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事如神的王升
陆游的祖上很有些仙气,远的不说,高祖陆轸、祖父陆佃就十分热衷于修炼,爱读甚至于沉迷于道家经典。据陆游说,陆轸幼时,因家贫未能入学读书,七岁时,忽然做起诗来,而且 “有神仙语”,旁人见了都十分惊异。后登第入朝为官,曾任吏部郎中,直昭文馆,赠太傅,晚年自号 “朝隐子”,显然是套用 “大隐隐于朝” 的说法。据说有一天退朝,忽见有仙人在空中行走,离地三尺,凭虚而行,陆轸大惊,急忙邀请仙人到家中做客,仙人自称乃古仙人栖真子施肩吾,传授他炼丹辟谷之术。陆轸死后,具体的修炼之术未曾留传下来,只传下一本研究著作 《修心鉴》。另一说,陆轸从四川任所归家,途中遇到施肩吾。施自称“方五”,陆轸说: “先生就是隐居洪州西山修炼的施肩吾吧?”施肩吾见他有仙缘,就收他为徒,传授学道修炼之术。后来,陆轸出任睦州知州,而施肩吾正是睦州分水人,这也可以说是夙缘了。
◇陆佃像
陆游的祖父陆佃,是一位饱学之士,精通礼仪,常参与朝中重大的祭礼活动,爱好道家经典,并且很有研究,校注过 《鹖冠子》、《鬻子》 等道家著作。陆佃对同样很有仙风道骨的睦州人王升很器重,他们之间结下了很深的情谊。
王升 (1053—1132),字君仪,北宋徽宗时人,博览群书,精通 《礼仪》、《周易》 之学,是个饱学之士,但不肯出仕。建中靖国元年 (1101) 曾往京城开封访陆佃,请教礼、易之学,深受陆佃赏识。陆佃亟力敦请他出来做官,为国效力,次年以学行优秀的名义推荐出任湖州教授,后又转寿州教授、婺州教授,未几罢归,杜门20年不赴调,近60岁时,始赴京师谋职,耽搁数月,已倦。徽猷阁左丞薛昂进其所撰 《冕服书》,始得一官,后任明堂司常。宣和七年 (1125),以待制的名义退休致仕,返还睦州,著有 《易说》 一书。师从张葆光学《易》,但有自己的创见和发明。
南宋建炎二年 (1128),金兵长驱南下,一路势如破竹,高宗仓皇逃窜,金兵穷追不止。建炎三年 (1129) 十二月,临安陷落,钱塘令朱跸战死,高宗登上海船,逃往温州、台州沿海; 越州 (今浙江绍兴)、明州 (今浙江宁波) 很快为金兵所破,天下震动。与杭州百里之遥的严州,危在旦夕,人心惶惶,大户人家纷纷携家带口往山中躲避。这时王升却在乌龙山下大兴土木,盖筑新房,他对百姓们说: “金兵决不会侵犯严州,而且会大败而归。从此之后,再也不会渡江南下了。” 百姓们见王升镇定的样子,都放下心来,不去逃亡了。后来,金兵元帅兀术侵犯严州时, 在桐庐山下中了严州人钱峃、 钱的埋伏, 死伤很多, 连兀术的小妾也被杀了,金兵狼狈而逃,从此之后,金兵再也无力南侵,正应了王升的预言。宋金之间的力量相对平衡,各守边境,南宋虽也几次计划北伐,但都未能成功。
王升精通易学,精于占筮,每年正月初一,都要占一卦,以卜一年之事,预言灾祥凶吉,往往很灵验。退休后,一直住在州城城北乌龙山下,绍兴二年 (1132),卒于家,享年八十。
王升善修行,能辟谷,即停食服药,行腹中之气,以达长生。相传汉初张良因体弱多病,助刘邦夺取天下后,即弃官随赤松子游,学辟谷之术,后成仙得道。辟谷也不是不吃任何东西,只是不吃五谷饭食而已,诸如药物、饮料还是要进食的。而且有一定的期限,有点像当今的饥饿疗法。王升的朋友葛胜仲有写他辟谷的三首诗,首题为《近蒙明堂使局赐酒元巳日与诸僚会饮城东王君仪先生辟谷不敢召以二尊为寿》。上级赐下美酒,想邀老友同饮,但因为王升正在修辟谷之术,“不敢召”,只能敬 (送)上两杯酒,祝他辟谷成功,健康长寿。其第三首题为 《君仪再和复次韵答之》,诗云——
醪敷映玉浪吹香,未饷征君敢独尝。
瓮下无人容借饮,壶中有客共深藏。
歌呼仅可供赪颊,酩酊那忧共腐肠。
好似东皋求待诏,三升日给酝偏良。
诗中称王升为 “征君”,可证王升是朝廷礼聘征召而来的高士。诗题称“再和”、“复次韵”,可知王升已经和过二次葛胜非的赠酒诗了,同题唱和,三遍之多,足见情谊之深。
王升博学之士,著有 《易说》 和 《冕服书》 二书,前者为易学著作,后者为礼经研究著作。从上述葛胜非唱和之作来看,王升还能诗,但都失传了。遍查 《全宋文》、《全宋诗》、《全宋词》,都没有发现王升的作品,这实在令人遗憾,使后人失去了一个了解他的机会。但陆游为王升 《易说》一书写的跋文却因收在陆游 《渭南文集》 中而赖以传世,虽然仅区区几十个字,但“端居于严” 的生动描述却再现了王升的从容镇定、蔑视虏骑的神态,文字不长,特抄录于下——
王公易学,虽出于葆光张先生,然得于心者多矣。建炎间,胡骑在钱塘,明、越俱陷。王公端居于严,曰: ‘虏决不至此,且狼狈而归。自此穷天地不复渡江矣。’ 其妙于《易》 数盖如此。
——淳熙丁酉元日,山阴陆某书于锦官阁下。
王升有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令人怀想、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