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西京杂记》的主要内容》
一、《西京杂记》的主要内容
1.描绘宫廷生活
《西京杂记》大篇幅描写西汉宫廷生活状况和轶事,展现了皇家建筑的精美、皇帝和妃子后宫生活的奢侈、皇帝未即位时的轶事、皇帝与外族首领的赐贡等,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西汉宫廷生活、工作图。
首先,《西京杂记》极力夸饰皇家的园林、奇珍异宝、名果异木等,使人们领略到西汉帝国的地大物博和强盛。譬如“萧何营未央宫”条描绘出西汉皇家台殿楼阁之多,令人眼花缭乱。西汉初年国力疲弱,丞相萧何为汉高祖刘邦所建造的未央宫(图4-1),在规模、结构和布局处处显示西汉帝国的气度与声威。未央宫四周长二十二里九十五步五尺,街道周长七十里。楼台殿阁四十三座,其中三十二座在外,十一座在后宫。池塘十三个、土山六座,有一口池塘、一座小土山也在后宫。宫里的小门共有九十五个。建成后,汉高祖刘邦视察,十分不高兴,认为萧何不体恤民力和国帑。但萧何却不以为然,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这样一说才平息了汉高祖的怒气。1961年至1962年,考古工作者勘查了西安的长乐宫、未央宫等遗址,发现未央宫“规划十分整齐,全宫平面为一规整的方形。四周围墙的长度,东墙和西墙各为2150米,南墙和北墙各为2250米,周围全长8800米,合汉代二十一里”。“未央宫前殿基本上居全宫的正中,其基址至今犹高耸在地面上,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00米,北端最高处高在15米以上,是利用龙首山的丘陵造成的。”“从实际情况看来,未央宫的南墙和西墙距长安城的城墙都很近,亦无立阙的余地。”与《西京杂记》所记基本相符。
图4-1 未央宫位置及地图
再如《西京杂记》中的关于上林苑的记录。汉武帝时以秦代旧苑为基础,扩建上林苑,供其春秋打猎。周围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群臣和藩国各自献上了多达两千多种的名果异木,仅梨树就有十个品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园。
其次,《西京杂记》并非史官所修史书,较少受到统治者的束缚,敢于“董狐直书”,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阴险狠毒、穷奢极欲,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西京杂记》中“缢杀如意”条记载吕后为清除潜在威胁其子汉惠帝刘盈的政治对手赵王如意,一再蓄意加害,无奈惠帝同如意一同起居,无法下手,终于一日趁惠帝早起打猎,派一个力士在被子中将赵王如意勒死。且吕后生性多疑,非要看到如意的尸首才肯放心。再则,《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成帝刘骜(前51~前8年)皇后赵飞燕——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燕瘦”——喜欢汉成帝十五岁的内廷侍从官庆安世,因为庆安世会弹奏《双凤》《离鸾》等琴曲。赵飞燕就请成帝将其赏赐于她,使庆安世得以出入宫廷,与其淫乱,妄图生子,以巩固皇后的地位。但最后还是没有生出儿子。此后,赵飞燕常常以祈祷生子为假托,另开一间房屋,除贴身的侍婢外,没人能进去,汉成帝也不能进到这里。命人用带着帷幔的小车载着轻薄少年,穿上女子衣服,进入后宫,每天达数十人,与其淫乱通奸,一刻也不停歇,若有疲劳倦怠的,就派人替换,但是还是没有生出儿子。如此之事,汉成帝不可能不知,可能是自己沉醉于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的“温柔乡”中不能自拔,无心去理会赵飞燕,足见汉末朝廷之肮脏。
《西京杂记》中从侧面记载皇帝的荒淫,如记载西汉掖庭(西汉后宫中房舍,为妃嫔宫女居住的地方,在未央宫内)有月影台、云光殿、九华殿、鸣笃殿、开襟阁、临池观,都是没有上花名册的美丽娇艳的妃嫔宫女们居住的地方,足见皇帝后宫供其淫乐女子之众,其荒淫令人瞠目。
《西京杂记》“天子笔”条中描述,皇帝用的一支毛笔,笔管用错彩镂金的宝石嵌在笔端,用秋天兔子的毛做笔毛,就连盛放毛笔的盒子也要用各种宝石镶嵌,再加用玉璧和翠色的羽毛装饰,这些都价值百两黄金。通过这样一支小小的毛笔就把宫廷中奢靡的生活用度情况表现得淋漓尽致。甘肃武威磨嘴子49号汉墓出土一支刻有“白马作”铭文的毛笔(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其笔头“以较硬的黑紫色兔毫毛作柱,外表覆有一层黄褐色毛”。江苏东海县尹湾西汉墓出土了两支毛笔,经鉴定其毫均为兔箭毛。可知兔毫笔在当时使用很广。各种美玉、宝石和象牙等珍品在他们的生活中更可谓是无处不在。“几被以锦”条中记述汉代的制度是皇帝使用“玉几”,冬天还要在上面铺上厚滑光亮的彩色丝锦,用象牙为火笼(一种笼状取暖、熏衣被的器具)。“武帝马饰之盛”条中记载汉武帝对驾乘的马更是以美丽的玉石作马鞍,用金银黄铜等雕刻成图案,用底为绿色的五彩锦缎作障泥(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腹两侧,用以遮挡尘土的马具),后来逐渐用熊罴皮作障泥。更甚者用玉石制作成便盆,让侍者拿着,以供皇帝出行途中使用。“搔头用玉”条中汉武帝用宠爱的李夫人的玉簪挠头,这是解释“玉搔头”的由来。“赵后宝琴”一条中赵飞燕的宝琴“凤凰”,都要用黄金、白玉雕刻出隐约凸起的龙凤螭鸾和古代贤人烈女的图像。“飞燕昭仪赠遗之侈”条中的赵飞燕之妹送给她的礼品单上所开列的物品,更是闻所未闻。从身上穿的衣服如金华紫轮帽、金华紫罗面衣、鸳鸯襦和错彩镂金的绣花坎肩到各种玛瑙指环、珊瑚耳珠,还有很多珍奇的扇子、屏风、酒器,等等,个个皆性能奇异,构思奇妙,工艺精湛,使人目不暇接,讲究程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既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奢靡成风,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西汉时期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的社会状况。
《西京杂记》“送葬用珠襦玉匣”条记载,汉代帝王丧葬时,都用珠玉装饰的金缕玉衣(图4-2)为殓服,玉衣的形状像铠甲,用金丝线一片片地串起来。为什么中国古代贵族有穿玉衣的习俗呢?这是因为古人崇信“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考古资料显示,玉衣起源甚古。西周时期的“玉覆面”(“缀玉面幕”)可能为其发端,东周时期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珠襦”“鳞施”之类编缀玉片的服饰,到西汉终于演变成完备的玉衣。汉武帝殓服用的玉衣上面刻有蛟、龙、鸾、凤、龟、鳞等图案。世人称此为蛟龙玉匣。这一记载与1968年于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发掘出土的、轰动一时的“金缕玉衣”相互印证,这对考察西汉帝王殓服及文物考古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西京杂记》中汉武帝的金缕玉衣却与其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如此相似,这是一个问题。帝王从来都是唯我独尊的,任何自己享用的东西绝对不会轻易让别人享用,即使名字中的字,全国也只能自己一个人独有,更何况金缕玉衣呢?这是因为考古发现西汉时期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数使用金缕,但也有银缕、铜缕或丝缕,似乎并未有严格的规定。但到了东汉,《后汉书·礼仪志》明确记载,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玉衣等级制度始规范井然。
图4-2 金缕玉衣
《西京杂记》“昭阳殿”条记载汉成帝宠妃赵合德,也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妹妹,其居住的昭阳殿的奢华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庭中是红彤彤的,而且殿上也漆成红色,门槛都包了一层铜,铜上涂了黄金,白玉作台阶。壁上露出带子一样的横木往往以黄金为垫衬在外面,嵌有蓝田出产的美玉,用明珠和翠色的鸟羽来装饰。殿的上面装饰着九条金龙,每条嘴里都衔着九子金铃,金铃上垂着彩色的花繐,用绿纹紫底的丝带系着,还有金银花样子的铃铛。每当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彩旗的光影照亮了整座宫殿;铃铛的响声,在附近震荡。殿中架设了画有彩色图画的木质屏风,花纹细得像蜘蛛吐出的丝。还有白玉做的几案和床,白色象牙凉席,绿熊皮做的席子。席子上的熊毛长达二尺多,人睡觉时抱着熊毛躲在里面,在远处都不能看见人,坐着时,熊毛能遮过膝盖。席子中混合薰着多种香料,只要在这张席子上坐一会儿,身上沾惹的香气一百天也不会消散。席子四周有四个玉制的镇席器,晶莹剔透,没有一丝斑点。窗户多数镶的是绿色琉璃,也都晶莹透亮。椽木上都雕刻着龙蛇的图案,龙蛇缠绕于椽木之间。麟甲栩栩如生,看到的人没有不担心害怕的。
再次,《西京杂记》中展现出西汉宫廷娱乐形式的多姿多彩。最主要的娱乐方式还是歌舞、弹琴,毕竟宫廷只为取悦皇帝一人,歌舞最能吸引皇帝。“戚夫人歌舞”条记叙了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爱好歌舞,“善鼓瑟击筑”,她跳的舞蹈“翘袖折腰”,她唱的曲子“侍婢数百皆习之”,后宫歌声“声入云霄”,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养马、蹴鞠这两项目是比较man的项目,只有雄主或有志向的皇帝有兴趣。
“文帝良马九乘”和“武帝马饰之盛”两条中都介绍了汉文帝和汉武帝祖孙俩对良马的喜好,文帝为九匹骏马起了不同的名字,并安排专人来驾驭这些骏马;武帝装饰他的马,简直华丽之极,可见其喜好的程度。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马车6辆,同时出土银质马饰3种30件,其中有14件圆形银马饰,中心镶嵌31颗球面形红玛瑙,周饰连珠纹;另外还有银当卢12件,银泡4件;其他铜质马饰更多。当时马饰之盛,于此可见一斑。
“弹棋代蹴鞠”条言汉成帝好“蹴鞠”,“蹴”有用脚蹴、踏、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踏、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体育项目。因为大臣担心这种娱乐对汉成帝的身体有害,不适宜皇帝,于是专门制作了弹棋献给成帝。弹棋是一种博戏,由两人对局,高雅而轻松,遂“帝大悦”。
至于在各个皇家苑囿中游玩,观看当时较为流行的角抵戏在这些皇族们的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角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据《述异记》记载,上古时的蚩尤民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他们在与黄帝打仗时,头上装备着刀剑一样的尖状物,好像有角的公牛一样,打仗时手脚并用,还可以头上之角抵人,敌方对此很难防御,曾打过很多胜仗。这种“以角抵人”的方式,后来演变成为人们“两两相抵”的摔跤活动。汉代的“角抵戏”规模盛况空前。《汉书·武帝纪》记载:“(元丰)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元丰六年(前107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平乐馆是汉宫殿,上林苑“广长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马骑”。上林周围三百里的人都来观看角抵戏,不仅反映了朝野对角抵戏的爱好,而且也说明“角抵戏”是在政府支持下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大型文艺体育活动。角抵戏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它不仅有角力、射箭、驾车等项目,而且有大量的杂技项目,从东汉张衡的《西京赋》、李尤的《平乐观赋》以及反映汉代角抵戏的大量汉代画像石(砖)及陶俑中,可以了解其生动的形象。
通过这些娱乐活动,可以折射出西汉时期帝后公卿们的奢靡爱好,从中也能窥探出西汉宫廷精神文化生活的面貌,对研究我国古代娱乐活动的发展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2.记述王侯将相事迹
《西京杂记》中有不小的比重是关于王侯将相的故事,既有大力赞扬的,也有暗含讥刺的。如对于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前200~前121年),《西京杂记》给予了同《史记》《汉书》相反的评价,认为公孙弘并非矫情,而是真是爱惜人才。《西京杂记》详细记载公孙弘做了丞相后,建造三所客馆,用来招徕天下的贤能之士。第一所客馆叫钦贤馆,用来接待最有贤德的人;第二所叫翘材馆,用来接待最有才华的人;第三所叫接士馆,用来接待国中有才能的人。凡胜任辅佐君王或协助调和阴阳关系的人住在钦贤馆;那些才能够得上担任九卿、将军等二千石官秩的人,住在翘材馆;那些有某点优点、有一技之长的人,住在接士馆。正是因为公孙弘爱惜人才,所以他自己过得很俭省,所得的俸禄都用来奉养招待这些人才。
而对王侯将相豪奢的生活、为非作乱的行径,《西京杂记》并没有直抒己意,而是通过对他们的劣迹大加展示,其贬抑之情一目了然。被汉武帝宠幸的韩嫣以金为丸、以玳瑁为床,济阴王谋反作乱,淳于衍(?~?年)为霍显毒死汉宣帝第一任皇后许皇后等,书中只是平铺直叙,不着任何个人色彩,但却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例如,《西京杂记》中记载“霍显为淳于衍起第赠金”一事,书中先罗列权臣霍光妻霍显(?~?年)给汉宣帝时宫廷女医淳于衍的所谓“天价”的报酬,表现了她为了使自己的女儿当上汉宣帝皇后,设计毒死许后,煞费苦心,不惜钱财。又说淳于衍仍有怨言,“吾为尔成何功,而报我若是哉!”淳于衍认识到此举对霍显及其家人的巨大利益,所以才如此狂妄,既显示出她的贪得无厌,同时无疑是对霍显的极大嘲讽。字里行间皆可见作者对她们的贬斥。
又如书中用较大的篇幅描绘广川王刘去疾(?~?年)发掘战国时期魏襄王(前317~前295年,一说前317~前302年)冢、魏哀王(魏襄王之子,在位二十三年)冢等多处位于其封国内的冢藏的暴行,全是客观叙述。《西京杂记》中“广川王发古冢”内容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详细描写盗墓的文献,成为当下盗墓小说、电影、电视剧中的经典素材。其中以其发掘魏王子且渠(魏王子,?~?年)冢、晋灵公(前620~前607年)冢、周幽王(?~前771年)冢的惊悚经历最为恐怖,因为遇到了不朽的尸体。这种情况还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长沙马王堆出现过保存较好的湿尸。而发掘栾书(?~前573年)冢时却最为诡异,有一只白狐从墓中出现,见人惊走,广川王手下的人就去追击它,没有追到,打伤了它的左脚,当晚,广川王梦到一个男子,胡子眉毛都是白的,对他说:“为什么打伤我的左脚?”就用手杖敲打广川王的左脚。广川王醒来,脚肿生疮,到死都没有好。这则描写十分有趣,白狐是被广川王手下所伤,白狐却在梦中找广川王,所谓冤有头、债有主,不符合逻辑。看来是作者在表达鬼怪对广川王的暴行也忍无可忍了,正是通过这段富有神异色彩的描写,使作者对广川王的贬斥、讽刺清楚可见。
3.记载文人儒士逸事
文人儒士在《西京杂记》中也是十分活跃的角色,他们的逸闻趣事、妙语佳作、奇特经历,书中记载了不少,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现存最早的自题墓志铭是汉哀帝时冯州刺史杜邺为自己撰写的,保存在《西京杂记》中“生作葬文”条,他是这样写的:“魏郡杜邺,立志忠诚。尚未尽忠效力,却忽然先于草露而亡身。骨肉埋葬于大地,魂魄随处飞扬。死后何必要葬在故乡呢?坟墓建在长安的北外城,就在这里安息了。”多么感人的自题墓志铭,试想古人一般是要落叶归根、归葬于自己的家族墓地里的,但杜邺却表达了对生死的旷达胸怀,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西京杂记》中“百日成赋”条中记载了司马相如教朋友盛览如何作赋,他是这样说的:“以丝带般华丽的辞藻组成赋的文采,以锦绣般精妙的构思作为赋的内容,纵横交叉,宫商迭错,这便是作赋的技巧。赋家的心囊括宇宙万物,总览世间人物,这乃是内心里所体会出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对盛览的指导可谓创作经验的总结,作赋的技巧与作赋的人的心是一一对应的,只有作赋者的心囊括宇宙万物,总览世间人物,才能作出最美的赋来。这段材料成为研究赋史及文学批评史的学者都十分珍惜的文献,经常被引用。
《西京杂记》中“扬子云载輶轩作《方言》”条记载扬雄为作《方言》,不满足于书本材料,更着力进行直接调查——常怀揣着铅粉笔和木板,向进京呈报户口赋税等簿籍的各地官吏调查他乡异域的各种方言。这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凡此种种,不一一论述。
4.记奇闻异事
《西京杂记》还记载了不少奇闻异事。其中真假难辨,也成为科学技术史研究一直关心的问题。
“咸阳宫异物”条描绘了秦始皇收藏在咸阳宫的天下宝物。其中有5件宝物,令人惊叹。
第一件是青玉五枝灯(图4-3)。高七尺五寸,下面做了一个盘曲的龙,用嘴衔着灯,灯点燃时,龙身的鳞甲都在颤动,闪闪发亮,如同众多星星挤在屋内。笔者认为其结构如图4-3,五灯皆有灯罩、灯座、灯管,灯座与灯罩都有灯管相连,之所以有灯管是为了处理灯灰,防止室内环境污染,笔者认为其设计原理与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约1.5千米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的长信宫灯相同。而龙身的每一片鳞甲下都有一个小孔,灯管内的热量到达一定的程度,会使龙身上的鳞甲吹起,而由于灯管和灯及灯罩、灯座之间的密封性并不是很好,导致热量散失也比较快,当龙身上的鳞甲吹起后,由于热量散失使鳞甲迅速闭合,这样就产生了鳞甲颤动闪闪发亮的效果。
图4-3 青玉五枝灯
第二件是十二铜人围筵席演奏乐器。这些铜人坐着都有三尺高,围坐在筵席四周,琴筑笙竽等,铜人的手里各着一件乐器,都点缀着彩色花纹,神情庄重,就像活人一样。筵席下有两根铜管,上口高达数尺,从筵席后出来,其中一根管是空的,另一根管内有绳子,粗如手指,让一人吹空管,一人拉绳,各种乐器就一齐演奏起来,与真的乐器演奏没有两样。笔者根据其文字描述将其绘制成图(图4-4),但对于其内部结构成疑,如此复杂的合奏机械当代都难以制作,更何况是距今两千多年的秦代。笔者认为这个机械可能是木偶戏,控绳和吹空管的人只是幌子,幕后有的人用细线控制这些木偶的动作,有的人运用口技进行演奏。
图4-4 十二铜人围筵席演奏乐器
第三件是一把琴。长六尺,上面有十三根弦,二十六个琴徽,都用各种宝物装饰着,琴上刻着“璠玙之乐”。璠玙是鲁国的美玉,以璠玙名乐,喻其美好。
第四件是一支玉管。长二尺三寸,有六个孔,吹起玉管,仿佛看见车马穿过山林,听见车马前后相接驶过的隐隐辚辚的声音。吹奏停止,就再也看不见了。玉管上刻着“昭华之琯”。
第五件是一枚方镜。宽四尺,高五尺九寸,里外透明,人对着镜子照,影子就倒现出来。用手抚摸着胸口来照,就能看见肠胃和五脏,清晰得无任何遮挡。人体内如有疾病,捂着胸口来照,就能知道病在哪里。又说女子如有邪心,照了镜子,就会胆张心动。秦始皇经常用这面镜子照宫女,胆张心动的人就被杀了。北周庾信《镜赋》曰:“镜乃照胆照心,难逢难值。”可见直到南北朝末期,人们对于“照胆镜”的存在仍深信不疑。但这种铜镜到现代都没有发现,也不可能发现,因为它不符合光学原理。只是秦始皇利用人们对铜镜的敬畏心理和神秘感,妄称他的宝镜能照人肝胆,说谎者以为在铜镜面前无法掩饰,自然会神色慌张,于是被认为有邪心而遭杀身之祸。
“彄环”条记载,汉高祖时戚夫人居然有一枚可照见指骨的指环,这相当于一台现代X光机啊。显然这是神话,是不可能的。“吉光裘”条记载,汉武帝时西域献浸在水里不湿、投到火里不焚的吉光裘。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火浣布,即石棉织成的织物的一种变种的传说。因为火浣布可入火不焚,至于入水不濡可能是夸张的描写。
“身毒国宝镜”条记载,汉宣帝从小手臂上戴着祖母史良娣编织的彩色图案的丝绳,上面系着来自印度的宝镜一枚,宝镜像八铢钱那么大,传说这枚宝镜能照见妖魔鬼怪,能够使佩带它的人受到天神的祝福,因此汉宣帝从危难中得到了解救。这也是神化君权的一种说法,不可相信。
“珊瑚高丈二”条记载,南越国王赵陀献给汉廷的珊瑚树,高有一丈二尺,一株上有三根树枝,枝上有四百六十二根小树枝,甚是壮观。西晋首富石崇那株令晋武帝舅舅王恺瞠目结舌的三四尺高的珊瑚树,相比之下,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