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人物传记/《陈正岩》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陈正岩》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一1928年2月19日夜,瑞雪纷飞,茫茫如银,覆盖了繁华的上海。这时,在一个普通的手工业工匠家庭里,降生了一个婴孩,他大大的眼睛,俊秀可爱。这婴儿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陈正岩。正岩的父亲是个铜匠,作凭手艺,养家糊口,一家3口,茹苦含辛,艰难度日。正岩7岁,进入上海存德小学,由于他自幼聪颖伶俐,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入学3年,就跳班升级,成了...


1928年2月19日夜,瑞雪纷飞,茫茫如银,覆盖了繁华的上海。这时,在一个普通的手工业工匠家庭里,降生了一个婴孩,他大大的眼睛,俊秀可爱。这婴儿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陈正岩。正岩的父亲是个铜匠,作凭手艺,养家糊口,一家3口,茹苦含辛,艰难度日。正岩7岁,进入上海存德小学,由于他自幼聪颖伶俐,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入学3年,就跳班升级,成了五年级的学生。正岩幼时,就有一条宽亮醇厚的嗓子,喜唱乐跳,天真活泼。邻居中有几位“京戏迷”,常常聚在一起,吹拉弹唱。他整天好奇地跟着哼腔学唱。正巧,有一位名叫周建章的老先生,居住在他家的楼上,听他唱得有味,就请了一位演员朋友,授给他一出《黄金台》,正岩反应敏锐,接受能力强,学得很快,逢人便唱上几句 “为国家秉忠心,食君禄,报皇恩,昼夜奔忙”的戏词,逗得人们啧啧称赞。正岩幼小的心灵,开始萌发了对京剧的迷恋之情,并幻想着有朝一日一定要成为一名京剧演员。1939年的一天,周建章的儿子周正礼考入了上海戏剧学校,消息传来,更加增添了正岩弃学从艺的决心。时过半年,他终于也报名投考。入学考试时,正岩照例把他仅会的一出 《黄金台》唱了一遍,戏校的老师们见他嗓音条件好,又不“怯阵”,当即录取,插班进了着名老生教师关盛明的课堂。当时戏校,已经开学半年,正岩入学后,为了赶上教学进度,起早贪晚,废寝忘食,奋起直追。同窗好友夏正峰、王正谊还帮助他补习了 《法门寺》、《四郎探母》等剧目课。他象着了魔似的整天唱、念、做、打,苦练不息。着名京剧教师梁连柱看到正岩这股“魔劲”,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 “疯魔”。当时,戏校学生中有“二疯”,一个是现在台湾的着名老生演员周正荣,由于他练功练得狠,人称外号“疯子”; 正岩比起正荣来略胜一筹,后来居上,所以誉为 “疯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一次,戏校唱堂会戏全部《法门寺》,扮演赵廉的学生因为患病,不能上场,急需“接榜”,正岩自告奋勇,大胆替演。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平时的悉心钻研,勤学苦练,艺术才华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一登场亮相,一张嘴唱念,便一鸣惊人,脱颖而出,观众席上,掌声四起。从此以后,他开始步入戏校小主演的圈子。着名京剧教师关宏宾还给他说了与顾正秋合演的《鞭打芦花》和《缇莹救父》。入校不到一年,正岩就和顾正秋、周正礼在上海黄金大戏院(现今大众剧场)正式与观众见面,演出了全部《大保国》、《保皇灵》、《二进宫》等戏,可谓珠联璧合。他扮演杨波,观众为这三位生、旦、净行的后起之秀的演唱所轰动。从这次公演开始,以后每演《大、探、二》,场场皆满。他一跃而成为名噪一时的 “京剧童星”。嗣后,戏校又排演了全部 《浔阳楼》,由正岩饰宋江,顾正秋和张正芳饰阎惜姣。
着名老生教师关盛明,对他也颇为喜爱,为他说了不少的戏。在戏校演出的就有《洪洋洞》、《奇冤报》、《搜孤救子》、《捉放曹》、《定军山》、《战太平》、《打棍出箱》等,就连当时一度在戏校任教的着名京剧演员瑞德宝,也专门为他说了一出 “谭派”名剧 《南天门》,与顾正秋合演。后来,关盛明还为他说了 《珠帘寨》、《借东风》、《法场换子》、《苏武牧羊》、《碰碑》等戏,着名京剧教师吴宝奎也为正岩说了全部《黑水国》,和顾正秋一起演出。陈秀华还给正岩说了《文昭关》、《金马门》、《骂曹》等戏。可是,正当正岩崭露头角、施展才华的时候,一天晚上,他正在主演《法门寺》(饰赵帘),突然传来了噩耗,母亲卧床不起,危在旦夕,让他火速回家,作临终诀别。按照梨园规矩,演员在演出中,个人出现任何严重问题,也不能擅自离开舞台。年仅13岁的正岩只好强忍悲痛,唱完全剧。待他匆忙卸装,踉跄返回家中,母亲早已咽气,与逝长辞了。童年时代的陈正岩过早地失去了母爱。
母亲早逝,作为铜匠的父亲又因缺乏原料,难以生产,失业流浪,家境日益贫寒。生活的磨难,驱使他下定决心,加倍勤学苦练,成为一个好演员。他除了应功老生戏外,还开始注意吸取其他行当表演的艺术营养。一天午后,同学们都已放学回家,陈正岩仍然利用课余时间,手持古剑,苦练《骂曹》一戏,正赶上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携带他的儿子张剑鸣 (即 “小盖叫天”)来戏校练功传艺。他看到正岩这种勤学苦练精神,深为感动,亲自热心地为正岩讲解了祢衡这个人物和击鼓时与曹操对戏的神韵。还指点了戏中的 “鼓套子”,讲授了 《渔阳三挝》的意境。
陈正岩在戏校学艺的中期,正值着名京剧老生杨宝森到上海公演。他的 “新余派”唱腔深深吸引着陈正岩。他对杨宝森的演出,每场必看,着意模仿。同时,李少春在上海演出,一炮打红,正岩又被李少春松宽飘逸的唱腔,文武全能的精彩表演所倾倒。为了看戏“偷学”,在场场客满,座无虚席的情况下,他也冒着危险,站在天蟾舞台(现今劳动剧场)三楼窗台上细心观摩。演出结束,返校途中,他还和同学黄正勤共同默记,互相补充。不久,在他演出《战太平》这出“余派”名剧时,模仿李少春,学得很象,如出一辙,于是有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小李少春”。
正岩就是这样,以辛勤的汗水,灌溉着自己的艺术,结出了丰硕之果。1943年,戏校北上天津公演,在中国大戏院由他主演《四郎探母》、《坐宫》一折,曾受到老一辈艺术家尚和玉的称赞。他亲自来到后台,向陈正岩祝贺: “好小子,有出息!”陈正岩在天津还和顾正秋合演了 《大、探、二》、《红鬃烈马》、《苏武牧羊》等戏,众口交誉,名闻遐迩。
正当上海戏校“正”字科学生行将毕业前夕,抗日战争胜利,京剧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剃须重登舞台,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指定要戏校的同学陪演。在梅兰芳演《刺虎》前,陈正岩加演“余派”名剧《战太平》;梅兰芳在美琪戏院(现今北京影剧院) 演出 《白蛇传》,顾正秋演 《金山寺》一折; 梅兰芳演《断桥》一折,陈正岩在前边加演 《定军山》。此时他已经是一位具有一定艺术造诣,年已笈冠的翩翩少年了。随后,着名武生张云溪、武丑张春华、着名青衣花旦郑冰如在上海合作演出。天蟾舞台院方向上海戏校商借陈正岩担任当家老生。正岩参加演唱了全部《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和郑冰如合演了 《宝莲灯》。还和张云溪、张春华合演了 《连环套》、《战宛城》、《翠屏山》等戏。正岩在《战宛城》中扮演前部张绣,张云溪演后部张绣,由张春华主演胡车。在《翠屏山》中,陈正岩扮演“吵家”一折的石秀; 在《连环套》 中,又按 “杨派”武生的路子扮演了《拜山》中的黄天霸。在全部合作过程中,正岩一直被誉为是艺术日臻成熟,唱念做打、能文能武的比较全面的青年老生。
艺无止境。为了继续求得艺术上的深造,正岩坚持寻师访友、求师学艺。他向着名 “余派”教师陈秀华,重学了 《击鼓骂曹》、《失空斩》、《朱痕记》、《连营寨》、《上天台》、《打棍出箱》、《卖马》等戏; 向着名老生教师张少甫学了他的拿手戏《打登州》、《天雷报》等。为了丰富自己的舞台视野,陈正岩正式拜着名红生泰斗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林树森为师。他对陈正岩的才华十分欣赏,他为正岩的艺术深造和演出都作了周密的安排。不料,在林树森1948年赴武汉演出期间,突然病殁。老师的病故,沉重打击了陈正岩。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更加热爱自己从事的京剧事业,艺术上更加坚韧不拔,矢志不渝地去追求。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陈正岩的艺术才华有了得以施展的广阔天地。上海市京剧公会举办慰问人民解放军演出,他和同学童正美应邀参加,演出了 《四郎探母》等戏,当时在沪的着名老生分担杨四郎一角。正岩演出《出关》一折的杨四郎一段快板,他唱得味醇音厚,抑扬自如,声情并茂,博得满堂喝采。当时,江西省军区成立一个京剧团,正岩就和同学童正美、刘正义、周正礼应邀参加,并被列为“四大头牌”。正岩利用接到的包银增添了老生应用的行头。他积极响应部队号召,为战士演出和到江西抚州、上饶等地巡回公演,深受欢迎。1952年,返回上海,和关正明、程正泰,联系在沪同学成立了上海红旗青年京剧团。当时,社会舆论认为,三位上海戏校主要老生,同台演戏,不可想象。可是,解放初期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革命激情,使他们能够彼此谦让,团结互助,精诚合作。一时传为艺坛佳话。他们选举产生了团长、副团长和总务主任。由陈正岩任副团长。他们一起宣誓,要为京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工作,并提出要破除旧戏班的陋习,大胆革新。他们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增益了红花绿叶的舞台效果。为了加强对职工观众的服务演出,他们首创了星期天早场演出,积极为职工服务。其后各剧团纷纷仿效。这个剧团,除了演出一些好的传统戏之外,还力主排演新本,演出新京剧。他们排演了《新五人义》(以孙正阳、王正堃为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童正美、黄正勤为主演)、《武大郎之死》(以张正芳、王正堃为主演)、《逼上梁山》(以陈正岩、王正堃、孙正阳为主演)、《三顾茅庐》(以关正明、程正泰为主演) 等。当时,各个剧团的上座率都不高,唯独他们的新戏和全力合作的优秀传统剧目,却是连演连满,上座不衰。观众称赞他们是一杆红色的旗子,文艺界夸奖他们是起着模范作用的先进剧团。此后,正岩与着名旦角演员徐碧云、新艳秋、丁至云、尚凌云等合作,又流动演出于上海、江苏一带,之后,又为了投身党直接领导的国营剧团,来到遥远的北方港口城市——旅大市,参加了旅大京剧团,担任主要演员。旅大市为有这样一位在上海早负盛誉、技艺精湛、年富力强的好演员而高兴,连连为正岩排演了 《闯王进京》 (正岩饰李岩)、《铸剑》(饰干将)等新戏,他自设唱腔,大胆创新,获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当时,正率剧团在旅顺演出的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到大连办事,专门看了陈正岩演出的全部《失空斩》,并高兴地到后台和他会面,连声称赞:“唱得有味极了!”
陈正岩参加旅大京剧团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东北各地。曾作为吉林省省会的吉林市为扩充吉林市京剧团,为了扩充阵容,加强骨干力量,派出专人与陈正岩联系,请他支援边疆城市的文化建设。正岩为了革命需要,毫不犹豫,应邀入团。当组织上询问他有什么条件时,他表示一切听从党安排,只要求把旅大市的工龄连续计入自己的革命经历,而不计较个人的收入。这在50年代中期是难能可贵的。当时,允许演员流动演出,演员除工资形式的收入外,还有按日计酬(有的一天达四、五十元),分帐提成等形式。陈正岩从上海到旅大市,原来工资较高,曾主动提出按旅大京剧团原有主演工资水平取酬,调到更遥远的吉林市去,本来可以得到更高的工资待遇,但他想到的首先是党的培育和革命事业的需要,而不是金钱。
在1955年一个早雪的深秋,陈正岩风尘仆仆地和他的爱人、老同学童正美一起来到了吉林市。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 “文化大革命”前,是陈正岩舞台生涯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他来到北国江城吉林市后的演出实践,每前进一步都是在继承、革新和创造。他首先整理了自己的代表作《托兆碰碑》,老生戏里的 “三斩一碰” (即 《斩马谡》、《斩子》、《斩黄袍》和 《托兆碰碑》) 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生行剧目中的 “难题”。虽然在演唱流派上各有异同,但对剧情、人物、唱词从未有人改动过。正岩认为,前辈艺人的辛勤劳动,应该十分尊重,但也不能墨守陈规,抱残守缺。比如剧中宣扬的封建迷信和宿命论的糟粕,就应予以剔除。正岩经过深思熟虑、缜密研究,大胆提出了整理改革这出戏的具体方案。他首先修改了《碰碑》的结尾,加重了歌颂苏武的爱国气节,抒发了杨继业的忠肝烈胆。并且大胆革新了旧的演唱技巧。经过正岩整理改编的《碰碑》,并在1957年吉林省戏曲观摩汇演大会上,终于获得了成功。此后,他演唱这个戏,一直沿用改过的唱法,在沈阳、哈尔滨、青岛、烟台、大连等地先后演出,都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
陈正岩一直热心并致力于新编历史剧的创作、排练和演出。他还主持并主演了新编历史京剧《李太白》。为了给人物定格,演好诗仙李白,他日夜忙碌、吟诗作赋,翻阅资料。虚心向编剧、导演请教,探讨人物的风范、情操,还专程到上海向着名昆曲演员、教师沈传芝学习了昆曲的《醉写》一折。并且打破流派间的门户之见,向擅演“汪(笑侬)派”戏的老演员学习了《太白醉写》的唱段和表演。博采了昆曲、传统京剧在塑造李白这个人物中的艺术精华,经过大量的案头工作,改编的《李太白》在参加吉林省戏曲观摩演出中,轰动了文艺界,大会还专门为这个戏发行了《〈李太白〉演出评论》的专刊,对正岩表演的一举一动、一着一式、一字一腔都进行了评论分析。此外,1959年吉林省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优秀献礼剧目调演,由陈正岩主演的根据杨剧《碧血扬州》移植改编的京剧《丹心碧血照扬州》(饰抗金英雄李庭芝)和根据地方传说创编的京剧 《龙潭燕》,也获得了成功。尤其是《丹》戏的表演,正岩的念白吸取了“杨派”武生的念法,表演吸收了周信芳先生的 “麒派”的神韵。这出戏,曾被誉为反对投降主义、宣扬爱国主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好戏。1960年7月,该团去北京公演,《丹心碧血照扬州》戏在长安大戏院的精彩演出,更是令人难忘。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日场,北京天气酷热,剧场内座无虚席。马连良也来看戏,当戏演到 “中秋”一折时,场内休息,正岩因高度集中,不堪暑热,一进后台就头晕目眩,休克过去。当时,急坏了后台的领导和同志。马连良的一位姓胡的学生是位医生,急忙赶到后台给正岩注射了强心剂,剧场则向观众说明了情况,一千三百多名观众,安安静静地等待着正岩的出场。休息时间延长了30分钟,正岩醒来后,又戴上盔头,披上红蟒(红袍),登上舞台,观众为他一心为观众,严肃认真的演出作风所感动,报之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演到高潮 “焚诏”一折,唱念表演极为繁重,观众几乎是唱完一段鼓掌一次,台上台下,感情交融,息息相通。戏的末尾 “护旗”、“殉国”两场,他打的一套剑枪,一招一式,打出了为国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全剧终了,大幕徐徐而落,全场观众无一离去,起立鼓掌,陈正岩不得不一再谢幕。这出戏被列为吉林省优秀献礼剧目剧团保留剧目,曾在辽宁省的沈阳、抚顺等地区为矿工、农民、城市观众巡回演出百余场,直到1964年,因江青一伙强行禁演传统历史剧,才被搁置起来。1963年,正岩又组织创作了以南宋抗金英雄虞允文为主要人物的新编历史京剧《采石之战》。正岩以慷慨激昂的唱腔,唱出了力主抗金,寸土必争的历史人物虞允文的英雄气慨。“文化大革命”前,陈正岩曾先后排演了大量新编历史京剧,诸如 《反徐州》、《鸦片战争》、《野猪林》、《将相和》、《赤壁之战》、《满江红》、《响马传》等。多年来,他为了博采众家流派之长,曾向“盖派” 传人郭春阳、周禁芝学了 “盖派”武生戏 《武松打店》、《三岔口》、《金钱豹》、《乾坤图》、《八大锤》等戏。他曾以一文一武的形式,演出了 《失空斩》和 《三岔口》、《击鼓骂曹》和 《金钱豹》、《碰碑》和《武松打店》等传统文武剧目。为了丰富自己,继承革新,1962年他又正式拜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为师。
提起正岩对待现代戏的态度,吉林省、市的领导、文艺界和广大观众无不交口赞誉。陈正岩在表现现代题材的舞台实践中,丝毫不为赶浪头、争时髦,为个人沽名钓誉。他坚持立足于尝试、探讨。对演现代戏他积极提倡,身体力行,但又反对盲目发展; 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 既有革命干劲,又遵循艺术规律。他认为,前辈艺术大师如梅兰芳、尚小云、周信芳都演过时装戏,清朝京剧就已经有流行的穿清装的保留剧目《铁公鸡》等。解放前,武戏也经常贴演 《捉拿康小八》一类的真刀真枪的时装武戏。但是,在京剧发展史上,现代戏并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和长期流传,所以还应该持尝试的态度,探索新路。他提出了改编《白毛女》的建议,获得了剧团党组织和同志们的支持。他和同志们组成了编导组,大胆实践,制定方案。对改编的台词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京韵掺合的念法试念。对台词先定板式,自行创设新腔新调,在表演上充分运用京剧的身段和技巧,并向演出过歌剧《白毛女》的新文艺工作者虚心请教。改编的《白毛女》,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酣畅豁达。他扮演的杨白劳,运用 “撞金钟”锣经加上弦乐烘托人物出场,他披着白色豆腐色布,夹着扁担,一亮相,就将这个受尽压迫,饱经风霜的老贫雇农的典型性格充分展示出来。喝卤水一场,他没有拘泥于京剧旧套,设计了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悲愤激昂的成套反二黄唱腔,极为适合人物感情的抒发。在杨白劳服毒倒下时,他又用了 “硬僵尸”技巧,博得了落幕时全场观众的一致喝采声。为了能够从不同人物,不同艺术角度尝试表现现代题材,他还扮演了 《二七风暴》中的施洋大律师,塑造过英雄王孝和的形象。最值得一提的是60年代初,他就乐于表现现代英雄人物,如 《八一风暴》 中的方大来、《雷锋》 中的雷锋、《王杰》 中的王杰等,栩栩如生,神采飞扬。他正是以自己精湛的演技,和舞台上的艺术魅力去赢得观众的承认的。
1964年,正岩调到了长春市京剧团,支援京剧《五把钥匙》,参加全国现代京剧的观摩演出。由他扮演的贫农王老六,剧中大段大段的反二黄唱腔,曾在中央广播电台录音播放,颇有影响。1965年,他还参加了吉林省代表团,主演了现代京剧《梅河两岸》,在沈阳东北区现代戏汇演中,再获好评。这出戏的唱段,曾被灌制成唱片,由于翌年发动了 “文化大革命”,没能发行。
“文化大革命”前,正岩在吉林市京剧团任团长、主演达11年之久。他为广大工农兵观众服务演出近两千场,其中新编历史京剧与现代戏就达四十余出。他以38岁的壮年,用自己的艺术实践,谱写了光彩夺目的诗篇,深受同行业和观众的爱戴和尊敬。在此期间,不仅是吉林省政协委员,而且还参加了全国第三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四害”横行之时,陈正岩也和其他许多文艺工作者一样遭到迫害,身陷囹圄,精神和肉体上遭到折磨。被加上“资产阶级反动权威”、“三名三高” 人物等莫须有的罪名。但是,这些丝毫动摇不了他坚信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誓为繁荣和发展京剧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在下放农村插队期间,他坚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每到“歇气”的时间,他就为群众演唱,把锄头作为刀枪,钢钗挥舞起来。
粉碎“四人帮”以后,陈正岩同其他千百万老多年的冤案终得平反昭雪。他重操旧业,精神焕发,感慨万千。1978年,他在吉林省较早地恢复了传统戏的演出,第一轮中由他主演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戏. 连演数十余场,场场满座。作为一个传统老生戏一个剧目连续上演十几场,在京剧界是罕见的。但陈正岩并不满足,又大胆革新改编了《两狼尘兵》(根据传统戏《托兆碰碑》改编)。剧本从史实取材,把杨继业和潘洪两家私仇削弱,加强了奸党弄权,苦害元勋的描写和阐述,得到了京剧界和广大观众的很高评价,并被评选为向建国三十周年献礼的优秀剧目。
在继续演好现代戏的尝试中,陈正岩首先参加了现代京剧《八一风暴》 (仍饰方大来) 的再次加工修改和排演工作,并在1977、1978年度连续两年演出二百余场,演遍了吉林地区的工矿和农村。1980年,他还参加了京剧《杨靖宇将军》的创作改编,主演剧中的杨靖宇将军,在吉林省现代戏曲调演大会第二轮中荣获表演一等奖。
韶光流逝。从陈正岩进入上海戏剧学校毕业,到继承“余(叔岩)、杨 (宝森) 派”演唱艺术,博采“盖 (叫天)派”、“杨(小楼)派”武生功架技艺,摭花撷英,加上他认真吸取了他的老师李少春的表演风格,使他技艺精湛,唱腔酣醇,文武兼备,在舞台实践中度过了43个艺术春秋之后,他的唱法、演技,已形成新派别。他在老生行演唱的固有板式的基础上,革新创造了正反四平调,反调和高拔子混唱,二黄滚板、西皮宽板等新的板式。他的嗓音运用,也从运用低音,平唱 “擞音”发展到高擞音的新唱法,在高音阶共鸣的位置上,开拓了新的音域。他谦虚好学,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深受人们的赞誉。在全国第四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的理事。他现为吉林省届政协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吉林省分会副主席、吉林市文联副主席、吉林省劳动模范。并且在1980年7月1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着吉林市京剧团团长的职务。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如今陈正岩已年逾五十。他在京剧表演上正处在一个方兴未艾的鼎盛时期,他虽已为京剧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可是,在他的心灵中,充满了酷爱京剧事业的活力。他精力旺盛,正在为迎来中国京剧事业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为获得京剧艺术上的更新成就不懈地努力着、奋斗着。人们热切地期待着,看到他更多更好的具有自己表演风格的新剧目的问世! 衷心预祝他在艺术舞台上焕发出新的风采!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