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人物传记/极有胆勇的少年将军孙韶

极有胆勇的少年将军孙韶

孙韶 (188—241),字公礼,三国时吴郡富春人,是唯一一个被收入 《三国志》 和《三国演义》的建德人。孙韶从小跟随伯父孙河生活,孙河是一位能征善战的人,与孙坚同族,后过继给姑父俞氏,随孙坚东征西讨,常为前驱,深受孙坚信任和倚重,“待以腹心之任”,被孙坚赐姓为孙。孙坚死后,孙河又随孙策平定吴、会,孙策死,又辅佐策弟孙权,讨伐李术,拜威寇中郎将,领庐江 (今...

孙韶 (188—241),字公礼,三国时吴郡富春人,是唯一一个被收入 《三国志》 和《三国演义》的建德人。

孙韶从小跟随伯父孙河生活,孙河是一位能征善战的人,与孙坚同族,后过继给姑父俞氏,随孙坚东征西讨,常为前驱,深受孙坚信任和倚重,“待以腹心之任”,被孙坚赐姓为孙。孙坚死后,孙河又随孙策平定吴、会,孙策死,又辅佐策弟孙权,讨伐李术,拜威寇中郎将,领庐江 (今安徽合肥) 太守。后为将军,屯京城 (今江苏镇江)。因部属叛乱,孙河在丹杨 (今安徽当涂) 被叛将所杀。当时孙韶才17岁,闻讯后,并不慌张,而是整顿部队,“收河余众”,加固城防,修缮战船,打造兵器,做好迎战的准备。孙权得到叛乱的消息,从椒丘 (今江西新建)领兵到丹杨平定了叛乱,返回途中路过京城,天色已晚,就在城外安营。孙权见城内没有动静,就让部将试着攻城。谁知城上立即有人发出战斗的警报,“传檄备警,欢声动地,颇射外人”,箭如飞蝗一般地射来,孙权赶紧让喊话,通知城内是自己人,这才停止射击。第二天,孙权入城,见到孙韶,十分器重,马上封他为承烈校尉,统领孙河旧部,并将曲阿 (今江苏丹阳)、丹徒(今江苏丹徒) 二县作为他的食邑 (享受赋税),并允许他自己设立办事机构,设置长史,保留和孙河同等的待遇。不久,调任广陵 (今江苏扬州) 太守、偏将军。广陵地处吴魏边境,责任重大,而且身兼行政领导和军事首长,上马管兵,下马管民,对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都是严重的考验。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孙权接受文帝曹丕的封号,称吴王,升孙韶为扬威将军,并封爵建德侯。第二年,孙权称帝,建元黄武,加封孙韶为镇北将军。黄武四年 (225),孙权从家乡富春县划出土地,设置了建德、新昌、桐庐三县,将建德县作为孙韶的封地,建德县之设自此始。

◇建德侯亭

孙韶镇守边关数十年,“善养士卒,得其死力”,爱护兵卒将领,部下都愿意听从他的号令,愿出死力,因此军纪严明,军队的战斗力很强。孙韶十分注意了解敌情,常常派人外出侦察,掌握敌方的动态,并预先做好应变的准备,所以他很少失误,打败仗。因为孙韶治军、治民有方,魏国边界上的青、徐、汝、沛等州之民前来投奔依附的有不少,淮河以南靠近长江的魏国军队都撤走了,徐、泗、江、淮一带两国交界之处,竟然出现了几百里的无人区。

孙权统兵西征,与魏、蜀交战,把国都也迁到湖北武昌,孙韶远在长江下游,十多年没有见到孙权,一直到黄龙元年 (229)孙权还都建业之后,孙韶才有机会朝见。孙权询问魏国南部边境青、徐一带的军队要塞、布防情况、将帅姓名、兵力多少,孙韶随问随答,没有答不上来的。孙权听了十分满意。又见孙韶生得身材魁梧,风度不凡,孙权非常赞赏,对人说: “我很久不见公礼,不料他的进步这么快!”加封他领幽州牧,持皇帝节旄。

孙韶的生平事迹收在 《三国志·吴书》 的宗室传中,在著名的古典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 中也有关于他的故事,写到孙韶的这回书为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破曹丕徐盛用火攻”。书中写魏主曹丕发水陆军马三十余万,御驾亲征,杀奔东吴,要为其父曹操报赤壁兵败之仇。鉴于魏兵势大,东吴统帅徐盛定下了凭借长江天险,以守为攻的战略。可是年少气盛的孙韶却主张主动出战迎敌,并不顾军令,私自 “引本部三千精兵,潜地过江” 去了。孙韶此举,虽属冒险,却也成竹在胸。因为他在江北镇守多年,十分熟悉那边的地形,并料定魏兵因天寒必不能持久,很快就会退兵,故在其必经之地淮口设伏,杀其不备。事实果如孙韶所料,魏兵“回军” 时由江入淮,孙韶以逸待劳,一举杀出,“魏兵不能抵当,折其大半,淹死者无数”,又遇老将丁奉火攻,折了大将张辽,“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魏兵大败而回”,为打败魏国的进攻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罗贯中的这段书极力渲染孙韶 “年幼负气,极有胆勇” 的性格。他反对单纯防御,主张主动出击,当面顶撞主帅徐盛,“愿自去江北,与曹丕决一死战,如不胜,甘当军令。” 惹得徐盛火起,以违抗军令的罪名将他推出辕门斩首,幸好孙权飞马赶来救下。孙韶向孙权哭诉: “臣往年在广陵,深知地利,不就那里与曹丕厮杀,直待他下了长江,东吴指日休矣!” 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孙韶曾向徐盛提出建议,但未被采纳,一个 “只是不肯”,一个却 “再三要行”,后来终究还是 “潜地过江去了”。不长的篇幅,将孙韶写得有棱有角,性格鲜明,虎虎有生气。

◇建德侯坊

《三国演义》 中借孙权之口对孙韶加以表述。当孙韶违令将斩,孙权赶来相救,徐盛以军法 “乃国家之典刑,若以亲而免之,何以令众” 为由,不肯赦免孙韶时,孙权不得已,将亡兄孙策搬了出来: “奈此子是伯海亲侄,少亡其父,依傍伯海养之,本姓俞氏,然孤兄 (策) 甚爱之,赐姓孙; 于孤颇有劳绩。今若杀之,负兄之义,又灭绝俞门之后。” 孙权这段话完全可以与史书相印证,孙韶后裔如今犹存,1700多年的历史得以完整的延续至今,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能也是很少见的吧。

孙韶于东吴赤乌四年 (241) 去世,享年54岁。他的后代世居州城。“五代末季,郡城刻日有兵戈之忧”,族人 “各四散”,有孙之名 (行万五) 者率族人迁居到 “郡南马目山麓,地曰 ‘大山’”(《富春堂孙氏宗谱》) 之处,子孙繁衍,自成村落,后名“孙家村”,今名 “孙家”,村中至今尚保存着富春堂、建德侯庙等古建筑。

孙家坐落在马目山脚,周围四峰环抱,故又称四峰村。其村落布局呈S形,极似太极阴阳鱼图形,卵石铺路,水渠沿村道而流,丛林蔽日,竹木参天,生态环境十分优良。富春堂位于村中,门楼两侧立柱材质不一,一边为石质一边为木质,据说此是因为孙韶非孙氏嫡裔而乃俞氏改姓之故。村中几乎全为孙姓。民风淳厚,环境幽静,有如世外桃源,确是一个遁世避乱的好地方。

◇孙家富春堂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