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人物传记/《蔡元培》主要事迹简介

《蔡元培》主要事迹简介

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鹤卿,号寉庼,又字仲伸、民友、孑民,曾署名蔡振、周子馀等。父蔡宝煜。商人,曾受雇为钱庄经理。...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鹤卿,号寉庼,又字仲伸、民友、孑民,曾署名蔡振、周子馀等。父蔡宝煜。商人,曾受雇为钱庄经理。
14岁受业于时文名家王懋修。18岁即设馆授徒。20岁起在同乡徐树兰“古越藏书楼”校订群书,得以博览。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王昭(1866—1900年)结婚。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京殿试,中壬辰科进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同年冬,应聘为李慈铭北京寓中塾师;李去世后,曾校勘李着《越缦堂日记》。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返乡,先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诸暨丽泽书院院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王昭病逝。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赴沪,任上海澄衷学堂代理监督、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与黄世振(仲玉)结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会长)。是年,被推为“爱国学社”总理,延聘章炳麟为教员。并为《苏报》撰稿。又兼任“爱国女学”总理。并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张园拒法会、拒俄会,参加军国民教育会,并割辫明志。《苏报》案后,创办《俄声警闻》(后改名为《警钟日报》)。翌年,加入“暗杀团”。后“暗杀团”扩大为“光复会”,被推为会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被指派为该会上海分部主盟员。同年秋,与秋瑾女士会晤。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赴德,在柏林一年,后入莱比锡大学,听哲学、文学等课程。宣统二年(1910年),着《中国伦理学史》。
武昌起义后,经俄国返华。在上海与黄兴、张謇、章炳麟等筹建“中华民国各省代表会议”。又赴南京,会见孙中山先生。1912年1月,被任命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实行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感教育及世界观教育,称为“五种教育主义”。2月,被委派为迎袁专使,赴北京。7月与袁不和,辞去教育总长职务。同年冬,再度赴德,在莱比锡大学听课。
1913年6月,归国,在上海,与孙中山、黄兴等会商讨袁大计。“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欧。10月,到法国从事着译。1915年6月,与李煜瀛等组织勤工俭学会。1916年3月,创建华法教育会,任中方会长。年底,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1917年1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主张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男女同校,宣传以美育代宗教和劳工神圣。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又聘胡适、李大钊、周树人、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沈兼士、沈尹默、梁漱溟、章士钊、黄侃、朱希祖、吴梅、刘文典、陈汉章、辜鸿铭、刘师培、陈光汉等思想不同、学派各异之名流为文科教授。1918年8月,为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作序。1919年4月,发表《致<公言报>并答林琴南君函》,反驳林纾对北京大学容纳新思想、新人物的指责。
1919年3月,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汪大燮突至其寓所告曰:钱能训总理已发密电,令出席巴黎和会之五位全权代表顾维钧等在山东条款上签字。蔡元培闻讯后,立即召集北京大学学生代表通报此事。学生热血沸腾,原定5月7日爱国大游行遂提前于5月4日举行,是为“五四”学生爱国运动。5、6两日,奔走于教育部及警察厅,保释被捕学生。9日,留下启事:“吾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辞去北大校长职务。16日,在《益世报》发表致北大学生公开信,称:“诸君本月四日之举,纯出于爱国之热忱。”7月9日,“五四”运动胜利后,恢复北大校长职务。
1920年12月至1921年9月,赴欧美各国考察教育,并获法国总统颁赠三等荣光宝星勋章,以及美国纽约大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1921年,夫人黄仲玉病逝。1922年4月,与胡适、李大钊等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呼吁建立“好人政府”。1923年1月,辞职出京,并声明不与北洋政府合作。7月,在苏州与周峻(养浩,1890—1976年)结婚,随即赴法国、比利时、德国。并与李石曾、吴稚晖等创办里昂中法大学。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被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挽以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同年代表中华教育改进社赴英国爱丁堡参加世界教育会联合第一届大会,并到德国汉堡大学研究民族学,又获法国里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此后连任第三、四、五届中央监察委员。2月,归国。辞北京大学校长职务,任浙江省政府委员。5月,在上海参加皖苏浙三省联合会,支持北伐。
1927年3月,代理浙江临时政治会议主席。4月,任上海政治委员会委员。在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4月2日上海全体紧急会议上,被推为主席,主持通过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手拟之“清党”决议。6月后,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大学院院长等要职。1928年2月,以大学院名义停止春秋祀孔。4月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首任院长,6月任北京大学校长。1929年1月,被选为中华教育与文化基金会董事长。8月,被聘为北平图书馆馆长。
1932年12月,与宋庆龄、鲁迅、杨铨、林语堂等,在上海建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1933年6月,同盟总干事杨铨被暗杀,为其主持葬礼,并亲撰祭文。1935年7月,发表启事,再次辞去兼职23项。自1928年8月至此,三次力辞兼职,累计28项。10月,发表《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是年上半年,营救瞿秋白,无效。1936年7月,参加章太炎追悼会。10月,鲁迅逝世,挽称:“着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1938年1月至香港。23日,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在汉口成立,与宋庆龄、毛泽东等被推为名誉主席团成员。2月28日,主持中央研究院院务会议。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与周恩来、罗曼·罗兰等被推为名誉主席团成员。4月23日,会晤吴玉章称:国共能重新合作共赴国难为国家民族之大幸。4月26日,以董事长身份,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5月20日,苏联展览会举行开幕式,与宋庆龄一起出席并致词,称“推广美育”为养成“抗战时期所最需要的‘宁静而强毅的精神’”之一法。6月,为《鲁迅全集》撰序,称鲁迅为“新文学开山”。1939年春,与徐谦等发起“诗学研究社”,编辑《中华民国诗三百首》。1940年2月,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与宋庆龄、毛泽东等被推为名誉主席团成员。
1940年3月5日上午,因胃溃疡逝世于香港养和医院。10日下午公祭,学校商店下半旗,万余人参加,执绋者千人。灵柩暂厝东华义庄,俟抗战胜利后迁回原籍绍兴。3月16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通令全国于24日同时举行追悼会。
3月24日上午,重庆各界公祭,蒋介石、吴稚晖等500多人与会。蒋介石题挽额“泽永河汾”,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哲人其萎,教泽孔长”。下午,举行追悼大会,张继、居正等出席。中共中央唁电称蔡元培“为革命奋斗四十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功勋卓着,培植无数革命青年,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吴稚晖挽称:“生平无缺德,举世失完人。”中央研究院同人挽称:“道德救国,学术救国;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撰诔词:“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两大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
4月14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吴玉章、范文澜等出席。毛泽东挽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挽曰:“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9月,以日军南侵,归葬无期,遂卜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墓碑为“蔡孑民先生之墓”,系京师大学堂学生叶恭绰手书。
1948年6月,蔡元培铜像在中央研究院揭幕;1966年“文革”中被毁,199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重铸。台北“中央研究院”、北京北京大学亦分别立有蔡元培铜像。1978年3月5日,港台北大同学会在蔡元培逝世38周年纪念日重建墓碑。1980年3月,北京举行“纪念蔡元培逝世40周年大会”,由宋庆龄主持。1986年,蔡元培研究会在北京成立。1988年,为纪念蔡元培诞辰120周年,香港文化界在蔡墓举行公祭,上海在静安公园建立蔡元培铜像;中国邮电部发行纪念邮票1套2枚。
有子女七人。王昭生二子:蔡根(1896—1902年)、蔡煦(无忌,1898—1900年,曾任外贸部某局局长顾问);黄世振生一女一子:蔡威廉(女,1904—1939年,曾任杭州美术专科学校教授)、蔡柏龄(柏林,1906年—,定居法国);周峻生一女二子:蔡卒盎(女,1927年一,曾任上海生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蔡怀新(1928年一,曾任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副主任)、蔡英多(1929年一,曾任三机部工程师)。
着有:《文变》(1902年)、《中国伦理学史》(1910年)、《哲学大纲》(1915年)、《华工学校讲义》(1916年)、《石头记索隐》(1917年)等。
译有:(德)科培尔着《哲学要领》(1903年)、(日)井上圆着《妖怪学讲义录总论》(1906年)、《伦理学原理》(1909年)等。
选集、文集有:北京大学新潮社编《蔡孑民先生言行录》(1920年)、陇西约翰编《蔡元培言行录》(1931年)、北京中华书局编《蔡元培选集》(1957年)、孙德中编《蔡元培先生遗文类钞》(台湾版,1961年)、孙常炜编《蔡元培选集》(台湾版,1968年)、高平叔编订《蔡元培书信选集》(1988年)等。
全集有: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7卷(中华书局,1989年)、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9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注释本有:高平叔主编,萧超然、陶英惠副主编《蔡元培文集》14卷。
年谱有:陶英惠编《蔡元增年谱》、高平叔编《蔡元培年谱》(简编)(1980年)、孙常炜编《蔡元培先生年谱传记》、王世儒编撰《蔡元培先生年谱》(1998年)、高平叔编《蔡元培年谱长编》上中下3册(约180万字,编撰中)等。
传记有:《蔡元培自述》、蔡元培口述黄世晖笔录《蔡孑民先生传略》、蔡建国编《蔡元培画传》、高平叔着《蔡孑民先生传略》(1943年)、周天度着《蔡元培传》(1984年)、唐振常着《蔡元培传》、蔡尚思着《蔡元培学术思想传记》、梁柱、王世儒着《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995年)、张晓唯着《蔡元培评传》、萧夏林主编《为了忘却的纪念——北大校长蔡元培》(1998年)等。
中国首席蔡元培研究专家是高平叔(1913年—,南开大学教授),编订蔡元培全集、年谱、传记等近30种(1000万字以上),研究论着40余篇,拟编为《蔡元培的生平及其事业》。重要研究专家有台湾陶英惠教授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