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星期六
首页/人物传记/《范景文》人物资料,《范景文》传记

《范景文》人物资料,《范景文》传记

范景文(1587—1644)明直隶河间府吴桥仁和里(今属吴桥县)人。临终诗(明)范景文孤臣空洒泪,天步遂如斯。妖蚀三光暗,心盟九庙知。翠华迷草露,淮水涨烟澌。故国千年恨,忠魂绕玉墀。范景文,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四岁能文,十四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考中进士。历官东昌府推官、吏部文选郎中。他乐于助...

范景文

(1587—1644)

明直隶河间府吴桥仁和里(今属吴桥县)人。

临终诗

(明)范景文

孤臣空洒泪,

天步遂如斯。

妖蚀三光暗,

心盟九庙知。

翠华迷草露,

淮水涨烟澌。

故国千年恨,

忠魂绕玉墀。

范景文,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范景文四岁能文,十四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考中进士。历官东昌府推官、吏部文选郎中。他乐于助人,百姓十分仰慕他。范景文在东昌府任推官时,当地发生饥荒,旱蝗成灾,哀鸿遍野,他向上级乞得赈济灾粮,并舍出家财,赈灾救民。范景文对百姓说:“和我的一点钱财相比,你们才是无价之宝。没有你们,我的衣食从何而来?请放心收下。”百姓感恩不尽,事后又纷纷归还他财物,范景文一律不受,他诚恳地说:“我并非品德高尚,而是自知你们乃我衣食父母之故。我现在衣食无忧,实乃你们所赐,我施一点实在应该。”

范景文口碑甚好,政绩突出,随后连连升迁,署理军国大事。他大公无私,使众贤士皆得重用,一时贤士欣然,小人怨恨。有人对范景文说:“你执掌用人大权,自当为己着想。你不贪不取,一旦无权无势,何以为靠呢?”范景文回答说:“为国选贤,乃是朝廷大计,若存私心,害国害己,祸大难料。我并非讨好贤士,也不是故意和小人作对,此乃职责使然啊。”

魏忠贤擅权时,许多人便劝他投靠魏忠贤,以获更大的重用。范景文坚决拒绝,他对家人说:“如今奸人当道,与其同流合污,只能使自己背负骂名,这是得不偿失的事啊!我知道自己难以立足朝廷了,不过这样正可保住我的清誉。”范景文辞职,未准。后来,范景文以佯疯为计,帝准其离职。直至魏忠贤自杀才重新任职。

崇祯二年(1629),范景文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在这期间,金兵入犯,多支部队进京勤王。范景文的部队进军最快,纪律也最好,史称“京师戒严,率所部八千人勤王,饷皆自赉。抵涿州。四方援兵多剽掠,独河南军无所犯。移驻都门,再移昌平,远近恃以无恐。”在进入涿州的路上,有人给范景文送来了香茶。范景文接过香茶恭恭敬敬倒在了地上,说: “将士们在冰雪风霜之中奔走,来赴国难,冻裂了嘴唇,冻伤了指头,一勺水都喝不到嘴里头,我怎么能在这里喝香茶呢?感谢您的好意,我把这香茶祭献给大地吧!”战士们听了,感动得掉泪。

崇祯三年,范景文担任了兵部左侍郎,练兵通州。范景文接管的部队问题很多。于是他向皇帝提出要清查营官“吃空饷”,清查衙门“占役夫”,清查将官“卖兵额”,清查后勤“吃马料”。经过一番整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史称“景文综理有法,军特精”。

可惜时间不长,范景文就因为父亲去世丁忧回家。崇祯七年,范景文被启用为南京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当时形势已是“流寇蔓延,烽火彻江” ,范景文“治楼船,葺壁垒以固根本;复宿重兵庐州,出奇策六以壮声援” 。后来,范景文又清除了奸细,镇压了贪横的官员,使那里的形势进一步安定。

范景文以名节自励,从不收人贿赂。对于有德才的人,他总是无私相助。由于位高权重,许多亲朋好友常登门相求,均被范景文谢绝,并在门上贴出“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的告示,以明心迹,于是获得“二不公”的美称。一位曾行贿不成的人对他说: “当官不谋私利,古今难觅了,你为何难为自己呢?”范景文斥责他说:“最大的私利,乃是保全生命,我不收贿赂,正是为此。你只见其利,不见其害,我为你感到羞愧!”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皇帝召集大臣们商议御敌良策,很多大臣托病不来。有人请帝南幸,只有范景文力谏崇祯皇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移驾山海关,先保全性命,然后再图良策。无奈崇祯皇帝坚持己见。三月十八日,范景文已三日未食,次日,京城沦陷。景文留下遗书曰: “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范景文望阕自缢,家人解之,乃赋诗二首,后赴双塔寺跳古井自杀。

范景文在绘画和文学方面,皆有造诣。他的绘画作品《五柳大夫图》,流传到今天,成为绝世名画。范景文著作颇丰,有《餐冰斋诗》《味玄堂诗稿》等十六卷,《师律十六条》,《范文忠集》等十二卷。他的一些治学理论和文学理论,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后人。如“读书而至万卷,则抑扬高下,何施不可?非谓以万卷之书为诗也”。吴桥县令王先写了反映吴桥风景民俗的《北吴歌》,范景文十分赞赏,而后他也写了十五首民歌风格的《北吴歌》,很有意思。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