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散文选集/《前赤壁赋》文章原文与赏析

《前赤壁赋》文章原文与赏析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

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说明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受尽折磨,九死一生,最后被贬谪黄州为团练副使。经历这次人生巨变,苏轼受到沉重打击,思想深处充满矛盾和痛苦。如何摆脱这个阴影,如何振作以面对未来,是苏轼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篇文章表现的正是这种思想状况。文章以秋夜泛舟江上为开端,营造了一个让人沉思的水光月色的宁静世界。从苏轼饮酒乐甚到闻歌生悲,再引出人生无常的苦闷和古人不再的哀愁,最后又以苏轼旷达人生态度使哀愁转喜。整个情感的前后变化,表面上以主客问答、辩驳的形式展开,实际上正是苏轼内心思索的心理历程,是他内心消沉苦闷与旷达乐观两种人生态度的抗争。最终,乐观克服了消沉。苏轼以散文手法写赋,充分表现了自由豪放、恣肆雄健的阳刚之气。语言则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挥洒自如。这些特点标志苏轼已把赋的写作技巧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集评

晁补之曰:《赤壁》前后赋者,苏公之所作也。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谓遂无吴矣。而周瑜少年,黄盖裨将,一炬以焚之。公谪黄岗,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矣。观江涛汹涌,慨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

——宋·晁补之《续离骚序》

强幼安曰: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宋·强幼安《唐子西文录》

谢枋得曰:此赋学《庄》《骚》文法,无一句与《庄》《骚》相似,非超然之才,绝伦之识,不能为也。潇洒神奇,出尘绝俗,如乘云御风而立乎九霄之上,俯仰六合,何物茫茫,非惟不挂之齿牙,亦不足入其灵台丹府也。

又云:余尝中秋夜泛舟大江,月色水光与天宇合而为一,始知此赋之妙。

——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卷七

钟惺曰:《赤壁》二赋,皆赋之变也。此又变中之至理奇趣,故取此可以该彼。

——明·杨慎《三苏文范》卷十六引

茅坤曰: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感。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宋大家苏文忠公文钞》卷二十八

金圣叹曰:游赤壁,受用现今无边风月,乃是此老一生本领,却因平平写不出来,故特借洞箫呜咽,忽然从曹公发议,然后接口一句喝倒,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妙甚。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

余诚曰:起首一段,就风月上写游赤壁情景,原自含共适之意。入后从渺渺予怀,引出客箫,复从客箫借吊古意,发出物我皆无尽的大道理​‍‌‍​‍‌‍‌‍​‍​‍‌‍​‍‌‍​‍​‍‌‍​‍‌​‍​‍​‍‌‍​‍​‍​‍‌‍‌‍‌‍‌‍​‍‌‍​‍​​‍​‍​‍​‍​‍​‍​‍‌‍​‍‌‍​‍‌‍‌‍‌‍​。说到这个地位,自然可以共适,而平日一肚皮不合时宜都消归乌有,那复有人世兴衰成败在其意中。尤妙在江上数语,回应起首,始终总是一个意思。游览一小事耳,发出这等大道理。遂堪不朽。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

张伯行曰:以文为赋,藏叶韵于不觉,此坡公工笔也。凭吊江山,恨人生之如寄;流连风月,喜造物之无私。一难一解,悠然旷然。

——清·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八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