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征夫数载》原文与赏析

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征夫数载》原文与赏析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听砧杵起,塞雁南行。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倚牖无言垂血泪,暗祝三光。万般无奈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这首词选自敦煌写本《云谣集杂曲子》。作者的姓名与身世已无从考知。《云谣集》是今存最早的民间词集,大约结集于后梁末年(922),收词三十首。该集作品并非出自一人...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听砧杵起,塞雁南行。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倚牖无言垂血泪,暗祝三光。万般无奈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这首词选自敦煌写本《云谣集杂曲子》。作者的姓名与身世已无从考知。

《云谣集》是今存最早的民间词集,大约结集于后梁末年(922),收词三十首。该集作品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搜集无名氏之作的选本。它曾广泛地流传民间和敦煌地区。从《云谣集》使用的调名来看,除《内家娇》外,其余十二种调名(包括《凤归云》)皆见于崔令钦《教坊记》所录的曲名中,故可推断为盛唐前后的作品。敦煌本《云谣集》的发现是我国词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探讨词的起源、内容和形式等问题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这是一首描述征妇情思的闺怨词。它以真实深切的生活感受,委婉幽深的艺术手法,巧妙地构思出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典型环境,率直地表达征妇“相思夜夜到边庭”和“魂梦天涯无暂歇”的离愁别绪,细腻入微,深刻感人。它同唐代某些闺怨诗相比,全无秾丽纤巧之嫌,而以自然蕴藉、情真意实的风格见长,把火一般的炽热感情,融化在平静的叙事之中,从而渲染出情意缠绵、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该词上阕有两层意思。先写征夫离家,飘流他乡,时历数载,渺无消息。接写征妇在明亮的月光下,耳闻砧杵捣衣之声,目睹塞雁南飞之状,触景兴怀,再也无法孤独地安睡在鸾帐里,渐渐陷入魂飞梦萦的境地。这里虽未明写征妇的怅恨悲苦,又有意避开作者的直接抒情、议论,但是,在平静叙述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征妇的绵绵幽思和缕缕情怀,且无斧凿痕迹,其隐含之深邃,是任何艳词丽句也难以比拟的。

下阕也包含两层意思。积征妇之长期忧念,引发出征人的薄行,并对征人忘却故土、不念亲人表示不满。纵使征妇意欲表达自己的衷肠,却又有谁能够传递书信呢?接着笔锋一转,在思君情切、投书无门的情况下,征妇独倚窗前,潸然泪下,暗自祈祷三光(指日、月、星),保佑征人早日归来。感伤之极,泪尽泣血,

更表现出征妇的一片痴情。当她万般无奈而又抑止不住遥思征人之时,只得香尽添香,坐以待旦,从而表现出征妇彻夜不寐的无穷幽怨。这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既描绘出征妇坐卧不安和心焦梦断的生动形象,又把征妇痛苦之中祈求上天降福征人的怨而不怒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切感人。

全词乍读起来,都似叙事写景,细细咀嚼,方觉其蕴含着独特的生活感受和真实的思想情怀。叙事写景只是一般地描摹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境遇;塑造充满闺怨情绪的征妇形象,才是全词的关键、枢纽。因此,作者笔下的一事一景都能把内情与外象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之凝结着浓郁的感情色彩,逐渐深化征妇对征人既思又恨的思想矛盾和性格冲突,才能猛烈地撞击人们的心弦,从而激起强烈的共鸣。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