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人物传记/《李之纯》人物资料,《李之纯》传记

《李之纯》人物资料,《李之纯》传记

李之纯(1022—1110)北宋沧州无棣(今属盐山县庆云镇)人。李之纯,字端伯,曾任沧州知州,官至工部尚书。熙宁三年(1070)李之纯登进士第,初任主簿,擢度支判官,出为江西转运使。时有御史周尹弹劾广西提点刑狱许彦先受贿。朝廷御令李之纯前往调查此案。李之纯经过深入调查,摸清了实情。原来这一事件是由一个曾在许家当侍女的人一句话引起的。李之纯认为仅仅凭着仆人的一...

李之纯

(1022—1110)

北宋沧州无棣(今属盐山县庆云镇)人。

李之纯,字端伯,曾任沧州知州,官至工部尚书。

熙宁三年(1070)李之纯登进士第,初任主簿,擢度支判官,出为江西转运使。时有御史周尹弹劾广西提点刑狱许彦先受贿。朝廷御令李之纯前往调查此案。李之纯经过深入调查,摸清了实情。原来这一事件是由一个曾在许家当侍女的人一句话引起的。李之纯认为仅仅凭着仆人的一句话就弹劾朝廷命官,不足为凭,因此未予立案。不久,李之纯被擢为成都路转运使。

成都地少人稠,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靠官府减价发售官米供应民食。言官上奏,认为这虽然给百姓带来了一定好处,却损害了国家利益,应予免除。皇帝下诏,令朝臣们讨论这件事情。李之纯尖锐地指出,成都老百姓仰仗皇恩浩荡,依靠这些粮米已经生活了百余年,今天凭什么要剥夺他们的饭碗?经过一番争论,皇帝还是听从了李之纯等人的意见,依旧例行事。

李之纯在成都前后做官九年,后任成都太守,多次到大慈寺观壁画,待其离开成都时,“而未见者犹大半”。但对成都寺庙壁画进行了详尽而细致的统计,并大力倡导重儒兴教的讲学之风。他在《大慈寺画记》

送李之纯宝文二首

(宋)冯山

其一

平生玉帐耻论兵,

劝学儒风已自成。

惟有爱民常惨怛,

况曾廉俗旧澄清。

直将经济为仁术,

不假中和助政声。

从此回翔归柄用,

更推忠厚福群生。

其二

邂逅当年最见知,

台光云雾阻重披。

忽闻颍上还朝日,

正是漳滨养病时。

剑外江山愁远别,中记述:“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他深知这些唐壁画的价值,命令侍从会同该寺僧官逐一清数统计,造册保存,以传后世。大慈寺的讲学风气绵延不断。

同时,李之纯在成都周公礼殿的东面,为范仲淹修建了祠堂。“元祐戊辰,宝文阁直学士李公尹蜀,诚于应物,乐于为善,凡可以成法者皆欲举之。客有告曰:‘蜀有学自文公始,本朝郡邑有学自范文正公始。……愿正公祠,使天下为善者劝。’李公乐其请,命成之于礼殿之东,与石室对峙焉。”

在成都李之纯任期届满,因其政绩颇佳,朝廷特命继续留任。过了几年才回到朝廷。神宗慰劳他说: “几年前你本该回京复命,但朕不想更换命臣,为的是让你这样忠于朝廷、有所作为的大吏在地方任职,使边远地区保持靖宁,五谷丰登,民心安顺,以昭彰朝廷的绥远之意,你可知晓朕之心意?”而后提拔为右司郎中,转太仆卿。

宋元祐元年(1086),加龙图阁直学士衔,除职沧州。后诏还任户部侍郎。未几,又改集贤殿编撰,再出任河北都转运使。

元祐六年(1091)二月,宰相文彦博向皇帝表奏李之纯、楚建中等人,建议堪以重用。他对李之纯评价甚高:“中散大夫、直龙图阁、知沧州李之纯,累任转运使,忠厚淳正,颇有时誉。”诏还,晋宝文阁侍制,授太仆卿,旋以宝文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开封府起火,烧得府廨一空,李之纯仅以身免。不久,以直学士衔再知成都府,再擢户部尚书,三迁御史中丞。辗转数任,皆以善治仁厚吏称。

元祐七年(1092),皇帝亲祀南郊,苏轼为卤簿使,引导圣驾进入太庙。几近太庙,忽见几辆赭黄色、青蓝色顶盖的犊车吵吵闹闹地争抢道路,竟不避皇帝

天边鸿鹄望归期。

西南遗爱情何限,

千载羊公堕泪碑。仪仗。苏轼差人前去问询,才知是皇后及大长公主。时御史中丞李之纯为仪仗使,苏轼对李之纯厉言道: “中丞职当肃政,不可以不闻之!”李之纯垂首不敢言。于是苏轼在车中请奏,诏李之纯整肃仪卫。

李之纯与苏轼、苏辙昆仲及“苏门弟子”黄庭坚等人交厚,在政见上俱属于“后党”;在文化上惺惺相惜,经常在一起切磋词句,互有唱酬。与冯山、沈遘、元绛、王安国、吕陶、范祖禹等朝中重臣多有文字交。在北宋的文学革新中,他和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人一样,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他强调文章的内容重于形式,反对内容浮浅、单薄而又空泛,提倡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李之纯的各种体裁的文章,大都写得简洁明畅而又丰满生动。

李之纯因与后唐宰相李愚是隔朝的同乡,又有大体相同的经历,故作《真味堂》诗一首:问渠真味苦作传,不着盐梅也自全。鼋鼎大夫徒染指,曲车公子漫流涎。胸中已有五千卷,徽外更听三两弦。此区清馋何所嗜,宦途嚼蜡已有年。因受“党祸”牵连,李之纯仕途多舛,曾被列入“后党”名单,屡受责难和迫害。元符三年(1100)正月十二日,宋哲宗驾崩,宋徽宗赵佶继位,皇太后向氏垂帘听政,共同处分军国重事,先后召回并重用一批被贬逐的守旧派大臣担任朝廷要职,并追复已故的守旧派重要人物官职,被时人称为“小元祐” 。范纯仁、李之纯、吕陶、杨畏、苏轼、苏辙等25人恢复职位,或调回内地。因李之纯身患疾病,改任工部尚书。

绍圣中,御史刘拯劾李之纯阿附苏辙,降职单州太守。旋卒,年75岁。《庆云县志》里记载工部尚书李之纯等八位庆云籍的名人,供奉于明朝的庆云县城乡贤祠内。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