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8日星期日
首页/人物传记/《辉煌与陨落》辽景宗皇后萧燕燕传记

《辉煌与陨落》辽景宗皇后萧燕燕传记

17 辉煌与陨落耶律德光最辉煌的时候,是在大同元年(947年)。会同五年(942年)五月,对契丹主百依百顺的后晋国主石敬瑭死去,他的侄儿石重贵即位。石重贵不愿意向契丹称臣,派使者送给耶律德光的书信中也是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派人责备,后晋使者称:“先帝是圣朝所立,今主则是我国自己册立。作为邻国,今主在辈分上可以称孙,但奉表称臣就不可以了。”耶律德光很不...

17 辉煌与陨落

耶律德光最辉煌的时候,是在大同元年(947年)。

会同五年(942年)五月,对契丹主百依百顺的后晋国主石敬瑭死去,他的侄儿石重贵即位。石重贵不愿意向契丹称臣,派使者送给耶律德光的书信中也是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派人责备,后晋使者称:“先帝是圣朝所立,今主则是我国自己册立。作为邻国,今主在辈分上可以称孙,但奉表称臣就不可以了。”耶律德光很不满意,于是便有了南伐之意。

双方并不是马上就决裂的。会同五年(942年)九月,耶律德光派使者祝贺石重贵嗣位;十二月,石重贵派使者来谢;会同六年(943年)二月,石重贵派使者向耶律德光进献先帝石敬瑭的遗物;五月,耶律德光派使者向石重贵致生辰礼;八月,石重贵派儿子石延煦到辽朝拜见耶律德光……这一时期,表面上看,双方礼尚往来,而暗地里都在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石敬瑭像

会同六年(943年)十一月,上京留守耶律迪辇抓获一名后晋的间谍,这件事为辽朝出兵制造了借口。十二月,耶律德光到达南京,揭开了讨伐后晋的序幕。不过,战事并不像很多人想当然那样容易。别看石敬瑭一直小心谨慎地侍奉着耶律德光,生怕契丹国主怪罪,但后晋毕竟是中原政权,具有相当的实力。耶律德光即便发动大军,亲自出征,也不可能马到成功,一下子吃掉后晋。会同七年(944年)、会同八年,双方展开多次激战,契丹军占据优势,石重贵派使者求和,但耶律德光已有更大的企图,所以不会答应。会同八年(945年)三月的一场战役,后晋军兵借着铺天盖地的风沙,马步兵皆奋勇出击,将契丹军打得大败。耶律德光被迫乘奚车撤退十余里,而后晋军兵追杀甚急,耶律德光最后骑一橐驼逃回。这次失败,可把耶律德光气坏了,返回南京后,杖责战斗不力者各数百。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后,会同九年(946年)八月,耶律德光再次将诸道军马集结起来,大举南伐,势在必得。

石重贵也不示弱,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李守贞为兵马都监,率大军迎击契丹。为鼓舞士气,石重贵特地下敕榜公之于众:“专发大军,往平黠虏。先去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又以重金悬赏:“有能擒获虏主者,除上镇节度使,赏钱万缗,绢万匹,银万两。”杜重威等人于是引兵北上,并屡次以深入北境为由请求增加兵力,石重贵将身边的禁军也派给他,京城宿卫因此空虚。

九月初五,契丹军与后晋张彦泽部在定州交战,将其击败。十一月,双方主力展开遭遇战。杜重威、张彦泽率兵据守中渡桥,契丹将领赵延寿率步兵逼近。杜重威派王清出兵,但很快败退。契丹高彦温乘势率骑兵发动强大攻击,晋军死者数万,王清被斩杀。杜重威等退守中渡寨。晋义武军节度使李殷举城投降。契丹军继续前进,在距离中渡寨三里的滹沱河两岸安营扎寨,分兵包围晋军主力。此后,耶律德光实施了三个主要策略:

一是命令大内惕隐耶律朔骨里以及赵延寿继续分兵包围;耶律德光自己则率领骑兵乘着夜色渡河,从后面攻下栾城,招降数千骑兵。

二是下令军中预备干粮,三天内不得举烟火,只要俘获晋人,就在他们的脸上黥墨,然后放走。晋军后方运送粮草军兵见到大量被黥墨的人后,都感到很害怕,弃粮而逃。于是晋军内外隔绝,食尽势穷。

三是耶律德光乘势向杜重威等人诱降。尤其向杜重威许诺:“你如果投降,以后中原的皇帝就让你当。”这个诱惑,一下子就完全将杜重威征服了。

十二月初十,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率领二十万军兵投降。耶律德光勒马受降,授杜重威为守太傅、邺都留守,李守贞为天平军节度使,其余诸将各领旧职。将投降的人马,半数让杜重威统领,半数让赵延寿统领。

此后,继续征伐的事情,都用不着耶律德光的契丹军动手了。杜重威大军一投降,其他城中的军兵也无心再守,恒州、易州相继投降。耶律德光率契丹大军继续南下,派降将张彦泽为先锋。张彦泽投降了新主子后,立功心切,率军倍道疾驰,攻入后晋都城汴京(今开封),控制晋帝石重贵,并仗着自己有功,纵兵大掠,杀人取货,无所不为。

十二月二十六日,耶律德光率军到达赤冈,晋主石重贵赤裸着上身,用草绳将自己捆绑,举族跪等耶律德光。对此,耶律德光竟不忍临视,命令改驻于封禅寺。后晋百官均身着缟衣,跪在地上请罪。耶律德光说:“你们的主上辜负了我的恩德,你们这些做臣子的有什么罪呢?”命令他们仍然担任原来的职务。

大同元年(947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最辉煌的时候到来了。他以中原皇帝的仪式进入汴京,御临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他没有杀石重贵,而是将其降为崇禄大夫、检校太尉,封其为负义侯。还派三百骑兵,将石重贵以及他的母亲李氏、太妃安氏、妻冯氏、弟石重睿、子石延煦和石延宝等人送到黄龙府安置,依旧以原来的宫女五十人,内宦三人、东西班五十人、医官一人等随从。这自然很好地体现了耶律德光的怀柔政策。随意滥杀无辜的张彦泽反而被耶律德光处以极刑。处刑之日,被张彦泽毒害的汴京百姓争割其肉。对已经投降的杜重威,耶律德光没有让他像石敬瑭那样当新皇帝,因为这一次,耶律德光要自己当中原的皇帝了。

二月初一,耶律德光将契丹国号改为大辽,大赦天下,雄心勃勃地要建立囊括中原的无比辽阔的大王朝。可惜的是,他失算了。

由于举措失当,中原各地纷纷反叛。

辽李赞华(耶律倍)绘的《骑射图》

只维持到四月初一,耶律德光便不得不离开汴京。

到达赤冈的当夜,外面有雷响之声。耶律德光从帐中走出,仰视天空,见大星再一次陨落在旗鼓前,心中不禁凄然。

辉煌与陨落竟然如此之快。耶律德光心想:究竟是什么举措导致了悲剧呢?

四月初十,当军队渡过黎阳渡后,耶律德光向身边侍臣总结教训:“我此行有三处过失:其一,放纵军兵抢掠粮草;其二,搜括百姓财物;其三,没有立即派遣各节度使返回镇所。”

这些话与耶律德光刚入汴京时的怀柔举措是不一致的。那些怀柔举措,说明耶律德光想长期入主中原,而且也意识到要善待大臣、善待百姓方可长久。可是为什么又有放纵军兵抢掠粮草、搜括百姓财物等事呢?

这就不能不从契丹游牧民族的兵制传统找原因。据《辽史·兵制》记载:“辽国的军事制度规定,凡是年满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百姓,都属于兵籍。每一名正军,配备三匹马以及筹集粮草、守护营铺的家丁各一人。每名正规的士兵,要配备铠甲等九件用品,马的鞍鞯、辔头、护身,用皮还是用铁,根据各自的能力而定。要自己配备四张弓,四百支箭,长短枪、斧、钺、小旗、锤子、锥子、火刀石、马盂、干粮袋、搭钩、厚布伞各一,一斗干粮,二百尺套马绳。(官方)不供应人和马粮草。由筹备粮草的家丁每天骑马四处掳取掠夺来供应。”也就是说,契丹全民皆兵,作战时,他们的供给不是由军队来提供,而要靠家丁每天骑马到处掳取来供应。出兵前如此,打了胜仗更是如此。这种“打草谷”的传统使得契丹军兵如野狼一般,加强了他们的战斗力,却让无数生灵涂炭。这是契丹人所能理解的,却是中原百姓仇恨的。而当时的耶律德光并没有意识到,或者即便意识到也无法阻拦。所以就有了无法调和的矛盾。一方面他对已经投降的后晋大臣说:“自今不修甲兵,不市战马,轻赋省役,天下太平矣。”另一方面,当赵延寿请给契丹兵粮草食物时,耶律德光又说:“吾国无此法。”于是仍然纵兵四出,到处剽掠。战争之后,他又想赏赐三十万契丹兵,但战乱之后的官仓、府库已经空虚,所以接受命令的官员便派兵向老百姓搜刮,于是内外怨愤,想要将契丹军驱逐出中原。

还有一点,耶律德光没有及时地将投降他的节度使分派回镇所,导致了各地军兵迅速失控。所以,当未在京城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自立为帝后,其他各地纷纷响应。耶律德光在中原的统治迅速瓦解。

在发出“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的叹息后,耶律德光只想回到北方。然而,他的内心并不愿意认输。所以,当皇太弟李胡派遣使者询问军前事务时,耶律德光回复:“这一次,先是降服杜重威、张彦泽二十万军兵,攻下镇州。进入汴京后,裁去徒有名义的官属,任用才当其任者。官属虽然保存,官吏都被废除或怠惰了,犹如雏鸟飞离之后,只剩空巢。久经离乱,以至于到了这个地步。所到之处盗贼聚集,土木建筑没有停息,不能按时发放供给,百姓无法承受命令。河东至今尚没有归顺,西路的酋长、军帅也互相结党依附,我日夜都在思考制服他们的办法,结论是:要想制服他们,只是推己及人地对待官民、协调好军情、安抚好百姓三件事而已。”

他又说:“现在所归顺的共七十六处,得一百零九万零一百一十八户。如果不是汴州炎热,水土不服难以居住,只要一年时间,就可以轻而易举达到太平。已改镇州为中京,为巡幸做准备。想要讨伐河东,姑且留待日后计议。这就是军前事务的大概情况。”

显然,耶律德光还希望汲取教训,日后再临中原。然而,这已是他的一厢情愿了。

十三日,耶律德光到达高邑,病情加重,危在旦夕。二十二日,耶律德光在栾城驾崩,时年四十六岁,史称辽太宗。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