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人物传记/《马一浮》主要事迹简介

《马一浮》主要事迹简介

马一浮马一浮(1883—1967年),生于四川成都,原籍浙江绍兴。名福田,后改名浮,字一浮,号湛翁,晚号蠲叟、蠲戏老人,别号、笔名被褐、太渊、宛委山人、服休、圣湖野老、夕可老人等。父廷培,四川省仁寿县知县。母何定珠,出身陕西勉县望族。有三姐:明璧、明珪、惠芳。...

马一浮

马一浮(1883—1967年),生于四川成都,原籍浙江绍兴。名福田,后改名浮,字一浮,号湛翁,晚号蠲叟、蠲戏老人,别号、笔名被褐、太渊、宛委山人、服休、圣湖野老、夕可老人等。父廷培,四川省仁寿县知县。母何定珠,出身陕西勉县望族。有三姐:明璧、明珪、惠芳。

光绪十四年(1888年),随父母自成都返回原籍绍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应绍兴县试,名列榜首。同时应考者有周豫才(鲁迅)、周遐寿(作人)。翌年,娶汤寿潜(1856—1917年,历任浙江都督、浙江铁路公司理事长等职)长女孝愍为妻。婚后,与汤寿潜受业弟子谢无量相偕赴沪,在同文会堂习英文、法文。同时和马君武、李叔同、邵力子等相交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与谢无量、马君武在沪合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杂志。翌年,夫人病故,作《哀亡妻汤孝愍辞》,以夫妻情笃,致终未再娶,无子女。

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六月,赴美国圣路易斯,任留学生监督公署中文文牍,兼万国博览会中国馆秘书。在此期间大量阅读西方文、史、哲着作,译有《法国革命史》等,并曾到英、德游历。光绪二十年(1904年)五月,至日本留学,习日文、德文,与章太炎、鲁迅有所过从。十一月回国。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镇江焦山海西庵,与谢无量一起读书,研究西方文化,继之,发宏愿整理华夏文化。在致舅氏何稚逸书中说:“窃有志于二宗:欲为儒宗着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纪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将以汇纳众流,昭苏群惑。悬艺海之北辰,示儒术之总龟,振斯道于陵夷,继危言于将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寄居杭州西湖广化寺,精研国学,佛阁青灯,遍读“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2万余册。翌年,移居宝极观巷,仍杜门苦读。夏,秋瑾就义,作《悲秋四十韵》、《鉴湖女侠行》寄意。后又居杭州永福寺,涉猎元曲,并在同盟会《民报》发表自撰曲多首。宣统二年(1910年),作《诸子会归总目例序》,举诸子140家,书627卷,详加考辨。

1912年,民国肇始,蔡元培任教育总长,聘为秘书长。不久即辞职。本年赴南洋考察,对当地华侨学堂不废经学极为赞同。1916的6月,苏曼殊至杭州拜访。12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聘为文科学长,以“古闻来学,未闻往教”婉辞。1917年始,通读“三藏十二部”佛家典籍,参谒名山古刹,广交高僧大德,又撰写大量佛学专着,提出“儒佛互摄说”,认为佛学与儒家心性义理之学有共同处,所谓“尧舜孔佛是一人”,在佛学界望重一时,被称为“南马北汤(用彤)”。1918年,李叔同出家,自述系受到马一浮影响。1920年夏,撰《老子道德经注》。1923年后,渐弃佛、道,而归于儒家。在书札中说:“古圣为人,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 1926年在书札中又说:“禅是闲名,大可束阁。性是实德,必须亲证。”于是,“归而求之六经,取法宋贤”。1927年在书札中更自誓:“欲以有生之年,专研六艺。拾先圣之坠绪,答师友之深期。虽劫火洞然,不敢自阻矣。” 1928年,为丰子恺《护生画集》撰序。1929年,与熊十力订交。1932年,为熊十力《新唯识论》作序,以是书为:“深于知化,长于语变者”,而“世之谈者,未能或之先也。”1933年熊十力、梁漱溟到杭,三人相聚,门人称为“三圣”。

1937年11月,避寇南迁,经桐庐、开化,至江西泰和。在桐庐曾手书一联:“养拙干戈际,用心霜雪间。” 1938年2月,致丰子恺信:“务望尽力发挥非战文学,为世界人道留一线生机。目睹战祸之烈,身经乱离之苦,发为文字,必益加亲切,易感动人。”6月,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约,以“大师”名义,在辗转迁此的浙大开设“特约讲座”,共讲11次。讲学以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教”为宗旨,教育青年要“养成刚大之资,以济蹇难。”继而阐释“六艺论”道:吾人“本然之善,名为天命之性,纯乎理者也。此理自然流出诸德,故亦名为天德,见诸行事,则为王道。六艺者,即以天德王道之所表显。”故六艺“统摄于一心”。“六艺不唯统摄中上一切之学术,亦可统摄现在西来一切学术。”“弘六艺之道,并不是狭义的保存国粹,单独的发挥自己民族精神,而只是要使此种文化普遍的及于全人类,革新全人类习气上之流失,而复其本然之善,全其性德之真。”并断言:“天地一日不毁,人心一日不灭,则六艺之道炳然常存。世界人类一切文化最后之归宿,必归于六艺,而有资格为此文化之领导者则中国也。”“六艺论”是中国文化哲学的奠基作,贺麟认为“能代表中国正统思想的文化观。”(《当代中国哲学》,1947)讲稿辑为《泰和会语》。11月,在广西宜山,继续为浙大讲学9次,讲“义理名相论”,“诲人反躬力行,找正本源”,建构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讲稿辑为《宜山会语》。

在一些门人和陈立夫、陈布雷推动下,国民政府以行政院院长孔祥熙名义电请创办书院,遂提出《书院之名称旨趣及简要办法》:“书院为纯粹研究学术团体,不涉任何政治意味。凡在院师生,不参加任何运动。”以“复性”为书院名,盖“教之为道,在复其性而已矣。”而“讲明性道当依六艺为教,”“分通治、别治二门。通治,明群经大义;别治,可专立一经。”分设四学:玄学、义学、禅学、理学。当局同意后,遂于1939年1月抵重庆。当日蒋介石即设宴款待。蒋称:“中正不学,忝主党国,任重事烦,缺失必多,幸识大师,愿垂教言。”对口:“妄谓国事万机,要在宽简。宽则民附,简则易行。法峻则民散,政烦则民惑。”“唯诚可以感人,唯虚可以接物,此是治国的根本法。”蒋即指令教育部筹办书院,拨专款充建院基金,每年并予补助。3月,书院筹委会成立,后改为董事会,以屈映光为董事长。马一浮被聘为主讲,以宾礼相待。主讲下设“特设讲座”,由熊十力担任。又设“讲友”,相当于名誉教授,聘赵熙、梁漱溟、谢无量、叶左文等。学院设在四川乐山乌龙寺,又特建“濠上草堂”,供主讲居住。9月15日开讲,宣示学规:“主敬为涵养之要,穷理为致知之要,博文为立事之要,笃行为进德之要。”“以复性为纲领,以返求为功夫。”“期望从学之士人人能为王者师,方尽得儒者本分。”至1941年5月25日,共讲学四个学期,一年零八个月。讲稿辑为《复性书院讲录》六卷。自1942年1月起,书院改以刻书为职志。发布《蠲戏老人鬻字刻书启》, 鬻字所得两万馀元,全部用于刻书,先后刻成“群经统类”、“儒林典要”28种、38册。

1943年起,编刻历年自作诗词,并倾全力临池、写诗。自1913年至殁传世诗词3100馀首,“老而播越,亲见乱离,无遗身之智,有同民之患,于是触缘遇境,稍稍有作。” (《蠲戏斋诗自序》)其作多“以理入诗”,海内方家评为“气象阔人”、“淡雅”、“时有宋味”,徐复观则断为“当代第一流乃至是第一人的手笔。”(《蠲戏斋诗全集·序》)书法诸体皆备,尤以隶书、行草造诣极深,享有盛名。

1946年5月,自重庆经上海飞杭州,以西湖葛荫山庄为复性书院临时院址,继续鬻字刻书。1948年秋,书院结束,改为“智林图书馆”。

1950年4月,应门人蒋苏庵之请,移居西湖花港蒋庄。智林图书馆编纂处亦迁至蒋庄。每逢生辰、重九,辄与戚友、门生雅集,得诗甚多。

1952年4月,上海市市长陈毅,在浙江省文教厅厅长刘丹陪同下,长袍布履专程至蒋庄拜访,自此二人订交,并应聘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1953年2月,作贺熊十力70寿诗:“孤山萧寺忆谈玄,云卧林栖各暮年。悬解(即玄解,指《新唯识论》)终期千岁后,生朝长占一春先。天机自发高文在,权教还依世谛传。刹海花光应似旧,可能重泛圣湖船。” 9月,毛泽东批判梁漱溟,周恩来委托沈尹默赴杭,邀其晋京劝梁检讨,未允所请,称:“我深知梁先生的为人,强毅不屈。如他认为理之所在,虽劝无效。”11月,赴沪回访陈毅,陈设盛宴款待。有赠陈毅诗:“不恨过从简,恒邀礼数宽。林栖便鸟养,舆诵验民欢。皂帽容高卧,缁衣比授餐。能成天下务,岂独一枝安。”1954年1月,出席虎跑弘一法师墓塔落成典礼,本年,膺选为全国政协特邀委员。

1957年4月,周恩来总理陪同苏联国家元首伏罗希洛夫游览西湖,特地请伏到蒋庄拜访,并郑重介绍说:“马先生是我国唯一的理学家。”

1963年,80寿辰之际,周恩来拨款1万元,作为颐养之资。本年冬,将历年所做书法精品357件悉数献给国家,全国政协特为此举办“马一浮书展览会”。后又赠陈毅旧藏宋画1幅,附函称:“今以呈左右,退食之馀或邀鉴赏,藉佐宾谈,亦此画之幸也。”1964年冬,政协全国会议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怀仁堂设专宴款待,作陪者有陈毅元帅、粟裕大将、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叔通等。为答谢毛、周,分别书赠诗联:“使有菽粟如水火,能以天下为一家。”“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所藏书画被焚毁,最后又被赶出蒋庄,寄居安吉路一斗室。曾愤激呼号:“斯文扫地!斯文扫地!”遂积郁成疾。倚病榻作《拟告别诸亲友》:“乘化吾安适,虚空任所之。形神随聚散,视听总希夷。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临涯挥手罢,落日下崦嵫。”

1967年6月2日以胃病逝世于浙江医院。

1980年,浙江各界隆重补开追悼大会,梁漱溟致电挽曰:“千年国粹,一代儒宗。”1987年,逝世20周年时,浙江各界举行纪念活动,杭州师范学院同时成立“马一浮研究所”。1993年3月,浙江大学等28个单位发起召开“马一浮国际学术研讨会”。

着有:《泰和会语》(1940年)、《宜山会语》(1940年)、《复性书院讲录卷一》(1939年)、《复性书院讲录卷二》(1940年)、《复性书院讲录卷三》(1940年)、《复性书院讲录卷四》(1940年)、《复性书院讲录卷五》(1941年)、《复性书院讲录卷六》(1942年)、刘锡嘏、王培德辑录《尔雅台答问》(1940年)、张立民、王培德辑录《尔雅台答问续编》(1940年)、《濠上杂着》(1940年)、《蠲戏斋文选》(整理稿)、《蠲戏斋书信选》(整理稿)、《蠲戏斋诗词选》(1943年);全集有:《马一浮集》三卷;选集有:滕复编《默然不说声如雷——马一浮新儒学论着辑要》(1995年)、《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马一浮卷》(1996年)等。

法书有:夏宗禹编《马一浮遗墨》(1990年)。

传记有:马镜泉、赵士华着《马一浮评传》(1993年)、陈星着《隐士儒宗·马一浮》(1996年)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