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人物传记/善识人才的喻樗

善识人才的喻樗

德、识、才、学是对一个人尤其是读书人 (现在叫 “学者”了) 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其中,德是道德品行方面的标准,是第一位的,一个人可以无才,但不能缺德,道德品行,对所有人都有要求,都不能放松和降低标准,引车卖浆者流的下层劳动者其品行不一定低,往往还比上层统治者更加高尚,亚圣孟子曾提出 “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一闪耀道德光辉的人生命题,是非常了不起的。除了德以外,...

德、识、才、学是对一个人尤其是读书人 (现在叫 “学者”了) 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其中,德是道德品行方面的标准,是第一位的,一个人可以无才,但不能缺德,道德品行,对所有人都有要求,都不能放松和降低标准,引车卖浆者流的下层劳动者其品行不一定低,往往还比上层统治者更加高尚,亚圣孟子曾提出 “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一闪耀道德光辉的人生命题,是非常了不起的。除了德以外,识、才、学指的都是人的综合修养: 学指学问、知识,才指处事的才干、能力,而识指的是一个人洞彻世事、时势的眼光。没有超凡的识见,其才、学便不能充分发挥或发挥得不是地方。许多人道德、学识、人品都十分高尚,令人起敬,但由于见识糊涂,看不出世事的复杂性而被表象迷惑,做出许多糊涂之事,俗称”犯傻”,或曰 “好人犯错误”,这都与一个人的识见高下有关。反面的例子如西汉大学者扬雄,作 《剧秦美新》 阿谀王莽新朝,留为士林之耻。又如春秋时越国谋臣文种,汉初大将韩信,因不善识人,招致君王的疑忌,都死于非命,令人叹息。正面的例子如三国时之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有三分天下,为刘备策划了天下大计,这就是识见,是对天下大势的深刻的洞彻力。又如与文种同为谋臣的范蠡,与韩信一起开汉朝天下的张良,都能审时度势,功成身退,得享天年。《三国演义》 写诸葛亮舌战群儒,东吴群儒个个都是饱学之士,论学问他们绝不会在诸葛亮之下,但谈到对时势的把握和识见,智商却都不高。识见往往表现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常常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说德决定一个人品位的高低,那么,识就决定一个人发挥才、学的方向和程度,因此,识见高低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红楼梦》 中有联云: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洞明世事就是一个人的识见,洞明世事的深浅取决于一个人识见的高低,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喻樗就是一个洞明世事,识见力极高的严州人。

喻樗 (?—1180),字子才,号湍石,一号玉泉。祖上是南昌人,原姓俞,有俞药者曾在梁朝当过官,位至安州刺史,梁武帝赐姓为喻,喻樗为俞药的十六世孙。喻樗少慕二程之学,师事程门大弟子杨时,为二程的再传弟子。为学注重儒家经典的研究,认为 “六经数十万言,只有十字能尽其义”,即 “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而已” (《宋元学案·龟山学案》、《玉泉语录》) 对 《论语》 及 《中庸》、《大学》 颇有研究和心得。说孔子作 《春秋》 只是据实而书,并无什么褒贬义例,“圣人只如一面镜相似,是非善恶各因其实”。提倡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并把 “则” 训释为 “即”、“便是”,认为 “仕而优便是学”,“学而优便是仕”。为文主张“文字使人击节叹赏,不如使人肃然起敬”。著有 《中庸大学论语解》、《玉泉语录》 等书,今已不传。

建炎三年 (1129) 中进士,曾任玉山 (今江西玉山) 县尉,为人质直好议论,但议必中的。时赵鼎从朝中要职去官,闲居常山,玉山与常山毗邻,喻樗便前往拜谒,当面向赵鼎提出建议,说: “公事奉圣上,要多以治国之道开导而少施行; 开导之际要多表示诚意而少讲话。” 赵鼎对此语十分赞赏,引之为上客。后来赵鼎都督川陕、荆襄,都聘喻樗为僚属。

绍兴四年 (1134) 九月,金兵大举渡淮南犯,时赵鼎任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主持军事,坚决主张抵抗,高宗拟亲征,喻樗往见赵鼎,问他: “御驾亲征,六龙临江,兵气百倍,士气正旺。然而公认为这次出征有多大的取胜把握? 是否属于试探性的用兵呢?” 赵鼎回答说: “历年以来,我国节节败退,民心不振,士气低落,而敌人十分骄狂,在这样的形势下,已别无选择,不能再退,故而亟力建议皇上抵抗。至于成败与否,我心中确实还没有数哩!”喻樗说: “如果没有绝对取胜的把握,那么就应该预先考虑好退路,以防万一,不要使圣上受到危险。” 赵鼎向他请教办法,喻樗建议起用刚被罢免的名臣张浚,命其总督江、淮、荆、浙、福建诸路,任宣抚使,总管军队和地方钱粮后勤,以为后方接应,这样,万一前方有变,也可以有退路。赵鼎认为喻樗讲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入奏高宗,说明利害,建议重新起用张浚,“张浚人才,陛下终弃之乎?” 高宗明确表态: “朕用之。” 遂起用张浚为知枢密院事。张浚从贬所福州赶来临安,拉着赵鼎的手说: “你的这些举措十分符合人心,深受百姓欢迎。”赵鼎笑着说: “这都是子才的功劳呀!”从此,喻樗往来于两位执政大臣之间,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同年十月,高宗进驻建康 (今江苏南京),以鼓励士气,年底,金兵因缺粮,加之岳飞部将牛皋的打击,只得退兵,这次抗战赢得了胜利。不久,赵鼎推荐喻樗为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

金兵北撤,抗战取得了胜利,赵鼎和张浚都十分兴奋,两人的感情很融洽,“相得欢甚”,这时传出两人都将拜相的消息,人们都认为是对他们两位的奖赏和鼓励,是件大好事,对国家有利。但喻樗却认为两人同任枢密院知事可以,但同处相位不行,因为两者的职责不同,赵鼎从枢密院退位,张浚接班,能够继续赵鼎的策略和做法,这样可以保证“气脉”长远,但相位和枢院不同,因为宰相的权力太大,一举一动都要牵涉到军国大事,如果两个人意见不统一,就会产生矛盾,造成“贤者自相背戾” 的局面,这样对国家对自己都不利。后来果然在北伐、和战大计上两人产生不同意见,导致两人前后罢相的结果。一切皆如喻樗所料。

绍兴八年 (1138),秦桧为相,大力推行和议,投降卖国,抗战派遭受迫害。喻樗因坚决主张抗金,被贬出京城,降为舒州怀宁 (今安徽怀宁) 知县,后任衡州 (今湖南衡阳) 通判,最后被迫辞官致仕。直到秦桧死后才重新出山,任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出知蕲州知州。孝宗即位,用为浙东常平提举,甚有政绩。淳熙七年 (1180) 逝世。

喻樗识见非凡,善鉴识,所议必中,尤善识人。宣和年间,曾预言友人沈晦将夺取第一名进士; 建炎初年,又说今年的状元将是张九成,榜眼是凌景夏,都被他一一言中。赵鼎曾经为了樊光远免试之事找过喻樗,但喻樗说: “今年省试不可无此人。”后来樊光远果然高中第一名。喻樗有两个女儿,很多富人来求婚,他都不答应,但是见到汪洋和张孝祥,他说: “佳婿也。”就将两个女儿嫁给他们了。

汪洋是玉山人,青年才俊,喻樗在玉山任县尉时,即已看中,亲自指点他读书,后又经喻樗介绍与张九成交游,学力益进。绍兴五年 (1135),汪洋中进士第一,年方十八,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状元郎了。后改名汪应辰,字圣锡,因反对议和,被秦桧排挤,流落岭外17年,桧死,始还朝。在朝正直敢言,出知四川制置使,入为吏部尚书,多革弊政,得罪权贵,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不喜为文,然每作辄过人,有《文定集》 传世。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 (今安徽和县)人。南宋初年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绍兴二十四年 (1154) 状元。上疏请昭雪岳飞,为秦桧所忌。任建康留守,因助张浚北伐而被罢职。后知荆南府,为荆湖北路安抚使,兴办水利,筑寸金堤; 置万盈仓,以储漕粮。因病退居芜湖,卒时年仅三十八。著有 《于湖集》、《于湖词》。其 《六州歌头》 悲壮激烈,堪称岳飞 《满江红》 余风——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相传,都督江淮兵马的张浚读到此词,深为感动,为之罢席而入。可知喻樗一门忠烈之情。

喻樗妻王氏,封淑人,有一子,名良能。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