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人物传记/《李之仪》人物资料,《李之仪》传记

《李之仪》人物资料,《李之仪》传记

李之仪(1048—1128)北宋沧州无棣(今属盐山县庆云镇)人。李伯时画李端叔真赞(宋)苏轼龙眼居士画李端叔,东坡老人赞之曰:须发之拳然,眉宇之渊然,披胸腹之掀然,以为可得而见欤?则漠乎其无言。以为不可得而见欤?则已见画于龙眠矣。呜呼,其将为既琢之玉,以役其天乎?其将为不雨之悖以抱其全乎?抑将游戏此世,而时出于两者之间也?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

李之仪

(1048—1128)

北宋沧州无棣(今属盐山县庆云镇)人。

李伯时画李端叔真赞

(宋)苏轼

龙眼居士画李端叔,东坡老人赞之曰:须发之拳然,眉宇之渊然,披胸腹之掀然,以为可得而见欤?则漠乎其无言。以为不可得而见欤?则已见画于龙眠矣。呜呼,其将为既琢之玉,以役其天乎?其将为不雨之悖以抱其全乎?抑将游戏此世,而时出于两者之间也?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历任苏轼幕府、原州通判、朝议大夫等职。著有《姑溪词》《姑溪居士前集》《姑溪题跋》等。

李之仪出生于沧州无棣李氏望族,早年师从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李之仪考中进士,初任职四明、万全县令。因为范纯仁反对王安石变法,一再被贬,所以李之仪也受到牵连,仕途上长期郁郁不得志。他与黄庭坚、秦观等交游甚密,也被苏轼所赏识,与苏家兄弟惺惺相惜,进而成为莫逆之交。

元丰六年(1083)春,李之仪回京。时高丽王王徽卒,朝廷委左谏大夫杨景略等前去吊唁。杨景略素闻李之仪清节贤名,才华横溢,遂奏请李之仪作为书状官与其同行。十二月,李之仪应辟出使高丽,担任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当时朝廷与高丽复交不久,北宋王朝十分重视与高丽的关系,知道高丽喜欢中原文化,于是挑选学问博洽,用字整秀者出使高丽,而结友邦之好。李之仪应辟成功,被委派重任,为枢密院编修。

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支持旧党的高太后薨,哲宗亲政,旧党皆被贬谪。苏轼出守定州(今定z州市)。他奏请李之仪为定州签判,一同赴任。当时,朝廷文武皆不敢跟随苏轼,怕苏轼如此处境,自己受牵连。此时李之仪大义当前,“登第几三十年,乃从苏轼于定州幕府”,以主管安抚司机宣文字的签判之职跟随苏轼赴定州。

绍圣四年(1097),李之仪任朝请郎(朝议大夫)、原州通判。时年春夏两季,折可适兵败,李之仪以审勘不力的名义而被差替调离,于原州通判治狱。后人评价李之仪:“如端叔之徒,始终不负公(苏轼)者,盖不过三数人。”苏东坡在《答李端叔十首》及数件信函中,称赞李之仪才华超群,光明磊落,并殷切地关心李之仪的饮食起居,叮嘱李之仪注意养生之道。

元符元年(1098),李之仪监内香药库。由于御史石豫向朝廷进谗言:“监内香药库李之仪,因苏轼知定州荐辟管勾机宜文字,之仪既为奸臣心腹之党,岂可更居此职?”六月,李之仪被撤监内香药库之职,放逐到颍昌(今河南许昌)。元符三年哲宗崩,徽宗即位,大赦天下,李之仪亦被起用,在颍昌任官。

李之仪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词。他论词,力主以情见长,要“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追求一种意境。他很注意词的特点,曾说“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姑溪词》多写爱情、友情、风物之情,借物喻人,长调近柳永词风,小令有秦观韵味,格调含蓄隽永,婉约清丽,极富民歌风味。除《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一首外,许多名篇均是凄婉哀转。

《宋史》评价说:“之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轼谓入刀笔三昧。”其诗流畅清丽,名稍不及黄(庭坚)、陈(师道)。其文妙语活脱,“与张耒、秦观上下”。崇宁二年(1103),李之仪先被蔡京下狱,再被除名,交太平州,即今天的安徽省当涂县管制,后来又被转移到唐州,数年之后才遇赦。晚年,他仍回太平州定居,因为城南临姑溪河,自号“姑溪居士”,并命名其词集曰《姑溪词》。李之仪晚年落魄,更经历了丧妻失子之痛。政和八年(1118),李之仪去世。

《宋史》载“李之仪,沧州无棣人”。如今,无棣的行政区大体划分为河北省盐山县庆云镇、山东省庆云县与无棣县三部分,所以,山东人也把李之仪认作老乡。而纪昀则认为李之仪是他的沧州老乡无疑。他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之仪字端叔,《宋史》称沧州无棣人。而吴芾作前集序,乃曰景城人。考《元丰九域志》,熙宁六年省景城入乐寿,则当为乐寿人。史殆因沧州景城郡横海军节度,治平九年尝由清池徙治无棣,遂误以景城即无棣也。”而在《河间府志·人物志》中,明确记载李之仪是沧州人:“李之仪,字端叔,沧州人,登第岁三十年,乃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历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其实今盐山县庆云镇乃原河北省庆云县治之所在地,山东省庆云县乃以漳卫新河为界划出,李之仪和李之纯的家乡是在现河北省盐山县庆云镇的李八里村。

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拟咏贫士七首

(宋)方回

龚夬坐何罪,

持扇行觅钱。

唐意介之孙,

忍饿死空山。

我尝读史册,

怅望南渡前。

似兹良亦多,

晚辈未可姗。

此责有所归,

冠裳天地颠。

祸至崩杞国,

彼悔其奚言。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