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荣传》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刘秀荣是着名的京剧旦角演员。一九三五年八月二十六日生于北京。
她的父亲刘子元,是京剧老旦演员。在旧社会,唱戏被人看不起,受尽苦难,本已厌倦艺人生活,但因家境清苦,生活困难,没办法只得又让孩子们出来学戏。一九四七年,十二岁的刘秀荣和她的妹妹秀华(现为北方昆曲剧院旦角演员)、弟弟长生(现为中国京剧院三团丑角演员)一起被送进四维戏剧学校三分校学戏,那时四维剧校的学生名字都排“维”字,刘秀荣遂改名刘维蔓。
四维剧校一九四二年成立于广西柳州,主要是收容抗日战争中流落在大后方的一批难童,辗转去广西、贵州等地演出,当时曾受到一些进步思想影响,后来又得到田汉同志的关怀,还排演过不少田汉编写的“新平剧”。抗战胜利后,四维剧校转到当时的北平,成立了三分校。刘秀荣入学后,就开始练功、学戏。在国民党的统治下,这个剧校教戏还采用着旧科班的一套办法,小学生挨打受骂,却学不到多少本事。但不完全同于旧科班,学生们经常演出一些新戏,如田汉编写的《江汉渔歌》、《情探》、《武松》、《武则天》,曹慕髡编写的《葛嫩娘》、《牛郎织女》等。一九四八年三月,在马彦祥的主持下,四维剧校三分校的师生及邀请来的着名京剧演员梁小鸾、白家麟、李宗义共同演出了田汉创作,李紫贵导演的《琵琶行》。刘秀荣扮演了一个群众角色,她开始登台演戏,新的导演制度,老师和前辈演员认真进行艺术创造的严肃态度,使她产生了一些新的憧憬。
北京和平解放前夕,解放军围城时,这个剧校撤进城里,寄居在一所小学里,生活十分艰苦,学生们挣扎在死亡线上。一九四九年二月,北京刚刚解放不久,田汉等同志就去看望这些苦难的孩子,给了他们很大的安慰。随后,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文艺部旧剧处在马彦祥领导下,接管了这所剧校,由史若虚、李紫贵负责。十四岁的刘秀荣从此获得了新生。
在新社会的戏曲学校里学习,和过去大不同了,首先生活温饱了,再也没有教师打骂学生的事了,而且戏校陆续请了一些着名的京剧老师来教戏。在学戏的同时,还设了文化课、政治课、艺术理论课。他们不但每天练基本功,学老戏,而且还排演了新戏。一九四九年七月,第一届文代会期间,这个戏校(这时隶属于华北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旧剧处,名为“平剧实验学校” )演出了新排的《红娘子》,刘秀荣在戏里扮演了丫环春兰,还赶场扮演了一个农妇。她演的春兰,很是令人喜爱,给文代会的代表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此,旧剧处和戏校的同志们都亲切地叫她“小丫头”。这时,她学京剧刚刚有了一点初步的基础,能演一些大戏里的宫娥彩女和几个小戏了。
一九五○年一月二十八日,戏曲实验学校正式成立。戏校已从建国之日起,改属于中央文化部戏曲改进局,田汉局长兼任校长。戏校逐步建立了练功、学戏、文化政治学习的正规制度。刘秀荣和她的同学们,成了这所新中国第一个戏曲学校的第一班学生。一九五六年毕业,在校学习时间超过了七年。
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刘秀荣逐渐懂得了,一个京剧演员必须要有坚实的基本功,从小练就幼功最重要。于是,她几年来一直努力不懈苦练基本功,每天清晨天还不大亮,她就提前起床,到练功房去练早功,等同学们都来练功的时候,她已经练完了一遍。这样,她的基本功练得十分扎实,在舞台上可以把各种难度较大的技巧运用得非常熟练自如。
刘秀荣在戏校七年中,学会了几十出旦角戏,得到过不少名师传艺。她向肖长华、程玉普、华慧麟、赵桐珊(芙蓉草)、肖连芳、方连元、汪荣汉等老师学过青衣、花旦、刀马旦和武旦的戏,又向校外老师梅兰芳、荀慧生、韩世昌、叶盛兰、言慧珠等名家学过一些京剧、昆曲剧目。她学会了《祭江》、《祭塔》、《拾玉镯》、《小放牛》、《打钢刀》、《小上坟》、《金玉奴》、《春香闹学》、《游园惊梦》、《奇双会》、《樊江关》、《杨排风》、《百花赠剑》、《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扈家庄》、《宇宙锋》、《打渔杀家》、《木兰从军》、《铁弓缘》等戏。后拜着名京剧艺术家尚小云为师,学会了尚派名剧《昭君出塞》和《失子惊疯》。而使她受益最多的是王瑶卿老先生对她的三年多的教诲。
王瑶卿从一九五○年春天与王凤卿、肖长华、尚和玉等被聘为戏校名誉教授以后,刘秀荣就开始向王瑶卿学戏。虽然她过去已经学过一些戏,但并没有真正掌握多少,实际上还是王瑶卿老师给她打的底子,开的蒙。她和比她大三岁的同学谢锐青成为王瑶卿的最后一代入室弟子。那时刘秀荣常常去练完早功之后,就赶到王瑶卿老师家去学戏,王老师总是鼓励她要勤学苦练,当知道她早起练功的时候,就满意地说: “对,就要有这个劲头。”然后,这位年已七旬的老艺术家就十分认真地教起戏来。她向王老学了《长坂坡》、《武家坡》、《回荆州》、《穆柯寨》、《枪挑穆天王》、《刘金定杀四门》、《汾河湾》、《十三妹》、《孔雀东南飞》、《审头刺汤》、《金水桥》、《三娘教子》、《三击掌》、《玉堂春》、《战金山》、《棋盘山》、《珍珠烈火旗》、《貂婵》、《牛郎织女》等戏。王瑶卿以他自己多年来创造、发展了的精湛的旦角演唱艺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来教授他晚年的得意学生。一字一句地教念白,一板一眼地教唱腔,一招一势地教动作,王老教的是那样的仔细,要求的是那样的严格,这就使得刘秀荣的基础打得非常深厚,技艺学得非常扎实。她不仅向这位老恩师学会了许多出戏,还把他多年积累的舞台技巧学到了手,把他创造人物形象的表演方法学到了手。
刘秀荣天生一副好嗓子,但老师们总是告诉她,只靠天赋是不行的,要保持嗓子甜而亮,宽而润,又持久,又打远,还需要下功夫锻炼。她练唱、练念,向王瑶卿等老师学会掌握发声、吐字的方法,她练得口劲好,咬字既准又狠,唱能抑扬顿挫、刚柔相济,念能变化错综,铿锵有力。她的表演动作、功架武技也很高精。而且王瑶卿等老师更教给她如何在戏里用这些演唱的手段来准确地塑造人物,深刻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由于她基础打得深厚,再加上她肯于思考、琢磨,学得多,练得多,听得多,见得多,会得多,而又想得多。尽力消化,吸收着丰富的营养,终于把自己造就成了一个文武昆乱不挡,唱做念打俱精的好演员。
刘秀荣向王瑶卿学的,相当多的是描写古代英雄妇女的剧目,剧中的穆桂英、刘金定、梁红玉、窦仙童、双阳公主、何玉凤等,都是跃马挥戈、能征惯战、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女英雄。刘秀荣最善于有力地表现英雄们身上那种英武之气,无论唱念、身段、武打,都能和谐地刻划出她们的刚毅强悍、壮志豪情。另一些戏里又塑造了一些柔顺、善良的妇女,但是当她们在遇到压迫和困难的时刻,并不是俯首贴耳,听天由命,而是显露出强烈的斗争性格。象《三击掌》中的王宝钏矢志抗父,《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舍生殉情,《审头刺汤》中的雪艳杀身歼仇,《长坂坡》中的糜夫人托孤扑井,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我们戏曲舞台上古代妇女形象的佼佼者。刘秀荣能够根据不同的人物,运用王瑶卿老师教授的“有骨头”的唱念和带有刚劲特点的青衣身段,柔中有刚,如绵裹铁,展现出人物的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等优美的精神世界。这许多剧目的学习与实践,给刘秀荣的艺术道路铺下了坚实的路基,使她逐渐形成了自己奔逸壮丽,刚健遒劲的艺术风格。
刘秀荣一九五六年九月由中国戏曲学校毕业后,参加了中国戏校实验京剧团(后来隶属于中国戏曲研究院),直到一九六五年,才调到了北京京剧团。从戏校到剧团,她历经十多年的舞台实践,除去演过许多折子戏外,还在《全部穆桂英》、《破洪州》、《追鱼》、《香罗帕》、《游西湖》、《大英杰烈》、《百花赠剑》等剧目中担任主演。在北京和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以她精湛的演唱艺术,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她从一九五三年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起,到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曾先后去过欧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十几个国家访问演出。一九五九年,以《春郊试马》这一节目在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获得了金质奖章。
她在国内外广大观众赞扬声中,不骄不躁,努力钻研舞台技艺。同时,在到各地和各国演出中,又大大开拓了她的眼界,使她在发展自己的艺术特点方面取得了借鉴。
很多同志都说刘秀荣以演《白蛇传》起家,这话是有些道理的。解放前,刘秀荣所在的四维剧校三分校就演过田汉同志编写的《白蛇传》,戏名当时是《金钵记》。解放后,戏校建立后重新排演了这个戏。一九五○年十二月,全国戏曲工作会议期间,作了汇报演出,刘秀荣在剧中演的是第一个“水旗”。就在这前后,这个聪明有心的小姑娘,在多次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已经向导演李紫贵老师和扮演白素贞、小青的同学谢锐青、王诗英学到不少艺术表演的经验。随后,戏校几次重排这个戏,刘秀荣先后扮演了小青和白素贞。由于她已经有了些基础,在排戏时,很快就能够深入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再经过王瑶卿老师创腔并教授唱法和史若虚等老师的指导,她的技艺更加精进。一九五二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戏校(当时已隶属于中国戏曲研究院)演出了《白蛇传》,剧中的白素贞就由十七岁的刘秀荣扮演。周总理观看了演出,并接见了年轻的演员,合影时,总理招呼着刘秀荣: “来,小白蛇,坐到我这里来。”刘秀荣幸福地偎依在周总理身旁留了影。这个戏在会演中获得了演出二等奖,李紫贵获得了导演奖,刘秀荣获得了演员二等奖,扮演许仙和小青的朱秉谦、许湘生获得了演员三等奖。打这以后,刘秀荣一举成名,而这出《白蛇传》,就成了刘秀荣经常演出的保留剧目,一直得到广大观众的赞赏。
刘秀荣扮演的白素贞,所以能获得较高的评价,正是因为她能够完整地、贯串地塑造出这一善良而又勇敢的女性形象。这个美丽的精灵,为了追求爱情与幸福,不畏强暴,不惜牺牲,进行了殊死斗争。刘秀荣在演出中发挥了她唱做念打各方面的技巧和才能。在“游湖” 中,白素贞对至诚的许仙表达出自己的爱慕之情,几个唱段表现了她是那样大胆,又是那样柔情脉脉; 在“酒变”中,惊见许仙吓死,决心上仙山盗灵芝时,托付小青照看许仙的唱段,在悲壮急切之中充满了无限的钟爱之情; 在“盗草”和“水斗” 中,都经过先是婉言恳求,据理力争; 后是誓死搏斗,英勇向前。虽然其目的同样是为了搭救许仙,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感情,特别是两场戏中的开打,在变化的战斗场面里,以精采的武打技巧表现出人物的斗争精神; 在《断桥》中,如诉如怨的唱段,尽情地抒发了对许仙又恨又爱的复杂感情。在整个戏里,她以优美的表演、唱工塑造了这一英雄人物的鲜明性格。
刘秀荣在《破洪州》中扮演的穆桂英,演得也很有特色。这个戏在一九六三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和香港繁荣影片公司合拍成影片《穆桂英大战洪州》。这是一个内容充实风格新颖的喜剧,以其人物关系的复杂构成了戏的层层矛盾。穆桂英在八贤王、寇准面前是个年轻的后辈,在杨六郎面前是个知礼的儿媳,在杨宗保面前是个知疼知热的妻子,在众将官面前是个统率三军、法度严明的领兵元帅,在敌人面前是个能征惯战、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而刘秀荣能够在每一个段落里紧紧抓住这一人物的抗敌爱国、因公废私的基本性格,挥洒自如地演出了这位女英雄的每个侧面,这正是她艺术修养已趋成熟的表现。她当着八贤王和寇准,不好说出自己已经怀孕,就找些借口来推托,却又因为不会撒谎说露了底。这样一个天真的少妇,一听到白天佐领兵又来侵犯,你看她杏眼圆睁,柳眉竖立,唱出了“俺若是挂个元帅大印,显威风把北国一马扫平”,一下子就把个深明民族大义的女英雄的形象矗立起来了。她挂帅出征,升帐点将,一见那误了卯的先行官正是自己的丈夫,马上传令掩门,小夫妻相见时斗起气来。刚刚是叱咤风云、威风凛凛的元帅,一转身成了亲亲热热的妻子,但相见之后交谈之间仍是将帅关系,亦庄亦谐,却总不离开元帅的宝帐这一典型环境。当杨宗保败阵而回,拒不认错,竟反唇相讥,逼得穆桂英不得不为了严肃军纪,打了宗保四十军棍。这一棍一棍打在宗保的身上,疼在桂英的心上,但见她一时怒打先行,摆起了元帅的威风,一时又心疼夫婿,还她个妻子的温存体贴,又愤又悲、又疼又爱,感情变化复杂,但归结在先行请令带伤出征,元帅传令率兵随后,在大敌当前需要全力争取胜利的时刻,小夫妻间的一切矛盾都化为乌有了。这些地方,身份、地位、思想、感情的转变是构成剧情发展的一个个关键所在,刘秀荣都能非常细腻地交代清楚,不着痕迹,浑然天成。特别是在身份转化的当口,用王瑶卿老师所创造的“风搅雪”——韵白加京白的念法,更是声情并茂,如颊上添毫。而她所以能取得这一些成就,并不是因为她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技巧,更重要的是她深刻地分析了主题、掌握了人物,做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刘秀荣也曾演出过京剧现代戏,在《四川白毛女》 (扮演何长秀)、《朝阳沟》(扮演银环)、《沙家浜》 (扮演阿庆嫂)等戏中,经过多次实践,为在京剧舞台上塑造好现代人物,创造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她主演的《四川白毛女》 (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演出),参加过一九六○年四月文化部举办的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受到好评。
她演《四川白毛女》,曾经走过从原有戏曲演唱程式出发来进行创作以至失败的弯路。随后,她深入农村,参加劳动,对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有了较多的了解,对农村中新旧社会的对比也有了比较形象的认识。同时,在导演刘木铎老师和合作的演员、乐队同志们的帮助下,对剧本的主题思想和剧中人物的性格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根据表现的内容和人物的需要,运用京剧的艺术形式,加以继承、革新、发展、创造,使内容和形式比较和谐统一,演出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这个戏里,她的表演动作,基本上采用花旦的身段,但又有很大的突破,比较粗犷有力。在何长秀被地主迫害逃入深山以后,满怀深仇,饱受折磨,十年的穴居生活,养成她强烈勇猛、不屈不挠的性格。为了适当地体现这一人物形象,秀荣在花旦、刀马旦的强烈动作里,吸收了武生、花脸的表演程式,如用了“前弓后箭”、“骑马蹲裆”的身段,用了满脚落地的武生步法,用了花脸常用的“虎爪”式手势,用了架子花弹髯口功,将白发捋向左右两旁的演技,等等。她在唱腔上,多采用了王瑶卿老师教授的那些健壮有力的和适于表现身受压迫而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情感的唱腔,在发泄对仇人的愤怒感情时,更揉用了老生的高亢的腔调; 在念白上,也采用了京白加韵、大小嗓结合的念法。在这个戏里,在适当的地方,刘秀荣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些带有野性的动作和唱念,很好地表达了何长秀灾难深重的生活遭遇和不屈服的坚强性格。这个戏的演出,得到戏曲界的很大重视。
新中国培养出来的青年演员,红旗下长大的青年一代,也难逃万恶的“四人帮”的魔爪。文化大革命中,刘秀荣竟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送到干校去监督劳动,使她与多年来所从事的戏曲工作隔绝了,与多年来努力钻研的舞台艺术隔绝了。她怎么也不甘心就这样夭折了自己的艺术生命。在下放过程中,她抓紧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艺术锻炼,不能公开练功、练嗓,就在每天傍晚收工回来后,偷偷地骑上自行车,到空旷的地方去喊嗓、练功,琢磨过去的演唱,总算没有把功“回” 了。
“四人帮”被粉碎了,刘秀荣又一次获得了解放,参加了中国京剧院三团,并且担任了艺术委员会委员。她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以极大的干劲,饱满的热情,在很短的时间内,首先与她的师姐谢锐青、她的爱人张春孝和其他同学们恢复演出了《白蛇传》,使之在舞台上重放光彩,并再次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接着,她又恢复演出了《棋盘山》、《香罗帕》、《拾玉镯》、《打渔杀家》等戏,并开始了新的巡回演出。她主演的《穆桂英大战洪州》影片,在拍成十五年后的一九七八年才开始公开放映,仅半年,全国观众就超过了三亿人次。
一九七八年九月,刘秀荣出席了第四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妇联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一九七九年十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刘秀荣当选为戏剧界的代表,但因她刚从朝鲜演出归来,又到日本、加拿大去访问演出,没能参加大会。在同时举行的第三次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她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一九七九年七月,刘秀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开始了一个生活的新阶段。她下定决心,要永不自满,进一步勤学苦练,一方面努力向前辈艺术家学习,一方面也要参加培养青年演员的工作,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艺术长河中,以期为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