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二十八、孤注一掷【溯源】元·脱脱、阿鲁图《宋史·寇准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释义】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故事】北宋真宗年间,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人进犯中原,各地...
《狗尾续貂》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二十七、狗尾续貂【溯源】唐·房玄龄等《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释义】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故事】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晋朝政权后,曾...
《高步通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四十七、高步通衢【溯源】唐·房玄龄等《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时豪戚侵恣,贿托公行,季龙患之,擢殿中御史李矩为御史中丞,特亲任之。自此百僚震慑,州郡肃然。季龙曰:‘朕闻良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释义】原指官居显位。后...
《赴汤蹈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二十六、赴汤蹈火【溯源】战国·荀况《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释义】奔向滚烫的水,脚踩熊熊烈火。形容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故事】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各派军阀为扩大势力范围,互相混乱不休。...
《负荆请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二十五、负荆请罪【溯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释义】背着荆杖,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故事】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
《釜底抽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二十一、釜底抽薪【溯源】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释义】抽掉锅底下正在燃烧的柴火,使铁锅冷却后,锅里的水就不再沸腾了。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事】东魏大丞相高欢手下有位得力的大将名叫侯景。侯景与高欢原来...
《奉公守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二十四、奉公守法【溯源】西汉·司马迁《史记·赵奢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释义】指一切都按照国家规定的...
《锋芒毕露》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二十三、锋芒毕露【溯源】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释义】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透露出来。也比喻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故事】陈琳是三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早年他曾在大...
《废寝忘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二十二、废寝忘食【溯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释义】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故事】魏梁元帝,名萧绎,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的第七个儿子。萧绎从小就很...
《登高望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二十、登高望远【溯源】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释义】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故事】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
《弹丸之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十九、弹丸之地【溯源】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释义】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极小。【故事】战国时期,秦国在长平大破赵国军队以后,又派人索取...
《大智若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十八、大智若愚【溯源】战国·荀况《荀子·天论》:“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释义】真正灵巧聪明的人好像什么作为都没有,真正智慧的人好像不动脑筋考虑问题。比喻有智慧的人极有涵养,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很愚笨。【故事】欧阳修在壮年时...
《大言不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十七、大言不惭【溯源】春秋·孔丘弟子《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释义】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含贬义。【故事】当时赵国有个江湖方...
《大公无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十六、大公无私【溯源】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去私》: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释义】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故事】祁黄羊,即祁溪,是春秋时晋国的大...
《丛台置酒》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十五、丛台置酒【溯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武传》:“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更始立,以武为侍郎,与世祖破王寻等,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及世祖拔邯郸,请躬及武等置酒高会,因欲以图躬,不克。既罢,独与武登丛台。”【释...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一一九、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溯源】唐·房玄龄等《晋书·解系传》:“(司马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释义】这个如果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故事】晋朝时,济南的解系曾担任过中书黄门侍郎...
《唇亡齿寒》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十四、唇亡齿寒【溯源】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王建立六年,秦攻赵,齐、楚救之。……赵无食,请粟于齐,齐不听。周子曰:‘不如听之,以退秦兵……且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且救赵之务...
《出奇制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十三、出奇制胜【溯源】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释义】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故事】战国时期,燕齐两国发生恶战,燕国大将乐毅英勇善战...
《乘胜追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十二、乘胜追击【溯源】唐·房玄龄等《晋书·载记十三·苻坚》:“及日中,评众大败,俘斩五万有余,乘胜追击,又降斩十万,于是进师围邺。坚闻之,留李威辅其太子宏守长安,以苻融镇洛阳,躬率精锐十万向邺。”【释义】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
《草菅人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十、草菅人命【溯源】(1)西汉·戴德《大戴礼记·保傅》:“其视杀人若芟草菅然。岂胡亥之性恶哉?”(2)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入,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刈)草菅然。”【释义】把人的性命...
《曹冲称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九、曹冲称象【溯源】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曹冲传》:“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
《步履蹒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八、步履蹒跚【溯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释义】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不翼而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七、不翼而飞【溯源】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庄谓王稽曰:‘君何不赐军吏乎?’王稽曰:‘吾与王也,不用人言。’庄曰:‘不然。父之于子也,令有必行者,有必不行者。曰“去贵妻,卖爱妾”,此令必行者也;因曰“毋敢恩...
《不遗余力》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六、不遗余力【溯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谓赵孝成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馀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
《不可多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五、不可多得【溯源】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释义】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故事】东汉末年,有个叫祢衡的人,博学多才,善于论辩,只是相当自傲。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特地写了《荐祢衡表》一...
《不胫而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四、不胫而走【溯源】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释义】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不待宣传、推行,就迅速地传播开去。也比喻很快流行。【故事】盛孝章,名宪,会稽人,东汉末期的名士。曾...
《不苟言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三、不苟言笑【溯源】西汉·戴圣《礼记·典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释义】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故事】作为孩子,平日家居,不要占住西南方的尊长位置,座位时不能坐在正中,行走时不能走在中间,站立时不能在门中央。...
《兵不厌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二、兵不厌诈【溯源】(1)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2)唐·李百药《北齐书·司马子如传》:“子如曰:‘事贵应机,兵不厌诈,天下汹汹,唯强是视,于此际会,不可以弱示人...
《半途而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大全2023.03.12 一、半途而废【溯源】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释义】比喻事情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做事有头无尾。【故事】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惠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乐羊子...
周公旦“忍辱负重”,治国有方 历史故事2023.03.12 9.周公旦“忍辱负重”,治国有方。周公旦即周公,他是武王姬发之弟。周武王继位后,他辅翼武王,是灭商牧野之战的重要组织者之一。灭商之后,受封于曲阜,称为“鲁公”。由于周初繁乱的政治形势,他未去封地,留朝继续辅佐武王。他是当时的一位卓越政治...
忠谏成仁第一人关龙逢 历史故事2023.03.12 4.忠谏成仁第一人关龙逢。关龙逢是夏朝末年桀王的重臣。他生逢乱世,侍奉暴君,忧民之苦,不顾忠言逆耳,却激起了夏桀的满腔愤恨。然而关龙逢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挺立在夏桀王座之旁,三日不去,不断对夏桀喊道:“君王啊!你快改弦更张吧!”夏桀全然...
郑和“七下西洋” 历史故事2023.03.12 117.郑和“七下西洋”。明朝前期,国家强盛统一,财力物力丰盈。明成祖朱棣为宣扬国威,以“天朝上国”之尊,招来海外各国前来朝贡,并派遣宦官郑和组建庞大船队,远航亚非各国。郑和,本姓马,原名文和,小字三宝,云南昆明人。12岁被掠出云南,随...
郑成功收复台湾 历史故事2023.03.12 127.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隶属于福建。明朝中期以后,大陆沿海移民大量到达台湾,进一步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元明两代都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但明朝中期以后,政治腐败、内忧外患连连发生,尤其是朝廷内部争权...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而强国 历史故事2023.03.12 39.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而强国。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图强革新,实行“胡服骑射”,使赵国由弱变强,成为战国后期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大军事强国。但他却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赵国地...
张衡研制“两仪” 历史故事2023.03.12 59.张衡研制“两仪”。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转动的大型天文仪器——“浑天仪”在东汉京都洛阳制造成功;随后又于138年制造成功“地动仪”,也安置在洛阳。这两台首创的大型机械设备都是张衡研制成功的。张衡,字平子,河南南阳郡西鄂县人。出...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历史故事2023.03.12 30.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在世时,不肯帮吴国攻打楚国,两国从此结下了冤仇。公元前496年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乘机进攻越国,结果被越打败,吴王受了重伤,死于回国途中。其子夫差即位后拜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
元曲的产生与繁荣 历史故事2023.03.12 112.元曲的产生与繁荣。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它是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发达、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产物,也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主要是歌舞艺术、说唱艺术、滑稽戏等长期发展、相互融合的结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由...
伊尹辅商和说威武丁 历史故事2023.03.12 5.伊尹辅商和说威武丁。一个是伊尹,辅商三世;一个是傅说(音税),“说感武丁”。商汤为了灭夏,不分部落,多方招揽人才,唯才是用。因此,伊尹被重用。伊尹名挚,原为有华氏部落的奴隶。有华氏嫁女于汤,伊尹作为陪嫁的奴隶,来到商汤家。他的种种表...
贤相晏婴 历史故事2023.03.12 27.贤相晏婴。晏婴字仲,莱地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他是春秋时代齐国名臣,起初继父职为齐国大夫,任过地方长官,后任国相,历辅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他为臣忠厚、公正、清廉,有谋略;他大公无私,是一个仁德爱民、敢于进谏的贤臣,办了很多利国利...
吴三桂开关降清,李自成败出京师 历史故事2023.03.12 125.吴三桂开关降清,李自成败出京师。1644年4月25日,西北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由于被胜利冲昏头脑,统治阶层内部开始骄傲、腐败、分化。镇守战略要地山海关明将吴三桂本已答应归顺大顺政权,在来京途中听说其...
吴人“披麻戴孝”葬送“三让天下”的秦伯 历史故事2023.03.12 7.吴人“披麻戴孝”葬送“三让天下”的秦伯。商朝末年,周部落首领姬姓泰伯(也称太伯),因知其父周太王欲立贤能的幼子季历为太子,便与二弟仲雍一起去了江南吴地,定居在太湖边的梅里(今江苏无锡市东南梅里营),仿照当地习俗,身上刺了纹彩,又剃了...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历史故事2023.03.12 29.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它的民歌,把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我国流行着三千多首内容丰富、表达手法纷繁的诗歌。相传孔子从这...
为官清廉二任宰相的寇准 历史故事2023.03.12 96.为官清廉二任宰相的寇准。寇准(961年—1023年),诗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在人民中享有崇高声誉。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宋太宗赵光义(赵匡义)称赞他说:“我得你相助,犹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但后来因性情耿直好辩,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
王著“杀身成仁”锄巨奸 历史故事2023.03.12 110.王著“杀身成仁”锄巨奸。元史《奸臣立传》的头名就是阿合马。他贪婪骄横,无恶不作,朝中正直之臣虽恨之入骨,却束手无策,而王著只是个小小千户长,却舍身铲除了贪暴,足令千古仁人志士动情和仿学。阿合马生于中亚今锡尔河附近,早年作为察必皇...
王充撰《论衡》 历史故事2023.03.12 57.王充撰《论衡》。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出身于小封建主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知识渊博,游学十余年后回乡,先后在上虞县、会稽郡任橼功曹(官名)。当他看到人民流离失所、贵族豪家奢侈无度和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心中十分不平,辞官回家,闭门著...
土尔扈特部艰难地回归祖国 历史故事2023.03.12 132.土尔扈特部艰难地回归祖国。17世纪初,蒙古族部落之一的土尔扈特部游牧在俄罗斯境内的乌尔扎一带,因受到准噶尔和沙俄的侵扰与威胁,越过哈萨克草原,来到伏尔加河流域。沙俄扩张势力派出会蒙古语的传教士诱骗土尔扈特人改奉东正教,并利用策妄...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历史故事2023.03.12 8.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是商末周初被人称为“经天纬地之才”的人。但他生逢乱世,报国无门。有一天,他知道姬昌(周文王)要来附近打猎,便假装在兹泉垂钓,他故意把鱼钩提高到水面上三尺,并念念有词地说:“负命者上钩来!”随...
司马迁发奋写《史记》 历史故事2023.03.12 53.司马迁发奋写《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司马迁,字子长,夏阳县龙门(今陕西韩城县芝家镇)人,其远祖世代为史官,其父司马谈任过30多年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收集史料,编写国史,研究天文历法等。他学识渊博...
神医扁鹊 历史故事2023.03.12 33.神医扁鹊。扁鹊(前407年~前310年)姓秦,齐国渤海(今河北任丘市)人。他年轻时拜长桑君为师学医,因他勤奋好学,深钻细研,善于总结经验,并长期在民间行医奔走于秦、赵、魏、郑、齐等诸国,对我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医学上传...
神农氏尝百草 历史故事2023.03.12 1.神农氏尝百草。这一典故说的是神农氏即炎帝,通过尝百草发明了五谷和草药,解决了远古人们吃饭和治病的问题。传说有一天神农氏见有一只鸟衔着一枝穗谷掉在地上,他将穗谷埋在土里,后来竟长成一片,成熟后,他揉搓出穗粒放到嘴里咀嚼,觉得味道很好,...
商纣王“兵败牧野,鹿台自焚” 历史故事2023.03.12 6.商纣王“兵败牧野,鹿台自焚”。商纣王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腐败暴君。他任用小人,诛杀贤良;严刑酷法,滥杀无辜,无恶不作。而敢于劝谏的大臣往往招致不幸。纣王的叔父比干,劝纣王改恶从善,扬先王法典。纣王大为不满,他十分宠爱的妲己对纣王说:“...
商鞅变法 历史故事2023.03.12 35.商鞅变法。商鞅即卫鞅,又名公孙鞅,春秋、战国之交,秦国的贵族势力强大,侵凌公室,干涉君位,政权分散,国势日衰。中原五国都看不起秦国,魏国任吴起为将,曾一举连拔秦国五城,夺去秦国河西大片领土。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力图改变内忧外...
屈原与《楚辞》 历史故事2023.03.12 38.屈原与《楚辞》。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都包粽子,划龙船,过“端午节”,以纪念爱国诗人、楚辞奠基人屈原。屈原(前340年~前278年)名平,楚国人,贵族出身。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楚国下滑的年代。当时的国君楚怀王很器重他,任命他...
清正廉洁的乐喜 历史故事2023.03.12 26.清正廉洁的乐喜。乐喜字子罕,是春秋时代宋国的执政大臣,深受孔子赏识。他一生以“军民为重”“不贪为宝”,“普施仁德”。宋平公三十年(前546年),由于左师向戎的努力斡旋,在宋国的都城(今河南商丘),晋楚两大国议和,与会的十四国共奉晋...
秦穆公“施恩得助” 历史故事2023.03.12 15.秦穆公“施恩得助”。秦穆公于公元前659年至前621年在位时,齐桓公霸业正盛,秦穆公无法与之抗衡,采取了积聚力量,广施恩德以等待时机的策略;同时,注意网罗人才,在他的周围逐步聚集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枝等贤士。他们的才智...
齐桓公称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历史故事2023.03.12 13.齐桓公称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在当时各诸侯相互混战争霸中,齐、鲁两国在一次交战中,齐桓公打败了鲁庄公,俘虏了鲁国官员管仲。齐军主帅鲍叔牙是管仲的好友,了解管仲是才华横溢的人,于是建议齐桓公厚待重用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
李时珍三十年著成《本草纲目》 历史故事2023.03.12 121.李时珍三十年著成《本草纲目》。李时珍(1518年—1593年),出身于世医家庭,父祖三代为医。受家庭影响,李时珍自幼热爱医学,常随父兄进山采药。嘉靖三十年(1551年),楚王府聘请李时珍掌管医学,不久被推荐到朝廷任太医院判。这里...
孔子创私学 历史故事2023.03.12 28.孔子创私学。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制度。春秋时代孔子(前551年~前479年)自办学府并亲自讲学,使教育由贵族走向了平民,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
晋文公重耳“吃尽苦头,成就霸业” 历史故事2023.03.12 17.晋文公重耳“吃尽苦头,成就霸业”。晋献公在位时宠爱骊姬,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为达到目的,她不择手段地迫使献公已立为太子的长子自杀,次子重耳、末子夷吾逃奔异国。重耳从小喜欢招贤纳士。十七岁时在他身边已聚集一批有各种才干的人...
贾思勰撰《齐民要术》成书 历史故事2023.03.12 77.贾思勰撰《齐民要术》成书。贾思勰是北魏后期至东魏初期时代的山东益都人,曾做过高阳(今山东临淄)太守,游历过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知识渊博,阅历深厚。后来回到家乡经营过农牧业,实践经验也较丰富。他于公元534年至544年,在总结了古...
火烧忠臣介之推,引出“寒食节” 历史故事2023.03.12 18.火烧忠臣介之推,引出“寒食节”。介之推是跟随重耳的春秋时晋国贤士之一,他曾割肉救重耳。重耳刚开始流亡的那几年,先是晋献公追杀,后是晋惠公追杀,经常忍饥挨饿。有一天逃到卫国,饥饿难当向田夫乞讨。因他们是贵族打扮,田夫不但没给饭吃,还...
忽必烈“鄂州班师”,“开平称帝”建立元朝 历史故事2023.03.12 109.忽必烈“鄂州班师”,“开平称帝”建立元朝。忽必烈(1215年—1294年)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儿子。蒙古建国60余年后,忽必烈于1271年正式建立元朝。1259年,蒙古国第四代大汗蒙哥攻打南宋时死于战场。于是引起蒙古皇族内部的汗...
海瑞“清正廉明,冒死上疏” 历史故事2023.03.12 120.海瑞“清正廉明,冒死上疏”。海瑞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以一篇《治黎策》中了举人从而走上了仕途。他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皇帝,他所在时期是明朝走向衰落的时代。但他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办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特别是冒...
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 历史故事2023.03.12 11.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周厉王被赶跑后,周公和召公共掌政权,史称“共和行政”。共和十四年,厉王死,其子姬靖被拥立为王即周宣王。宣王的继承人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第12位国王,也是最后一个国王。他暴虐愚昧、腐化堕落。他用一批只会阿谀奉...
焚书坑儒 历史故事2023.03.12 46.焚书坑儒。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前259年~前210年)统一了全中国,结束了长时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国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秦王的功绩,不仅...
大禹治水 历史故事2023.03.12 3.大禹治水。传说尧舜时,黄河泛滥,住舍、庄稼和人畜损失严重。尧召集四方长老和首领们商议治理水患,大家一致推举鲧(音滚)出来治水。鲧采取分散筑堤防水,但因洪水过大,堤防一次次被冲垮。结果鲧治水八年失败。在舜主持的一次会议上,人们又一致举...
春秋初期的“葛之战” 历史故事2023.03.12 12.春秋初期的“葛之战”。公元前707年周桓王时爆发的“葛之战”,是春秋初期郑庄公大败周桓王亲率的周军及蔡、陈、卫四国联军的一次激战,是郑庄公称霸中原的开始,是东周王室衰弱的起点,也是崛起的诸侯国不听从天子之命、开始竞先争霸的一个转折...
楚汉之争中的“鸿门宴” 历史故事2023.03.12 48.楚汉之争中的“鸿门宴”。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刘邦、项羽相继率兵入关,推翻了秦王朝。按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入咸阳,本应为关中王即汉王。但项羽早有称霸天下之志,且部众已有40余万,多于刘邦10万兵力的三...
崇祯帝“自毁长城” 历史故事2023.03.12 124.崇祯帝“自毁长城”。后金可汗、八旗兵的创建者努尔哈赤于1618年4月,以“七大恨”为名发动对明朝的进攻。双方在争夺辽东的萨尔浒战役中,努尔哈赤在五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把战场推向了辽西。明廷在东北连吃败仗的形势下,把一向有勇有谋的...
仓颉造字 历史故事2023.03.12 2.仓颉造字。传说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是黄帝的助手。起初黄帝让他经管牲畜和食物。这些东西越来越多,光凭记忆不行,他就用各色绳子打结,又进而在绳子上挂贝壳,以表数目和增减。黄帝见他很聪明,叫他管的事日益增多,单凭结绳和贝壳已难以应对。有...
蔡伦改进造纸术 历史故事2023.03.12 58.蔡伦改进造纸术。古代人自从发明文字以后,就需要有记录文字的工具,先后有泥板、树皮、羊皮、龟甲、竹、缣、帛等。随着文化的发展,后来大量的是刻在木、竹简上,但很不方便。从春秋战国开始,官方和豪门则用丝织的锦帛,称“帛书”,但成本很高,...
《四库全书》纂成 历史故事2023.03.12 133.《四库全书》纂成。清代统治者,在“康乾盛世”期间很重视搜集和编纂古代典籍。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乾隆帝谕令全国各省官员搜集前代遗书和本朝人的著作。谕令下达后,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帝的认可,便...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历史故事2023.03.12 81.“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这一典故成语说的是隋朝杨广。他是靠杀父登上的皇位的,即位后实施了一系列暴政,并且穷兵黩武,耗尽了国家资财和人民的血汗,所以“罪在当代”。他在实施暴政中修建了南北通行的大运河,给南北通航、南粮北运带来了世代好...
“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 历史故事2023.03.12 43.“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随着私学的出现和发展,涌现出不少游学之士和豪强门客。各大小诸侯的君主,不仅对各学派“兼而礼之”,不主一家,还鼓励和支持各学派之间的论战,促进了思想活跃和学术的繁荣,出现了“诸子百家”和“百...
“贞观之治” 历史故事2023.03.12 83.“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贤臣良将;采取了一系列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的措施;重视教育,完善科举制度;尤其是“贤不弃仇,法治分明”,使得社会出现了一派安宁、繁荣发展的...
“赵氏孤儿”大报仇 历史故事2023.03.12 25.“赵氏孤儿”大报仇。这一典故出自《史记·赵世家》,流传了两千多年。元朝剧作家编成杂剧后,历代各类剧作家均把它搬上舞台。说的是春秋时晋国景公三年(前597年),权臣司寇屠岸贾,为了独掌朝政大权,公然背着景公擅自领兵杀入国政大臣赵盾的...
“云台画功臣” 历史故事2023.03.12 56.“云台画功臣”。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立为新朝,他所谓的改制越改越乱。沉重的赋役征收、战争的骚扰、残酷的刑法,使人民丧失了生路,于是爆发了王匡、王凤领导的农民起义,占领了绿林山作为根据地。起义军一律在眼眉上涂上红色作为标志,所以称为“...
“岳飞抗金”“秦桧祸国” 历史故事2023.03.12 101.“岳飞抗金”“秦桧祸国”。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他一生精忠报国,长年战斗在前线。公元1129年,金军南侵,岳飞一直予以抵抗,双方在宜兴进行了激烈交锋,岳飞率军四战四捷。不久,金军进攻楚州...
“冤杀道济”“自毁长城” 历史故事2023.03.12 78.“冤杀道济”“自毁长城”。道济即东晋著名大将檀道济,智勇双全,打过很多胜仗。其“唱筹量沙”的典故,更为世人所赞誉。这一典故说的是:公元403年春(此时,东晋羽翼未丰的大将刘裕已取代东晋建立了南方刘宋王朝),征南将军檀道济征讨北魏,...
“语出必信,从善如流”的魏文侯 历史故事2023.03.12 34.“语出必信,从善如流”的魏文侯。魏文侯魏斯,以卜子夏、田子芳为国师,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单、吴起为将,并且对这些贤臣良将“语出必信,从善如流”。因而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农耕,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开拓疆土,使...
“与虎谋皮” 历史故事2023.03.12 22.“与虎谋皮”。北宋《太平御览》中说:“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言未卒,孤相率逃于重丘之下。”意思是说想做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衣而跟狐狸商量要它的皮,话没说完,狐狸就都逃到高土堆下面去了。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难成就。后...
“因俗而治”的多民族大一统的元朝 历史故事2023.03.12 113.“因俗而治”的多民族大一统的元朝。在元朝的广袤的疆域里,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除聚居于中原和其他地区的广大汉族和大漠南北的蒙古族外,有东北的女真、水达达、兀者以及吉里迷、骨嵬,西北的党项、羌、畏兀儿、哈剌鲁,西南的藏族、云南湖广...
“一失足成千古恨” 历史故事2023.03.12 64.“一失足成千古恨”。明代杨义著《明良记》中记载,明代文学家唐寅,科考乡试第一,不久因受泄试题事牵连入狱,作诗云:“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清代《隋唐演义》中改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这句成语告诫人们,一旦犯...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历史故事2023.03.12 12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1620年,光宗朱长洛死后,其长子朱由校继位,是为熹宗,东林党人受到重用,分居首辅、吏部、兵部、礼部、督察等要职。非东林党人不甘心受到排挤和打击,寻机进行反扑,于是与得宠的宦官魏忠贤相勾结结成阉党。魏忠贤...
“一曝十寒” 历史故事2023.03.12 32.“一曝十寒”。这句成语出于《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暴”通“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说,晒一天,冻十天,比喻学习、工作,时而勤奋,时而懈怠,没有恒心,将一事无成。...
“药王”孙思邈 历史故事2023.03.12 86.“药王”孙思邈。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他从小好学,聪明灵敏,爱上了医学。他一边行医,一边采药,并广泛搜集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知识,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对后世有非常深远影响,被称为“药王”。他还非常重视...
“削藩控权”“靖难之役” 历史故事2023.03.12 116.“削藩控权”“靖难之役”。朱元璋有23个儿子,除长子、太子朱标已死外,其余均在各地为王。朱元璋原以为这些宗亲藩王会念及骨肉之情,同心协力辅佐皇室。但他的长孙朱允炆于他离世继皇位后,他的皇叔们根本不把这个侄皇帝放在眼里。特别是燕王...
“玄奘取经” 历史故事2023.03.12 85.“玄奘取经”。玄奘,原名陈袆,洛阳缑氏人。他13岁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后人通称他为“三藏法师”。唐初,玄奘在四川、长安等地研习佛教理论,发现佛教分成许多宗派,佛经译文也有许多错误,于是决定亲自去天竺学习佛经,研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胸有成竹” 历史故事2023.03.12 105.“胸有成竹”。宋朝的画家文同善精于画竹。当时苏轼说他画竹之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下笔之前,胸中已有竹的全貌。见苏轼《文与可画筲筜谷偃竹记》一文中所载。后世用“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全面的考虑。“胸有成竹”又作“成竹在...
“匈奴不灭,无以为家” 历史故事2023.03.12 52.“匈奴不灭,无以为家”。匈奴和亲后,北部边境虽大体上安定了一个时期,但小的摩擦一直未断,有些忧国忧民的志士则发出“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的政论。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决心荡平北部边境,在漠南打了胜仗。元朔(汉武帝年号)六年(前123年),...
“兄弟交锋”“玄武之变” 历史故事2023.03.12 82.“兄弟交锋”“玄武之变”。这个典故成语讲的是唐朝创立者李渊及其两个儿子的故事。李渊之所以能成为唐朝开国皇帝,最主要的是靠其次子李世民带兵打出来的,但按封建法规,李渊立其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李建成对李世民不放心,结成...
“萧规曹随” 历史故事2023.03.12 51.“萧规曹随”。经过战国、秦朝和楚汉之争,天下老百姓都已精疲力竭,渴望能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当时社会上较普遍信奉“黄老”崇尚“清静无为”。汉高祖刘邦也接受这一思想,觉得管理国家也应从简,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任命萧何为相国,...
“襄樊之战” 历史故事2023.03.12 102.“襄樊之战”。公元1267年11月,元世祖忽必烈率军进攻襄阳、樊城。从此,襄樊军民开始了长达五六年之久的保卫战。襄樊两地军民在得不到南宋朝廷支援而十分艰苦的境况下抗敌。城内军民在守将范天顺坚强领导下,在民兵领袖张顺、张贵率领三千...
“弦高犒军”,为国家免去一场灾难 历史故事2023.03.12 20.“弦高犒军”,为国家免去一场灾难。公元前627年,郑国商人弦高路过滑国,遇见前来偷袭郑国的秦军。便机智地假托郑国君命,以自己的12头牛犒赏秦军,同时派从人回国告急。秦军本以偷袭“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而来,现从弦高的言行中,觉得郑国...
“武氏争后”“代唐称帝” 历史故事2023.03.12 88.“武氏争后”“代唐称帝”。这两个典故都说的是武则天。公元649年,唐太宗死后,才人武则天与其他未生皇子的嫔妃一起被送到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后,接武则天回宫封为“昭仪”。武则天从小酷爱诗书,聪明睿智,计谋多端。她为争皇后,不择手段...
“五胡”入中原 历史故事2023.03.12 79.“五胡”入中原。这一事件既扰乱了汉族的安定,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五胡”是指匈奴、羯族、鲜卑、羌族和氐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和一些汉族部落头领,于公元304年至376年间先后建立了16个小国。他们在分裂国土、骚扰汉族的同时,也向汉化、...
“巫蛊之祸” 历史故事2023.03.12 55.“巫蛊之祸”。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又善于识才用人的盛世君主,但可悲的是到了晚年,他却迷信起来“巫蛊”。一天中午,他午睡梦见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把他吓醒了,他以为这是有人在诅咒他。于是立即派...
“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历史故事2023.03.12 75.“闻鸡起舞”“中流击楫”。这一典故说的是祖逖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只可惜大业未成,便遗恨而终,留下“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典故成语。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其父祖武曾任上谷郡(治所在今怀来县东...
“文成公主入藏” 历史故事2023.03.12 87.“文成公主入藏”。唐朝初年,在西藏高原上出现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吐蕃。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他们原来是汉朝羌族的一支,后来逐步西迁,在雅鲁藏布江南岸逐渐发展起来。到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由分裂逐步统一,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时,吐蕃...
“围魏救赵”和“退兵减灶” 历史故事2023.03.12 36.“围魏救赵”和“退兵减灶”。这两个典故成语说的是“车轮上的军师孙膑”施展的军事策略与计谋。孙膑出生于齐国的阿、鄄(今山东阳谷东北)之间,是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他自幼生活孤苦,但怀有雄心大志。长大以后,拜当时一位隐居深山的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