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人物传记/葛洪《葛洪的家庭、寿龄、出生年月》

葛洪《葛洪的家庭、寿龄、出生年月》

二、葛洪的家庭、寿龄、出生年月1.葛洪的家谱葛洪的家族属于江南望族,世代有人做官,虽不能与东汉时期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相比,但比现今的所谓“官二代”们那可是牛多了,至少称“官五代”是没有问题的。葛洪十世祖(生卒、名姓不详)并不居于江南,曾为荆州刺史,王莽篡汉后,弃官归乡忠于汉。后与他人起兵反对王莽(前45~23年),为王莽军队打败。为避免杀身之祸,其十世祖称病...

二、葛洪的家庭、寿龄、出生年月

1.葛洪的家谱

葛洪的家族属于江南望族,世代有人做官,虽不能与东汉时期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相比,但比现今的所谓“官二代”们那可是牛多了,至少称“官五代”是没有问题的。

葛洪十世祖(生卒、名姓不详)并不居于江南,曾为荆州刺史,王莽篡汉后,弃官归乡忠于汉。后与他人起兵反对王莽(前45~23年),为王莽军队打败。为避免杀身之祸,其十世祖称病隐居。王莽担心葛洪十世祖重新作乱,欲谋加害,于是其十世祖离开荆州,迁于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一带)。

葛洪九世祖葛浦庐(?~?年)才是葛洪一枝移居江南之始。葛浦庐继承父志,响应刘秀(前5~57年)反对王莽政权,官封骠骑大将军。这个骠骑大将军由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初设,历代沿用,相当于军队里的二把手,西汉勇冠三军的冠军侯霍去病(前140~前117年)就是骠骑将军,而当时军队的一把手为卫青(?~前106年),官封大将军。可见葛洪九世祖葛浦庐之勇猛。葛浦庐为人豪爽,颇有勇略与义气。其弟葛文随其南征北战,英勇杀敌,建军功无数,周身伤口无数且右眼失明。葛浦庐上书皇帝,要求加封其弟,未得批准。葛浦庐于是让爵于弟,南渡长江,迁徙至句容定居,带领子弟耕读自娱。

葛洪八世祖至四世祖的资料不详细。

葛洪三世祖,即高祖,为葛矩(?~?年),曾为安平(今河北安平)太守、黄门郎(掌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葛洪二世祖,即曾祖,为葛焉(?~?年),曾任山阴(今浙江绍兴)令、散骑常侍(皇帝的顾问)、大尚书(吏部尚书)等。

祖父葛奚(?~?年)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历任御史中丞(最高检察长)、吏部尚书(人事部部长)、太子少傅、大鸿胪(外交部)、侍中(总理)、光禄勋(北京卫戍司令上将衔)、辅吴将军等中央要职,封寿县侯。这个爵位比三国时期大英雄关羽引以为豪的“汉寿亭侯”要高两级。列侯功大者食县,功小者食乡、亭。葛系食邑一个县,可见其地位之高。葛奚为官直言敢谏,可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强项令”董宣(?~?年)有得一拼,两人都为了正义不惧死。而两人结局却迥然不同,董宣遇到汉光武帝,即使得罪湖阳长公主(刘秀之长姐,前18~?年)却不怕死,葛系酒后说了一些“忤逆”东吴末帝孙皓(242~284年)的言论,却被赐毒酒而殒命。不得不说,同样一件事遇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此外,东吴时期著名道学家葛玄(图1-4)即是葛洪叔祖父,与葛洪并称“二葛”。

图1-4 葛玄

葛玄(164~244年),字孝先,江苏句容人,葛洪的叔祖父。道教灵宝派祖师,尊称葛天师、葛仙翁、太极仙翁。在道教流派中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跟随左慈学道,得到《太清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金液丹经》等道经。吴嘉禾二年(233年),在皂山修道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喜好遨游山川,去过括苍山、南岳山、罗浮山。编撰《灵宝经诰》,精研上清、灵宝等道家真经,并嘱弟子世世箓传。葛洪的父亲葛悌(?~295年),仕吴,曾为中书郎、廷尉平、中护军、五郡赴警,这些官职都是一些重要部门副职,有提拔之意,可见葛悌深得吴国君主信任,这也是受其父的荫泽。但吴灭后,西晋政权初以故官任郎中,稍迁至大中大夫,历位大中正、肥乡令、邵陵太守。而这些官职都是一些闲职或小官,可见葛悌后半生并不怎么得意。最后葛悌死在邵陵太守任上,葛洪时年13岁,家道从此中落。相传葛洪早年“家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可见,葛洪早年穷困潦倒至何等程度,更显葛悌晚年的落魄,死后家无余财留给葛洪。葛悌后半生的际遇也是江南士族时代悲剧的缩影,这与司马氏政权对江南士族抱有一种歧视和戒心是相联系的。

葛洪为葛悌第三子,两个哥哥生平不详。

据传,葛洪还有一个姐姐,仅知道嫁于官宦许朝(?~?年)。葛洪有两个侄儿——葛望和葛世,生平也不详。葛洪有一个侄孙葛巢甫,可以断定是其一个兄长的孙子。葛洪还有一个姑姑,嫁与刘姓人家,其子刘士由,与葛家有来往。葛洪的岳父鲍玄(靓),字太玄,河南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境内)人,一说东海(今山东郯城境内)人,一说上党(今山西境内)人,汉司徒鲍宣之后。鲍玄曾任南海郡太守,因其精通仙道,被称为神仙太守。晋室南迁后,鲍玄举家迁往丹阳,教授生徒经典古籍。葛洪是鲍玄的弟子,两人相谈甚欢,葛洪还得其《三皇文》的真传。葛洪妻子鲍姑,乃是鲍玄的女儿,相传葛洪升仙后,她也在罗浮山的玉鹅峰飞升成仙。

《晋书·葛洪传》中有“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由此可见,鲍玄既是葛洪的老师,又是他的岳父。但据余信昌、黄诚通的研究成果《鲍靓,鲍姑与广州三无宫》一文中推算的时间,鲍靓49岁生独生女鲍姑,葛洪43岁娶鲍姑,这在古代怎么可能发生呢?如此晚婚晚育让人生疑。可能是《晋书》在虚构故事吗?也有这种可能,因为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中并没有葛洪与鲍玄及鲍姑的记载。再者《抱朴子·内篇·金丹》中有关葛洪师承关系的自叙中也没有鲍玄的记录。或许葛洪与鲍靓、鲍姑没有交集,只是后人好事,传记(包括《晋书》)总是将名人们联系在一起,增强故事性而已。就像古代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一样,其历史原型根本不是同时代的人,人们故意将两人串联在一起,以增加读者的好奇而已。至于鲍姑玉鹅峰飞升成仙一说,显然与西汉淮南王刘安的“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故事一样,刘安明明自刎而死,后世却用谎言来迷惑求仙的“发烧友”。

2.葛洪的寿龄、出生年月考疑

确定一个人的寿龄必须确定生卒时间。葛洪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是确定无疑的,因为在葛洪著的《抱朴子·外篇》中有“太安二年洪年二十一”可推知。学界大体认为晋武帝太康四年为公元283年,这是因为有些历史学家为我们确定了中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对应表。若不细想,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若认真思量,似乎没有那么简单。中国历法也是一个由粗到精的过程,必须要搞清每朝每代的所用历法,还要确定古人生卒的具体纪年月份才能真正做到与公元纪年一致。拿我们一直沿用的农历来看,暂不以完整的古代表达方式,什么天干地支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仅看某一年腊月都是公元纪年第二年的一月或二月,这样特别是中国古代纪年的十一月、十二月极有可能与公元纪年相差一年,更不用说中国历法中经常出现闰月。因此,中国古代纪年与公元纪年间的换算并没有那么简单。不具体到月份就敢进行换算,大抵是忽悠非专业人士的。更何况中国古代纪年异常复杂,自东周“共和”之后,才有正式纪年,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去换算中西方纪年,都会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就像“蝴蝶效应”中的小蝴蝶翅膀的轻轻一振引起另一个区域的大风暴一样,换算中可以忽略的因素,通过几次纪年换算后其结果可能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图1-5)。2002年美国上映的大片《蝴蝶效应》,用一个鲜活的例子阐述了“蝴蝶效应”。主人公伊万通过穿越时空去不断地改变自己未来的人生,在每一个小事件中的不同处理方式使他和他周围的人的人生都发生重大的变化。但最后,他还是很无奈,他穿越到自己还是胎儿的时期,决绝地在子宫中用脐带使自己窒息死亡。所以仅凭“太安二年洪年二十一”就断定葛洪生于公元283年显然是有误的。故还有学者推断其生年分别为公元281、282、283年之说。正因为有这些分歧才让我们看问题更深入。

图1-5 蝴蝶效应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1963年写出一篇论文,名叫《决定论的非周期流》,里面根据大气运动的规律,建立了一个简化的数学模型,三变量的自治常微分方程组,也就是著名的洛伦兹方程,洛伦兹经过研究发现,当这个方程组的参数取某些值的时候,轨线运动会变得复杂和不确定,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也就是初始条件最微小的差异都会导致轨线行为的无法预测。正是根据数值分析,洛伦兹才得出结论说天气的长期预报是不可能的,形象化的说法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关于葛洪的卒年,相关文献都没有提及,都只说到葛洪的寿龄,后世学者据此推断其卒年。当前关于葛洪的寿龄有三种观点:不足61岁说、61岁说、81岁说。

“不足61岁说”以钱穆先生为代表,其所写《葛洪年谱》乃先生抱病中读《抱朴子》随手而作,比较简略,认为葛洪殁于54岁。

“61岁说”是根据最早关于葛洪的文献东晋袁宏(328~376年)的笔记小说《罗浮记》中“既至,而洪已亡,时年六十一”而得出。《罗浮记》乃是笔记小说,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多记载乱力怪神,如《拾遗记》《玄怪录》《续玄怪录》等等,其可信度受到很多学者质疑,故他们对《罗浮记》也不认同。诚然,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有很多是一些迷信思想的言论,但其中不乏《梦溪笔谈》《齐东野语》等史料价值和科技价值较高的笔记小说。难道《罗浮记》是笔记小说就可以断定不可信吗?另外,袁宏为东晋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晋书》卷九十二《文苑》有传,南朝梁释慧皎(497~554年)《高僧传·单道开传》和唐释道世(?~683年)著《法苑珠林》卷四十六都记载晋哀帝兴宁元年(363年)袁宏任南海太守时,与其弟袁颖叔及沙门支法防“共登罗浮山”,故袁宏作《罗浮记》比较可信。北宋初年乐史(930~1007年)所编地理书《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引袁宏的《罗浮记》,成为又一可信的证据。在证明袁宏《罗浮记》可信的文献中有佛教经典,我们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其作者大都是“释”姓,这与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图1-6)的第一个字有关;二是,佛、道二教似乎在合流。因为道教人物在佛教经典中出现了。这是因为当年(东汉明帝白马驮经)佛教从印度西来,在文化上极度自信的中国人却很少有人相信,印度西来的佛教徒为了更好地让中国人接受佛教,佛教在中国传教时联系当时中国最大的宗教——道教的经典和人物,编撰出“老子化胡”“慈航道人即是观世音菩萨”等故事,使佛教中国化,道教徒为了抬高自己也乐于承认这一编撰。由此可见,道、佛合流是一个历史现象,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图1-6 宗教画乔达摩·悉达多成佛像

乔达摩·悉达多(前565~前486年)悟道后尊称为“释迦牟尼佛”。“释迦”是其族名;“牟尼”在古印度是一种宝珠,非常神奇,能生出种种的东西;“佛”是智者的意思,觉悟到非常圆满。释迦牟尼佛就是释迦族至高无上像牟尼宝珠一样大放智慧之光的觉悟者。在中国“释”是出家僧人法名用的姓,来源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的第一个字。中国僧人姓“释”始于东晋道安法师(312~385年),道安法师倡导:“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

“81岁说”是根据唐代房玄龄(579~648年)所著官方史书《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中“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见。时年八十一”而得出。“八十一岁说”的证据是以《罗浮记》《晋书》等记载葛洪的文献中与其相关的人或事,再对这些人或事进行年代考鉴,进而用反证法推翻“六十一岁说”,而证明八十一岁正确。但是“八十一岁说”的这些直接或间接证据都被证明是不可信的或证据不充分,如《道教义枢》《神仙传》《晋书·邓岳传》等。还有一说,从《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中的部分内容与《罗浮记》中的部分内容一致,可以推断《晋书》采用了《罗浮记》的材料,由于“六”“八”字形相似,加之古文排列是竖排,也许《晋书》将“六十一”误写为“八十一”,吴士鉴(1868~1934年,近代金石学家、藏书家)、吴承干作《晋书校注》时就已指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那为什么“八十一岁说”自唐代后一直被沿用,这与葛洪的特殊身份有关。一直作为道教史上千余年来享有盛誉的文化名人,葛洪以其高龄成为道教宣传的重点,若葛洪寿龄较短,则如何宣传道教?中国古人认为六十岁至六十九岁为下寿、七十岁至八十岁为中寿、八十岁以上为上寿。因此,葛洪从道修仙,修得上寿,这不就可以更好证明道之有用了吗?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