道”的破坏,是对无为而治的反动,是社会上的“乱...
“变法”不能“数变”“数徙”“数挠”

“变法”不能“数变”“数徙”“数挠”

道德经2023.04.16
“变法”不能“数变”“数徙”“数挠”22.问:因为是至理名言,因此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学者引证,虽文字小有差别,其义则一。《韩非子·解老》、《淮南子·齐俗训》、《文子·道德》诸篇均作“治大国若烹小鲜”。《后汉书·循吏传》注引作“理大国...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2023.04.16
“治大国若烹小鲜”21.问:先生把“道”与政治的关系,形象地喻之为川谷和江海的关系,在生动之中寄寓了深刻的哲理。这不禁使我想起您有关治国之道的另一个生动形象的譬喻。您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这一富于哲理性的形象表述,非常深刻...
唯“太上之君”才能顺乎道之自然,合乎民心

唯“太上之君”才能顺乎道之自然,合乎民心

道德经2023.04.16
唯“太上之君”才能顺乎道之自然,合乎民心19.问:道即自然,这一观点在先生的学说中处处体现。它是自然哲学,也可以衍化为政治哲学。先生一贯坚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以简化为“人法自然”四个字。...
当权者不甘心充当阴柔或雌性角色

当权者不甘心充当阴柔或雌性角色

道德经2023.04.16
当权者不甘心充当阴柔或雌性角色18.问:先生言之有理。不过据我所知,当权者为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很少有人听得进您的话。他们要做阳刚的雄性,不愿充当阴柔的雌性的角色,否则怎么称英雄呢?他们要在四面光环中逞自己的威风,显自己的形象,而不愿在...
“无为而治”是柔弱和退守原则在政治上的运用

“无为而治”是柔弱和退守原则在政治上的运用

道德经2023.04.16
“无为而治”是柔弱和退守原则在政治上的运用17.问:先生的哲学思想和策略思想是柔弱和退守。先生也用这个原则从事政治活动,对待社会生活。“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或许就是柔弱和退守原则在政治上的运用?答:可以这么说。我的哲学思想既适用于也应用...
“无为”“无知”不是愚民政策

“无为”“无知”不是愚民政策

道德经2023.04.16
“无为”“无知”不是愚民政策12.问:先生的这一思想和您作的解释,使我想起了纳粹德国及其法西斯党魁阿道夫·希特勒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为。这个杀人魔王正是在“德意志高于一切”的“爱国”口号下,把千千万万德国人赶到欧洲战场杀人,也被杀,...
“无为”政治目标:“爱民治国”

“无为”政治目标:“爱民治国”

道德经2023.04.16
“无为”政治目标:“爱民治国”11.问:先生这番议论,使我想起了您在《道德经》第十章里说的一句话:“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这句话有的本子作“爱民(或作‘人’)治国,能无知乎?”我们在前面讨论知识论时这样引用过。我觉得还是“爱民治国,能无...
“无为”政治哲学:“以老百姓为心”

“无为”政治哲学:“以老百姓为心”

道德经2023.04.16
“无为”政治哲学:“以老百姓为心”10.问:以先生之睿智明理,我以为先生是不会发出如此感慨的。因为您太了解当权派的习性和本性,也十分清楚您哲学的真谛。哲学思想的产生虽然同时代和社会有关,但一个哲学学派出现后,它就不是为哪一个特定阶层讲话...
“无为”政治原则:“少扰民”

“无为”政治原则:“少扰民”

道德经2023.04.16
“无为”政治原则:“少扰民”9.问:先生又谈到“本”的问题,我想,“无为”和“本”是有联系的。王弼因此说:“上之所欲,民从之速也。我之所欲,唯无欲而民亦无欲,而自朴也。此四者(按:指无为、好静、无事、无欲)崇本以息末也。”(王弼《老子注...
四种社会现象让我深思

四种社会现象让我深思

道德经2023.04.16
四种社会现象让我深思5.问:王弼在注释先生这几句话时说:“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也。”(王弼《老子注》第五十七章)无事能取天下,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这里充满了辩证法,有很深刻的道理。常理总以为有事(有作为)才能取天下...
“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

“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

道德经2023.04.16
“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20.问:是的,先生有一句名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您在第四十三章中又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您一直主张以“无为”处事,用“不言”教导。您这么说了,也是这么做的。我能有幸听...
天地的惩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的惩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2023.04.16
天地的惩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19.问:是的,先生一直以平常心在讲平常理。可是,世界上自有人类以来,一直在以他们的本能,在世界上从事他们追求的一切,以满足他们永远不知满足的欲望。他们从来也没有遵照您的“无为”的原则想问题、办事情...
“无为,无事,无味”

“无为,无事,无味”

道德经2023.04.16
“无为,无事,无味”13.问:这就是说,人类在世界上不必做什么,只要无所事事、听其自然就可以了。请问先生,这符合地球人的存在价值吗?答:你们现在动辄就谈什么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的价值。问题就出在你们这种不顾一切的“实现价值”上。争斗,诈...
人口问题,环境灾难

人口问题,环境灾难

道德经2023.04.16
人口问题,环境灾难10.问:先生把人类无知的“有为”的害处和结果讲到了底。您的这一警告是对全人类的警告。我佩服您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一有远见的深刻的思想。人按他的本性来说,是急功近利的动物,是欲望不知满足的动物。“万物之灵”的圣光迷惑...
疯狂有为是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

疯狂有为是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

道德经2023.04.16
疯狂有为是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9.问:如果先生批判的“有为”是这种意义上的“有为”,那我同意您的意见。我也不赞成这种导致破坏性的“有为”。人类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无知,或者是由于少数统治者、野心家为了少数人利益的为所欲为或胡作非为的...
饱学之士不应曲解我的“无为”思想

饱学之士不应曲解我的“无为”思想

道德经2023.04.16
饱学之士不应曲解我的“无为”思想8.问:是的,人类在历史上、现实中干过的揠苗助长的蠢事是数不胜数的。有些领袖人物凭借权力的力量,以为意志加权力就能左右社会的发展,从而显示自己的“英明”“有为”,而不顾社会发展规律(即您说的“道”)去硬干...
有为是倒退,使社会变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有为是倒退,使社会变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道德经2023.04.16
有为是倒退,使社会变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4.问:先生的这一章(第三十八章)不太好懂,王弼的注疏也很长,也让人读来费心思。我仔细领会先生的意思,看来您是把“无为”和“有为”,等同于自然与伪造,并用以区别社会中善与恶的标准。您似乎认...
通过无为途径,才能有“德(得)”、达“道”

通过无为途径,才能有“德(得)”、达“道”

道德经2023.04.16
通过无为途径,才能有“德(得)”、达“道”3.问:先生说的“无为”,不是指什么事都不干,而是指顺应自然,顺乎“道”,也即适应天地万物运行法则。我这样理解对不对?答:可以这样理解。合乎“无为”的行为,才符合“道”的原则。“无为”的“为”,...
道的本质和行为要求就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道的本质和行为要求就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2023.04.16
道的本质和行为要求就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2.问:先生在这里又把我们前面讨论过的人欲的问题与“道”和“无为”联系起来了。无为是为了节欲、息欲、灭欲。欲息,则天下自然定。是这个意思吗?答:有这层意思。虚静恬淡,就是“无为”。天地与人...
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无为”的处世哲学是对立的

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无为”的处世哲学是对立的

道德经2023.04.16
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无为”的处世哲学是对立的1.问:先生,今天我想向您请教新的问题和新的命题了。在您五千言的哲学体系中,“无为”是您创造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又是一个带有指导意义的原则。您一贯反对人的“有为”,否定强行其事的人为,主张顺应事...
“恶”的绝端表现:“乐杀人”、“强梁者不得其死”

“恶”的绝端表现:“乐杀人”、“强梁者不得其死”

道德经2023.04.16
“恶”的绝端表现:“乐杀人”、“强梁者不得其死”10.问:先生从人性的欲,说到节欲,引申到贵生重己、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听了真使人茅塞顿开。多欲而不知足,导致身灭名裂,使我想起《淮南子·人间训》说的一个故事:...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2023.04.16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9.问:谢谢先生的教导。先生宣传的贵生重己、适可而止、知足保守的思想,是您有关人性有欲又必须节欲的观点在自身的运用。您在第四十四章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
“见素抱朴”、“去甚,去奢,去泰”

“见素抱朴”、“去甚,去奢,去泰”

道德经2023.04.16
“见素抱朴”、“去甚,去奢,去泰”7.问:先生不仅进一步地说明您的寡欲的“婴儿哲学”,还对我由于不恭而给您套帽子进行了反击。我接受您的反驳,因为您进一步说明了寡欲与求“道”的关系。答:这是讨论,不是反击。有讨论就会有不同意见,有批评与反...
贪官污吏:“盗竽”,强盗头子

贪官污吏:“盗竽”,强盗头子

道德经2023.04.16
贪官污吏:“盗竽”,强盗头子6.问:先生强调寡欲,终极目的是要人们去追求无穷尽的“道”。您说过,那些“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的人,“是谓盗竽”(马王堆本作“杅”,王弼本作“夸”,《韩非子·能老》认为应作“竽”,是古代合奏音乐...
奢靡之风的由来

奢靡之风的由来

道德经2023.04.16
奢靡之风的由来5.问:这样说,我能接受。首先肯定人是一种“有欲”的高等动物,这是一个前提。但人这一“有欲”的最高等动物,不应纵欲,这又是一个原则。人毕竟不同于一般动物,社会的各种因素作用于他,各种诱惑引诱着他。因为他是高等动物,他就会向...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道德经2023.04.16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4.问:但是,人肚子饿了要吃饭,男女旷久了思交合,这是人的本能啊,总不能强行抑制吧?如果强行抑制,就会出问题。肚子饿瘪了就会去偷去抢,性欲压抑久了就会去奸去淫。“心”的作用再大,总敌不过本能的作用。您的...
婴儿无欲论 理学家的说教

婴儿无欲论 理学家的说教

道德经2023.04.16
婴儿无欲论 理学家的说教3.问:不过,婴儿是不是如您所说的无知无欲,我还有疑问。先生在第五十五章中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按先生的原意,是想通过婴儿来说明人之初本无欲。您以为婴...
节欲性善 纵欲性恶

节欲性善 纵欲性恶

道德经2023.04.16
节欲性善 纵欲性恶1.问:先生,今天我想和您讨论人性的问题。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提出过关于人性的各种见解。人嘛,总有人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什么?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人来源于动物,但又比一切除人类以外的动物发展水平高,由于参加社会生产等各项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2023.04.1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3.问:当官的听了您的反驳,将无言以对,因为您打中了他们愚民政策的要害。可是先生毕竟在实际上起了一个作用:您否认知识的进步性和学习知识的必要性,这在客观上一定会被引申为愚民政策的统治哲学。历代的统治者在实际上也吸...
大实话:“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大实话:“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道德经2023.04.16
大实话:“民之难治,以其智多”11.问:先生主张“绝圣弃智”、“绝学无忧”,这是您的一家之言、独家之言。您坚持您的观点,但我不同意您的观点。不同道可以并存。您的这一观点传到今天,说明它有生命力。您说以往的知识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看来您是...
饱学之士,未必知“道”;懂得越多,忧患越多;道德教化,是反面的暗示;知识是罪恶的途径和手段

饱学之士,未必知“道”;懂得越多,忧患越多;道德教化,是反面的暗示;知识是罪恶的途径和手段

道德经2023.04.16
饱学之士,未必知“道”;懂得越多,忧患越多;道德教化,是反面的暗示;知识是罪恶的途径和手段10.问:我总以为,知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和阶梯。您这样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儿地咒骂知识,把人类千辛万苦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知识看成是罪恶的渊薮,说实...
政教礼乐制度,是无用的文化垃圾

政教礼乐制度,是无用的文化垃圾

道德经2023.04.16
政教礼乐制度,是无用的文化垃圾8.问:如果先生指斥的“学”是这些内容,我认为您的观点是有道理的。那些服务于统治者的“学”,确实是人的文化桎梏。你可以把这些繁文缛节、礼乐典章学得很精。“十三经”中的“三礼”就够你花上一生精力,皓首穷经而不...
“道”是不可感知的,靠感知未必能悟道

“道”是不可感知的,靠感知未必能悟道

道德经2023.04.16
“道”是不可感知的,靠感知未必能悟道7.问:谢谢先生的大度。我接下去再说。先生认为从事学问、增加知识是没有意义的,这同您认为不出户、不窥牖就能知“道”的意思是一致的。您在第四十八章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从事...
您如不是读书多的史官,能感知天下吗?

您如不是读书多的史官,能感知天下吗?

道德经2023.04.16
您如不是读书多的史官,能感知天下吗?5.问:这个例子说服力不强。帝王虽然不出门,但是有臣下给他上书,报告给他种种情况。这也是间接获得知识。何况他们也出巡,如秦始皇、汉武帝那样。我们说人对外界的感知,一种是身体的感知。其中,一种是直接感知...
“不出门,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不出门,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道德经2023.04.16
“不出门,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1.问:先生,有关“道”的本体的讨论,我从您这里获得许多教益。这个大问题,还将贯串我们今后有关各种问题的讨论之中,只能说是暂告一段落。在同您交谈之后,晚上睡觉时我躺在床上想,有关“道”的宏旨的广博而深刻...
“道”的哲学真谛

“道”的哲学真谛

道德经2023.04.16
“道”的哲学真谛28.问:我向先生如此深入地请教了“道”的哲学,感谢先生花了这么许多时间给我传授了“道”的真谛。您为我阐述了“道”的本体,分析了它的性质、特点和作用。您把它视之为创造宇宙、统治宇宙的最高主宰,认为它的存在与运行,左右着万...
“道”:幽隐无名

“道”:幽隐无名

道德经2023.04.16
“道”:幽隐无名24.问:您写在第四十一章里的这一段妙文,我背得出来:“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广雅·释言》:‘,节也。’《通俗文》:‘多节曰。’引申为‘高低不平’),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宋范应元本作‘’。《玉篇》:‘[即辱],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