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人物传记/《本性懦弱,还是另有玄机?》辽景宗皇后萧燕燕传记

《本性懦弱,还是另有玄机?》辽景宗皇后萧燕燕传记

05 本性懦弱,还是另有玄机?对萧燕燕影响最大的人物,当属她的父亲萧思温。萧思温,有些史书称他为萧守兴、挟力宰相。《辽史》记载:“萧思温,小字寅古,宰相敌鲁之族弟忽没里之子。通书史。太宗时为奚秃里太尉,尚燕国公主,为群牧都林牙。”这些文字透露出的主要信息是:一是萧思温出身高贵,是辽朝后族宰相家族的成员;这使他从小便具备政治方面的基本常识。二是萧思温喜欢读书,...

05 本性懦弱,还是另有玄机?

对萧燕燕影响最大的人物,当属她的父亲萧思温。

萧思温,有些史书称他为萧守兴、挟力宰相。《辽史》记载:“萧思温,小字寅古,宰相敌鲁之族弟忽没里之子。通书史。太宗时为奚秃里太尉,尚燕国公主,为群牧都林牙。”这些文字透露出的主要信息是:

一是萧思温出身高贵,是辽朝后族宰相家族的成员;这使他从小便具备政治方面的基本常识。

二是萧思温喜欢读书,通晓书史,而且担任过群牧都林牙;林牙是辽朝的“专属”文职,相当于翰林院翰林,非通晓书史、文才出众者不能就任此职。通晓书史的人往往熟知历史的兴亡,善于从历史中借鉴经验。

三是萧思温当过地方干部——奚秃里太尉。奚族习俗与契丹族相似,虽臣服于大辽,但也还有一些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萧思温出任奚秃里太尉,既要管理奚族居住地的军事事务,也要处理奚区各族(包括奚族以及迁徙到奚区的契丹、汉人、渤海人)的关系,以及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自然需要较强的能力,而且,这一职务也使他有机会熟知地方基层的那些事儿。

四是萧思温娶了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成为当朝驸马,这使他有了更强硬的政治靠山,从而更容易博取上位。所以,即便军队中的很多将士认为他太重仪表,没有将帅之才,但他还是很快担任了辽朝的“封疆大吏”——南京留守,紧接着兼任了兵马都总管。

辽朝的南京,位于现在的北京城西南部,下辖很多地区。萧思温当了南京留守,意味着辽朝人口最多、经济最富庶的一大片土地上,基本上是他说了算。这是一个权高位重、令人羡慕的职务,然而,萧思温上任后,偏偏遇到了来自中原王朝的军事威胁,处于风口浪尖。他会如何行事?

第一阶段,萧思温当上南京留守不久,想要有所作为,于是在应历八年(958年)夏季四月,带兵攻下沿边的一些后周州县,受到辽穆宗的犒劳。当时与辽朝同时期的中原王朝是五代时期的后周,其皇帝是具有宏图伟略的柴荣。柴荣手下有一大批能干的将领,其中便有文武双全的赵匡胤。五六月的时候,后周军队以强劲的攻势,攻陷辽朝束城县,萧思温本想反攻,只是见到周军强大,不敢轻举妄动,马上奏请皇帝辽穆宗增加兵力,并乞请辽穆宗亲自驾幸燕地。而辽穆宗已经到拽剌山打猎去了,直到九月,都在诸山射鹿,不理朝政。

第二阶段,应历九年(959年)夏季四月,后周军队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柴荣亲自率领大军北伐,兵锋直指辽朝南京。辽穆宗任命萧思温为兵马都总管,授予他统一指挥南部军兵的大权,全力抗击周军。而萧思温见对方来势更猛,还没有出兵对抗,便先请皇帝增兵支援;自己率领军队迎战时,又故意放缓行动。后周军队数日不动,他也绝对不动,告诉手下:“等周军疲惫了再打。”

第三阶段,在萧思温不抵抗政策下,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莫州、瀛洲守将相继投降,后周兵不血刃将关南之地全部拿下,继续水陆并进,进攻幽州(辽南京)。形势危急,人心惶惶,幽州及其周边民众都被吓得逃遁到西山。这种情况下,契丹将士们群情激愤,踊跃请战,可是萧思温仍然不出兵,而且无论属下如何请战,就是不同意。当事态糟糕到萧思温害怕朝廷怪罪自己时,他又一次上表,请求皇帝亲征。整日酗酒的辽穆宗得到瀛、莫等州失陷的消息后,也不责怪,甚至对极力请求用兵的大臣说:“此三关之地本属汉人之地,如今还给汉人,有什么可惜的?!”在这种情况下,萧思温保持既定战略。直到后周军队因柴荣突然病重、不得不退兵时,萧思温仍然没有乘势攻击,反而退到益津,并睁着眼说瞎话,假装不知道后周军队的所在,令很多契丹将士感到羞愧,暗地里咒骂不已。之后,一直等到后周因政变而灭亡的消息传来,辽穆宗也终于亲自率军南下,辽朝南京地区的居民才开始安定下来。萧思温见天下太平了,也就班师回城。

这些事,似乎把萧思温在军事上的极端无能表露无遗。史书中“思温不知计所出”的文字,也明显有贬义。

契丹军马向来以骁勇好斗出名,而且在冷兵器时代,契丹骑兵常常占据非常有利的位置。可是,令人跌破眼镜的是,在萧思温的统领下,契丹铁骑不仅不能在战场上一展雄姿,而且根本没有与对方作战的机会。

更可气的是,即便后周军队不得不撤退了,这正是契丹将士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是,这样的大好机会也都被“懦弱无能”的萧思温剥夺了。就连敌对的后周军兵都感到疑惑不解,明明很多辽军就在身边,可他们就是不发动进攻,真是无语。

可是,真相究竟如何?

许许多多不合常理的举措后面是否有着其他隐情?比如:萧思温为何甘愿当缩头乌龟,并且让手下将士也不折不扣地当缩头乌龟?为何在完全可以立功的时候仍然放弃机会?

这背后的原因,是否与辽朝本土的局势有关?是否与辽朝上层的内部斗争有关?

这些内幕,萧思温会向他的女儿讲述吗?

辽代仪仗雕像(萧太后河文化馆藏)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