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刘焉传》原文、释译、人物评价
刘焉
【原典】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难。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会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当收俭治罪;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及太仓令巴西赵韪去官,俱随焉。
是时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州从事贾龙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犍(qián)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
【释译】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县人。汉鲁恭王后裔,于章帝元和年间改封到竟陵,宗族旁支就在那里安家。刘焉年轻时曾在州郡任职,因宗室身份被任中郎,后因老师祝恬去世离职。刘焉居阳城山,探究学问并教授学生,被举荐为孝廉,征聘到司徒府,历任洛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卿等职。刘焉目睹当时朝政衰败,王室多事,便建议说:“刺史、太守为官贪利,盘剥百姓,以致民众离叛。应选用清廉大臣任州郡长官,以安定全国。”刘焉暗中设法谋取交阯牧之职,想借此躲避世乱。他的建议未能实行,任侍中的广汉人董扶私下对刘焉说:“京都将要发生变乱,益州有天子气。”刘焉听了董扶的话后,便想改赴益州任职。时逢益州刺史郤俭横征暴敛,百姓怨愤,远近皆闻,并州刺史张壹、凉州刺史耿鄙被当地百姓杀死,刘焉如愿出任监军,兼任益州牧,封阳城侯并准备将郤俭治罪;董扶也请求出任蜀郡西部属国都尉,正巧太仓令巴西人赵韪被免官,董扶便随刘焉而上任。
当时,益州叛贼马相、赵祗等人在绵竹自称黄巾军,聚集疲于劳役的百姓,一两天内就得到几千人,首先杀了绵竹县令李升,民吏聚集,共一万多人。又攻破雒县,杀了益州刺史郤俭,再进攻蜀郡、犍为,不足一月的时间,三郡均遭破坏。马相自称天子,部众数以万计。州从事贾龙率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召集吏民一千多人,进攻马相等人,只几天,就战败他们并将之赶走,州内又恢复秩序。贾龙便选派手下迎接刘焉。刘焉将州治所迁移到绵竹县,抚慰招纳叛离民众,力行宽惠政策,暗中打算割据称雄。张鲁的母亲起初在绵竹地区传播五斗米道,又显得比较年轻,常常往来于刘焉家,所以刘焉任张鲁为督义司马,前往汉中,切断栈道,杀害朝廷的使者。刘焉向朝廷上书说“道路被五斗米道的人阻断,无法再通”,又制造借口杀了益州豪强王咸、李权等十多人,来建立自己的威信。犍为郡太守任岐和贾龙因此又反攻刘焉,刘焉击杀了任岐与贾龙。
【人物解读】
刘焉(?~公元194年),汉室宗亲,东汉末年益州牧,汉末群雄之一刘璋之父。刘焉为汉鲁恭王之后裔,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后因益州刺使郤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后郤俭为黄巾贼所杀,刘焉进入益州,派张鲁盘踞。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后卒于任上,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
【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昔魏豹闻许负之言则纳薄姬于室,刘歆见图谶之文则名字改易,终于不免其身,而庆钟二主。此则神明不可虚要,天命不可妄冀,必然之验也。而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听相者之言则求婚吴氏,遽造舆服,图窃神器,其惑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