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三国志/三国志《魏延传》原文、释译、人物评价

三国志《魏延传》原文、释译、人物评价

魏延【原典】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

魏延

【原典】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释译】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随刘备进入益州,多次立有战功,被升为牙门将军。刘备为汉中王,准备迁回成都时,要选用一个重要的将领镇守汉中。众人都以为是张飞,张飞自己也认为是这样。但刘备却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所有的人都感到很意外。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说:“如今我把镇守汉中的重任交给你,你打算怎么办?”魏延回答说:“如果曹操率领全国的军队来攻,我将为大王挡住他;如果他只派一个偏将率十万大军来,我将替你把他消灭。”刘备连连称好,众人也都认为魏延很有气魄。刘备称帝后,任魏延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魏延为都亭侯。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军北伐驻扎在汉中,改任魏延为都前部,兼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诸葛亮派魏延率军西征进入羌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在阳溪大战,魏延大破郭淮等军,因功被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执节,晋封为南郑侯。

魏延每次跟诸葛亮出兵,都想自带一万兵马,与诸葛亮兵分两路,在潼关会师,像楚汉时的韩信那样,诸葛亮总是不允许。魏延以为诸葛亮胆怯,感叹自己的才能不能施展。魏延对士兵很好,自己又勇猛过人,不免心高气傲,当时有很多人都避让他,甘愿居他之下,只有杨仪对他不客气。魏延因此十分恼火,两人关系也势同水火。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兵北谷口,魏延为先锋。他在离诸葛亮的营地十里处安下营寨,夜里,魏延梦见自己头上长角,便问以占梦闻名的赵直,赵直骗他说:“麒麟有角而不必用它,这是不战而退兵的征兆。”私下里却告诉别人说:“‘角’字,刀下加用,头上有刀,是可怕的凶相。”

这年秋天,诸葛亮病重,他秘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筹划他死后退军的安排,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魏延不听从命令,不必管他兵马,自己行动。诸葛亮病逝后,秘不发丧,杨仪让费祎前去探听魏延的口气。魏延说:“丞相虽死,我不是还在么!府中的家属和官员可如常安排丧事,由我率部去攻击敌人,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误国家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什么人,难道能听杨仪的指派,作断后的将领吗?”便要让费祎留下写文告,与自己联名告诉下面诸将兵马的安排。费祎骗他说:“我还是回去把您的意见跟杨仪解释一下,长史是文官,不懂军事,一定不会反对您的。”费祎出门后便飞马而去,魏延马上就后悔了,但追他已来不及了。魏延派人去察看杨仪的动静,才知道他们完全按照诸葛亮的遗嘱,各营按顺序退兵。魏延大怒,抢在杨仪还没有出发前,率所部直接南归,把所经栈道全部烧毁。魏延、杨仪各自上表朝廷指责对方背叛,一天之内,紧急文书相继送到朝廷。后主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谁对谁错,蒋琬、董允都担保杨仪而怀疑魏延。杨仪等人因栈道被破坏,便伐木开道,昼夜兼行,紧随魏延之后。魏延抢先占据了南谷口,出兵迎击杨仪等。杨仪命何平在前去抵御魏延。何平斥责魏延抢先撤退的行为说:“丞相尸骨未寒,你们怎敢如此!”魏延的兵士们知道魏延理亏,没有人愿意为他卖命,全都散去。魏延与他的儿子等数人逃奔汉中。杨仪派马岱追上将其斩杀。魏延的首级被送到杨仪处,杨仪站起身踩着首级说:“庸奴!看你还能做恶事吗?”于是,诛杀魏延三族。当初,蒋琬率宿卫军各营北上前往解救因诸葛亮去世而出现的危机,刚走了几十里地,就得到了魏延被杀死的消息,便回军了。推究魏延本意,其实他不是向北投降曹魏而是向南撤,只想杀掉杨仪等人。尽管平时诸将素来不赞同他,但他还是希望众人会推举他代替诸葛亮。他的本意并不是背叛。

【人物解读】

魏延(?~公元234年),初随刘备作战,智勇双全,勇冠三军,深得刘备信任,刘备称王后受封汉中太守。后诸葛亮北伐,任征西大将军,当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曾经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袭长安“子午谷奇谋”,但未采纳。魏延深明大义,多立战功,在后期尤其为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较清高,有些叛逆,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时常发牢骚,不懂得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与杨仪势同水火。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不甘心就此撤军以及不能容忍兵权落到死对头杨仪的手中,而擅自违背诸葛亮撤兵的遗令,率军烧毁栈道、攻击杨仪。最后被冤枉成谋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惨后果。

【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杨戏:“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anguozhi/20230314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