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星期六
首页/人物传记/《李正华》人物资料,《李正华》传记

《李正华》人物资料,《李正华》传记

李正华清直隶献县(今献县)人。松江太守行(清)裴希度(或云魏象枢)松江太守李正华,冰蘖清声洵可夸。或曰留钱饮江水,河干一望尽桑麻。述尔嘉猷达丹陛,储才异日堪建牙。瓶粟斗酒事上官,上官一拜一咨嗟。云间绅士如同口,尸祝况闻百万家。丙申大计冠群吏,郡邑逋赋悉责备。...

李正华

清直隶献县(今献县)人。

松江太守行

(清)裴希度

(或云魏象枢)

松江太守李正华,

冰蘖清声洵可夸。

或曰留钱饮江水,

河干一望尽桑麻。

述尔嘉猷达丹陛,

储才异日堪建牙。

瓶粟斗酒事上官,

上官一拜一咨嗟。

云间绅士如同口,

尸祝况闻百万家。

丙申大计冠群吏,

郡邑逋赋悉责备。

镌级倏尔列姓名,

手把邸抄不忍视。

台使李公上荐章,

李正华,字茂先,曾任福山县令、松江知府等职。

李正华起初以“岁荐明经”为恩贡,担任山东福山县令。李正华孤身徒步赴任,在将近福山时,在旅店里遇到了几个人,不断在向人打听福山的县令到了没有。李正华走上前去,说:“不用问了,我就是福山县令李正华。”几个人上下打量李正华,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孑然一身、背负行囊的人就是李正华。众人见其气度非凡,慌忙下拜,纷纷帮李正华背了行囊,一同赴福山任所。李正华为人狷介,敏慧清廉,明察秋毫,不畏强暴。清初官吏们鱼肉乡里,百姓苦不堪言。李正华治下“缙绅莫得干以私,吏胥不敢玩法”,小吏们皆畏其严正廉明,不敢作奸犯科,百姓得以安定和休养生息。三年之后,考核李正华第一,升为济南同知,专门管理济南等地的河工,一时被称为能臣。总督、巡抚、巡按都表章上奏,“以卓异荐”。

顺治十年(1653),擢升松江知府。当时松江富庶,奢靡之风日盛,富贾、贪吏、巨寇为患,猖獗为乱。李正华到任后以身作则,布衣蔬食,官舍萧然,厉行法令,捕捉巨盗,“群盗立毙杖下,无一幸免,境内

部民罢市情皇皇。

山公启事具成例,

江上空留勿剪棠。

归来附舟卫水部,

仆马萧然过江浦。

水部伉爽言匪欺,

益信循良无今古。

十年争羡太守贤,

千里思齐太守伍。

庙堂格外多恩威,

孰功孰罪堪悉数。

君不见,

受金侍御服极刑,

倒戈南人锡茅土。

太守,太守,

安得把臂说平生,

遭逢盛世犹躬耕,

吁嗟太守胡自轻!肃清,民得安寝”。李正华还在松江府门外书写一副对联:“是非秉天理之公,一任知我罪我;赏罚协民心之正,岂有杀人媚人。”李正华办事果断,雷厉风行。到任后见案牍堆积如山,连夜批改公案,事无巨细。常常午夜就起来看卷宗,经过了半年多才将案牍肃清。李正华要求官吏甚严,有时书吏拿来文书,不看就送上来,李正华一定要根据文书的缓急做出处理,“失宜者笞罚随至,失实者立置重典”,“吏以得免送判为幸”。李正华为官清廉,不写恭维的文章,绝不挟私带弊,禁止官吏收受富商的吃请贿赂,禁止官商勾结,一经发现,立即给予重罚。“缙绅属吏,视若神明,罔敢干以私也”。

李正华对于督抚手下的仆从打着督抚旗号对下面的官员颐指气使的官场陋习深恶痛绝,并与之分庭抗礼,争辩是非。有一姓周的书吏,拿着巡抚的公文到松江府见李正华,书吏拿着自己的名帖直接上堂,李正华严词拒绝,甚至要治罪。周姓书吏怀恨而去,向巡抚诬告,巡抚将李正华唤去申斥。李正华据理力争,甚至以辞官对抗。巡抚见状,用好言抚慰挽留才罢。自此以后,督抚的差吏见到李正华都心生敬畏,再也不敢违礼违制,恭恭敬敬,时间长了,竟然成为定制。

松江府的匪盗沈新纠集了一伙人专门打家劫舍,一时为患巨大。提镇张桂吾建议发兵围剿。李正华认为发大兵剿捕,必然滥及无辜。沈新为盗,一定和官府交结。不如督促捕役限期捉拿,不能定期完成的就给予重法,并且悬赏破案,使捕役不敢有纵盗之心,不容有通盗之术。命令一下,各级官吏奋勇争先,匪盗再也没有依附了。十多天就抓获了几十个盗匪,一经查实,立刻就处死。不到两天,大盗纷纷伏法,没费一兵一卒,盗寇遂绝。老百姓都称李正华造福巨大。

顺治十一年,西起宁海道院,东到周公墩等处堤防塌溃。为了确保海塘稳固,李正华实行顶修法。就是分段负责,完工之日,就刻石顶修,要保证到第二年八月堤防完固,否则以贪墨论处。新旧交替之时,再按塘工的难易,分拨款项。自此,松江府海塘石塘都完备稳固。

某年松江府夏旱,自春入夏滴雨未下。阴历五月六日李正华步行到城隍庙祈雨。他对神灵说:“吾与神俱有地方之责。今旱灾如此。谷种不入土,是无民也。无民,而吾与神亦何颜而立其上乎?谨与神约,五日不雨者,吾当积薪于庙庭自焚也。罪实在吾,于民何仇焉。过了三天,李正华因事去苏台。到十三日才返回,立即到庙中虔诚地祈祷。第二天上午果然在庙前庭院堆积柴草。还未点火,乌云四合,雨如倾盆,彻夜不止,田野浸透。开始的时候,人们听说积薪自焚祈雨之说,都以为荒诞不经,等到雨水丰沛,没有不惊服的。谈迁的《北游录纪闻》记载颇详。自焚祈雨之说不可信,却能说明李正华为百姓之全心。

松江府原来有三个县,即华亭、上海、青浦三县。李正华认为华亭田赋多,一令不能经理,上奏析为二县。顺治十三年得旨报可,始分华亭风泾、胥浦二乡及集贤、华亭修竹乡之半立娄县。松江府始有华亭、上海、青浦、娄县四县。松江府每年额定除漕运外,要征地丁银一百多万两银子,每年因为不能全额追讨赋税许多官吏被参劾。李正华认为:倘遇凶年,为民上者难矣,地方安得不穷?官府定必参罚,安得不坏?自土地、人民以及学校、市廛、赋役俱中分之,迄清一代,华、娄犹称大邑,号难治也。松江府靠海,顺治一朝海盗猖獗,常常趁着潮涨的时候突然袭扰,抢掠沿岸村落市镇,百姓苦不堪言。松江府不设水勇,必须调其他地方的兵勇,等到兵勇调集,海盗已经遁逃无迹。李正华上奏请设黄浦营。起初额定八百人,参将一名,守备一名,千总两名,把总四名,骑兵二百人,水勇四百人,守兵二百人。盔甲、器械、布帐、旗帜、战具齐备,经常操演,非常精锐。

李正华任松江知府四年,终究还是因积欠赋税没有清缴被罢官。抚院张中元和代巡抚李森先因李正华廉洁能干,极力上奏挽留,吏部不许。李正华离开松江之日,送行的人“拥塞道路”,从府衙以西到西郊几里地,人不能通行。各家都供牌位设香焚烛,有人送酒食蔬菜果品,有人送粮米布帛,有人甚至拿着银钱饯行,还有松江人凑了几百两银子强投到船里面。还有的每人给李正华制作一件衣服,总共有几千领。李正华一金无取,一衣弗受。松江人就到巡抚那里,要求下令让李正华收下。巡抚写信慰勉,李正华仅留数件,温言劝慰,请他们回家。送行的人有的在岸上哭送,有的击鼓驾船,送到吴门,远远送到江上的,不计其数。时人评价说:“自古长吏去官饯送之盛,未有如正华者。”清人裴希度在其《松江太守行》诗中有“松江太守李正华,冰蘖清声洵可夸”之句。

王士祯说: “近日廉吏,以松江太守李正华为第一。”曾羽王认为:松江知府自鼎革以来,最清正者无如李正华。

李正华回到献县家乡后,杜门谢客,不参与外事。有时骑着驴去田间,一年才去一次县城。李正华去官后,松江人想念不舍,只要有入京的,即使绕道也要拜见,李正华都准备酒菜款待,详细地询问松江的人情民俗,吏事变化,兴替得失,有时还留来人住宿。康熙十年(1671),有几十个松江人因为公事入京,特意拜谒李正华。这时候,李正华在家设私塾,亲自授徒,教子孙读书,衣着与普通的读书人没有区别,只是须发皆白,和乡野老人无异。李正华像以前一样款留这些人,邻里都围观,李正华“欢然自得”。南廷铉在河间做官的时候,和李正华相交甚厚。王士祯经过献县时打听李正华的居所,在县城的西门,几间屋子仅仅能遮风挡雨而已。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