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书证】《资治通鉴·汉记》:“失此二策,羌人致敢为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解释】原意是指相差一点点,结果会造成很大错误或损失。常用来讽刺那些学习或办事马虎的人。【故事】赵充国是西汉时候汉宣帝当政时的一员老...
《盛气凌人》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盛气凌人【书证】《战国策·赵策》:“左师触詟愿见,太后盛气而胥之。”【解释】“盛气凌人”原作“仗气凌人”,指意气用事而使人难堪。后世多作“盛气凌人”,形容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高自大,骄横而气势逼人的样子。【故事】战国时代,赵国赵太后执政,...
《声东击西》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声东击西【书证】唐·杜佑《通典·一五三·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解释】嘴里喊着、表面上装着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方。形容一种制造假象以迷惑对手的出奇制胜的战术。【故事】秦朝灭亡以后,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
《生吞活剥》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生吞活剥【书证】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解释】比喻生硬地搬用或抄袭别人的言论或文章。现多比喻学习别人的东西不能消化吸收,只知生硬地接收或机械地搬用。【故事】...
《升堂入室》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升堂入室【书证】《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解释】堂:古代房舍的前屋。升堂比喻刚刚入门,入室比喻更高境界。原意是指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之别。现在一般用来赞扬人...
《甚嚣尘上》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甚嚣尘上【书证】《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太宰伯州犁侍于王后。王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解释】甚嚣:十分喧闹。尘上:尘土飞扬。原指人声喧闹,尘土飞扬。后用来形容议论纷纷或反动言论十分嚣张。【故事】春...
《少见多怪》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少见多怪【书证】汉代牟融《理惑论》:“少所见,多所怪;睹驼,言马肿背。”【解释】原意指见识少的人遇到一些事,总觉得很新奇。比喻缺乏常识的人,即使遇到最普通的事情都要大惊小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虽然他见过的东西不多,但他自...
《杀鸡取卵》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杀鸡取卵【书证】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五代的统治者便不惜用杀鸡取卵的办法去压榨人民,藩镇和地方官吏,都相率对人民肆行剥削。”【解释】比喻为了贪图眼前的小利而损害长远利益,也比喻贪得无厌的人不择手段追求暴利。【故事】在古代希腊,流传着...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书证】《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水浒传》第二回:“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解释】原指与敌人交战,无力取胜时,以避开为上策。后指事情已难以挽回,只好一走了...
《三迁之教》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三迁之教【书证】赵岐《孟子题辞》:“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解释】形容父母为了让子女成才,选择对子女有益的环境。【故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孟子,名轲,邹国(今山东邹县)人。他原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
《三令五申》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三令五申【书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钺,即三令五申之。”汉代张衡《东京赋》:“三令五申,示戮斩牲。”【解释】形容三番五次地命令和告诫。【故事】春秋末年,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名叫孙武,又叫孙子,是齐国人,《孙子兵法》就...
《三顾茅庐》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三顾茅庐【书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元代马致远《荐福碑》一:“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解释】东汉末年,刘备曾亲自三次去诸葛亮隐居的茅屋中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比喻真心...
《塞翁失马》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塞翁失马【书证】《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解释】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从长远考虑,或许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故事】从前,长...
《入木三分》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入木三分【书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祭北郊,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解释】原指笔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雄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故事】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
《如鱼得水》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如鱼得水【书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解释】原意是就如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很适合于自己的环境...
《如火如荼》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如火如荼【书证】《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旂、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旂、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解释】“如火如荼”原作“如荼如火”,形...
《忍辱负重》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忍辱负重【书证】《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解释】指能够忍受一时的屈辱,承担起重任。带有赞扬的意思。【故事】三国争霸时期,蜀主刘备为了从东吴孙权手中夺回战略要地荆州(今湖北江...
《犬牙交错》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犬牙交错【书证】《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之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解释】“犬牙相错”原作“犬牙互制”,指地界交接,形势如同狗牙一样,参差不齐。后人多将“犬牙相错”说成“犬牙交错”,形容...
《巧取豪夺》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巧取豪夺【书证】《清波杂志·王右军帖》:“老米酷嗜书画,尝从人借古画,自临搨,搨竟,并以真赝本归之,俾自择而莫辨也。巧偷豪夺,故所得为多。”【解释】巧取:用计谋骗取。豪夺:强硬取得。指谋取他人珍贵财物的手段。后又用来形容使用手段骗取或使...
《前倨后恭》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前倨后恭【书证】《战国策·秦策》:“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解释】原意为先傲慢,后恭敬,前后的态度完全不同。形容人势利眼。【故事】战国时期,洛阳有个策士名叫苏秦。他来...
《起死回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起死回生【书证】《博望烧屯》:“此人才欺管乐,智压孙吴,论医起死回生,论卜知凶定吉。”《太平广记·太玄女》:“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解释】原意为可以救活快要病死的人,形容医术高明。【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良医,名...
《杞人忧天》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杞人忧天【书证】《列子·天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之)所寄,废寝食者。”李白《梁甫吟》:“杞国无事忧天倾。”【解释】形容不必要的操心,多余的忧虑,也可以简化为“杞忧”。【故事】大约三千年前,现在河南杞县地方,有个小国,叫做...
《奇货可居》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奇货可居【书证】《史记·吕不韦列传》:“子楚……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解释】原指商人把珍奇稀有的东西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后常用来比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作为资本,以谋私利。【故事】秦朝第一代...
《破釜沉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破釜沉舟【书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解释】原意为把锅打破,把船沉掉。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故事】秦朝末年,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继位以后,派兵攻打赵国...
《披星戴月》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披星戴月【书证】《雍熙乐府·六么令〈华亭江上〉》:“春夏秋冬,披星戴月守寒溪。”《西游记》:“师徒们过了黑水河,找大路一直西来。真是个迎风冒雪,戴月披星。”【解释】原意为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披荆斩棘》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披荆斩棘【书证】《后汉书·冯异传》:“异朝京师引见,帝谓公卿曰:‘是吾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解释】原意是劈开、割断丛生的多刺植物。后人用这个典故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清除障碍,艰苦奋斗。【故事】东汉时,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叫...
《南辕北辙》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南辕北辙【书证】《战国策·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
《南柯一梦》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南柯一梦【书证】宋代诗人范成大诗道:“一枕清风梦绿萝,人间随处是南柯。”元人郑光祖《倩女离魂》:“原来是一枕南柯梦里。”【解释】指幻梦或空欢喜一场。【故事】从前,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喜爱喝酒。一天,他在门前一棵大槐树下喝得烂醉,他的两个...
《目不识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目不识丁【书证】《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解释】形容一个字都不认识。【故事】唐代唐宪宗时,幽州节度使张弘靖部下有两个从事,一个叫韦雍,一个叫张宗厚。这两人仗势欺人,横行霸道。他们经常聚在一起...
《磨杵成针》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磨杵成针【书证】明·陈仁锡《潜确类书》:“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目连·救母·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解释】原意是把铁棒槌磨成绣花针。比喻有恒心,有毅...
《模棱两可》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模棱两可【书证】《旧唐书·苏味道传》:“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新唐书·苏味道传》:“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摸(模)棱持两端可也。”【解释】指态度既不肯定又不否定,意见不明确。【故事...
《鸣鼓而攻》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鸣鼓而攻【书证】《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儿女英雄传》:“如今见我这等回来,他们竟自闭门不纳,还道我不是安分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解释】指大张旗鼓地声讨或谴责。【故事】春秋时期,鲁国贵族季氏,世代为卿...
《名落孙山》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名落孙山【书证】宋·范公偁《过庭录》:“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宋·谢维新《合壁事类》:“解名尽处是孙山,余人更在孙山外。”【解释】原意是名次排在榜上最后一名的孙山的后面。表示投考没有录取。【故事】宋...
《门可罗雀》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门可罗雀【书证】《史记·汉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梁书·到溉传》:“及卧疾家园,门可罗雀。”【解释】原意为门口可以设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客稀少。【故事】汉朝,有两个有名的大臣,一名叫汉黯,一名叫郑...
《毛遂自荐》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毛遂自荐【书证】《儿女英雄传》:“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解释】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去做某件事。【故事】战国时期,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局势十分危急。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救,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打算...
《买椟还珠》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买椟还珠【书证】《韩非子》:“楚人有卖其珠子于郑者,为木兰之椟,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解释】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故事】春秋时代,楚国有个珠宝商人,有一次他要到郑国去兜售珠宝,为了使珠宝畅销...
《马革裹尸》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马革裹尸【书证】《东观汉记·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解释】比喻军人奋勇战斗,战死沙场。【故事】东汉名将马援,年轻时因同情一批犯人,擅自把他们释放,他自己也只得逃到甘肃,以种地、养畜为...
《洛阳纸贵》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洛阳纸贵【书证】《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镜花缘》:“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解释】形容作品很有价值,流传很广,风靡一时。【故事】西晋文学家左...
《厉兵秣马》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厉兵秣马【书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旧唐书·刘仁轨传》:“虽妖孽充斥,而备预甚严,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解释】指磨利兵刃,喂饱战马,做好作战准备。【故事】春秋时代,晋国...
《乐不思蜀》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乐不思蜀【书证】《汉晋春秋》:“司马文王(司马昭)与禅宴,为之蜀技作故,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解释】只顾着享受安乐,而不再思念故土。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故事】在三国争...
《老马识途》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老马识途【书证】《韩非子·说林》:“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解释】比喻年长而富于经验的人对世事比较熟悉,能起带头或指导作用。【故事】春秋时期,齐国为了援助燕国...
《老当益壮》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老当益壮【书证】《后汉书·马援传》:“(援)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尝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
《滥竽充数》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滥竽充数【书证】《韩非子·内储说上》(《集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解释】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困兽犹斗》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困兽犹斗【书证】《左传·宣公十二年》:“城濮之役,晋师三日谷,文公犹有忧色。左右曰:‘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公曰:‘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
《口若悬河》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口若悬河【书证】唐代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三国演义》:“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若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解释】原意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一样奔流倾泻。形容能说善辩,说起来没完。后...
《口蜜腹剑》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口蜜腹剑【书证】《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啗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解释】形容人嘴甜心毒,为人阴险。【故事】唐朝时,唐玄宗李隆基执政,他的宰相是李林甫。而李林甫又是...
《空中楼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空中楼阁【书证】《百喻经·三重楼喻》:“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解释】“空中楼阁”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悬挂在空中的楼房亭阁。...
《刻舟求剑》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刻舟求剑【书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猜迷不能这等老实,总要从旁面着想;其中虚虚实实,各具神妙,若要刻舟求剑,只能用朱注去打四书了。”【解释】比喻方法死板,不能随情势的变化而采取措施。【故事】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他在搭乘渡船过江时...
《开卷有益》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开卷有益【书证】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解释】原意为只要打开书,就有好处。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学习,多读书。【故事】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礼昉等...
《鞠躬尽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鞠躬尽瘁【书证】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解释】“鞠躬尽...
《居安思危》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居安思危【书证】《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解释】原意为人处于安定的环境中,要经常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难。用来比喻要时刻提高自己的警惕性,防患于未然。【故事】春秋时期,各国战争接连不断。有一次,宋、晋、卫等12...
《惊弓之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惊弓之鸟【书证】《战国策·楚策》:“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书证】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醲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解释】原意是外表像金玉,里面却像是破棉絮。比喻外表美好,内里却一团糟。【故事】明...
《狡兔三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狡兔三窟【书证】《战国策·齐策四》:“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解释】原意是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来比喻有多处藏身之地...
《江郎才尽》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江郎才尽【书证】《诗文·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治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解释】比喻一个人的才华、写文章的思路枯竭...
《家徒四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家徒四壁【书证】《汉书·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解释】形容家中贫穷,一无所有,只剩下四周的墙壁。【故事】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家境十分贫困。他的好友临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到临邛做客。临邛有个大财主...
《画蛇添足》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画蛇添足【书证】《战国策·齐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
《狐假虎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狐假虎威【书证】《战国策·楚策》:“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为我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后生可畏》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后生可畏【书证】《论语·子罕》(《译注》):“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红楼梦》:“你这会儿正是‘后生可畏’的时候,‘有闻’‘不足惧’,全在你自己做去了。”【解释】原意是说青少年是可敬畏的。指青...
《鹤立鸡群》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鹤立鸡群【书证】《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稽延祖卓卓如野鹤立在鸡群。’”【解释】原意为仙鹤站立在鸡群中高出来很多。比喻某个人的才华相貌仪表在一群人中显得非常突出。【故事】在西晋晋惠帝时期,有个侍中叫嵇绍。嵇绍是“竹林七贤”之...
《邯郸学步》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邯郸学步【书证】《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汉书·叙传》:“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解释】原意是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比喻模仿别...
《负荆请罪》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负荆请罪【书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风声鹤唳》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风声鹤唳【书证】《晋书·谢玄传》:“坚众奔溃,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解释】原意为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作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神经极度紧张。【故事】公元3...
《分道扬镳》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分道扬镳【书证】《北史·魏诸宋室·河间公齐传》:“子志……与御史中尉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解释】原意为分路而行,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分路扬镳”后多说为“分道扬...
《分崩离析》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分崩离析【书证】《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解释】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支离破碎,不堪收拾。【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冉求、子路在鲁国大夫季康子手下做谋臣。季康子为了扩大自己...
《防微杜渐》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防微杜渐【书证】《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宋书·吴喜传》:“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不欲方幅露其罪恶,明当严诏切之,令自为其所。”【解释】又作“杜渐防萌”,是指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露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书证】《国语·周语上》:“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解释】比喻要堵住百姓的嘴比要堵住冲垮大堤的河川还要难。【故事】西周时候的周...
《多多益善》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多多益善【书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解释】原指带兵越多越能成事。后多用来形容越多越好,不厌其多。【故事】韩信,秦末淮阴(今江苏淮阴...
《东施效颦》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东施效颦【书证】《庄子·天运》(《集释》):“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亡走。彼知目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解释】原意是美女西施因心口疼而皱眉头,同村...
《德高望重》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德高望重【书证】司马光《辞入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数。”【解释】“德高望重”或作“德隆望重”,意思是道德高,声望重。指人在社会上...
《道不拾遗》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道不拾遗【书证】《战国策·秦策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解释】原意是道路上有遗落的东西,却无人拾捡。形容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良...
《呆若木鸡》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呆若木鸡【书证】《庄子·达生》(《集释》):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呼?”曰:“未也,方虚忄齐而恃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解释】原意为呆得像木头雕成的鸡一样。后形容呆笨或...
《大义灭亲》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大义灭亲【书证】《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解释】原指为了维护君臣的名誉,不顾亲属的情谊。现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法的亲人,不讲私情,使之受国法制裁。【故事】春秋时期,卫桓公有个异母兄弟,名...
《大公无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大公无私【书证】《忠经·天地神明》:“至公无私。”《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解释】形容办事公道,为国家和公众利益着想,毫无私心杂念。【故事】春秋时期,晋平公在位时,有一次,他向大夫祁黄羊问道:“南阳县缺少个县令,...
《从善如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从善如流【书证】《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谊哉!”《左传·昭公十三年》:“从善如流,下善齐肃。”【解释】比喻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像流水一样,而且又顺又快。【故事】春秋时期的郑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是个小国,它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
《唇亡齿寒》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唇亡齿寒【书证】《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解释】原意为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多指互相依附的邻国关系...
《出奇制胜》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出奇制胜【书证】《史记·田单列传》:“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唐代李翰《进张巡中丞传表》:“以少击众,以弱制强,出奇无穷,制胜如神。”【解释】奇:奇兵,从意料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现的军队。制胜:取胜。指...
《宠辱不惊》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宠辱不惊【书证】《老子》:“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新唐书·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解释】接受恩宠或羞辱都不惊讶,不在乎。【故事】唐太宗时,有一位负责考核的官吏,名叫卢承庆。他为人正派,办事公道...
《乘风破浪》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乘风破浪【书证】《宋书·宗悫传》:“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唐代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释】比喻人有远大的志向、雄伟的气魄,能排除一切困难,奋勇向前。【故事】...
《城下之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城下之盟【书证】《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清代曾朴《孽海花》:“这还成个平等国的议和吗?这就是城下之盟罢了。”【解释】比喻在兵临城下的时候,被迫与敌军签署屈辱的条约。【故事】春秋时期,有一次楚国攻打绞...
《车载斗量》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车载斗量【书证】《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注引《吴书》:“咨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解释】原意为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极多。【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的桃园结拜兄弟、蜀国大将关羽,为吴军所杀;其另一...
《草木皆兵》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草木皆兵【书证】《晋书·苻坚载记》:“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军。”【解释】原意为看到草木都以为是敌方的士兵,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时候,稍有一点儿动静就会非常紧张,更加...
《沧海桑田》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沧海桑田【书证】《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略丰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解释】原意为大海变成陆地,陆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上的事物变化极大。【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个仙人,一...
《不遗余力》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遗余力【书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君。”《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解释】一点儿剩余的力气都不留,将全部的力量都使出来。【故事】战国时期,秦王的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
《不学无术》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学无术【书证】《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无)术,暗于大理。”《官场现形记》:“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解释】指不下工夫学习。没有学问,没有本事。【故事】西汉名将霍去病有一个同父异母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书证】《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清代曾朴《孽海花》:“超如微笑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佛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本师只求救国,决不计较这些,只是没有门径也难。”【解释】原意为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
《不屈不挠》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屈不挠【书证】《齐民要术》:“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终不曲挠。”《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屈。”【解释】比喻人的意志十分顽强,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故事】西汉时期,王商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汉成帝三...
《不求甚解》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求甚解【书证】《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官场现形记》:“这人小的时候,诸事颟颟顸顸,不求甚解。”【解释】原指读书只知道一个大概,不在深刻理解上多下工夫。现在多指学习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故事】...
《不寒而栗》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寒而栗【书证】《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报孙会宗书》:“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解释】原意为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故事】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原本是个盗贼,因他姐姐义姁是个医生...
《不耻下问》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耻下问【书证】《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解释】不因向学问或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可耻。【故事】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
《兵贵神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兵贵神速【书证】《三国志·魏书·郭家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取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解释】指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敌人猝不及防,就会取得胜利。【故事】三国时期,曹操打败...
《宾至如归》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宾至如归【书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勿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解释】比喻客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中一样。【故事】春秋时代,郑国大夫子产奉郑简公的命令,出访晋国。当时,正逢鲁襄公刚刚去世,晋平公就借口为鲁国国...
《鞭长莫及》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鞭长莫及【书证】《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官场现形记》:“除掉腹地里几省,外国人鞭长莫及,其余的虽然没有摆面子上的瓜分,暗地里都各有了主子了。”【解释】莫及:达不到。鞭子虽然长,但还是打不到马的腹部...
《背水一战》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背水一战【书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解释】背水:背靠着江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决一死战,死里求生。【故事】秦末汉初,汉王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姓韩名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为了打败西...
《杯水车薪》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杯水车薪【书证】《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解释】原意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柴草的火。比喻力量太过微薄,起不了什么作用,解...
《杯弓蛇影》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杯弓蛇影【书证】《晋书·乐广传》:“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弓,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
《抱薪救火》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抱薪救火【书证】《史记·魏世家》:“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止。”《淮南子·主术训》:“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而救火。”【解释】原意为抱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比喻消除灾祸时使用了错误的方法,结果使灾祸造成的后果...
《半途而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半途而废【书证】《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
《百闻不如一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百闻不如一见【书证】《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解释】指听见的次数再多,也不如亲眼见一次。【故事】西汉时期,宣帝即位,西北边境上传来警报,说羌人时常出没骚扰,攻占城池,杀害官吏,情况十分严重...
《百发百中》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百发百中【书证】《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水浒传》:“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呼为‘没羽箭’。”【解释】原意为每次射击都能准确命中目标,形容射击非常准确,也比喻做事或料事有把握,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